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处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分析南京及其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南京都市圈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南京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存在许多不足,应从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聚、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支撑性研究--以南京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及制造业发展为例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金汉信//邱玉琢//乔均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南京处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分析南京及其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南京都市圈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南京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存在许多不足,应从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聚、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作者简介 乔均,男,1962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工商管理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美国俄亥俄大学传播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品牌理论、企业竞争力理论及服务营销。近年来出版专著10余部,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规划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目录 1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2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热点综述 1.3 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热点综述 1.4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 2 南京都市圈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南京市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2 南京都市圈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3 南京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南京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3.2 南京都市圈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4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核算体系 4.1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核算体系构建 4.2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结果 5 基于回归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支撑性分析 5.1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及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5.2 南京市和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及其支柱产业的关联性比较分析 5.3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都市圈制造业的关联性分析 6 基于DEA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性分析 6.1 研究方法 6.2 指标及产业选择 6.3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都市圈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分析 6.4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南京市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世纪下半叶,服务 业已成为反映经济现代化 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与制 造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引 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已 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 业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可 归纳为“需求遵从论”“供 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 合论”。结论的不一致性 源于两点:一是实证研究 选择了不同模型、不同指 标、不同统计口径等;二 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殊环 境因素等也可能使制造业 和生产性服务业体现出相 互关系的变化,在工业化 中前期多处于“需求遵从 论”和“供给主导论”阶段 ,到了工业化后期“互动 论”比较切合实际,“融合 论”反映的是未来的产业 演变趋势。 南京市处于工业化后 期,产业结构加速转型, 分析南京市及其都市圈生 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问的 关系,是新形势下,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实现南 京都市圈产业转型升级与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全书共7章,可分为5 个部分:第1部分是第1章 ,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 研究热点及其与制造业的 关系等理论基础进行综述 ;第2部分包括第2章及第 3章,分析南京市和南京 都市圈服务业、生产性服 务业、制造业及主要制造 业发展现状;第3部分是 第4章,构建生产性服务 业统计核算体系,进而以 南京市为例,核算南京市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第 4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 ,基于回归和DEA(数据 包络分析)方法,分析生 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 撑性;第5部分即第7章, 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对策 建议。 综合来看,南京市在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等 支柱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但存在许多不足,应从产 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 聚、资源整合、互联互通 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提 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 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制造业 的支撑作用。 首先,南京市处于工 业化后期,服务业和生产 性服务业规模迅速攀升。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 质勘探业的快速发展仍然 是支撑生产性服务业稳定 增长的主要因素。南京市 制造业与制造业支柱产业 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支柱产业作为制造业的核 心与中坚力量,对整个制 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2010—2014年,南京 都市圈服务业和生产性服 务业增加值总体上呈现快 速增长态势,南京市服务 业增加值占都市圈整体增 加值的比重最大,南京市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都 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的比重也最大。南京都市 圈制造业及制造业支柱产 业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南 京市在都市圈制造业占据 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在 逐渐减弱。 其次,基于回归分析 可知,南京市生产性服务 业以高于制造业的增速较 快发展,表现出集聚发展 趋势,对本地制造业初步 显现出不均衡的支撑作用 。其中,金融业、科学研 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 业对汽车、机械、医药和 电子等行业显示出支撑作 用,但对石化、冶金行业 没有表现出支撑性;交通 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仅对 机械行业有支撑性,但支 撑性不强;租赁与商务服 务业不仅没有表现出支撑 性,还对机械行业表现出 抑制作用。 南京市和杭州市生产 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 性水平相似,但同中有异 。其中,南京市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对制造业的支撑性强于杭 州市,但南京市金融业对 制造业的支撑性弱于杭州 市;南京市金融业、科学 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 探业对汽车、机械、医药 等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支 撑性,支撑性均强于杭州 市;南京市与杭州市生产 性服务业对电子行业均表 现出较强的支撑性,但南 京市的支撑作用略弱于杭 州市。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 与都市圈部分城市生产性 服务业存在着非均衡的联 动关系,但并未出现此消 彼长的态势。其中,南京 市生产性服务业与扬州市 、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生 产性服务业表现出明显的 联动性;与镇江市和滁州 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没有表 现出联动性。南京市生产 性服务业与都市圈城市制 造业几乎都存在着联动关 系,对南京市制造业支撑 性作用最强,对镇江市制 造业发展的支撑性最弱。 最后,基于DEA分析 ,南京市石化和电子行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得 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 ;机械、医药、汽车行业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 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 平的共同提高,技术进步 的贡献率更高一些,而技 术效率的提高都来自规模 效率提升。冶金行业技术 进步水平虽略高,但受技 术效率的拖累,全要素生 产率呈相对较低水平,且 技术效率水平的低效是规 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共同 下降的叠加效应。 南京市石化、电子行 业全要素生产率落后于杭 州市,差异全部来自技术 进步水平。南京市汽车、 机械、医药行业的技术进 步和技术效率水平均超过 杭州市,且较高技术效率 水平都来自规模效率。南 京市冶金行业技术进步和 技术效率水平均落后于杭 州市。南京市生产性服务 业对都市圈石化、电子行 业的支撑作用要好于对南 京市相关产业的支撑,差 异体现在技术进步上,对 技术效率的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