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扪虱谈鬼录(第3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栾保群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活着的时候,我们可能看不穿滚滚红尘,死了,就一定能释然于人间的温情冷暖、名利欲望吗?由文字和故事筑就的鬼世界到底是何种景象?冥界的生死薄籍由谁掌管,鬼的户口如何解决……
作者用幽默的笔触和旁征博引的考据,令读者洞窥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中光怪陆离的幽冥世界!
作者简介
栾保群,196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直到退休,一直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和河北美术出版社任编辑。撰有《山海经详注(插图本)》,整理点校有《智囊全集》《古今谭概》《陔余丛考》《日知录集释》《山海经笺疏》《山海经广注》等,编有《中国神怪大辞典》,另写有《扪虱谈鬼录》等随笔集。
目录
小序
也谈“水里的东西”
(夹带一章·梁上的东西)
说僵
避煞之谜
哀伥
那一边的吃饭问题
阴山八景
鬼门关/奈河桥/剥衣亭/望乡台
恶狗村/破钱山/血污池/孟婆店
恩仇二鬼
髑髅的幽默
(外一章·髑髅与巫术)
鬼的死亡
新鬼大,故鬼小/鬼死为聻
无债不成父子
纸灰飞作白蝴蝶
罗酆山的沉没
野调荒腔说冥簿(上)
野调荒腔说冥簿(中)
野调荒腔说冥簿(下)
尸变——续《说僵》
黄泉无旅店
入土也不安
序言
虱子虽然不是什么好东
西,但“扪虱”写到字面上却
被人视为一件雅事,那起因
自然在于王景略的“扪虱而
谈,旁若无人”,此时用到
本书做了书名的一部分,便
有些让人感到酒鬼自附于李
白似的。
但细想此生,也不是完
全与虱公无缘。四十多年前
的一个冬天,我随着串联大
军北返时,身上起码拥有江
浙皖三省的虱公,如果加上
从外省学生身上串联过来的
,那么除台湾以外二十九省
市自治区的虱族可能就齐聚
一堂了。但当时并没有感到
有什么骚扰,或许是济济于
藐尔一身的诸虱们此时开始
争王争霸,正忙于内斗而无
暇顾及活人,但更可能是那
时我们“阶级斗争的弦”绷得
正紧,时刻准备被“触及”的
灵魂极为敏感,于是皮肉躯
壳就高度麻木了。可是一进
家门,母亲便让立刻把衣服
脱下,然后煮了几大盆开水
,狠狠地把衣服烫了几遍,
此时只见浮虱千百,顺流而
下,二十九省市自治区的虱
族就这样“聚而歼旃”了。—
—记得当时就有些怅惘,而
现在想起,则更多了一层遗
憾:虽然与虱公有了肌肤之
亲,竟连那一扪之缘也错过
了!
所以“扪虱”一词在这里
只是借了二十个世纪一位自
称“扪虱谈虎客”先生的冠冕
,做装点门面语,其实完全
是吹嘘的。
真实的则是“谈鬼”。但
鬼又“谈何容易”!苏东坡谪
于黄州,最喜与人谈鬼,那
是厌闻人事,更是怕说人事
。文与可曾与东坡诗曰:“
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
莫吟诗。”郭功父赠诗更好
:“莫向江边弄明月,夜深
无数采珠人。”诗不能吟,
月不能赏,形势如此,不说
鬼还干什么!但那时竟无说
鬼之禁,没有搞出一个“乌
台鬼案”,也是舒亶之流失
于疏忽吧。这“疏忽”拖了近
千年,终于到了二十世纪补
上了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
禁鬼戏,是简单的破除迷信
,并没有更深刻的用心,往
好处想,是颇有“爱民如子”
的美意的。我记得小时候看
奚啸伯的《九更天》,吓得
我一夜没有睡好,只要一闭
眼,就见无头鬼跑来告状。
所以禁了这些戏,也是考虑
到老百姓智如孩提,不要吓
出个好歹甚至中了邪吧。但
后来好像也顾不得这些了,
一九五七年“反右”之后,舞
台上出现了《聊斋》里的《
画皮》,多少剧种一齐上阵
,各剧场中几乎全是这出戏
(剩下的就是不那么叫座儿
的《百丑图》了)。看了之
后,夜里再闭眼就是青面獠
牙的妖怪扑上来,比无头的
鬼魂更可怕。但那是用披着
美女人皮的恶鬼来影射“右
派分子”,大约老百姓被吓
上几吓就更能体会“右派分
子”生吃人心的凶残吧。
但用鬼来“说事儿”从此
就成了那时的“《春秋》笔
法”,于是而用心深刻了:
既然我用鬼来骂人,那么别
人倘若谈鬼,怎么知道不是
在变着法儿骂我呢?到了一
九五九年,为了反击国内外
反动派,一部《不怕鬼的故
事》便奉旨而编了出来。但
同时却“不慎”给一些“离心
离德”的知识分子开了天窗
,于是《李慧娘》《谢瑶环
》之类的大毒草也趁机冒出
来了,因为李慧娘大骂贾似
道,正如海瑞的骂皇帝,而
这位半闲堂中的贾平章据说
就是影射着什么。
“鬼禁”的开放,当然是
在“文革”之后了,虽然四凶
既歼,百废待举,但要想公
开地说鬼,却还要等待一段
时间,被束缚多年,血液已
经僵滞了的头脑,一时半会
是不好舒展开的。在我的记
忆中,好像过了将近十年,
冯骥才先生才在一篇随笔中
试探性地提出,应该研究“
鬼的文化”,然后上海一家
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鬼文
化》的翻译小书,虽然书里
谈的西方的“鬼文化”与中国
的“幽冥文化”并不是一样的
概念,但从此封闭的大门总
算悄悄地打开。时至今日,
鬼的禁令已经荡然无存,只
要看一下网络上的“莲蓬鬼
话”,就可以知道开放到何
种程度了。
我是自小就喜欢听鬼故
事的,听了怕,怕了还要听
,到了识得一些字的时候,
就要自己找来看。现在能勉
强读一些文言文,也正是少
年时硬啃《聊斋》的结果。
鬼故事看多了,便对中国的
幽冥世界有了一些了解,多
少能看出,哪些故事较能代
表俗民的幽冥观念,哪些更
多的是个人化的创作,在纷
纭众说中,也或许摸索到一
些共通的东西;而最主要的
感受,就是觉得曾经可怕的
鬼故事其实并不比人世中的
东西更可怕,认真琢磨起来
,往往能得到会心的趣味。
于是到了赋闲无聊的年纪,
忽然就萌生了自己也谈谈鬼
的念头。
虽然如此,要想在一本
像样的刊物上登载专门谈鬼
的文字,其实也并不容易。
那倒未必是因为怕触犯什么
禁令,更多的可能是觉得鬼
这东西荒诞无稽,不值得一
谈吧。其实有些虚妄的东西
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
某些供于庙堂、昭示天下的
一本正经的东西本来就是虚
妄一样。虽然如此,我试着
写下第一篇的时候,也是缩
手缩脚,怕吓着编辑,更怕
给人家平添麻烦。所以把稿
子寄出,被退回或者从此杳
无声息,我是一点儿也不感
到意外的。意外的倒是《万
象》杂志不但慨然接纳,而
且竟然建议为谈鬼开个专栏
。于是两三年间,就断断续
续地有了这二十来篇。而
导语
荒腔野调说鬼事,嬉笑怒骂论人情。
以侦探般的眼光爬梳典籍,搜罗异事,揪出那些可悲可笑、可怕可爱又可叹的鬼!
其实有些虚妄的东西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某些供于庙堂、昭示天下的一本正经的东西本来就是虚妄一样。
精彩页
也谈『水里的东西』
(夹带一章·梁上的东西)
知堂老人曾写过一篇《水里的东西》,是那组著名的《草木虫鱼》中的一篇。那题目实在起得好,不说“河水鬼”而含糊到宇宙的“四大”之一的偌大范围中,可能并不把鬼物看得有多么特殊和严重,只不过是个未尝不可一谈的“东西”而已。而在今天,这题目尤其见好,倘若现在正写的这篇小文题作“谈谈淹死鬼”或文雅一些的“说溺鬼”,那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杂志来投靠。所以此处只是借了前人的方便,加上个引号,不图窃为己有,唯求蒙混过关而已。当然万一蒙混过去,那后果也就有了反面的效应,比如再对清流而赏游鱼,就也可能要想到水里的其他“东西”而有些惴惴。但这是后话,因为其实是很难蒙混过去的。
知堂文末有一段话揭明说鬼的用心,有一句道:“我愿意使河水鬼来做个先锋,引起大家对于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之兴趣。”这话说后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不知有没有人对此做过调查,也许是调查之后也没有发表吧,总之是我还没有发现过这方面的文字。小时候住的城市算是北方的水乡了,河与洼都还不少,所以老人也提到过淹死鬼“拉替身”的事,只是告诫孩子们不要去那里嬉水,却不记得有像江南水乡那样有特色的故事。到了现在,华北的河流早已干涸,宽有里余的河床十几年前就做了挖沙的工地,那些“水里的东西”就是钻进地里也藏不住了。现在我住的城市本来是没有河流的,自然也没有淹死鬼的故事。前几年为了改善环境,挖了一条人工河,水泥砌的河床,近岸处是一级级的台阶,缓缓的,但不知为什么,三五级之后就陡然下去了几尺,结果每年都要有一些因下河嬉水而淹死的人。大约是淹死人的历史太短,主要是人已经没有了“迷信”的想象力,所以也只有年年报纸上的淹死人的消息和警告,却没有什么“拉替身”的故事。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一堆废话,意思只是要表白一下,这里的“也谈”二字,实在是与知堂的期待无关,只不过是从故纸里寻些淹死鬼的材料罢了。
溺水而死,可能从人类正在进化为人类的途中就伴随而来了。涉水失足和山洪暴发,都让我们的先民有没顶之虞。至于人类产生鬼魂的概念,显然要比溺死的历史要晚许多,而把鬼魂与溺死结合成一种必须拉人下水才有资格参加轮回转世的“淹死鬼”,却是佛教传入之后又过了几百年之后的事了。在此之前,溺死者的尸体能捞出来的就埋掉,随着洪流漂走的,则只好任其化为鱼鳖,而他们的魂灵与寿终正寝或因其他缘故而死者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溺死的灵魂而有名有姓地载入典籍,大约是起于一个叫“冯夷”的人。这个冯夷的名字肯定是挪借的,因为这本来是河伯的名字。《淮南子·齐俗篇》:“冯夷得道,以潜大川。”起码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是黄河之神了。而到了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卷七)中已经出现了冯夷的民间故事,人们把这古代的水神变得更为亲切,好像本来就是生活在民间的一个凡人,只是“得道”,才成了水神:“冯夷,华阴潼乡人也,得仙道化为河伯。”通过什么途径得的仙道?这里语焉不详,倒是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所记更能透露出一些民间传说的信息:
弘农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又《五行书》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返。”
原来冯夷的得道,乃是因为他的“溺死”。他本来就是属于今天陕西省华阴县的一个乡下人,只是在渡黄河时,不慎淹死了,于是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在冯夷之前,黄河里淹死的人总有成千上万了吧,而且身份比他高贵的也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天帝偏偏要署他为河伯呢?理由是只能揣测了。从善的方面讲,就是他做了河伯之后,会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保护人们不要再被溺死;而从恶的方面理解,则《五行书》所言,似是告诫人们不要在冯夷遭难的那天治船远行,也就是预防河伯在那天要拉客下水了。但我们还是以君子之心度人为好,所以就不妨认定河伯起码平时是保护人们不溺水的。一个可以作为佐证的例子就是《搜神记》(卷五)中那位“丁新妇”的故事:
淮南全椒县有丁新妇者,本丹阳(今江苏南京)丁氏女,年十六,适全椒谢家。其姑严酷,使役有程,不如限者,仍便笞捶不可堪。九月九日,乃自经死。遂有灵响,闻于民间。发言于巫祝曰:“念人家妇女,作息不倦,使避九月九日,勿用作事。”
一个是每逢庚辰日就告诫人们不要下河行船,一个是把每年九月九日变成了“劳动妇女节”,给全体妇女放假一天。一个被恶婆婆虐待自缢而死的鬼魂成了保护妇女的神明,正与一个溺死的鬼魂成了救溺的神明一样。
如果这种猜测不错,那么冯夷就是第一个成神的溺鬼。这种因自己溺死而成为水神的,在后代也有,较为著名的是自南宋即开始为江南民间所信仰的威济李侯,据南宋无名氏的《鬼董》所载,他就是死于水而成神,成了治水之神祠山张大帝的部下。另如清人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九所记的“湔江女神”:四川石泉县刘氏女,溺水死后,“湔江中有人堕水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