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菲利普·罗斯(1933-2018),1997年,菲利普·罗斯凭借《美国牧歌》摘得普利策文学奖。1998年,罗斯在白宫受颁美国国家艺术勋章。2002年,他又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最高荣誉——虚构类作品金奖,该奖的往届获奖者有约翰·多斯·帕索斯、威廉·福克纳、索尔·贝娄等著名作家。罗斯于1960年、1996年分别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和《萨巴斯的剧院》两度将美国国家图书奖揽入囊中。此外,他还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两次,笔会/福克纳奖三次。罗斯的《反美阴谋》被誉为“2003-2004年度以美国为主题的优秀历史小说”,这部小说于2005年荣获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年度最佳图书。罗斯也因此成为W.H.史密斯文学奖设立四十六年以来首位两度获奖的作家。 2005年,罗斯成为第三位由美国文库为其出版权威版作品全集的在世作家。此后,罗斯接连获得笔会/纳博科夫奖(2006)和笔会/贝娄奖(2007)。2011年,他在白宫被授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同年,他又成为第四位布克国际文学奖的获得者。2012年,罗斯赢得西班牙最高荣誉——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2013年,他又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法国荣誉高等骑士勋章。 目录 序幕 安全的家园 乔学院 我梦想中的女孩 都是一家人 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开始 精彩页 安全的家园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威胁来自海外,即我们的敌人德国人和日本人,因为我们是美国人。我还记得九岁时的恐惧,放学后在街上玩耍,跑步回家时却在门道中看到晚报的通栏大标题《科雷希多岛失守》,方意识到美国真有可能输掉数月前刚加入的世界大战。国内的最大威胁来自那些反对或抵制我们的美国人——或瞧不起我们,或严格排挤我们——因为我们是犹太人。我知道,我们是被容忍和接受的——在公开的个案中甚至获得特别的尊敬——我从不怀疑,这个国家是我的(新泽西和纽瓦克也是我的),但也非常清楚来自非犹太人最高层和最底层的威胁。 最高层的是那些非犹太人主管,掌管父亲供职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其办公室设在麦迪逊大道一号(我知道的第一个曼哈顿地址)的公司总部。当我还是小男孩时,三十岁出头的父亲成了公司新上任的代理人,每周工作六天,外加大多数的傍晚。他感谢这份工作提供的中等稳定的生活保障,哪怕是在大萧条时期。数年前,他与母亲婚后并的家庭鞋店破了产。之后,他不得不打各式散工,报酬低微,没有前途。他曾得意地向儿子解释,大都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他向大都会的投保人提供一把“大雨伞,以备不时之需”。公司推出几十种宣传手册,向保户推介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常识教育,我曾从它接待室的信息架上收集到一整套。其时,每逢周六早晨,父亲带我去狭窄街道的纽瓦克市中心,那里有大都会的埃塞克斯地区办公室,几乎占了商业楼的全层。我在阅读“肺结核、妊娠、糖尿病”,父亲则在忙他的分账登记和书面工作。我有时洋洋得意地坐在他办公桌后的转椅上,在大都会的信笺上练习书法;信笺的一角有父亲的名字,另一角有大都会的总部大楼,顶端是灯标,他借用大都会的官方措辞为我解释:那是一座从不熄灭的灯标。 我家挂在走廊电话桌上方的是一幅装框的《独立宣言》副本,由大都会颁发给当年在地区办公室中业绩斐然的代理人。我开始上学时,每天经过都会看到,便在心里将签署这份珍贵文件、追求平等的伟人,与麦迪逊大道一号的公司主管连在一起。后者是我家的恩人,凑巧的是,其时大都会的总裁也叫林肯。不止于此,当父亲时来运转开始拜访总部时,接待他的是代理人主管赖特先生。他的真知灼见,父亲一生都非常重视;他的身高、英俊、随和,父亲向来钦佩不已。作为父亲的儿子,我对那些有头有脸的非犹太人的恭敬,绝不低于父亲。但我又像他一样明白,正好又是这些主管,在这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内公开无忌地密谋,仅让几个做样子的犹太人攀升至相对重要的职位。 父亲非常推崇自己区的犹太经理山姆·彼得弗洛伊恩德,其中一个原因——除了他早早察觉父亲的勤快,提拔父亲为经理助理,从而激发父亲的奉献以外——就是大都会公司极不情愿让犹太人升得太高,但彼得弗洛伊恩德脱颖而出,而且是在一个业绩这么优秀的大区。他偶尔来我家就餐,我和哥哥就会从走廊的壁橱里取出绿色毛毡,铺在餐厅桌子上,再摆上新洗的亚麻台布、亚麻餐巾、高脚水杯,然后在餐厅与大家一起享用“美味佳肴”。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幅插花的大型油画,是我舅舅米奇从卢浮宫精心复制而成的。餐厅的橱柜上摆着两位先人的摄影肖像,分别是外祖父菲利普和伯伯米尔顿,他们的名字加在一起便是我的名字。只有在宗教节日、特殊家庭聚会、彼得弗洛伊恩德先生来访时,我们才在餐厅进餐——我们一直尊称他为彼得弗洛伊恩德先生,甚至在他缺席的情况下。父亲当面称他为“老板”,“想要一份饮料吗,老板?”晚餐前,我们坐得颇不自然,身处自己的客厅,反而像是在做客。彼得弗洛伊恩德先生抿一口杜松子酒,我得到鼓励,在旁聆听他的智慧。P19-21 导语 热衷于自我分裂的罗斯这次进入“自我消解模式”,公然挑衅读者:“我写虚构小说时,你们说这其实是我的自传,当我写自传时,你们说这简直是虚构小说。既然你们那么洞若观火,而我那么混淆不清,是真是假,就让读者去想想吧。” 罗斯的第一任妻子,是他戏剧人生的引爆点,也是他笔下那些“武力值爆表"的女性角色的原型。罗斯爱过她,恨过她,忘不掉她,不厌其烦地写她,最后看着她作为“敌人的尸体”从自己的人生长河上漂过。 内容推荐 本书是菲利普·罗斯“罗斯系列”的第一部。小说以“我”罗斯与祖克曼(作者创造的第二个我)一去一回两封信为开头和结尾,中间分五个部分:序幕、安全的家园、乔学院、我梦想中的女孩、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开始,追溯“我”从一个犹太小镇男孩变成一个功成名就的小说家的人生轨迹。小说在严格的非虚构叙事下,呈现出一个“未经修饰”的“罗斯”--一个初露头角的艺术家、学生、儿子、情人、丈夫、美国人、犹太人,开诚布公地探讨了小说和自传的关系:有多接近就有多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