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通史简编(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范文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通史简编》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成名之作,畅销70余年,影响四代人,开创了我国新通史的著述范式,为后世通史类著作树立了标杆,是一部可读性和权威性兼顾的中国通史著作。
全书时间跨越自原始社会时代至鸦片战争时期,作者从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全方位视角,把握中国社会的时代发展与历史变迁。史事翔实可靠,史评一针见血,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书自首版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几经修订再版,数十年来影响力长盛不衰,逐渐成为众多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了解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一书在手,博古通今,让你在历史细节中,感受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兴衰。
作者简介
范文澜(1893—1969),字芸台,后改字仲沄,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1913年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考入本科国学门,1917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曾在沈阳高等师范学堂、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正史考略》《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的极好写照。
目录
中国通史简编上
第一编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成立——远古至秦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禹以前(远古—前2198年?)
第一节 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
第二节 关于远古的传说
第三节 关于黄帝及其后裔的传说
第四节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
第五节 原始公社制度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到
奴隶占有制度时代——夏商(前2197?—前1122年?)
第一节 夏代传说(前2197?—前1766年?)
第二节 商代事迹(前1783?—前1122年?)
第三节 商代的生产方式
第四节 商代的制度与文化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前1134?—前771年?)
第一节 周初生产方式
第二节 周怎样灭殷
第三节 周初大封建
第四节 社会阶层的分化
第五节 民族间斗争及西周灭亡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列国兼并时代——春秋(前770—前403年)
第一节 王室衰微
第二节 大国争霸
第三节 从对外兼并转变到对内兼并
第四节 弱国对强国、人民对国家的负担
第五节 民族间的斗争
第六节 土地制度与耕具
第七节 赋税与阶级
第八节 新旧制度的演变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兼并剧烈时代——战国(前403—前221年)
第一节 七国形势
第二节 七国兴亡
第三节 合纵连横
第四节 养士制度
第五节 经济状况
第六节 秦统一的原因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周代思想概况
第一节 孔子
第二节 儒家及其所传经典
第三节 墨子及墨家
第四节 老子及道家
第五节 孟子与荀子
简短的结论
第二编 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扩张到外族的内侵——秦汉至南北朝
第一章 官僚主义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成立——秦(前221—前207年)
第一节 秦统一后怎样建立新制度
第二节 秦朝的事功
第三节 农民大起义及楚汉战争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对外扩张时代——两汉(前206—219年)
第一节 两汉政治概况及农民生活
第二节 两汉工商业
第三节 疆域的扩大
第四节 王莽变法
第五节 西汉农民起义
第六节 东汉的政治与党祸
第七节 东汉农民起义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内战时代——三国(220—264年)
第一节 人民浩劫与三国的形成
第二节 孙吴始末
第三节 蜀汉始末
第四节 曹魏始末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外族侵入时代——两晋(265—419年)
第一节 三国统一后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腐朽的统治阶级
第三节 人民流亡与外族侵入
第四节 十六国大混乱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中国文化南迁时代——南朝(317—588年)
第一节 南朝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士族制度
第三节 南朝五朝的兴亡
第四节 南朝文化的发展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异族同化时代——北朝(386—581年)
第一节 北朝魏、齐、周的兴亡
第二节 北朝的经济状况
第三节 民族间的斗争与同化
第四节 南北两朝的战争
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 秦汉以来文化概况
第一节 儒家学派
第二节 道家与道教
第三节 佛教
第四节 儒、佛、道的斗争
简短的结论
第三编 封建制度社会螺旋式的继续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隋统一至清鸦片战争
第一章 南北统一时代——隋(589—619年)
第一节 统一后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隋朝的溃败
第三节 农民大起义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封建制度发展时代——唐(618—907年)
第一节 初唐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初唐的政治
第三节 初唐的对外侵略
第四节 中唐的经济状况
第五节 中唐的政治
第六节 晚唐的经济状况
第七节 晚唐的政治
第八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大分裂时代——五代十国(907—960年)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统治中原的五个朝代
第三节 环绕中原地区的十个国家
简短的结论
中国通史简编下
第四章 国内统一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时代——北宋(960—1127年)
第一节 北宋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北宋的外患
第三节 发展中的经济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及新旧党争
第五节 北宋的溃灭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外族侵入北方南北分裂时代——金与南宋(1127—1279年)
第一节 南宋建国与宋金间的和战
第二节 南宋的腐朽政治与道学的提倡
第三节 继续发展中的南宋经济
第四节 金在黄河流域的统治与汉族的反抗斗争
第五节 蒙古(元)的兴起与金、宋的灭亡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外族侵占全国社会衰敝时代——元(1260—1368年)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诚挚推荐的史学经典。
畅销全国70余年,影响四代人,开创了中国新通史的著述范式。
史学巨擘范文澜的经典之作,史学大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入门书。
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学识水平的读者,史料翔尽、叙述平实,是了解中国通史的优选之作。
书评(媒体评论)
对我影响很大的一部书
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
史作品,是在1970年的时
候读到的向邻居借的一本书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
——莫言,著名文学家诺
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
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
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钱穆,著名历史学家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
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
豪的。
——吴晗,著名历史学家
精彩页
第一章 原始公社时代
——禹以前(远古—前2198年?)
第一节 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大约四五十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据说那时候的人,已经知道用火,并制造粗糙的石器、骨器。
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大约五万年前的旧石器,其中有似乎剥皮用的石刀。
中原地方还没有发现过旧石器,但未必就是从古无人居住的证据。
依据地下发掘的材料,约在前3000年(?)黄河流域确有人类居住,而且已经踏进新石器阶段,有相当发展的文化。
中国中部黄河南北,是平原肥沃的地区。住在周围的各民族,都想迁徙进来。因此成了各种族斗争的舞台,也成了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的场所。有一种苗人叫作黄猫头蛮,发拳曲,作黄金色。这当是欧洲人种,先从西方迁来,后被汉族压迫逃到南方。后冈(河南安阳县)发掘,最下层是红陶,中层黑陶,上层白陶,递变的形迹显然。据上述两个例证,可以想见远古种族间文化间的斗争状况。
住在中原地区及其周围的种族,推想如下:
东部的夷族,济水流域是夷族的根据地。大概从东北沿渤海岸人山东境,南下到淮水流域。相传太嗥是他们的圣帝。春秋时代还有任(山东济宁县)、宿(山东东平县东无盐城)、须句(东平县)、颛臾(费县西北)四个风姓的小国,说是太嗥的后裔。济南龙山城子崖发掘,最下层的灰陶,形质粗劣,年代很古;嗥是白色,灰也含白色,或许这就是夷族文化的遗迹。灰黑白三色是东方出土陶器的特征。
南部是蛮族,苗、黎、瑶总称为南蛮。蛮族大概从安南迁来,发展到长江流域,又北进到黄河流域,现今苗人的椎髻、服装、乐器以及房屋构造形式,与安南风俗大体相同,可以作为古代蛮族来源的佐证。蛮族种类繁杂,在远古似乎也有相当文化。其中黎族最强,蚩尤是九黎著名的酋长。
西部是羌族,从西方侵入中原,与苗黎杂居。炎帝是羌族的首领,炎帝也称为赤帝。后冈发掘最下层的陶器,以赤色为主体,花纹形制,都极简单,年代比仰韶期要早些,也许这就是羌族文化的遗迹。赤色和彩色(主要的也是赤色)是西部文化的特征。
北部的狄族(也许就是散布长城以北至西伯利亚平原的细石器种族),东北部的貊族,在远古传说中,没有显示他们活动的形迹。
地下发掘,材料最丰富的是仰韶系文化。民国九年,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掘得石器、骨器、陶器多种。石器有刀、斧、杵、镞、耨、锄及纺织用的“棉坠”。骨器有缝纫用的针,陶器有红、白、黑两彩三彩的花纹。所以仰韶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遗物中还有陶鬲、陶鼎、豕骨、谷粒和人骨,据说,人骨同现代北中国的人种没有什么分别。
与仰韶同系统的文化遗物,在辽宁锦西县、甘肃宁定县、山西夏县(夏县西阴村还发现半个蚕茧)、南满洲貔子窝等地都有发现。可是太行山以东、渤海以西的大平原上,却未曾发现过。因此或可推想为,仰韶文化的种族,从西方向东发展,到渑池地方,遇着别一种族的阻碍,不能前进,渡河入山西境,北上顺长城线往东,经热河中部到辽东半岛朝鲜北部。现在这些地方都有遗迹可寻。考古学家称为南方系文化或中国系文化,以别于长城外的细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的地区散布如此广大,足见这个种族繁殖力颇强。制造工具也比较精致,而且已有原始农业和纺织业。如果西阴村的半个蚕茧鉴定不误,那更使人联想到嫘祖(黄帝正妻)发明了养蚕的故事。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