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冯至文存)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奥)里尔克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里尔克与叶芝、艾略特一起被誉为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是里尔克作品中传播最广的一部。这是在他三十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在这些书信中,作者面向青年在诉说与沟通,他论到诗和艺术,论到两性的爱,谈到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对、感到彷徨的问题。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给迷茫中的青年诸多开解与鼓励,不仅启发了冯至等杰出诗人,更成为了一代代文学青年心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今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入浅草社。1925年和同仁成立沉钟社。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围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学贯中西,文化学术上颇多建树。以涛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誉一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其《十四行集》在中国新诗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开创意义,他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攻的外国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对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和整体规划有筚路蓝缕之功。译作有《哈尔茨山游记》、《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审美教育书简》(合译)和《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合译)等。其德诗汉泽成就尤高,清新俊朗、音籁天然、风骨独标。
目录
重印前言
译者序
收信人引言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附录一 论“山水”
附录二 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摘译)
附录三 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
附录四 冯至译里尔克诗18首
序言
这十封信是莱内·马利亚·
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在他三十
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
的。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
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
书简家;他一生写过无数比
这十封更亲切、更美的信。
但是这十封信却浑然天成,
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
说得最多。里边他论到诗和
艺术,论到两性的爱,严肃
和冷嘲,悲哀和怀疑,论到
生活和职业的艰难—这都是
青年人心里时常起伏的问题

人们爱把青年比作春,
这比喻是正确的。可是彼此
的相似点与其说是青年人的
晴朗有如春阳的明丽,倒不
如从另一方面看,青年人的
愁苦、青年人的生长,更像
那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
、寒里演变着的春。因为后
者比前者更漫长、沉重而更
有意义。我时常在任何一个
青年的面前,便联想起荷兰
画家凡诃(Van Gogh)的
一幅题作《春》的画:那幅
画背景是几所矮小、狭窄的
房屋,中央立着一棵桃树或
杏树,杈桠的枝干上寂寞地
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花。我想
,这棵树是经过了长期的风
雨,如今还在忍受着春寒,
四围是一个穷乏的世界,在
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
。这是一个真实的、没有夸
耀的春天!青年人又何尝不
是这样呢,生命无时不需要
生长,而外边却不永远是日
光和温暖的风。他们要担当
许多的寒冷和无情、淡漠和
误解。他们一切都充满了新
鲜的生气,而社会的习俗却
是腐旧的,腐旧得像是洗染
了许多遍的衣衫。他们觉得
内心和外界无法协调,处处
受着限制,同时又不能像植
物似的那样沉默,他们要向
人告诉,—他们寻找能够听
取他们的话的人,他们寻找
能从他们表现力不很充足的
话里体会出他们的本意而给
以解答的过来人。在这样的
寻找中几乎是一百个青年一
百个失望了。但是有一人,
本来是一时的兴会,写出一
封抒发自己内心状况的信,
寄给一个不相识的诗人,那
诗人读完了信有所会心,想
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仿佛
在抚摸他过去身上的伤痕,
随即来一封,回答一封,对
于每个问题都给一个精辟的
回答和分析。—同时他却一
再声明,人人都要自己料理
,旁人是很难给以一些帮助
的。
可是他告诉我们,人到
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一
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
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
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
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
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
静,又孤单。人每每为了无
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
,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
木鸟兽(它们和我们一样都
是生物)的观察中体验一些
生的意义,只在人生的表面
上永远往下滑过去。这样,
自然无所谓艰难,也无所谓
孤单,只是隐瞒和欺骗。欺
骗和隐瞒的工具,里尔克告
诉我们说,是社会的习俗。
人在遇见了艰难,遇见了恐
怖,遇见了严重的事物而无
法应付时,便会躲在习俗的
下边去求它的庇护。它成了
人们的避难所,却不是安身
立命的地方。—谁若是要真
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开现
成的习俗,自己独立成为一
个生存者,担当生活上种种
的问题,和我们的始祖所担
当过的一样,不能容有一些
儿代替。
在这几封信里,处处流
露着这种意义,使读者最受
感动。当我于1931年的春
天,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
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
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
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
一种兴奋,禁不住读完一封
,便翻译一封,为的是寄给
不能读德文的远方的朋友。
如今已经过了六年,原书不
知又重版多少次,而我的译
稿则在行箧内睡了几年觉,
始终没有印成书。现在我把
它取出来,略加修改付印,
仍然是献给不能读德文原文
的朋友。后边附录一篇里尔
克的散文《论“山水”》。这
篇短文内容的丰富,在我看
来,是抵得住一部艺术学者
的专著的。我尤其喜欢那文
里最末的一段话,因为读者
自然会读到,恕我不在这里
抄引了。
关于里尔克的一生和他
的著作,不能在这短短的序
中有所叙述。去年他去世十
周年纪念时,上海的《新诗
》月刊第一卷第三期,曾为
他出一特辑,读者可以参看
。他的作品有一部分已由卞
之琳、梁宗岱、冯至译成中
文,散见《沉钟》半月刊、
《华胥社论文集》《新诗》
月刊、大公报的《文艺》和
《艺术周刊》中。
至于收信人的身世,我
知道得很少,大半正如他的
《引言》上所说的一样,后
来生活把他“赶入了正是这
位诗人温暖、和蔼而多情的
关怀”所为他“防护的境地”
了。
冯至
导语
一位兼跨古今中外三大领域的作家、学者冯至先生经典译著。
本书是“欧洲现代最伟大的三位诗人”之一里尔克传播极广的作品。
本书不仅启发了冯至等杰出诗人与作家,更成为一代代文学青年的精神指南。
本书一度在西南联大很火,学生们都在争相传阅,给无数迷茫中的文学青年指明创作方向。
本书是关于爱、关于职业选择、关于创作、关于人生的智慧发言。
这些信“为了理解里尔克所生活所创造的世界是重要的,为了今日和明天许多生长者和完成者也是重要的。”
赠全文配乐有声书,听读随心。
精彩页
第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你的信前几天才转到我这里。我要感谢你信里博大而亲爱的信赖。此外我能做的事很少。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膜的了;同时总是演出来较多或较少的凑巧的误解。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言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我既然预先写出这样的意见,可是我还得向你说,你的诗没有自己的特点,自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着个性发展的趋势。我感到这种情形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首《我的灵魂》里,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还有在那首优美的诗《给雷渥琶地》也洋溢着一种同这位伟大而寂寞的诗人精神上的契合。虽然如此,你的诗本身还不能算什么,还不是独立的,就是那最后的一首和《给雷渥琶地》也不是。我读你的诗感到有些不能明确说出的缺陷,可是你随诗寄来的亲切的信,却把这些缺陷无形中给我说明了。
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因为那里聚有大量好的或是一部分精美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从中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所以你要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望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如果从这收视反听,从这向自己世界的深处产生出“诗”来,你一定不会再想问别人,这是不是好诗。你也不会再尝试让杂志去注意这些作品:因为你将在作品里看到你亲爱的天然产物,你生活的断片与声音。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在它这样的根源里就含有对它的评判:别无他途。所以,尊敬的先生,除此以外我也没有别的劝告: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创造。它怎么说,你怎么接受,不必加以说明。它也许告诉你,你的职责是艺术家。那么你就接受这个命运,承担起它的重负和伟大,不要关心从外边来的报酬。因为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但也许经过一番向自己、向寂寞的探索之后,你就断念作一个诗人了(那也够了,感到自己不写也能够生活时,就可以使我们决然不再去尝试);就是这样,我向你所请求的反思也不是徒然的。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我还应该向你说什么呢?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归结我也只是这样劝你,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地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P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