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闪亮的名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全国首档大型原创寻访纪实节目《闪亮的名字》以“走访纪实+影视化演绎”的模式,每期透过真实寻访、场景再现、人物再现的形式,立体讲述一位时代英雄的故事。本书由这些英雄们的故事、演员的演绎体会和节目组的寻访札记等组成,从多角度讲述英雄们的事迹和内心的选择。全书是一趟寻找英雄的跋涉,更是一次找寻初心的历程。 目录 高尚的灵魂 曹可凡 抵达内心的光束 陈辰 杰桑·索南达杰——改革先锋、环保卫士 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 张欣——“神笔马良”、刑侦专家 钟扬——时代楷模、播种未来的植物学家 曹鹏——用音乐温暖城市的指挥家 王顺友——高原信使 常书鸿——“敦煌守护神 “桑吉”轮救援四勇士 铭记这些“闪亮的名字” 高晓虹 纪录片《闪亮的名字》: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林玉箫 仲呈祥 《闪亮的名字》:描绘新时代中国人精神图谱 吴钧 后记 序言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 高韵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闻舆论和文 化文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坚持 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 引领风尚”。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如何在新时代办好主 流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为我们如何坚持守正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中央和上海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上海广播 电视台旗下的东方卫视从2019年元旦起,领省级卫视之先 ,紧紧围绕“新时代新面貌”的核心理念,全面落实“守 正创新再出发”的转型升级要求,推出全新版面,整体面 貌焕然一新,获得各方肯定。东方卫视的版面上涌现出大 量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轴、有情感有温度有正能量的 创新节目。 《这就是中国》着力讲好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故事。张 维为教授一改以往思想理论节目说教灌输的老套路,以通 俗的语言表达、严密的逻辑论证、真实的数据事例、坦诚 的思想碰撞、创新的表现手法,帮助观众理解中国道路, 树立中国自信,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闪亮的名字》着力讲好新中国成立以来英雄的故事 。主创团队走访了十多个城市,累计飞行近80万公里,从 无人区可可西里到四川大凉山深处,从青海金银滩到敦煌 戈壁大漠,他们迈开了双脚,与英雄同行,感受英雄的“ 呼吸”。“主持人走访纪实+演员影视化演绎”的跨形态表 现形式,创新了英雄题材的创作模式,再现了英雄的高光 时刻,弘扬了英雄情怀。 《我们在行动》着力讲好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 。节目组走入了全国70多个贫困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推出了20余款贫困县的优质产品,创造了总计1亿元以上的 销售额,搭建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扶贫造血媒体工程” 。节目因此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东方 卫视作为唯一一家媒体机构获此殊荣。 《诗书画》着力讲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作为一档文化赏析类节目,主创团队用现代化呈现方式及 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语态,展现中国古典语言文字和传统 书画的艺术之美。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这些优秀节目的传播 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充分发挥上海电视媒体和 平面媒体融合传播的优势,共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东方卫视携手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就是中国》《闪 亮的名字》《我们在行动》和《诗书画》的同名书籍。《 闪亮的名字》《我们在行动》《诗书画》三本书除了包含 节目的所有文字脚本,还增加了主创人员的工作手记,相 信观众朋友可以从中感受他们在节目摄制中的心路历程。 其实,我们这些电视人也是借出版这些书籍的机会,重新 审视我们的创作初心:节目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否还 沿着内心的方向在前进?内心的坐标系是否足够清晰、足 够精准、足够坚定?追问这些问题,我们才不会因为现实 复杂而放弃梦想,不会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我 相信,电视人会坚定“做新时代前行的记录者”的决心, 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把握时代之魂,引领时代 之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化作品。 导语 改革先锋、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神笔马良”、刑侦专家张欣;时代楷模、播种未来的植物学家钟扬;用音乐温暖城市的指挥家曹鹏;高原信使王顺友;“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桑吉”轮救援四勇士…… 《闪亮的名字》是一趟趟寻找英雄的跋涉,更是一次次找寻初心的历程! 后记 有人说:“凡要出书,必呕心沥血”。我算是体验了 一把。 在我心里,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本书中的每一篇 文章,甚至再往前推,每期节目里的每一个片断,都是一 个个伟大的灵魂对我们的感召。 从第一季研发到敲下这本书正文的最后一个字,9个月 多,共计270多个日日夜夜,《闪亮的名字》第一季终于画 上了一个句号。 我要特别感谢为拍摄提供支持的每一位嘉宾。他们中 的许多人都年事已高,每次前访、现场寻访都不辞辛苦。 他们的初衷特别简单:要让更多人听到英雄们的故事。他 们的付出成为我们巨大的精神动力。 这个节目得以最终呈现,要特别感谢国家广电总局、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台集团领导。总策划高韵斐台长反 复推敲,为节目定下现在的题目。我们的频道总监王磊卿 和整个卫视领导班子,给予节目组充分的创作空间、莫大 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敢于尝试,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和 英雄精神一起乘风破浪。也要感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 海人民出版社,让这一页页文字成为可能。 特约编辑王嘉钰和所有的作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观看 了节目大量的原始素材,编撰了八集书稿的文字部分。出 版统筹王梓卜,担当了影像到文字的重要桥梁工作。还有 每一个参与节目制作的创作人员。他们中一些是我多年的 “战友”,一些是来自中广天择的优秀电视人。从节目的 策划到后期执行,他们不断在推翻自己、突破自己,最后 总能给我新的惊喜;执行导演们每个人都熬了N个人的夜。 上高原、过雪山,一期录制下来,从城市青年变成糙汉子 ,甚至都顾不上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直接进入后期,继续 工作;总撰稿吴钧对每期节目内容的核实和把控,使得整 季节目都符合事实的同时也升华了我们对英雄的敬仰。 与此同时,感谢观众,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娱乐年代, 用遥控器投票,对这样一档纪实文化节目给予了关注和肯 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恩所有的主人公们,感恩他们 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而伟大的精神财富。感恩能有这个机会 真正地去走进他们,记录他们,描摹他们。 感恩所有!愿我们在创作的道路上越战越勇,愿我们 得到英雄力量的永久加持。 陈辰 精彩页 可可西里,一个神秘而又亲切,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在蒙古语中“可可西里”是“青色的山梁”的意思;而藏族群众则把这片土地称为“阿钦公加”,意为“百座雪山”或是“千年雪山”。 它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平均海拔为4500米,植被稀少,气候寒冷,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无人区,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199了年,国务院批准在可可西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你第一次听到“可可西里”这个名字,或许是在2000年彭辉导演的纪录片《平衡》里,或许是在2004年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中,又或许是因为脍炙人口的美文《最后一只藏羚羊》《藏羚羊的跪拜》…… 无论你从什么途径了解这片土地,必定绕不过藏羚羊——这种在青藏高原生存了百万余年,却又几乎在20年前绝迹的“旗舰”物种。从某种意义上看,可可西里和藏羚羊具备着同样的意义。 同样,无论你从哪里去了解藏羚羊,同样绕不过“杰桑·索南达杰”——这位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爱,誓死捍卫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守护者”。从某种意义上看,可可西里、藏羚羊和索南达杰具备着同样的意义。 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到索南达杰的故乡治多县,有着将近1000公里的路程。坐在飞驰的轿车上,“英雄探寻者”——节目主持人陈辰翻看着手中厚厚一沓索南达杰的资料,眼睛有些累了便向车窗外远眺。极目望去,是平坦绵延的高速公路、宽广无垠的大草原、巍峨连绵的白色雪山、荡涤心灵的蔚蓝天穹。这样的风景,就算是看一辈子也不会觉得腻吧。 经过了七八个小时的车程,前方的公路上出现了一道极具藏族特色的彩门。彩门被巧妙地设计成了城楼的样子,两边的梯形门柱的正面自下而上刷上了绿、黄、红三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的墙体上还“开”了两扇窗户,顶端还“造”了一个带尖顶的“阁楼”,活脱脱像是两栋三层小楼。“楼”顶上铺着青瓦,顶下支着红柱,柱上还盘着龙与凤。穿过这道门,仿佛是从现实世界进入童话王国一般。 “这是我们治多县的大门,叫迎宾门。很美吧?”从司机扎西的话语中听得出他身为治多人的自豪与骄傲。 这里,就是索南达杰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奉献热血的地方。 “嘎玛(师父),你知道索南达杰吗?”陈辰问司机。 “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他,他是这里的英雄,也是我们的草原守护神。”司机答道。 杰桑·索南达杰是牧民的儿子,出生在草原上,生长在草原上,他对草原的情感如同对待母亲一般。 在故乡治多,他当过老师、校长,为藏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日夜操劳,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其后,他担任索加乡党委书记。索加乡距离治多县城有200多公里,是治多四个乡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交通最差的一个。在索加的这段时间里,索南达杰用双脚踏遍了索加乡的每一片土地,为改变索加贫困的面貌呕心沥血。 索南达杰的秘书曾对采访索南达杰事迹的记者说:“索书记的全部行为,根源就在索加。”“但到了索加,千万不能提你是来采访索书记事迹的,不然村民立刻就会哭得死去活来,你什么也问不到。” 可见,索南达杰的形象在索加乡村民的心中烙印得有多深。 1985年10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突然降临在青藏高原腹地,气温骤然降至零下40多度,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在治多县,受灾面积高达62%,而其中灾情最严重的就是索加乡,全乡26万头牲畜灾后仅剩5万头。 县教育局副局长索南达杰随救灾工作组费尽周折来到索加。他背着煤油炉,在海拔4700米的雪原长途跋涉几十里,挨家挨户地寻找受困灾民。发现牧民的所在后,他又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背着几袋牛粪往山上爬去。当时谁都不明白他想干什么。在藏区,牛粪被看作取暖的燃料,尤其在暴雪封山的情况下,这几袋牛粪有多么金贵,那是不言而喻的。 P7-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