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一缕乡愁(精)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以及具有特色的其他类型历史建筑,共26处,其中,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21处,涉侨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5处。书中采取“建筑简介+散文随笔+摄影图片”的形式,突出纪实特点,体现真实性、故事性和可读性,涵盖长泰区文物古迹、历史渊源、交流往来等综合情况,全面呈现长泰本土最具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貌、历史人文内涵,力求既突出地域特色建筑,又体现兼容并蓄风格,寻访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背后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目录
塘边林氏祖厝
根在崇礼堂,心系崇礼堂
仁璲堂
千年一脉史山洪
谢氏宗祠宝树堂
乡愁里的宝树
积善庵
意绪悠悠积善庵
大学社蔡氏祖厝
承载乡愁的蔡氏祖厝
洪氏祠堂
搭起乡愁的桥梁
天妃宫
海之神
皇龙宫
那缕香甜的乡愁
陈氏宗祠瞻依堂
聆听乡愁的回声
霞美林氏宗祠
向山之林
杨积源故居
老爹厝,见证了长泰科举教育的发展
南岳正顺庙
孝行天下圣侯公
雪美瞻依堂
古厝如磐文脉千载
石室杨氏世德堂
人间世德传久远
戴遁庵享堂
四百年的传承守望
顺正府庵
信仰是一缕斩不断的乡愁
青阳卢氏家庙
开卷青绿曜阳千里
将军第
新春“将军第”
汤氏崇本堂
崇本堂: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
大夫第
跨越百年的传承——新春大夫第
良岗圣王庙
他乡纵有高楼宇,不及家山一庙宇
威惠庙
江水泱泱流不走乡愁
薛氏家庙
村口的古樟树
朱一贵故居
台湾义军领袖朱一贵
玉珠庵
家乡的古庵堂——玉珠庵
连氏瞻依堂
我同江都寨的约定
后记
序言
乡愁是什么?
乡愁,就是你离开了这
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长泰的乡愁是什么?
一位曾在长泰工作过的
领导这么理解:乡愁,是村
里的那棵大槐树,是那悠长
的青石板路,是村头那清清
的小河,是那很老的房子的
家,是那家和村里的炊烟,
是鸡马牛羊猪的喊叫声,是
母亲在门前的张望,是家里
香喷喷的饭菜……
散文家宁新路也曾专门
研究过长泰乡愁。在《触摸
那悠长的乡愁》中这样描述
长泰的乡愁:一群群旅居海
外的长泰人回故乡拜望那千
年的大榕树,深情地徜徉在
石头的村和街巷,也在祠堂
和庙宇里叩首与仰望。他们
为同根同祖激动不已,他们
在长泰以泥土和风来稀释困
“结”在心头长久的乡愁。而
老的故居,老的小路,在迅
速消失,可古榕树还在,祖
宗的祠堂还在,远久而悠长
的乡愁还在。
长泰,本属泉州府南安
县武德乡崇教里地。唐僖宗
乾符三年(876),置武德
场,后改名武胜场、武安场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
),升“场”为“县”,取名长
泰,寓意“长久安泰”。宋太
宗太平兴国五年(980),
长泰始属漳州。2021年,
长泰撤县设区。
在这座历史与文化交织
千年的古邑里,文物古迹、
古屋老厝散落在乡间山野,
沉淀着满满的乡愁。每一座
祠堂和庙宇,都散发着悠久
的历史渊源、浓厚的乡土气
息、独特的人文传统,讲述
着不可割舍的血缘情、故土
情、民族情,牵绊着游子深
切的思乡情怀。
于是,就有一拨又一拨
的旅外乡亲回到长泰,寻找
记忆里的乡愁,延续血脉中
的亲情,演绎一个又一个动
人的故事。
在这些长泰旅外乡亲的
心底,乡愁是一种挥之不去
的家国情怀。也正因为这份
情怀,漳州市长泰区人大常
委会编撰了《那一缕乡愁》
一书,挖掘整理和传承弘扬
长泰涉台涉侨文化,以中国
乡村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
留住故乡记忆,品味淡淡乡
愁,探寻源流一脉,联结港
澳台胞和海外侨胞的骨肉亲
情,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
《那一缕乡愁》一书,
收录了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
位和文物点,以及具有特色
的其他类型历史建筑,共26
处,其中,涉台文物保护单
位和文物点21处,涉侨文物
保护单位和文物点5处。书
中采取“建筑简介+散文随
笔+摄影图片”的形式,突
出纪实特点,体现真实性、
故事性和可读性,涵盖长泰
区文物古迹、历史渊源、交
流往来等综合情况,全面呈
现长泰本土最具地域特色和
独特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
貌、历史人文内涵,力求既
突出地域特色建筑,又体现
兼容并蓄风格,寻访文物古
迹和历史建筑背后感人至深
的真情故事。
《那一缕乡愁》一书,
先按类型编排条目,再以行
政区划顺序,综合其地域分
布、平面布局、构建风格、
构建年代、使用功能、艺术
特色、保存现状等文物价值
进行择选,同时兼顾建筑古
迹的历史人文内涵。
《那一缕乡愁》一书,
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专业
作家、公务员、教师、乡贤
,也有在校大学生。这些写
作群体都曾在或正在长泰这
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与长泰
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
有的语言朴素无华,甚至是
文笔略显稚嫩,但字里行间
却自然流露出对长泰这片土
地深沉的爱,一缕缕乡愁跃
然纸上。
这也是我们编撰此书的
初衷与目的所在。虽已定稿
付梓,但终究水平有限,疏
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
评指正。
《那一缕乡愁》编委会
2022年9月
导语
本书先按类型编排条目,再以行政区划顺序,综合其地域分布、平面布局、构建风格、构建年代、使用功能、艺术特色、保存现状等文物价值进行择选,同时兼顾建筑古迹的历史人文内涵。书中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专业作家、公务员、教师、乡贤,也有在校大学生。这些写作群体都曾在或正在长泰这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与长泰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有的语言朴素无华,甚至是文笔略显稚嫩,但字里行间却自然流露出对长泰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一缕缕乡愁跃然纸上。
后记
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来
自一份情怀和一种责任。
《那一缕乡愁》于2022
年2月启动,经过辛勤付出
,终于正式出版了。
时间短,任务重,质量
还要保证。在不到一年的时
间里,策划方案、征集文稿
、编排审校、印刷出版等一
系列流程,有条不紊、环环
相扣,无缝衔接、顺利推进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期间,漳州市长泰区
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俊雄、副
主任叶胜发主持编撰工作,
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薛支祥、林辉荣等工作专班
成员用心做好提纲编写审核
、稿件组织征集、图文编辑
审定、印刷出版分送等具体
工作。各乡镇(场、区、办
事处)人大主席或联络员密
切配合、紧扣主题、抓紧实
施。区文博馆、区摄影协会
给予了大力支持,区文博馆
提供了建筑简介,区摄影协
会完成了图片拍摄。
我们感恩能够遇到这么
一个良好的平台和一支优秀
的团队。我们感谢各个参与
部门和各位专家作者,以及
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在此,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编撰之路实属不易,包
含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激情和
汗水,包含着每一位参与者
的智慧和力量,更包含着每
一位参与者的情怀和责任。
这或许是“爱长泰、美长
泰、兴长泰”的又一次具体
实践吧!
付梓之际,幸得诗人南
竹先生和作曲家乐风先生的
《一字乡愁》,让这本书有
一个更美好的意境。
《那一缕乡愁》编委会
2022年9月
精彩页
塘边林氏祖厝
Tangbian Linshi Zucuo
【年代】明代
【类别】古建筑
【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
【海拔】34米
【经度、纬度】东经:117°4716.5”,北纬:24°3731.9”(测点位置:前厅第一级台阶正中)
塘边林氏祖厝,又名崇礼堂,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经济开发区积山村塘边自然村。该建筑始建于明代,1991年修缮,现存建筑主要保持明代风格。坐东南朝西北,石、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燕尾脊,占地面积235平方米,由门厅、天井、正堂组成,厝前有埕,埕前有围墙。门厅大门上悬挂“林氏家庙”匾额。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穿斗式梁架,外檐的一对石柱题联“麻承十德自泉莆仙游以入万古衣冠照日月,派衍九龙由晋唐宋明而至千年俎豆镇乾坤”,反映林氏渊源。天井两侧带卷棚式过水廊道。正堂前廊轩亭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后檐墙承檩),抬梁式梁架,悬挂有“崇礼堂”“父子登科”“进士”等匾。
祖厝内保存着从野外林氏先祖古墓葬迁来的清代墓碑一通。如今建筑内石雕、木雕等古香古色,颇有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2011年12月,塘边林氏祖厝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
根在崇礼堂,心系崇礼堂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正式允许居民回大陆探亲。次年春暖花开时节,台胞林汝南先生即抓紧办好一切手续,怀着急切的心情,回到大陆探亲,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回到萦怀系心的塘边村(积山村塘边自然村)。
林汝南先生系塘边林氏二十二代孙(以塘边憝斋始祖为第一世),1948年往台湾谋生,从此客居台湾。
林汝南先生是“龙师”的毕业生。“龙师”是龙溪师范学校的简称,地点在芗城,那是当年漳州著名的师范学校。
小的时候,林汝南爱读书,会读书,但家境困难,没钱读书。因为在8岁的时候,父亲即去世,母亲改嫁。看到这种情况,林氏宗亲集体商议,决定每年提供8担稻谷(从家族学田拨付),作为林汝南读书的费用。那时候,在龙师读书,学生都需要交纳大米和柴火。也是林汝南的宗亲兄长林再续一头大米,一头柴火,行走40余里路,挑到学校去的。正是靠着族人的支持,还有亲友的资助,林汝南才得以读到龙师毕业。因此,林汝南先生说:“我能读完龙师,有一点文化,全靠宗亲的支持!”
龙师毕业后,林汝南在林墩当老师,1948年漂洋过海到台湾谋生,从事过教师、秘书等职业。叶落归根,客居台湾的林汝南无日不思念在大陆的故乡和亲人。所以,一得政策允许,当即办好一切手续,回到家乡探亲谒祖。当林汝南来到林氏祖祠,看到祖祠已经破旧濒危,即倡议修葺。但因为当时的经济还不发达,未得落实。1990年秋,林汝南再次回家探亲,重提祖祠修葺问题,并带头捐资,先后捐了3万元。当时的3万元,数额不菲了。他说:“宗亲们养育我,支持我读书,恩深如海,我无以报答,先捐点钱,把祠堂修缮起来。”
1994年祖祠整修一新。林汝南先生又一次回到故乡,参与了庆贺祖祠修缮的隆重庆典,并虔诚拜谒供奉在祠堂里的祖先。跪在先祖的牌位前行礼的时候,已七十高龄的林汝南不禁潸然泪下——说不清那是感恩的泪水,还是思乡的泪水,还是有更多复杂的情愫。
1995年,林汝南倡议并参与编写的《续编长泰塘边社林氏族谱》修成,林汝南先生欣然命笔,为族谱写了《宗谱续编付梓感言》,表达了作为一个台湾同胞,作为一个林氏后人激动而欣慰的心情,并寄语大陆宗亲对于祠堂、族谱要“善加维护珍存,以备他乡宗亲随时返乡寻根认祖”。
崇礼堂在哪里,又有什么来历,蕴藏什么秘密,何以如此使台胞系心牵挂?
林氏祖祠崇礼堂,坐落在长泰经济开发区塘边村,坐东南朝西北,面阔四柱三间,三进一天井,石、砖、木结构,硬山顶,燕尾脊。大门口悬挂“林氏家庙”木匾,厅内正中悬挂“崇礼堂”木匾。这个匾额是祠堂原有的,庆幸得以保存下来。匾上“崇礼堂”三个镏金大字一气呵成,浑厚大气。
据族谱记载,崇礼堂始筹于明末,建成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系由塘边十六世鼎南公(名云,小名显,字端明,号子光,“鼎南”为其谥)秉承其父晋庵公夙愿所建。堂中“崇礼堂”几个字,据说是一位族人,在堂建成举行宴会的当天,带着醉意,用甘蔗枝经口嚼后,蘸墨书写的,所以其字笔画多空隙和游丝。匾上有三方印章,右边天头处:塘林家乘:左边地角处印章两枚:诒厥孙谋、燕子。印文“燕子”完整的估计是“以燕翼子”,因为年代久了,磨损或损坏了。还有一种可能:查阅族谱,这匾,推测可能是邦就公三子、晋庵公二弟逢玉公所书。逢玉公名燕,小名燕子。“燕子”印章,似特意刻写,语带双关——既做署名,又关联了“诒厥孙谋,以燕翼子”的诗句。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