主角:儿子 年龄:8岁
我是一个美食动物,也是一个杂食动物,不管是鲁粤川淮,还是外国美食,我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并且乐此不疲。久而久之,我品尝美食的功力越发炉火纯青,能尝出各种菜肴的火候是不是刚好,原料是不是新鲜,配料是不是齐全,可以摇头晃脑“不错”、“失败”地唠叨半天。
朋友们都说我有一条敏感的舌头,能尝出一般人尝不出的味道。对此我沾沾自喜,自以为成了美食家。
没想到,这个让我小小骄傲了一番的优点似乎遗传到了儿子身上,糟糕的是他竟然因此拒吃任何蔬菜,理由是“有股草味儿”。
如果桌上放着一盘炒青菜,他就会撇嘴:“我又不是马,为什么天天吃草?”
如果叫他吃口凉拌青菜,他就会挤眉弄眼:“好臭好臭,一股怪味儿。”
如果想让他喝菜汤,他就会苦着脸说:“好苦的东西,我要吐了。”
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不爱吃芹菜、茼篙这类味道比较刺激的蔬菜,也罢,就像有的人吃不惯狗肉,有的人闻闻臭豆腐就想吐一样,可以理解。但是,儿子竟然全面厌恶任何蔬菜!
“真的,真的有股怪味儿。”儿子很认真地对我说,黑眼睛忽闪忽闪透露着诚恳,我实在无法不相信这样一双眼睛。可事实就是,连我这条备受称赞的灵敏舌头也吃不出任何所谓草的怪味儿,不管我用什么方法烹调。儿子就是说有怪味儿无法下咽。
难道儿子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一条了不得的敏感舌头?
这时候有姐妹指点我,说这根本不是味蕾发达的问题,而是儿子有心病,老是觉得蔬菜有草味儿,越这么想,越是疑心生暗魅,纯粹是疑人偷斧的蔬菜版。
“你叫他别想什么草味儿,只管吃就好了。”她说。
可是在尝试的时候,我失败了。尽管我努力叫儿子别去想什么草味儿,他也把小脑袋点得跟鸡啄米似的,可他还是吃出了那股怪味儿。
“妈妈,真的有味道,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没骗你。”儿子有些委屈。
我没有辩驳,感觉是很主观的东西。没有看见摆在眼前的事实前,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感受百分百就是事实。成年人或许还懂得反省、思考,而孩子却不会想那么多。如果我随便质疑孩子的感受,认为他是在说谎,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将不存在的罪名加在他身上并且给予批判,那么他以后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就会有顾虑,可能就会为了避免责备而故意编造谎言,养成欺瞒的习惯。
对孩子的教育,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即使我知道觉得蔬菜有草味儿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还是没有强加我的观点给他,而是希望将证据摆在他眼前,让他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
第二天,我包了饺子,告诉儿子那是鲜肉饺,没放蔬菜。儿子吃得很开心,还盛赞今天的饺子不油腻,很爽口。
等他吃完我才告诉他,饺子馅里有他很不爱吃的一种“草”——茭白,只是剁得细,他没发觉。
P2-3
改变的过程总是漫长的,尤其当你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时。
你对他们总是倾注了太多的关爱,以至于恨不得自己的宝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营养,然后按照完美的轨迹实现从身体到大脑、从性格到思想的跨越式发展。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的愿望当然很美妙,可过程却不见得跟愿望一样美妙。至少在我看来,让我们家那个“小魔鬼”好好吃饭真的不容易。
你当然可以从各种渠道掌握最优化的营养配制方案,然后施加到孩子身上。可他是不是愿意接受、身体能否接受,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所以,要让孩子吃得好,成为孩子最合格的营养师,仅仅懂得一些营养搭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从孩子心理、身体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无间隙地了解他、引导他,必要的时候还要威逼利诱……
这看起来很难,可对父母而言,却一定能够做到。因为你的出发点,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出发点,身为父母完全无私地为孩子着想的出发点,决定了即便是如此困难的任务,你也一定能够完成。
幸运的是,在我的不断思索、尝试中,我和我朋友的孩子都在改变,虽然缓慢,却始终在向着更好的程度转变。
于是,我把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试问天底下,如果父母都没法成为孩子们最好的营养师,还有谁能做到呢?
从怀孕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憧憬这个小天使给我带来的幸福,每一次胎动都让我情不自禁幻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家里会有可爱小宝贝的甜美笑容。我微笑着一路幻想,仿佛已经看到他长大成人,高高大大、漂漂亮亮,聪明伶俐、招人喜欢,一边享受美好生活,一边为未来打拼。
10个月之后,我终于迎来这个天使降临的时刻,望着怀中粉红色的肉团儿,心中有说不出的幸福、满足,也有一丝忐忑:距离美好幻想的路途,似乎比想象中的长。
是的,要将孩子抚育成人的确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期盼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然而,宝贝似乎不懂妈妈的心,总是有意无意摆出一道道难题。我从来没想到连生活中最基础的“食”,都要面对这么多麻烦。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让我疲于应付。
可就算是筋疲力尽,我依然不得不打起精神解决这些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千里长堤,毁于蚁穴,饮食上的小小恶习,每一种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智力发育缓慢,身体机能受损……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追根溯源,造成这些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饮食恶习。
可是,坏习惯并不因我们的重视而消失,父母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年幼的孩子也未必领情。责罚、打骂、威逼利诱,更是会将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那些因此滋生的厌恶、恐惧、怀疑等情绪甚至开始损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怎么办?难道我们要扮演“坏妈妈”、“凶妈妈”才能让孩子好好吃饭,然后用更多精力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方法能够让一切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化解。
为此,我踏上了寻找这个秘方的征途。在这条寻觅之路上,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妈妈,我们彼此鼓励,彼此支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寻访各种成功案例,交流探讨自己的心得感想,一点一点前进。
终于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问题已然解决——偏食、挑食、厌食等不良习惯已经远离了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个个健健康康,正焕发着青春朝气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一发现让我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同时我也知道,还有更多的妈妈正在孩子饮食问题的迷雾中不知所措,或者用错误的方法饮鸩止渴。那些愁云惨雾,那些无可奈何,那些破罐子破摔,都让我回想起当初的自己,渴望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一如当初我希望得到帮助一样。
于是,我把这些年来所听所见、所闻所感,以及我自己的故事编成这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希望广大父母们有所借鉴。
放心,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因为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已经让我体会到,在一个渴求帮助的母亲面前,故作高深的专业书籍是多么让人厌恶。这就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的故事集,只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看《家有儿女》,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绝对会让已为人父母的你时有共鸣,在会心一笑之余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不错,请告诉周围做妈妈的朋友,因为这本书也许就是她们正在寻觅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告诉我,也许下一本书,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故事集。
郭莹莹
2009年10月
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吃这样,不吃那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又嚷嚷饿,暴饮暴食,迷恋垃圾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摆在面前,让父母们疲于应付。
发育不良,营养过剩,智力发育缓慢,身体机能受损……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追根溯源,造成这些恶果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饮食恶习。怎么办?
世界上一定有方法能够让一切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化解。
本书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希望广大父母们有所借鉴。
放心,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因为这些年的亲身经历已经让作者体会到,在一位渴求帮助的母亲面前,故作高深的专业书籍是多么让人厌恶。这就是一本和你一样为孩子饮食问题烦恼的故事集,只是在讲述一些妙趣横生的家庭案例。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看《家有儿女》,那些描写亲子关系的轻松文字绝对会让已为人母的你时有共鸣,会心一笑之余又掌握一个个巧治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妙方。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不错,请告诉周围做妈妈的朋友,因为这本书也许就是她们正在寻觅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请告诉作者,也许下一本书,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故事集。
所有的妈妈都是吃妈妈做的饭长大,孩子到底吃了什么,妈妈最清楚。
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我用上了坑蒙拐骗偷等各色招式!
重视孩子的营养,就是在奠基他的一生,培育出茁健的根苗,才能结下累累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