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界应该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引领,坚持独立自主、实践创新,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分专题论述建构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传播体系中的理论问题及实践研究。本书分六个部分:一、新闻学理论;二、传播学理论;三、舆论学与舆论监督;四、媒介学与媒介文化;五、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六、研究方法。 目录 新闻学理论范式 1.试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哲学基础 2.从“客观性”到“透明性”:新闻专业权威演进的历史与逻辑 3.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 4.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5.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学:计算新闻的概念、内涵、意义和实践 传播学理论范式 1.关于发展传播理论的范式转换 2.公共传播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探析 3.论大众传播的历史性与意识形态性:基于技术的知识社会学视角 4.“被遗忘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的新问题及对策 5.“沉默舆论”的传播机理及功能研究 舆论学与舆论监督 1.论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 2.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研究:概念、议题与创新 3.中国舆论监督结构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4.中国特色舆情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论略 5.自媒体发展中的表达自由、政府规制及其限度 媒介学与媒介文化 1.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 2.媒介专业操守:能够建立理论框架吗?——基于伦理与道德分殊的一种尝试 3.新传播技术革命与网络空间结构再平衡 4.连接城乡:作为中介的城市传播 5.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 1.新阶段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性思考 2.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3.帝国、天下与大同: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检视与未来想象 4.国家形象建构:作为表征意指实践的“文化循环”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1.“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 2.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 3.传播的理论与理论的传播:传播学史研究及其知识社会学方法 4.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构与进路 5.新闻框架与社会运动框架:两种研究视角的整合与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