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首次以传统体例——“解”,系统地诠释《论语》,还原儒家士人启蒙范式。
作者以家传正韵、句读、圈段、结篇、补阙、索引、借马古文解析七法,以阳明心学发蒙,以杨氏训诂为句读根底、钱氏义理为思想筋骨,追溯先秦儒典,主参两汉孔安国、包咸、郑玄,及魏晋何晏,两宋刑呙、朱熹,融合诸家,重新梳理,仁道神韵一以贯之,正本清源。历时十年,成书五十万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间事--论语枫解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许枫 |
出版社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近代以来,首次以传统体例——“解”,系统地诠释《论语》,还原儒家士人启蒙范式。 作者以家传正韵、句读、圈段、结篇、补阙、索引、借马古文解析七法,以阳明心学发蒙,以杨氏训诂为句读根底、钱氏义理为思想筋骨,追溯先秦儒典,主参两汉孔安国、包咸、郑玄,及魏晋何晏,两宋刑呙、朱熹,融合诸家,重新梳理,仁道神韵一以贯之,正本清源。历时十年,成书五十万字。 作者简介 许枫,独立学者。潮汕人,幼承庭训,《论语》启蒙,受学《传习录》、《诗经》,三十余年精研儒学、请益各家,曾受饶宗颐、汤一介、钱逊诸先生指点。 目录 上部——道经 学而篇第一 入门士子,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 读书三重楼 君子有根脚 第一门功课 马步步要扎牢 求知大秘诀 上正道狂奔 子贡领红花 腊肉不好拿 为政篇第二 为政之基何在?执政君子当守何律? 两千多年来大的政治谎言 怎样让一个人“思无邪”? “终解释权”的骗人把戏 人间厉害的七十老人 蹭热点的也有不江湖的 如何成为真正的孝子? 老师的“真身”在哪里? 君子六格律 高薪从哪来? 讲理莫认人 使民三板斧 圣人不为王 一眼看穿三千年 几两硬骨头 八佾篇第三 礼制的根本是什么?礼制是如何产生的? 究竟错在哪里 敢问礼之本 谁违悖了礼 底子好才是真的好 莫听鬼神说 重祭不求利 通才与专才 形式胜于无 君臣如恋人 不要找后账 无虚言 颂歌何时休 请把根留下 里仁篇第四 什么是仁?仁道之门从何而入? 仁心生智慧 良愿除真恶 别被本能控制 夫子之未见者 问题不过夜 摒却外物真修行 无情才是 退一步的本领 拈花一笑 义利之辩多冤魂 真心大孝子 仁道不是嘴把式 仁心与仁术 公治长篇第五 “忠”之心,如何以君子六格律瞄定本真其心? 夫子择婿的标准 君子不器有真意 好话也许不好听 道心坚定莫裁度 孟武伯踢馆 学考 未经查证出冤案 谁都有欲望 学问不等于修为 马非白马 无求大智慧 铁肩多痴愚 失真如失身 真情正他心 真理正己心 雍也篇第六 “忠”之中,执中正心日忠,如何执中? 两个好学生 给还是不给? 为弟子张目 不许当逃兵 贫病不易志 士不可不弘毅 心中有正气 狗洞钻不得 请君上层楼 两手都要硬 形变神不变 别耍小聪明 夫子也有绯闻 一步一个脚印 述而篇第七 正己、正他两心有别 所求无非一个字 学点方 心安是吾乡 专注得真趣 篡位的 好生幸福 读真经与 天生我才必有用 绝没留一手 怕假大空 标签人 避讳避出毛病来 …… 下部——德经 序言 许君嘱余为其《论语枫 解》作序,惑然惶然:我 非儒学专人,涉猎有限, 研读不深,浅陋偏颇难免 力艰深之专著作序,力有 不逮,技有不能。贻笑大 方事小,带累《论语枫解 》事大矣。 许君精熟先秦诸子诸史 ,于上古莫不探其精妙, 尤通达儒学,四书五经, 两千年传疏注解,浩如烟 海,莫不细读乃至再三。 为求一字之难,从金文甲 骨到正偏各篆先秦方言, 跋涉寻觅;为睹或传之闻 ,虽今世孤简,院馆断片 ,千方百计得观,与世传 累累比照。数十年皓首, 有之枫解,成浩荡辉煌之 新禅;正千百年之讹谬, 出夫子清正之雅言。劳今 生,爽后世,补文脉,点 明灯,使歧路有信,沧海 见槎。纵见仁见智,余观 莫大焉。 尝读许君解《诗经》, 旁征博引,三皇五帝至两 汉两晋,勾连无不奇妙, 结论闻所未闻,未必篇篇 ,却因之自觉,高历朝历 代误读误解不知几许。 暗暗诧异:许君上古文 字之精通,上古典章之熟 稔,推究连理之妙境,出 乎意料太多,理正情深贴 然。 细读《论语枫解》,身 不由己,更上层楼,击节 始终,快哉快哉! 余自幼读古诗文,饥不 择食,不求甚解,勉强识 字断句,粗通文法,牛心 鳖嘴,好奇如猫,死揪一 点,不知退步,时问究竟 ,不得其解,常比差异, 遂抱诸惑。诗词歌赋陶陶 然,诸史诸子憖憖然,唯 儒家敬而远之。纵世界山 呼,嚣嚣隳突,“国学”两字 如邓丽君之歌,五经名目 成克莱德曼之曲,余独掩 耳遮目,避之唯恐不及。 何哉? 孔子《论语》《五经》 ,自成奥妙,颇可琢磨。 董仲舒欲武帝尊儒,自作 解人,儒之名,法之实, 始皇思想嵌入,独夫心意 漫涂,儒学成立之时,即 去孔子远矣,孔夫子抑或 董夫子,其实难论。之后 ,儒家日日得势,可名利 矣,可富贵矣,争名夺利 ,门派分立纷争。为一鸣 惊人,击对手下朝堂,不 免出奇制胜,此时之儒家 ,距孔子渐行渐远矣。虽 如此,汉儒百口纷纭,朴 拙尚存,纵离题千里,不 敢背弃夫子太甚,《论语 》《五经》词句,尚与彼 利益主张表面和融。 故此,汉武尊儒,两晋 而隋唐,儒虽享尊名,文 人墨客亦无不通读《四书 》《五经》(实则,彼时 之有成文人,书籍无不熟 读,书籍不多故也。熟读 《四书》《五经》,未必 体现对儒的态度,不过对 书本和思想的态度而已) ,原非孔孟的些许条条框 框,亦流变民间而为所谓“ 独尊”者,实难副其实。 两宋周张程朱现身,悖 离夫子之旨,曲解汉儒之 意,窃道逆道,借佛悖佛 ,竟“存天理灭人欲”,眼目 心思,从广大世界缩转至 个人身体,将孔子以拯救 吐痰苍生为重,重建天下 秩序为任的大道,扭成穷 巷陋室,盯着脐下三目不 转睛地自虐式修炼。儒至 此大成,儒至此非昔日之 儒矣。岂夫子达人,即汉 儒知此,夫复何言? 阳明一新,转瞬成“宋明 理学”糊涂账。虽如此,有 李卓吾,有张宗子,有冯 梦龙,有梅》,不食宋儒 餐饭风骨,仍源源不绝。 阳明从心,宋儒只有脐下 之理。理汹汹亦不能灭心 之向善。孔子心意,有明 尚存一息。 清人入关,沐猴弹冠, 误宋儒为华夏血脉道统, 明宋儒为汉地言行禁锢, 至此,流变反向之儒学, 竟成本地精神之大统,士 绅为思想,百俗当然,上 下几不解孔子之儒,亦不 解两汉之儒。宋儒至此, 浑然宏儒矣,昭然屠刀矣 ! 民国打到孔家店,欲打 欲倒者,实宋清之儒也。 此儒难,故自幼远之而 至于耳顺。 亦得一恍然。幼读书, 以著书立说者为神圣,古 人尤之,时间磨砺淘冶当 少错谬。年岁见长,读书 略多,始知大谬不然,古 往今来,或为一已之利, 或因愚钝浅陋,强词夺理 ,滥竿充数者比比,学深 而慎言,今古一理。又, 汉距孔子 四百年,其时文书稀罕 若金玉,况始终战火。汉 人能得孔子之学几何?能 解孔子时代之言语又几何 ?如今专家教授断句晚明 小品晚清笔记错漏百出, 文科博士读《三国》《红 楼》必须白话,推今及古 可想;宋距春秋两汉千年 不止,宋儒以民间之力, 个人之心,盖今日之“民科” 能释孔夫子能解汉儒多少 ? 孔子志存周道,《四书 》《五经》,涉及不知凡 几。周公定周礼于周初, 金文甲骨时代,秦灭六国 ,楚汉鼎沸,金文甲骨, 皆成天书。不知悉周礼本 意,如何明了孔子所想所 言?纵辛苦求索,挂一漏 万,两千年传疏注解,足 以为证。殷墟发掘始于清 末,甲骨文研究,区区百 年,时至今日,解释儒家 经典体会孔子和《论语》 ,方有可靠基础。 尝读《论语》数种,存 不尽疑惑,一眼即错者有 之,自相矛盾者有之,指 鹿为马者有之,不知所云 者亦有之,初中古文考试 恐难及格者滔滔不绝替夫 子教导大众,蔚为奇观。 虽避儒家经典唯恐不及 ,念念切切待—本仅从古 汉语古文化史角度,确解 《论语》之著作,久成奢 望,以为绝不可得。 许君《论语枫解》,实 绝念之意外,今生见识, 惊快不可言说。 初读《论语枫解》,学 问视之,耳目一新,切意 切心,不绝如缕 导语 《论语枫解》绝非要成一家之说,而是要正两千年错漏谬误,替孔夫子重新立言。 名与利绝不思虑,他是以孔门弟子自许,以儒家传人自居,荡涤两千年污泥浊水,正本清源,弘扬真正孔子儒家大道为己任。 全书分为“道”、“德”两部分,道为运用之法,德为指导之脑。在当今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及其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再加上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环太平洋新经济圈的形成,商业世界不仅仅充斥着喧嚣,更多的是剧烈的变革。全球化企业要在这变革中发展、壮大,无疑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企业文化,把握做人之道与经营之道的有机统一。两千多年前的灿烂中华文明,使论语在当代商业世界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精彩页 读书三重楼 子曰:“学而时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枫解:学之而后,时时、适时实践它,不也心生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很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心存郁恼,不也是君子吗? 概括而言,好好学交良友、宏大胸襟——可谓读书人三乐事。《论语》为儒家百经之首,夫子开宗明义就只是传授这三乐事?学友、器量,有何关联?若无脉络可寻,缘何并列于此?是否有思维疏脱之嫌? 试想之,夫子踞坐于上说,你们必须把知识吃透,时常温力实践。话锋一转,好朋友从远方而来,才能开心一点儿…… 读遍《论语》,可曾见夫子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之乐的论述?倒是前人之知识不胜枚举。在刀简维艰惜字如金之年,夫子缘何做出一个似与大义主旨无关之叹?尤其是在开篇这样关键的位置。一个“朋”字更是值得深思,在古汉语中它指的不是“朋友”,而是同门,一起求道学,隐含着共同的文脉传承。此“乐”不仅仅是快乐,更是真趣,是大喜悦、大欢乐,欣欣然、沛沛然,润心浸肺,虽历百世,余韵悠长。 若将此章分为三事,中间一断,意韵失去连贯性,“人不知”失去所指,以致难以确定“知”的对象,后来很多人把它解为“人家不知道自己”。若通章以“知识”贯穿,何来如此歧义?分明是:读书人三件事——学行、传播知识,是为正道。只有不断地践行,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理解它形成的脉络和内在的运作机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趣。 夫子这段话讲的是他对知识的看法及对儒家弟子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知识必须学,必须实践;这些知识是人类从漫长的历程里探结出来的,就像远方的朋友一样历尽艰辛方能至此,必须珍惜;遇到不知道这些知识的人,我们不应该焦躁,必须悉心指导,把知识传授给他。这个“愠”,不是恼怒怨恨,而是从心中升起的一丝燥气。 于细处着眼,“说”“乐”“君子”为读书人的三个层次,闻道为悦,入道为乐,传道者为君子。也就是说,对于知识,能了解并应用,能理解内在机理,能传授他人,三个层次,如同楼高三重。夫子循序,解说得很清楚,将原文切割为三个没有关联的句子,难免导致底蕴流散,有失开宗明义之要旨。 道理很简单,无非一问,吾辈读书人,入得孔门要的是什么?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鸿沟、道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违和如何消弥?这才是儒家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更是道理与智慧。学践、传播,就是沟通两个世界的途径,将现实清晰地映梦想,让梦想真切地投射到现实,建立起稳固的渠道,形成良性循环和交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心觉与道体宛若孪生兄弟,同门而朋。 用更西化的语言和思维来阐述,解决人生观与世界观的统一,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并将先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孕育出一套个人、而又圆融自洽的思想体系和行为范式,以此为基础逐步解决身与心、己与群、人与天地三个层次的交互融合。内心觉醒的灵智与天地运行的至理,浑然一体。那束光,穿过亘古长夜,照在此生此刻的生命里,如朋自远方而来,该是怎样的一种安乐? 读书不能浅尝辄止,宜再三玩味,譬如这个“有朋自远方来”,仅从字面得“交友”之乐,不足。再深一层,是读书如晤良师益友,交流感应,悠然心会,此时,与你为友者,是穿越时空翩然而至的知识与智慧。更深一层,是身与心,是心觉与道体,是那束光,是过去与现在。 “学”者,效也,觉也,始于效仿,追求觉醒。那对生命中注定的孪生子呦,如何才能亲密无间地拥抱彼此呢?不妨一起去听听夫子的课……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