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徐州地区是汉代画像石主要的画像石出土地之一。 徐州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主要保存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南北两馆、徐州博物馆以及徐州下属的一些县级博物馆。该地区共保存有画像石2000余块,是画像石数量最为庞大的地区。 本册是徐州卷的另一部分,延续了之前的整体体例,著录条目更加完整详细,花费很长时间对当地的画像石进行测量、拍照,同时利用研究文献数库和古文献数据库对图像进行了检验和研究,是目前最为完整全面对徐州当地画像石进行的普查工作。 目录 前言 图录 JS—XZ一136 JS—XZ一137 JS—XZ一138(1) JS—XZ一138(2) JS—XZ一139(1) JS—XZ一139(2) JS—XZ一140 JS—XZ一141 JS—XZ一142 JS—XZ一143 JS—XZ一144 JS—XZ一145(1) JS—XZ一145(2) JS—XZ一146(1) JS—XZ一146(2) JS—XZ一147(1) JS—XZ一147(2) JS—XZ一148(1) TS—XZ一148(2) JS—XZ一149 JS—XZ一150(1) JS—XZ—150(2) JS—XZ一151(1) JS—XZ一151(2) JS—XZ—152 JS—XZ—153 JS—XZ—154 JS—XZ—155 JS—XZ—156 JS—XZ—157 JS—XZ—158 JS—XZ—159 JS—XZ—160 JS—XZ—161 JS—XZ—162 JS—XZ—163 JS—XZ一164 JS—XZ一165 JS—XZ一166 JS—XZ一167 JS—XZ一168 JS—XZ一169 JS—XZ一170 JS—XZ一171 JS—XZ一172 TS—XZ一173 TS—XZ一174 TS—XZ一175 TS—XZ一176 TS—XZ一177 1S—XZ一178 JS—XZ一179 TS—XZ一180 TS—XZ一181 TS—XZ一182 TS—XZ一183 TS—XZ一184 序言 文字记载,图画象形。 人性之深奥、文化之丰富 俱在文献形相之中;史实 之印证、问题之追索无非 依靠文字图形。汉画乃有 汉一代形相与图画资料之 总称。 汉代之前,有各种物质 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 。但是同时代文献相对缺 乏,虽可精观细察,恢复 格局,重组现象,拾取位 置、结构和图像信息,然 而毕竟在紧要处,但凭推 测,难于确证。汉代之后 ,也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 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汉 代之前问题不先行获得解 释,后代的讨论前提和基 础就愈加含糊。尤其渊源 不清,则学难究竟。汉代 的文献传世较前代为多, 近年汉代出土文献日增, 虽不足以巨细问题尽然解 决,但是与汉代之前相比 ,判若文献“可征”与“不可 征”之别。所以,汉画作为 中国形相资料的特殊阶段 ,据此观察可印之陈述, 格局能佐之学理,现象会 证之说明;位置靠史实印 证,结构倚疏解诠释。因 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的双 重存在,将使汉画成为建 立中国图像志,用形相学 的方法透入历史、文化和 人性的一个独特门类。此 汉画作为中国文化研究关 键理由之一。 两汉之世事人情、典章 制度可以用文字表达者俱 可在经史子集、竹帛简牍 中钩沉索隐,而信仰气度 、日常生活不能和不被文 字记述者,当在形相资料 中考察。形者,形体图像 ;相者,结构现象。事隔 两千年形成的古今感受之 间的干仞高墙,得汉画其 门似可以过入。而中国文 明的基业,多始于汉代对 前代的总结、集成而制定 规范;即使所谓表率万世 之儒术,亦为汉儒所解释 而使之然。诸子学说亦由 汉时学人抄传选择,隐显 之功过多在汉人。而道德 文章、制度文化之有形迹 可以直接回溯者,更是在 汉代确立圭臬,千秋传承 ,大同小异,直至中国现 代化来临。往日的学术以 文字文献为主,自从进入 图像传播时代,摄影、电 视造就了人类看待事物的 新方法,养成了直接面对 图像的解读能力。于是反 观历史,对于形相资料的 重视与日俱增。因此,由 于汉代奠定汉族为主体的 文明而重视汉代,由于读 图观相的时代到来而重视 图画,此汉画之为中国文 化研究关键理由之二。 “汉画”沿用习称。《汉 画总录》关注的汉画包括 画像石、画像砖、帛画、 壁画、器物纹样和重要器 物、雕刻、建筑(宗教世 俗场所和陵墓)。所以, 与《汉画总录》互为表里 的国家图像数据库则称之 为“汉代形像资料”,是为学 术名称。 汉画研究根基在资料整 理。图像资料的整理要达 到“齐全”方能成为汉画学的 基础。所谓齐全,并非奢 望汉代遗迹能够完整留存 至今,而是将现存遗址残 迹,首先确定编号,梳理 集中,配上索引,让任何 一位学者或观众,有心则 可由之而通览汉代的形相 资料总体,了解究竟有多 少汉代图形存世。能齐观 整体概况,则为齐也。如 果进一步追索文化、历史 和人性的问题,则可利用 这个系统,有条理、有次 序地进入浩瀚的形相数据 ,横征纵析,采用计算机 详细精密的记录手段和索 引技术,获取现有的全部 图像材料。与我们陆续提 供给学界的“汉代古文献全 文数据库”和“中文、西文、 日文研究文献数据库”互为 参究,就能协助任何课题 ,在一个整体学科层面上 开展,减少重复,杜绝抄 袭,推动研究,解决问题 。能把握学科动态则为全 也。《汉画总录》是与国 家图像数据库相辅相成的 一个长期文化工程,是依 赖全体汉画学者努力方能 成就的共同事业。一事功 成,全体受益。如果《汉 画总录》及其索引系统建 成完整、细致、方便的资 料系统,则汉画学的推进 可望有飞跃发展,对其他 学科亦不无帮助。 汉画编目和《汉画总录 》的编辑是繁琐而细致的 工作。其平常在枯燥艰苦 的境况中日以继夜。此事 几无利益,少有名声,唯 一可以告慰的是我们正用 耐心的劳动,抹去时问的 风尘,使中国文明之光的 一段承载——汉画,进入 现代学术的学理系统中, 信息充溢,条理清楚,惠 及学界。况且汉画虽是古 代文化资料,毕竟养成和 包蕴汉唐雄风;而将雄风 之遗在当今呈现,是对中 国文明的贡献,也是为人 类不同文明之闾更为深刻 的互相理解和世界在现代 化中的发展提示参照。 人生有一事如此可为, 夫复何求? 编者 2006年7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