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想象未来的新闻业》是芭比·泽利泽近些年研究成果的整合与升华。本书以对当下全球媒体环境中新闻业的全方位考察为主线,对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进行了本质的、系统的、跨时空的再思考。作者敏锐地发现了如今新闻业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动向,讨论了伦理、技术等方面的融合冲突。同时,她试图解析新闻学研究与新闻实践间的“鸿沟”问题,从新闻文化内部探寻当下新闻业的整体环境、结构和问题,同时描绘自己对未来新闻业的“想象”。 作者简介 芭比·泽利泽,享有国际盛誉的新闻与传播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雷蒙德·威廉斯传播学讲席教授。她生于1954年,先后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获得本科学位(1976年,英语语言及政治科学)和硕士学位(1981年,传播学),199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曾任国际传播协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主席,SSCI期刊《新闻:理论、实务和批评》(Journalism: Theory, Practice, and Criticism)创刊主编。 自1992年至今,芭比·泽利泽共出版了14部独立或合编的学术著作,发表150多篇论文(含图书章节和评论文章)。 作为新闻记者和媒体评论员,芭比·泽利泽在CNN、PBS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具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她的研究侧重新闻的文化维度,尤其关注新闻权威、集体记忆,以及战争时期的新闻图像。此外,她对新闻传播的学科知识图景也有深刻的思考。 目录 第一章 想象新闻业 开篇 第二章 有关新闻业的12种隐喻 思考新闻业 新闻记者如何谈论新闻 学者如何谈论新闻业 隐喻的益处 第一部分 新闻研究中的关键张力 思考新闻研究中关键张力的线索 第三章 作为新闻活动关键词的“目击证据”:报道、角色、技术和光环 作为文化标记的关键词 作为新闻实践关键词的目击证据 第一阶段目击证据——报道 第二阶段目击证据——报道/角色 第三阶段目击证据——报道/角色/技术 第四阶段目击证据——报道/角色/技术/光环 从“去过那里”到“不在那里” 第四章 新闻研究中民主的保质期如何限制了难民危机报道 思想的保质期 保质期与新闻业/民主联系 新闻业如何成为民主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民主不是新闻业的中心 难民危机与新闻业/民主联系 难民、民主与新闻业 民主的免疫期 允许退休 第五章 实践、伦理、丑闻与恐怖行为 新闻伦理的困境 时间性与新闻伦理 地理与新闻伦理 体制的文化与伦理 技术与伦理 触不可及的新闻伦理 第二部分 关于学科 理解学科问题的脉络 第六章 重访新闻业界与学界 新闻业的形态及其研究 阐释共同体与新闻研究 融合研究与未来的修正 第七章 新闻学仍服务于传播学 对传播学领域建立的再思考 新闻业如何帮助了传播学领域的建立 新闻研究走向何方 新闻业如何挑战了传播学的假设 新闻业@传播学的中心 第八章 新闻业与文化研究:当事实、真相与现实作为上帝术语 从文化视角谈新闻业 文化研究与新闻业 新闻业与文化研究的未来 第三部分 思考新闻实践的新方式 如何思考新闻实践的新思路 第九章 新闻记者作为阐释共同体的回归 主导框架:作为专业人士的新闻记者 替代性框架:新闻记者作为一个阐释共同体 在地性阐释模式 延续性阐释模式 水门事件与麦卡锡主义 话语和阐释共同体 第十章 思考新闻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建构 什么是新闻文化 谁在新闻文化中栖息 新闻文化为谁服务 新闻文化 第十一章 当21世纪的战争与冲突被浓缩成一张照片 为什么战争与冲突转向了视觉化呈现 视觉化的21世纪战争 当战争与冲突被浓缩成一张照片 结语 第十二章 对未来新闻业的时代思索 预测未来 知识迁移与时间 时间参与的工具 过去与反思性 当下与透明性 未来与主动性 走向新闻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