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振动光谱分析、电子能谱分析、发光材料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结构原理、实验技术和测试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应用,在分析测试方法应用方面增加了测试方法知识体系再整合,将以测试方法为模块的知识体系整合成按测试项目选择和使用各种分析测试方法,并采用了三个比较完整的实例讲述分析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
电子显微分析中编写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热分析中,近年来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取代差热分析(DTA),以DTA为基础扩充了DSC内容;对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原理、谱图判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增加了发光材料光谱分析内容,用光谱分析研究发光材料的能级结构。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各材料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材料是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组成和结构,因此,材料组成、结构的分析测试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书即是讲授材料组成、结构分析测试的教材。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秉持“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的铸魂育人思想,书中尽可能采用我们的科研成果做案例,通过这些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理解科学技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重大意义。
本书是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省一流课程“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的配套教材,也是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用教材,曾获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次修订,注重与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沿相结合,充实完善和增加了一些内容。增加了发光材料光谱分析内容,将光谱分析研究材料能级结构引入本教材,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这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一些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希望相关专家、读者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本书前7章是以各种分析测试方法为模块的知识体系,为了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分析测试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增加了第8章“分析测试方法知识体系再整合”,将分析测试方法为模块的知识体系整合成按测试项目选择和使用各种分析测试方法,并采用实例讲述了分析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另外,还对一些内容的论述进行了分条整理,使其层次和条理更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本书由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组编写,卢利平、孙海鹰编写第1章,王能利编写第2章,米晓云、王晓春编写第3章,孙海鹰编写第4章,王晓春编写第5章,柏朝晖、张希艳编写第6章,郭艳艳编写第7章,王晓春、刘全生编写第8章。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疏漏,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值此本书出版之际,谨向国防工业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对所引用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