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资本市场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不断推进市场化进程。本书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以股价同步性和价格迟滞性指标代表信息效率,利用QFII持股上市公司的混合截面数据,研究了QFII对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为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开放的形式,实现信息效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视角,同时也为在开放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风险做出了警示。 作者简介 孙显超,金融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异象、汇率经济学。曾在中信证从事证券投资研究工作;2012年进入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中,被《财经科学》《系统科学与数学》《现代财经》《商业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投资研究》等CSSCI、CSSCD目录索引收录,1篇被国际ABI、ProQuest目录索引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Issues收录。主持完成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2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研中央高校科研基金2项。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预期研究成果 1.6 研究的不足和解决的途径 2 文献综述 2.1 经典资产定价理论文献 2.2 定价效率:从理论到方法 2.3 QFII相关研究文献 2.4 本章小结 3 QFII制度建设、投资现状及经验分析 3.1 QFII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介绍 3.2 QFII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分析 3.3 新兴国家(地区)金融市场引入QFII的经验 3.4 本章小结 4 QFII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影响机制研究 4.1 信息机制、投资者异质性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 4.2 基于动量机制和反转机制下的股票价格同步性的影响机制 4.3 QFII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非线性机制研究 4.4 影响路径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QFII投资中国A股市场——信息交易的价值投资者? 5.1 引言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模型、变量及数据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QFII投资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6.1 引言 6.2 逻辑研究假说 6.3 模型、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6.4 回归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内生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QFII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路径检验 7.1 引言 7.2 数据、模型及描述性统计 7.3 QFII投资、上市公司主体优化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 7.4 QFII投资、国内机构投资者持仓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 7.5 QFII、双融机制与股票市场定价效率 7.6 QFII持仓、声誉机制与股票价格同步性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