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分别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孕育而成的艺术节庆活动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庙会”“书会”等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的本质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根植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当中的“中国式艺术节”的概念,极具创意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艺术节源流与当代发展研究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董天然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分别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孕育而成的艺术节庆活动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庙会”“书会”等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的本质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根植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当中的“中国式艺术节”的概念,极具创意价值。 作者简介 董天然,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博士。曾就职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在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文化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就职于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讲师。主授舞台语言技巧、戏剧情境语言训练、主持艺术与语言表达技巧等系列课程。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教材《台词的艺术——舞台语言技巧训练》,参与编写《中国校园古诗词唱诵教程》等。曾参演多部戏剧影视作品并担任制作人。主要研究领域:艺术管理、戏剧表演、主持艺术。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分析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内容、创新性及难点分析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性及难点分析 第二章 现代艺术节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艺术节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艺术节与传统节庆文化 二、20世纪初我国艺术节发展的“兴”与“衰” 三、新时期我国艺术节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 西方艺术节的历史传统 一、起源:古希腊城邦文明影响下的欧洲节庆文化 二、形成:从“节庆艺术”到“艺术节庆”的时代性嬗变 三、兴盛:城市更新中的艺术节浪潮 四、完善:现代艺术节的国际化与专业化趋势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现代艺术节中心格局的转变 一、美洲和大洋洲艺术节的迅速崛起 二、亚洲地区艺术节中心圈的形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艺术节的功能作用及其影响 第一节 基本内涵和主要特性 一、“艺术节”的基本内涵 二、艺术节之基本特性分析 第二节 艺术节的城市价值与功能 一、艺术节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双向互动 二、艺术节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三、艺术节对城市政治建设的导引宣传 第三节 艺术节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一、满足民众审美需求,提高公众文化品位 二、推出优秀艺术作品,培养青年艺术人才 三、为新媒体挑战下的“面对面”沟通创造机会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艺术节之运作机制研究 第一节 艺术节的资金来源及运作模式 一、艺术节资金筹措的多元路径 二、多样化的运作模式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艺术节的运作周期及运作机制 一、艺术节的管理运作阶段 二、艺术节的产业化运作探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艺术节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第一节 当前艺术节发展的普遍问题 一、经济态势对艺术节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全球化影响下艺术节的“同质化”问题 第二节 现代艺术节发展前瞻与典型个案研究 一、开发资源优势,寻求创新机制——打造小城镇中的“大艺术” 二、继承传统文化,注重特色培养——打造弘扬民族经典的艺术节 三、包容多元文化,确立国际战略——打造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 四、立足百姓生活,惠及市民大众——打造雅俗共赏的全民节庆 第三节 中国艺术节未来发展道路之探析 一、设置“一高一低”的艺术节门槛 二、保持“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有机平衡 三、注重“非遗文化”,打造中国原创的艺术节品牌 四、找寻失落的“仪式”,铸造艺术节的精神内核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20世纪80年代国内诞生的较有影响力的艺术节 附录二:20世纪90年代国内诞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节 附录三:2000年以后国内诞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节 附录四:世界著名艺术节一览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十年前,天然留学归来,回到母校,成为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博士点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三年苦读,她勤奋好学、敏于思考,成为一名有着独立见解和思想深度的优秀学生。 在天然进行博士论文选题之时,我提议以“艺术节”作为研究课题,这是一项具有拓荒性质的工作,也意味着选题新、难度大。因为艺术节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系统性的研究付之阙如,这一方面为研究留下了很多取得开创性成果的可能;另一方面参考文献少,为资料搜集增加了难度,也为理论构建增添了困难。这项选题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次高难度挑战,但天然顶住压力,通过系统地调查、访谈,寻史溯源、构建逻辑框架,站在当代艺术节发展的前沿,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艺术节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对我国未来艺术节发展有着重要参考借鉴价值,这是十分可贵的。博士论文答辩后,又经过反复打磨,现在成书出版,着实可喜可贺! 这本著作名为《艺术节 一是研究视野开阔。作者分别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孕育而成的艺术节庆活动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庙会”“书会”等民问艺术节庆活动的本质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根植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当中的“中国式艺术节”的概念,极具创意价值。 二是理论依据丰富。作者以艺术人类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在“艺术性”和“商业性”平衡关系下,对艺 三是案例翔实且具有代表性。从历史宏观视角,对现代艺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典型案例,对中外艺术节进行比较分析,从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原则等方面,对我国艺术节的未来发展进行宏观把握。作为开创性、系统性的艺术节研究著作,虽然该书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领域,有许多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的命题,但它打开了中西方艺术节研究的新视野,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后来的艺术节研究提供了铺垫,打下了基础。 天然毕业后先在文化管理实践部门工作,现在又在高校从事自己喜爱的表演教学工作。不论这项研究工作是否继续下去,我相信,博士阶段的苦读和收获都会成为她人生重要的部分。希望她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