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与新基建)(精)/首席经济学家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屈宏斌//宋陕珊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宏观经济不仅关乎国家命运,也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过去,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令人赞叹的表现;今天,身处迈向高收入阶段关键节点的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速度减缓、投资放缓等诸多变化和各种新挑战,我们更加希望了解的是一些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如: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机会在哪里?新基建能否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亮点?
本书作者结合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的经验教训,聚焦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新基建等关键因素,提出了发挥中国经济巨大潜力的对策建议,不仅有助于读者看懂经济,破除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疑虑和迷思,同时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发现机遇。
作者简介
屈宏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2002年加入汇丰,并拥有20多年国际金融市场工作经验。负责为汇丰把握大中华市场的宏观趋势。此外,还为汇丰世界各地的企业、基金公司和其他机构客户提供决策咨询,并经常受邀出席大型跨国企业董事局会议。现兼任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部委的专家讨论会。同时也是央视财经特约评论员和《财经》《财新》专栏作家。其关于中国经济的观点经常被《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引用。微信公共号“屈宏斌观点”、头条号和微博受到三百多万人关注。
目录
前言: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究竟几何
第1章 人口与人力资本
中国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
人力资本存量加速增长
人力资本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
第2章 中国经济的创新引擎
创新发展“重拳出击”
激发创新的动力何在
创新的上升空间巨大
创新驱动增长
第3章 重启制造业,重燃生产率增长引擎
工业化是生产率增长的引擎
我国继续工业化空间巨大
本轮制造业投资回升将更加持久
政策助力推动工业化发展
第4章 中美“科技战”:如何突围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
继续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移动
突破重围的武器
第5章 基建投资:联通创造力
基础设施的巨大飞跃
快速追赶的信息科技基建
基建发展的正溢出效应
基础设施: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催化剂
第6章 为投资正名:投资如何提高生产率
为什么说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增加投资
激发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投资的活力
深化改革,促进有效投资
第7章 化解债务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的债务水平有多高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有多大
房地产债务值得关注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
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
率在10%左右,实现了从
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口大国
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
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但是,近年来
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持续放
缓的趋势,引发了各界对
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
险的担忧。当一个后发国
家步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曾经的低成本优势和依
赖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动
能已经消失,要想继续保
持合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就必须依靠提高生产率
等新的增长动能。而新旧
增长动能的转换却知易行
难。事实上,在过去80年
里,全球150多个中低收
入国家当中,仅有极少数
国家成功地实现这种转换
,并在步入中等收入阶段
后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
国内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
,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但
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
挑战。如何更充分地发挥
潜在优势,应对挑战,提
高生产率,增强新动力,
值得深刻探讨。
在本书中,笔者结合
当年亚洲“四小龙”等经济
体的经验教训,讨论和总
结了一个中等收入阶段经
济体生产率增长的三大主
要决定因素。
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本
。不同于认为我国人口红
利消失的悲观论调,笔者
认为决定生产率增长的关
键因素在于人力资本,而
非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尽
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已经见顶,但整体受教育
程度大幅提高,我国人力
资本积累在未来10年里将
继续增长。我国每年约
900万的高校毕业生数量
超过了美国、欧洲、日本
和韩国的总和,这将为我
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
供有利的人力资本条件。
第二大因素在于创新
能力。我国近些年研发投
入和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
令世界瞩目,例如我国专
利申请数量近年稳居世界
第一,电子产品出口份额
大幅上升,我国在全球价
值链中的位置不断上移等
。根据世界国际产权组织
机构的调查,我国是全球
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强中
唯一的新兴市场国家。诚
然,在追求创新发展的路
途中难免遇到挫折,中美
贸易战向科技领域的蔓延
就是当下的一大挑战。除
了美国,我国与其他发达
经济体例如欧、日、韩等
在科技领域也存在较大差
距,而差距意味着有学习
和追赶的空间。我国政府
近年来一系列加强科技研
发和国际合作的举措,将
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创
新能力和水平。
第三大因素来自基础
设施建设。它不仅是经济
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所在,
也有助于促进整体生产效
率的持续增长。过去10年
,我国在传统基建方面取
得了长足进展,这已经带
来并将继续带来积极的溢
出效应,推动经济的快速
发展;而近几年,我国在
“新基建”方面也开始加大
投入,并取得了不凡的成
绩。同样跟随而来的是一
些挑战,其中包括债务负
担的增加。但好消息是,
相对国有企业,作为创新
、就业和经济增长主要推
动力的民营企业反而仅占
用了小部分企业信贷资源
。削减债台高筑的国企信
贷额度,并引导信贷流向
民企,将有助于更好地解
决债务和增长的平衡问题

本书一共分为7章,从
客观、科学的分析框架出
发,分别详细阐述我国在
这三大要素方面已经积累
的有利条件以及如何发挥
其巨大潜力,面临的挑战
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第1章首先研究了第一
大要素——人力资本。尽
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
开始萎缩,但劳动力教育
水平已大幅提高。在未来
10年内,每当有2名人均
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的劳
动力退休,就会有1.9名
受教育年限为12年的新劳
动力加入。这意味着我国
人力资本储备量将加速增
长。正如前文所述,我国
的高等教育学府每年培养
的毕业生数量超过欧洲、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总和
。这些毕业生中有接近半
数是科学、技术、工程和
数学方面专业的人才,这
将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人
才池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源
,继续帮助中国在未来几
年里攀登技术阶梯。
创新是生产率增长的
又一大要素,它促进了新
产品和新技术的发现、应
用和推广。我国企业的创
新能力如何?我国的政策
和商业环境是否有助于创
新型企业成长,鼓励企业
加大技术投资?本书的第
2章研究了这些问题。近
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一
直在科研方面加大投资,
并成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2020年,全国共投入研
究与试验发展(R&D)经
费突破2.4万亿元,投入
强度(与GDP之比)达到
2.4%,同时专利申请总
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可
以说,作为一个新兴经济
体,近年来我国在研发和
创新方面的增速无人能出
其右,这也使得我国能向
全球价值链上游持续攀升
。电子产品在全球的份额
迅速上升就是明证——我
国电子产品出口占全球的
比例已经从2008年的
18%飙升到2018年的
24%。近年来政府的一系
列举措,例如改善商业环
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
扩大对外开放和服务业开
放,均将继续助推创新能
力的提高。
中国“制造”对推动生
产率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而中国“智造”则引领着更
高水平的未来。本书第3
章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深
入的分析。尽管近年来服
务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
贡献越来越大,已经超过
导语
宏观经济不仅关乎国家命运,也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精)/首席经济学家系列》写给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解读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关键要素,让普通人也能看懂经济。
本书一共分为7章,从客观、科学的分析框架出发,分别详细阐述我国在这三大要素方面已经积累的有利条件以及如何发挥其巨大潜力,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书评(媒体评论)
我国未来靠什么实现
高质量持续发展是个重大
议题。本书从探究中国的
潜在增长率入手,通过参
考日、韩等成功跨越中等
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归
纳整理出生产率驱动增长
模式的共同特征,再结合
中国具体国情,从人力资
本、科技创新、资本深化
等多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国
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
战,对探讨中国未来经济
增长的前景具有参考意义

——刘元春 中国人民
大学副校长
屈宏斌老师对中国经
济有深入、细致和独到的
见解。本书多维度分析了
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的各项要素和动力,尤其
强调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
的作用,并为大家担忧的
债务压力解惑。相信本书
对读者深入认识未来中国
经济走势和把握投资要点
都有参考价值。
——李迅雷 中国首席
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费雪说过,收入是一
系列事件。中国已经跨过
人均GDP1万美元的关口
,正朝着高收入社会和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本
书源自作者对中国经济总
量变迁背后结构演进的长
期观察和思考,勾勒了新
发展阶段创新突围、资本
深化、产业升级的丰富图
景,为如何提升经济追赶
的学习曲线,加快“收入
趋同”和“能力趋同”,提
供了独特分析视角,是识
别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预
判中长期发展趋势的重要
参考。
——许伟 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副部长、研究员
精彩页
中国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
影响我国潜在生产率增速的第一大要素是人力资本要素。
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近年来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由于老龄化和较低生育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于2015—2019年达到顶峰后已经开始逐步下行。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实际上,这种观点似乎有些过虑了。尽管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人口老龄化,但我国的人力资本增长却行将加速。而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
近几十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一切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其时,在尝试了多种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最终于1979年确定了“独生子女政策”。这之后,生育率显著下降。我国平均每名妇女生产胎数,从1969年的超过6胎降低至1990年不到2胎。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总抚养比[受抚养人口(15岁以下或64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的大起大落。根据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前景报告》,中国总抚养比从1965年的80.5%下降到2010年的36.5%——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之后开始不断上升,预计将进一步上升至2030年的48.4%,至2050年或将升至67.3%(见图1—1)。而在更遥远的将来,持续老龄化的人口结构还将使得这一上升趋势进一步加速。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5—2019年达到顶峰后已经开始下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79亿,较2010年减少了3700万;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了4.6个百分比,至13.5%。根据人社部2021年2月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预计会进一步减少3500万人,并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不得不说,这对经济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劳动力数据也呈现类似的趋势,多方数据对此提供了证据。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劳动力数量在2018年首次下降;而中国科学院(CAS)的数据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劳动力数量将继续萎缩。根据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计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对15~24岁新人职人员的估计数据,在未来5年(2021-2025年)内,每2名职工退休,将对应约有1.9名新人人职。除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的萎缩也来自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见表1—1、图1—2)。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增加接受教育的时间,而更多的老年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而选择更早地退出劳动力市场。
此外,中国科学院还对劳动力老龄化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年,25~34岁和45~54岁的劳动力比例将分别比2018年低4.1%和2.1%,而50~59岁的比例则将];L2018年增加4.2%(见图1-3)。
人力资本存量加速增长
许多人认为,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会降低增长潜力。直观来看,让越来越少的工人供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口,确是一大难题。我们把一国的潜在增长分为劳动力投入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劳动力的萎缩将削弱劳动力投人增长的贡献,即所谓的“人口负红利”。如果潜在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就有可能出现“未富先老”的问题,这将给财政资源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有不少观点认为我国可能因人口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一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因为人口等因素,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然而,这些担忧言过其实。笔者认为,尽管劳动力数量在减少,老龄化加剧,但由于我国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在未来几年将加速增长。
P3-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