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打破墨菲法则(让乐观者更开心悲观者也快乐)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苏珊娜·西格斯托姆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珊娜·西格斯托姆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科学的新起之星。本书与那些只是强调试图获得快乐的自助类图书形成鲜明对照。西格斯托姆博士向我们表明:对快乐的一古脑儿追寻实际上可能是自我挫败性的,只有有效的乐观主义——集中于动机和坚持——才能导向美好的情感和天赋的成功。这是一本获取快乐的必读之作。

内容推荐

  快乐的感觉真好:快乐可以帮助你获得想要的东西;快乐的人总是更受欢迎,更加成功,甚至更加长寿。但是,研究表明,如果你总是不断试图让自己更加快乐,或者一直在注意自己是否快乐,你就离真正的快乐越来越远了。快乐的人从不去计划他们的快乐,如果你真的要快乐,就必须打消那些让自己快乐的念头。同时,你要摆脱关于乐观主义的极端论点,即乐观就意味着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快乐。本书从头至尾试图向你证明:从乐观通向心理满足之路,一定是充满了投入、参与、尝试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与态度。

目录

前言 打消那些让自己变得快乐的念头

第一章 半杯水:半满,还是半空:乐观的性格特征

第二章 本能性坚持:乐观者和他们的目标

第三章 构建和重建未来:乐观者和他们的资源

第四章 在一起是如此快乐:乐观者和他们的关系网络

第五章 乐观这于健康的福与祸

第六章 一切都是好事,尤其是坏事:乐观者与他们的弱点

第七章 乐观:与生俱来,还是生活造就

第八章 乐观的行为方式:乐观者与悲观者相互转变的可能

结束语 一个不情愿乐观者的自白

试读章节

如果一个记者问你:你是否乐观?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心中对乐观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我在新奥尔良的朋友,往往把乐观与快乐画等号,或者他会用乐观来描述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状态。而在心理学家心目中,乐观的定义则显得更加严格,他们会把乐观看做一种信念,而并非一种情感。研究风险预测的人在谈论乐观时会更多地谈到“乐观偏差”,即许多人在面对风险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过分甚至盲目的乐观,研究事故原因的人则会通过分析乐观诱因和悲观诱因来得出他们对乐观的定义,而人格学研究者们对乐观的定义则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所谓的人格性乐观。人格性乐观——也就是作为天生的人格特质而存在的乐观——正是本书将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当然,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质。但是,你如何才能确切知道你自己的性格特质是什么呢?比如说,你到底算不算一个乐观主义者?如果你上星期五晚上参加了一个狂欢派对,你的性格就算开朗而善于交际么?如果你上星期五晚上把家里的橱柜作了大扫除,你就将被归为强迫型人格吗?如果你上星期五晚上在酒吧被卷入了一场拳脚大战,你是不是又会被认为是具有侵略性的人格呢?

我想,大多数人会对上面几个问题回答“不”,因为“人格”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某人某晚从事了某事”所能代表的信息。

首先,人格应当根据人的心理而不是行为来确定。如果你压根儿不喜欢参加各种派对,只是碍于面子在上周五不得不参加了一次,那你参加派对的行为就与你的性格无关。

其次,人格的确也代表了某种模式化的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某个单独的行为方式。如果你是一个生活上不修边幅的人,只是因母亲要在周六驾临才赶紧收拾了一通屋子,我们便不能把爱干净说成是你的性格之一。反过来说。你要是一天三遍地大扫除,我们恐怕就得说你是有点自我强迫型人格了。

再次,人格也代表一个人在特定情形下受到外界或他人影响后采取的特定反应方式。如果你有在酒吧打群架的前科,经常在开车时对其他司机做出侮辱的手势或使用粗鲁的语言,喜欢用脚踢猫,或热衷于同老板吵架,大多数人会认为,你属于那种带有极强侵略性的人。

那么,具备乐观的性格需要哪些要素呢?首先,乐观性格需要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总是积极和更好的——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正面性结果预期”。不管怎么说,你不能一边认为下周五晚上的酒吧群架会有好的结果、一边就拥有了所谓乐观的性格吧。你必须要对某些特定的情形或场合抱有积极而正面的预期,也就是说。你对事物的“正面性结果预期”必须要扩展到生活的多个领域。此外。要想让你的乐观真正具有“人格性乐观”资格.你对未来正面而积极的预期和信心就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如果你是一个“人格性乐观”者,你心目中对周一和周五的预期就应当是相差无几的,而且你对事物的预期恐怕也很难在几天、几周甚至几年中发生太大变化。P1-2

序言

在你的生活中,你都想要什么?如果要你开一张清单,单子上都会列些什么呢?你会想要一辆更大的汽车么?或者一个更大的家庭?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者,你会想要变得更加快乐吗?

如果你的清单上有“更加快乐”或类似项目的话,你就应该把它划去。

请一定不要误解我,我知道,想要快乐并没有错。首先,快乐确实让人感觉很棒。快乐的感觉如此之好,以至于清单上可能出现的另外一些东西,如朋友、权力、美丽、金钱等都是由于你相信拥有它们就可以使你获得幸福而被列入这张单子。不仅如此,快乐还可能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其他东西。快乐的人总是更受欢迎(乐观、活泼、热心的人总是有更多的社会关系),更加成功(快乐的大学毕业生能在毕业之后得到更高的收入),甚至更加长寿(快乐的修女总是修道院中最长寿的人)。所以,为什么不试着更加快乐呢?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你的工作糟透了,并让你感觉非常不愉快。在回家的路上,你在广播中听到了你喜爱的音乐家品,比如说,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你会想“天啊!我要去听音乐会,伊戈尔会让我高兴起来的。”于是,你去买了音乐会的票,走进音乐厅坐了下来,然后等着快乐的到来。

你或许要由此开始一场漫长的等待。

相反,如果你没有去这场你期待会令你快乐的音乐会,你或许已经快乐起来了。因为你想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企图,已经对你构成了一种伤害。我们的实验证明:只要你怀有让自己变得快乐的企图,或者刻意对自己的快乐状况进行监控,这些都会对快乐的真正出现产生阻碍。在我们的一个实验中,实验的参与者被要求听一首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一部分参与者被告之只是听音乐就可以了,另一部分参与者被告之要通过听音乐而让自己更加高兴,还有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在听音乐时随时注意自己快乐程度的变化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在听了《春之祭》之后确能增加自己快乐程度的只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试图通过听音乐而使自己快乐的参与者,二是根本没有在此过程中随时注意自己是否快乐的参与者。实际上,当你坐在音乐厅中,等着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让你高兴起来的时候。这是绝对会让你失望的。这就是说,如果你总是不断地试图让自己更加快乐,或者一直在注意自己是否快乐,你就会离真正的快乐越来越远了。

还记得1999年的千年之夜吗?你在那个新年之夜又得到了多少欢乐呢?那是我们一生中最为盛大的一次新年狂欢,因此,它不也应当是留给我们欢乐最多的一次新年夜吗?如果你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你便一定能回想起来:即便是你为那次新年所做的准备和计划远比以往的新年要周到,却绝不意味着你从中获得的快乐比以往的新年要更多。实际或许要更少。①研究表明,那些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去精心准备那次盛大千年之夜的人们,在那天晚上所体验到的快乐和愉悦远远少于那些根本没怎么在意所谓千年不千年的人们。看来,为了得到快乐而刻意付出努力,那是一定会让你失望的。

你必须将有关追求快乐的项目从你的清单上划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真正快乐的人们是不会在他们的单子上列出一条“更加快乐”之类的东西的。一张单子上如果包括了“要积极”、“要快乐”、“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等等类似的东西,将可能表明这张单子的主人可能还是不够快乐或不够积极。或许这应该是说明白了:快乐的人原本就是快乐的.因此他们不会将快乐作为一个目标。或许这还是有点没说明白。让我们这样想想:如果你把“快乐”改为“保持身材”会怎么样?身材好的人虽然身材原本就好,但他们还是往往设立目标,每周坚持跑步或锻炼几次以“继续保持”良好身材。所以,快乐和身材不同,大多数快乐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确立一个诸如“继续保持快乐”之类的目标的。那些身材健美的人一早醒来可能就会想到今天的跑步锻炼计划,而那些快乐的人却不会一早醒来就去思考“如何在今天让自己保持快乐”。我们关于斯特拉文斯基和千年夜狂欢的研究证明,快乐的人从不去刻意计划他们的快乐,因为一旦如此。他们便会陷入完全相反的忧郁之中。如果真的想要快乐,你必须打消那些让自己快乐的念头。

……

如果认为乐观的人就是快乐的人,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乐观者的确总是比悲观者感到快乐一些。但如果你认为,乐观者是因为总是能够做到积极向上而成为快乐者,那就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认为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是乐观者身上最重要的东西——特别是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使他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不会感到抑郁,因为既然未来是光明敞亮的,现实也就没有那么令人沮丧了。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曾令我笃信不疑的观点使我对自己是否算一个乐观主义者产生了严重怀疑。我最初所做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乐观主义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当我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之后,许多电视和广播节目.以及许多报纸——其中既有《纽约时报》,也有一些地方小报,还有我的校友通讯——纷纷赶来采访我,他们对研究中所涉及的人们的心理幸福度与健康等问题非常感兴趣。在这些我所接受的采访之中,除了经常被问到关于乐观主义、健康、免疫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我总是会被问到的问题,那就是:你是一个快乐主义者吗?

我一度觉得,对这个问题作答是非常困难的。我想我可能是对这些用以评价人们乐观与否的指标太熟悉了,以至于无法客观而诚实地对这些问题作答。当我拿着这样一份问卷,面对其中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常会在心中做如下自问自答:“我想我应该选4,但我应该选4么?大多数人会是选4的……选3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否会让我的得分显得过于悲观呢?其他的题目中我选了几个4呢?选过5么?我已经选过的平均能得几分呢?”诸如此类,使我难以正常地对问卷作答,因为我对答案总是过于警觉。想想吧,如果你可以自己决定一个体重秤的刻度,那你用它称得的自己的体重还能准确么?

同样,我也很难张口就说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因为我并非一定就是一个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人。还有,我也没法做到整天兴高采烈、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虽然我经常是这样的,但我也会在别人面前发脾气,抱怨,杞人忧天,也会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因此,当人们问我是否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时,我通常也只能对之哼哼哈哈,闪烁其词。有时,我会诚实地告诉他们,我所设计的问卷对我是完全失效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也只能是环顾左右而言他。

不过。当我在几年前开始思考乐观所蕴含的其他含义时,上述情形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我所思考的乐观所蕴含的其他含义,不仅仅意味着高兴、微笑、无忧无虑的乐观。这类思考源于一次不经意的发现:在一次研究中。我发现部分乐观者的免疫参数居然低于那些悲观者。我试图观察一下,这些乐观者是否在平时也感到不快乐,但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试图努力为这个问题找出答案,于是便搞了一系列研究,并把重点放在乐观者对待目标的态度上。研究表明,乐观者往往坚信他们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从而更加执著于自己的目标,并且从来不会轻言放弃。一旦我们这样去理解和看待乐观主义,我们便能容易地界定出乐观主义者的含义。

在你的身上,乐观一定是存在的。有的人有乐观的信仰,有的人没有。但乐观与悲观一样,都是人类个性之一,是人类心理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很难在短期内发生变化的心理状况。另外,乐观只是与人们心理的快乐及健康状况相关的各种心理状况之一种。性格外向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快乐,对事总是怀有敌意的人便郁郁寡欢。时刻具有安全感的人总是感到快乐,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则总会寝食难安。这种现象很有意思,但如果你想逃离自己的“快乐定位装置”的控制,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你得为之付出很多努力。在一个人的性格体系之中。不少性格特征是有基因天赋的,也有一些与个人的童年时代经历息息相关。成年之后,这些因基因遗传和童年经历而成的性格特点,则会决定人在其一生之中何以受益,何以受制。

在基因决定性格的这个规律之中,乐观性格也不例外。它有25%可能来自于遗传。不过,我研究这门科学的时间越长,就越相信:乐观所带来的诸多好处里,只有一部分来自你乐观的性格。也就是说,具备天生乐观的性格只是一个开端,剩下的则需要你通过行动去获得。乐观的信念之所以让乐观者活得更好,是因为它们最终能让乐观者采取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你以乐观的态度行为的过程中,乐观会时刻为你创造进入正反馈循环的入口。如果你试图逃离“快乐定位器”的控制。进而试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基因天赋所赋予你的生理和心理幸福度,你就会在以实际行动“做”出乐观方面有所作为。

在我展开讨论并告诉大家乐观者是如何教我们摆脱“快乐定位器”、如何克服心理免疫系统和快乐水车理论的困扰之前,我还要特别就本书的有关内容说几句。近年来,各种关于乐观主义的理论层出不穷,如果你认同了其中的某些极端论点,你或许会相信——乐观,就意味着你永远都不会感到不快乐,甚至会因此而无比长寿。即便你并非乐观的人。也得振作起来。这种理论可是不对的。本书的第六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我在那里将讲到乐观精神中存在的一些弱点。

面对有关乐观的诸多理论,你怎么才能知道孰对孰错呢?这儿只是前言而已,可不是研究理论、探讨哲学或者就如何设计这个课题的研究发表长篇大论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书的责任。我敢说,我在本书中所用到的所有例证.均来源于专业学术期刊所登载的各种科研成果。我相信,你会发现科学比各类极端理论有趣得多,当然也复杂得多。研究,就像是用于检测一个好点子是否切实可行的厨房。南瓜杏脯面包听起来不错,但做出来会怎样呢?该用多少鸡蛋?不在相当数量的普通家庭厨房中进行实验,一种蛋糕的制作配方是不会被轻易列入《贝蒂·克罗克食谱》的。如果你相信贝蒂食谱中的蛋糕配方,你就能够相信本书关于乐观的种种观点。相信它们是经得起现实世界考验和测试的——即使是你亲自来进行的测试。

书评(媒体评论)

苏珊娜·西格斯托姆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科学的新起之星,她的这本书将证明人们对她的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罗伯特·爱蒙斯博士(戴维斯加州大学教授)

《打破墨菲法则》与那些只是强调试图获得快乐的自助类图书形成鲜明对照。西格斯托姆博士向我们表明:对快乐的一古脑儿追寻实际上可能是自我挫败性的,只有有效的乐观主义——集中于动机和坚持——才能导向美好的情感和天赋的成功。这是一本获取快乐的必读之作。

——爱德·迭勒博士(伊利诺宜大学教授,《快乐研究》杂志编辑)

在这个被流行心理学严重误导的世界,本书对乐观进行的科学研究,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

——阿兰·卡尔(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作者)

西格斯托姆博士作为这一领域的排头兵,加上她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咨询方面的实践,她以此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如何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蓝图。

——谢莉·泰勒博士(加州洛杉矶大学教授、《积极的幻象》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2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