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昆仑山东麓地表玉矿的横空出世,激发了新一轮财富的追逐与争夺。寂静千年的山谷突然躁动起来,周遭秩序大乱,夹杂着疯狂和血腥……
小说融入了上古神话、民间传说、史载典籍等诸多元素,演绎了关于和氏璧、昆吾刀等世间至宝的历史迷案,在穿插交替的人世间、传说里,展现了一个神秘的玉世界:寻宝、开矿、贩料、雕琢、鉴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玉昆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韩素平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世纪90年代初,昆仑山东麓地表玉矿的横空出世,激发了新一轮财富的追逐与争夺。寂静千年的山谷突然躁动起来,周遭秩序大乱,夹杂着疯狂和血腥…… 小说融入了上古神话、民间传说、史载典籍等诸多元素,演绎了关于和氏璧、昆吾刀等世间至宝的历史迷案,在穿插交替的人世间、传说里,展现了一个神秘的玉世界:寻宝、开矿、贩料、雕琢、鉴藏…… 作者简介 韩素平,编剧、作家。本科学历,从事过教师、记者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写作领域,出版有长篇小说《雅宝路女人》《家在南三条》;参与创作《帕米尔医生》《鉴真东渡》《二十四道拐》等央视播出的获奖剧目;参与创作的院线电影《那时风光》获2020年第十六届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独立编创有《樱桃正红》、《飞翔的梧桐子》、《雅宝路女人》(编剧兼导演)、《家在南三条》、《天津大码头》、《握住我的手》等作品。 目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01 八千里路 02 单飞的翅膀 03 独当一面 04 破茧而出 第二章 01 我愿逆流而上 02 游学欧洲 03 有缘人 04 前路知己 05 千年古刹 第三章 01 祸兮福兮 02 遥远的格尔木 03 北方姑娘 04 白玉舍利 第四章 01 昆仑神话 02 玉出昆仑 03 纳赤台 04 原来是你 05 生死青藏线 第五章 01 来来往往 02 致命的邂逅 03 夜宿石佛寺 04 今夜吹着风 05 逐玉昆仑 第六章 01 昆仑大夺宝 02 大山索命 03 既来之则安之 04 人比山高 第七章 01 一捧雪 02 金缕玉衣 03 爱到极致 04 何去何从 05 反败为胜 第八章 01 重返圣光寺 02 再聚格尔木 03 少男少女 04 黑三角 05 瘦西湖畔 第九章 01 又见昆仑 02 不散的筵席 03 初见鬼石 04 野牦牛不开玩笑 第十章 01 我心如玉 02 初闯玉界 03 淘金汉 04 鸡窝矿 05 北欧风 第十一章 01 以心换心 02 最后一炮 03 生死决 04 千禧年 第十二章 01 黑马来袭 02 道可道,非常道 03 狼的天敌 04 昆仑赤子 第十三章 01 拖拉海沟 02 石英石 03 瑶池,遥不可及 04 赌石人 第十四章 01 莘莘学子 02 玉石之缘 03 藏羚羊 04 八仙过海 第十五章 01 西宁来客 02 可可西里 03 阴阳两隔 04 铁板一块 第十六章 01 抢占先机 02 牢狱之灾 03 玉牌的启示 04 台前幕后 第十七章 01 开心下山 02 西宁不是我的家 03 鬼斧神工 04 大事年表 05 暴雪运玉 第十八章 01 春节序曲 02 玉碎重生 03 各就各位 04 帝王玉 第十九章 01 疯狂年代 02 一通百通 03 惊现奇石 04 踏破铁鞋 第二十章 01 明星坠落 02 金枝玉叶 03 盛世玉宝 04 昆仑玉之殇 后记 序言 十五六年前的一个寒冷 的冬天,韩素平把她写的 一个电视剧本送给我看, 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时我 正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 中,换句话说是我的人生 正处于一个比较极端的困 境中。读过剧本,我在写 给她的信中谈道:感觉很 好。故事好,立意也好, 到处洋溢着对“善”的渴望和 认同。不知道别人怎样感 觉,我自己身处眼前这种 境况,对生活和人生有许 多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和感 觉,不愿意看那些“恶”的故 事,总期望善恶有报,好 人一生平安。 在我读这个剧本的时候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也在 读。他读过之后感慨说:“ 整个一个佛的故事!” 回忆这段往事是想说, 我当时的感受、我那位朋 友更简练、更概括的一句 话的评价,差不多就是贯 穿韩素平所有作品的一个 主调。她的文字中总有些 很温暖的东西;那是人性 温润光亮的那一面,是人 之所以为人所必须遵循的 一些最基本的法则。因为 这些元素的存在,我读她 的剧本就体验到一种愉悦 和轻松,感觉窗外的严冬 不再那么寒冷。我理解, 这正是文学艺术对人生的 帮助和支持。 文学作品是一种很主观 的东西;读一个作品,了 解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 很重要,读者自身的遭逢 经历以及阅读背景也很重 要。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 个哈姆雷特,正是因为一 百个人可能就有一百种不 一样的人生,才有了一百 种不一样的视角。下面就 要谈到我读《玉昆仑》这 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背景了 。 本年度最大的世界性事 件,莫过于新冠病毒的大 面积传播打乱了人类的生 活和生存秩序。全球疫情 最严重的国家是美国,恰 好这一年我在美国。大半 年来,眼看着这个被普遍 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被一个小小病毒 弄得手忙脚乱,期间还掺 杂着各种动因复杂可疑的 抗议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 骚乱,我的感触就特别多 。世界其他很多地方也没 好到哪里去。疫情肆虐, 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频频 ;国家内部的社会被撕裂 ,大到难以想象的贫富差 距更加刺眼地呈现在世人 面前,严酷的生存危机夹 杂着人性、人心的危机…… 我由此看到了社会管理系 统和整个人类生存系统的 脆弱,同时也就看到了所 谓“现代文明”的虚幻以及它 的不堪一击。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和 情境下,韩素平在微信里 跟我谈到了这部《玉昆仑 》:“历时几年,总算整完 了。”随后她发来了三十几 万字的未定稿,并提醒说 我曾答应给她写篇序言的 。 我接到书稿就开始读。 那时还是夏天,起初静不 下来,读得很辛苦。后来 渐渐读进去、沉进去了, 以致连续很多日子,夜间 做梦都在书稿里头,转不 出来。在这些情节模糊的 睡梦中,书中讲述的那些 事物来来去去,白天阅读 时不太清晰的一些人物面 目,反倒变得清晰可辨。 《玉昆仑》写的是中国 玉界的故事。20世纪90年 代,闻名天下的新疆和田 玉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开采 之后,资源已近枯竭。恰 在这时,位于青海境内的 昆仑山东麓发现了新的玉 矿带。那时正值一个举国 奔经济、全民逐财逐富的 时代,整个社会结构和人 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 、世界观、价值观等,都 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 着剧烈的变化;青海玉在 这种时候横空出世,不知 道该说是恰逢其时,还是 生不逢时。相比于新疆和 田玉数千年的开采史,短 短几十年时间,青海玉就 完成了从不被认识到被激 烈争夺,再到奇货可居的 全部过程。其间,各色人 等相继出场,上演出一幕 幕跌宕起伏、含义混杂的 人间悲喜剧。在我,读这 样的故事,很像是在读一 篇寓言。 最近这些年,每看到报 道说国家又发现了新的铁 矿、金矿、大油田、大盐 矿,我高兴;同时心中也 会生出一种多少带些书生 气的、完全无用的期望: 别这么着急发现吧!给子 孙后代留一点吧! 地球提供给人类的资源 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是有极限的;十分聪 明七分用,留下三分给子 孙,人类对资源的使用更 是这个道理,因此我的上 述心态也许不完全是不着 边际的杞人之忧。在本书 后记中,韩素平讲到她曾 走进和田玉、青海玉采挖 现场,目睹“万年河床被逐 玉人拉网式深挖后的百里 狼藉”、昆仑山下硝烟弥漫 里的血腥与疯狂,也讲到 了由此对她造成的强烈、 持久的震撼。看到这些, 看到她深沉呼唤“回归自然 、再造天人合一的新秩序” ,我能感受到,她写这故 事的过程中,一定怀有与 我相同或者相近的感觉和 忧虑。 另一方面,她对她笔下 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 ,都倾注了程度不同的温 情。我能体会到这种无所 不在的情感,却说不好那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慈 悯?怜惜?欣赏?或者, 那就是一种朴素的人间感 情,一种人同此心、心同 此理的温厚的同情? 《玉昆仑》中有名有姓 的人物众多,玉雕师、玉 商、玉矿老板、矿警,更 早出现的国营企业的厂长 、科长,政府干部,出租 车司机,青藏公路曾经的 筑路工和其家人,转业军 官,最早发现青海玉矿的 蒙古族父子,还有佛教寺 院的住持,等等。他们中 的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地生 导语 小说围绕着玉石,塑写了几个闯荡玉界的年轻人的成长、情感和命运,以及他们对昆仑山玉石的执着与奉献。小说用昆仑神话折射出玉文化的现实与梦想,演绎了关于和氏璧、昆吾刀等历史谜案的猜想,表达出玉石乃大地山河之舍利,逐玉昆仑须怀敬畏之心。除此之外,小说图文并茂,用实景照片带读者走进昆仑山野牛沟、玉虚峰、那棱格勒峡谷寻宝探秘,让读者领略自然风景。 后记 世界是故事的本源,故 事往往是我们了解世界的 最佳途径。一直以来,带 有神秘远古色彩的昆仑山 的故事总是吸引着我们。 20世纪90年代初,昆仑 山东麓玉虚峰下玉矿带的 发现,震撼了国内玉石市 场,动摇了和田玉在玉界 的至尊地位。自那时起, 因为一块块石头,每天都 在上演着财富改变命运的 传奇。 我第一次走近昆仑山是 2006年的夏天。受新疆电 视台制片人冯潜国老师之 邀,我去和田采访,意欲 创作电视剧《和田玉》的 剧本。正如很多文章所说 ,和田位于昆仑北麓,千 百年来,白玉河与墨玉河 环绕滋养着这块美丽的土 地。她是7000年前就已存 在的“玉石之路”的源头,是 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的必 经之地。在这里,古老的 故事像胡杨林随风飘散的 树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玉石演绎出的现代传奇 同样像河里转瞬即逝的浪 花,闪亮又匆匆。然而, 和田真正令我震撼的,却 是万年河床被逐玉人拉网 式深挖后的百里狼藉。我 受到的震撼是如此强烈、 持久,以致再也无法把它 从心头抹去。 第二年我去西藏,途经 昆仑东麓和南麓。彼时这 里正“硝烟弥漫”,上演着昆 仑大夺宝的人间悲喜剧。 原来,就在和田玉资源长 期开采殆尽的时候,人们 又发现了另一个宝藏。昆 仑山东麓地表玉矿的横空 出世,激发了新一轮的追 逐和争夺。周遭秩序大乱 ,寂寞千年的山谷突然躁 动起来,夹杂着疯狂和血 腥……这恐怕是连神仙也始 料未及的。 转眼九年过去了。2015 年,北京的出版策划人焦 国梁老师找到了我。焦老 师因长期关注昆仑玉,为 昆仑玉做过系列丛书,把 自己也打造成了一位玉界 达人。他和他的《玉出昆 仑》纪录片合伙人赵志强 先生约我写一部表现昆仑 玉产业链中人物情感和命 运的小说。玉,则遇也, 我欣然接受。《和田玉》 电视剧因多种因素一直未 能面世,如同我与昆仑山 的一个约定一直未能践约 。现在好了,《玉昆仑》 又可以使我面对昆仑山的 圣谕了。 采访从昆仑山玉矿开始 ,一路走过青海格尔木和 西宁、河南镇平、江苏的 扬州与苏州等地。我也曾 去海拔4000多米的玉矿, 各地玉石交易市场,大大 小小的玉雕坊、玉店,接 触到了最早发现昆仑玉的 人、地矿专家、玉矿主、 玉商、玉雕师等。对我来 说,这是一个学习玉知识 、了解玉文化的过程,是 一个了解和感知中华玉魂 的开端。国学大师南怀瑾 曾说:“大凡杰出的人,与 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 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中国玉界众 多优秀人物的沉浮枯荣, 让我领略了玉石江湖的风 云变幻、神秘莫测。 两个月后我回到家中, 开始整理资料,进入构思 。我深感采访时间不足, 了解得太浅,懂得太少。 在浩如烟海的玉文化中, 我不过是蜻蜓点水,一掠 而过,所见、所闻、所思 、所想都非常有限,在写 作中常常力不从心。可我 仍然愿意借玉说话:尘世 茫茫,在这个意义含混的 世界上,那些拥有温暖的 情怀,能够带给我们希望 的人,才是真英雄。 在这个故事中,许多此 前不为人知的大事件,都 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的 最终解释权是客观世界本 身。真正的主角是谁不重 要;唯愿活跃在书中的各 类人物——他们的遭逢际遇 ,他们的奋斗与坚持、追 逐与放弃、成就与教训…… 能给读者一些启发,一些 快乐和力量。 最后我想说,唯有遵守 自然之法则,方是万物生 存之道。回归自然、再造 天人合一的新秩序,该是 一件多么重要、多么急迫 的事情!然而,那是需要 运用人类的大智慧才可能 做到的。 我很感谢为我奉献宝贵 素材、相关图片的玉界众 多朋友,没有你们,就没 有《玉昆仑》!感谢焦国 梁先生几年来所付出的信 任和支持,感谢他用自己 的智慧和多年的出版经验 为小说创造出图文并茂的 全新视觉效果(部分图片 来自网络,请原图作者联 系出版策划人获取样书及 稿酬)!感谢我的益师良 友师学军先生用字斟句酌 、悉心严谨的治文态度, 帮助我完成了小说的修订 工作!感谢我的家人在创 作中给予的关怀和鼓励! 深深感谢昆仑山,感谢 神山在一次次向它奔赴的 远行中给予我灵感。 韩素平 2020年10月8日于北京 精彩页 民国初年,中国玉器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1860年、1900年外国侵略军两次攻进北京,掠夺圆明园和清宫的玉器珍宝: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将宫中玉器携出皇宫。皇宫出逃的队伍携带的玉器成了当时玉器市场的重要货源,流入民间的玉器也成了达官贵人、商贾和珠宝行追逐的收藏品。与此同时,宫廷玉工回归民间,结束了专为皇室所用的千年历史。 凌晨,月黑风高,一个瘦小男子捧着包袱疾走在苏州专诸巷,身后不远处有“鬼影”跟随。瘦小男子走到街角的珍品斋玉坊急切地叩门。 少顷,屋内灯亮,传出问声:“谁?” 门外低声答道:“送货的。” 门开,瘦小男子仓皇闪入。 开门的是玉坊学徒单常青。 屋内昏暗的灯光下,来人用颤抖的手将包袱打开,一件洁白如雪的玉器骤然呈现。那是一樽由七朵梅花相托的玉杯。 “一捧雪’!这不是传说中在明代宫里消失的玉杯吗?”单常青震惊。 来人愕然:“小师傅见过‘一捧雪’?” 单常青摇摇头。望着玉器,他欣喜的神情突然凝固了,渐渐锁起了眉头。看到单常青表情转阴,来人小心翼翼地问道:“有何不妥?” “这是赝品。”单常青决绝地说。来人追问:“小师傅何以断定这是赝品?” 单常青直言:“师父说‘一捧雪’出自宗师陆子冈之手,陆子冈非新疆和田玉不用,眼下此物的材质却并非和田玉。”来人喜出望外,如得救星,他低声说:“此物确为赝品。小的千里迢迢寻来,就是想求陆永冈师傅选用上好的和田玉,另仿制一件‘一捧雪’。” 单常青说:“那又是为何?何况,我师父从不仿冒宗师之作。” 来人说,自己的家族为了这明代的珍品前前后后死了十余人,眼下家族又将遭到灭顶之灾,能不能躲过去,全靠和田白玉的“一捧雪”赝品了。听说陆师傅家传有陆子冈的昆吾刀,若不能速速出手相救,家族就得遵守祖宗留下的“人生玉存,人亡玉碎”的训诫……说罢跪拜不起。 原来,他们家族所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保“一捧雪”真品。单常青不再多问,扶起他说:“我只是个学徒,做不了师父的主,你不如明日再来见我师父。” 听到只能如此,来人留下物品,说好天亮再来,便匆匆离去。 单常青怔怔地望着赝品,正待仔细琢磨,忽闻门外有异声,忙出去张望,却见刚离去的年轻人已倒在血泊中,气若游丝。单常青慌忙将其扶起。年轻人说:“小的名叫李莫明,家在鄂北大李营村,父亲临终嘱我来找陆师傅,‘一捧雪’现在……”话未完便含恨而去。 “不行,李莫明不能死。”岳明手里拿着作文本,看到这里不禁提出异议。弟弟岳川漫不经心地看了他一眼:“为什么不能死?” 岳明说:“他死了,‘一捧雪’真品怎么到我师父手里?” 岳川看到哥哥入戏了,暗自得意。 “问题是‘一捧雪’真品在你师父手里吗?”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粉笔在地上草草勾画几笔,一幅“独钓寒江雪”脱手而出。岳明欠身看了一眼,本想夸一句,但不想让弟弟得意忘形。 “他说在,那就一定在。” “你这是迷信师父。” 每天黄昏,弟兄俩都会坐在家门口,一个学徒工,一个高中生,沐浴着邗江江面上吹来的晚风,不识人间愁滋味,闲聊笑谈。 岳明说:“告诉你,要不想被我师父骂的话,这篇东西不要给别人看了。” “我写的是民国小说,你师父凭什么骂我?”岳川不屑。岳明反驳:“你写小说就写小说,为什么要用他的真名?”岳川调皮地说:“好玩啊!再说,天下又不是只有一个单常青,还有叫洪常青的呢,人家可是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你放心,你师父不会找你麻烦的,他的故事,婵儿给我讲的比你知道的多。”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