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德国从一系列城邦中崛起,没有哪个国家有过像德国这样动荡的历史,也没有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拥有如此繁荣的历史。如今,德国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而这也更能检视德国社会经济的韧性。
本书融合回忆录、历史、游记,结合个人旅行故事以及让人信服的一手资料,丰富地勾勒出迷人的德国,探讨“成熟国家”德国的不同方面。本书既没有过度美化德国,也没有忽视德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而是对当代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进行了总体描述,告诉人们德国何以成为如今的德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什么是德国(德国社会经济的韧性)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英)约翰·肯普夫纳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150多年前,德国从一系列城邦中崛起,没有哪个国家有过像德国这样动荡的历史,也没有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拥有如此繁荣的历史。如今,德国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而这也更能检视德国社会经济的韧性。 本书融合回忆录、历史、游记,结合个人旅行故事以及让人信服的一手资料,丰富地勾勒出迷人的德国,探讨“成熟国家”德国的不同方面。本书既没有过度美化德国,也没有忽视德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而是对当代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进行了总体描述,告诉人们德国何以成为如今的德国。 作者简介 胡文菁,德国弗赖堡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旅德五年,现居德国黑森林南部,就职于一家德国咨询公司,曾为多家德国大型企业提供专业翻译服务。 目录 推荐序 为什么德国不同 前言 他们与我们 1 重建和铭记 战后岁月的痛苦 2 母亲的怀抱默克尔与东部传承 3 多元文化移民与认同 4 不再是孩童 民粹主义时代的外交政策 5 经济奇迹德国的经济奇迹及其余波 6 同室不操戈一个团结的社会 7 未来充满挑战气候变化与汽车工业 结论为什么德国人做得更好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为什么德国不同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 倒塌,默克尔35岁。她没有 像其他民主德国人那样,兴 冲冲地第一天就穿过柏林墙 去联邦德国。当天是周四, 是默克尔的“桑拿日”,她选 择像往常一样,约了朋友一 起去蒸桑拿:既然墙塌了, 去西柏林的机会要多得多, 不急在一时。她很能沉住气 。 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身 为科学家的默克尔早就盘算 好了去联邦德国的计划,准 备像很多民主德国的科学家 一样,等60岁一退休,就办 好手续去西柏林:到时候, 带上积蓄,在西柏林找个警 察局换一本联邦德国护照, 然后就到美国自驾游,从东 海岸一直开到西海岸。 第二天,默克尔随着人 潮到了西柏林,从陌生人手 中接过一罐啤酒。联邦德国 政府给民主德国人每人100 联邦德国马克的“见面礼”, 默克尔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乱 花。冬天的柏林,许多开销 都免不了,在黑市上,联邦 德国马克与民主德国马克的 比价已经到了一比十。她当 时没有想到,为了推动两德 统一,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会 把两德马克的汇率定成一比 一。 相信无论是默克尔还是 当时的全球观察家都很难想 象,民主德国人默克尔在统 一后的德国政坛能如此快速 跃升。因为没有历史的包袱 ,1990年,默克尔作为民 主德国屈指可数的德国基督 教民主联盟代表,被选入统 一后德国的新一届国会。科 尔一下子就看中了默克尔, 把她收入自己羽翼之下悉心 栽培。 在喧嚣而民粹盛行的世 界中,自2005年起就担任 总理的默克尔几乎成为西方 各国的压舱石。 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凸显 了德国与英美治理水平的差 异。与特朗普和约翰逊政府 不同,默克尔在新冠肺炎疫 情的处理中表现出沉着、稳 健、果断,备受称赞。她相 信科学,和民众讲清楚形势 ,也制订了详尽的计划,把 疫情给德国带来的冲击减到 最小。 约翰·肯普夫纳在《为什 么是德国:德国经济社会的 韧性》中提出,默克尔的低 调与务实恰恰凸显了战后德 国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 国,有不少地方值得英美学 习。虽然默克尔在一年前辞 任,但她对冷战结束之后德 国的影响深远。 1871年1月18日,铁血首 相俾斯麦统一德国,距今只 有150多年。而在短短150 多年的历史中,德国给全世 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发起 了两次世界大战,纳粹杀害 了几百万犹太人,第二次世 界大战(简称“二战”)之后 一片废墟的德国又分裂了44 年,真正统一的德国也才只 是一代人30年的光景。为什 么相对其他西方大国,德国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做得更 好?这的确值得我们仔细琢 磨。 直面历史,积极向前 因为1945年前的历史不 堪回首,过去70多年,德国 一直努力向前看,也一直力 图成为经济发展和政治持重 的优等生。“二战”后德国直 面历史的态度,体现在三个 重要的时间点。 1968年,距离“二战”结 束已经23个年头,联邦德国 在这一年超越英国成为全球 第三大经济体,但这一年更 重要的事件是战后一代年轻 人的觉醒和反抗。他们把父 辈在纳粹统治期间的罪恶— —要么服从,要么默许—— 暴露在阳光下,对纳粹历史 展开了彻底的清算。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 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 义英雄纪念碑前为死难的犹 太人下跪,为战争给他国人 民造成的巨大痛苦真诚地道 歉。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勃兰 特的这一跪。这一真诚悔过 的姿态帮助联邦德国获得邻 国的谅解,不仅为联邦德国 经济崛起成为欧洲经济的发 动机奠定了基础,也为19年 后冷战结束时两德成功统一 创造了契机。 1985年5月8日,德国战 败40周年,联邦德国总统魏 茨泽克在纪念发言上提出“5 月8日是解放日”。这句话很 震撼,他认为5月8日不是战 败日,而是将德国从纳粹的 枷锁中解放出来的日子,这 再次表明了德国的态度。和 其他大国不同,战后的德国 人很清楚,在现代,它没有 煊赫的历史可以炫耀,历史 上背负着的都是负资产:两 次世界大战战败的包袱、纳 粹上台的包袱、屠杀几百万 犹太人的包袱。德国必须轻 装前行,积极向前。对历史 的清算让德国人更强调制度 建设。 对历史的反思,让战后 的德国不仅在废墟上重建了 经济,也重建了自己的精神 家园。德国人变得更善于反 思。而这种反思,让德国人 一方面更执着于恢复文化层 面和社群层面维系人与社会 健康发展的纽带,另一方面 对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 快速变化有更多质疑。这种 反思也让德国人并不像英美 社会那样盲目崇拜成功,德 国人会花更多时间去讨论事 情背后的意义。甚至在文艺 创作领域,德国也有更多棱 角,不会像英国人那样沉溺 于怀旧。 …… 这一系列质疑都在挑战 德国企业所信奉的“缓慢但 踏实”的做法。努力在资本 和劳工之间谋求共识的做法 ,能否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更 大的竞争压力,以及科技迭 代带来的更快的变化?换句 话说,德国能否适应快速数 字化转型的时代,能否在数 字经济领域推动创新? 其次。全球化的竞争显 然对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带 来了冲击,德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