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人一座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作家文摘》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导语

本书汇集了《作家文摘》“休闲”版近年来刊登的讲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栖息地、留恋之地,以及文学创作灵感地等文章。名人和重要事件是一个地方活的名片,也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标志和精神载体。

本书绘就出一幅人文地图,为读者的精神旅行导航。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文化温床、浪漫足迹、生活舞台三个部分,讲述了众多中外历史名人与他们的故居、家乡、祖居地,以及他们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及足迹所到之处,既有地理风貌介绍,也有人文掌故传说,共同织就了地标上的文化编码。

作者简介

作家文摘,是一份文史见长、兼顾时政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创刊于1993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以“博采、精选、求真、深度”为办报宗旨,以“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阅读”为口号,立足文化品质定位,关注政治人物兴衰、探讨新闻背后、社会深处,还原历史真相、荟萃名家妙笔,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高价值、高效率的阅读,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文化传媒品牌,也是成熟精英人士首选的文化读物。

目录

文化温床

3 作家们的“奇葩”书房

6 夏衍的文学地图

9 欧洲都会的文学魅影

11 曹雪芹的园林基因

13 凡尔纳的亚眠故居

16 太宰治与故乡津轻

18 海派大画家与沪北小弄堂

21 青岛道路里的文学史

25 帕斯捷尔纳克故居的风

27 海明威的故居与猫

29 “巴赫之城”莱比锡

31 加那利群岛:三毛回不去的家

35 纪伯伦的黎巴嫩山谷

37 最文学的伦敦

41 见证历史的酒店

44 罗马西班牙台阶:济慈最后的居所

47 略萨的家——阿雷基帕

51 劳伦斯的心灵故乡

54 艾米莉·狄金森的故居和长眠之地

58 诺贝尔的蓝厅

62 文学中的威尼斯

65 神话与史诗间的伯罗奔尼撒

68 福克纳的奥克斯福

72 托尔斯泰和他的庄园

75 上海重庆南路的人文风气

78 刘鹗故居:《老残游记》有余音

80 重庆北碚的复旦痕迹

85 阿根廷也有“林徽因的客厅”

88 卢瓦河谷:文学灵感殿堂

91 阿特湖畔的马勒小屋

94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犯罪小说

98 上海老西门的“历史文脉”

101 北京砖塔胡同:元代戏剧一条街

104 乌尔姆不只有爱因斯坦

108 文豪们的灵感之地

111 契诃夫故居的芬芳药草

浪漫足迹

115 李白笔下的九省通衢

117 川沙,胡适的第二个家

121 帕慕克路过滇池路

123 中国古典爱情地图

128 马克思在卡罗维发利

132 契克斯庄园记录英国首相“疗伤史”

136 国会山旁的莎翁

138 情定后花园

142 “赌王”的澳门地标

145 在沃金小镇邂逅“火星人”

148 中国送别地理

154 肖邦与乔治·桑的浪漫足迹

157 王尔德在英法

160 毛姆的槟城

162 格蕾丝王妃的漫步路线

166 聂鲁达最爱的小城:瓦尔帕莱索

169 到剑桥寻访霍金印迹

172 歌德来到韦茨拉尔

175 莫扎特的布拉格

177 带着名著去度假

181 充满诗意的街道

185 走进世界名画里的风景

189 诗歌里的布鲁塞尔

193 新新饭店话名人

197 茨威格的巴西归宿

200 拉封丹故乡的中国文艺缘

204 达·芬奇最后的居所

207 名人的冰上奇缘

211 张爱玲视野里的哈同花园

215 绍兴处处阳明迹

218 英国诗人为何偏爱罗马

220 在汉堡寻找披头士痕迹

223 苏东坡的“两个西湖”

生活舞台

229 先农坛旧影:北京城南游艺园

231 南京中央饭店有多火

235 雨果的“中国客厅”

238 消失的露香园和流传至今的顾绣

241 外国人眼中的大报恩寺

244 伦敦丽兹酒店传奇

248 中南海与紫禁城的神秘“夹道”

251 “烂尾的”延禧宫与“中国风”

254 瑞士千年小城的“希望密码”

257 那些写进史书的著名火山

261 阳台,欧洲人的生活小舞台

265 广告柱见证德国 160 年风雨

267 北京曾有两座妈祖庙

270 “克伦堡宫”为何称“哈姆雷特城堡”?

272 传奇荣宅藏着多少秘密

精彩页

作家们的“奇葩”书房
   ◎刘世芬 

对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都在看书,另一半在写书。回望那一个个千奇百怪书的“生产车间”,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写作《古船》,张炜可谓“三易其地”。其实当时的张炜,文债累累。他开始琢磨躲开人群,就在军区招待所找了一间小屋,成为隔开红尘的暂时屏障。然而,毕竟身处闹市,半年后,还是被人“挖”了出来。他的小屋不再宁静,只得“另辟蹊径”——这是位于济南郊区一座山脚下的孤房子,大约10平方米,是一处废弃的配电小屋。这里人迹罕至,阴暗潮湿,难见阳光。收拾停当,张炜在小屋里放了一张桌子和一张床,烧点热水,开始了写作,一直到打好《古船》草稿。

张炜《九月的寓言》的诞生地则是登州海角,一处从朋友处借来的“待迁的房子”,面朝大海,“说不出的简陋”,却“隐秘又安静”。  

《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塞林格带来巨大名声和财富之后,在他位于纽约家的楼下,经常有打扮成霍尔顿模样的少年问他:你怎么会这么了解我?他无言以对。这些骚扰让他不堪其烦。1953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康沃尔小镇买了一块九十多英亩的土地,造了一间石头房子,隐居下来。

在那里,塞林格住在两所不同的房子里。一所是他和妻子克莱尔的家,另一所就是他的写作室了。两处房子相距四分之一英里。他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早餐后带着午饭去那个封闭的“书房”写作。房子四周都是树木,布着铁丝网,装了警报器,别人想拜访他,要先递信件。到后来,那间小房子装了一部电话。他指示克莱尔,除非必要,决不能随意打扰他。有许多个晚上,晚饭后他又回到小房子里继续写作。再后来,塞林格索性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两周也是常事。

在毛姆已享盛名的20世纪初,法国地中海沿岸的里维埃拉成为许多欧美作家的天堂,他们纷纷在那里定居。1927年,毛姆在这里拥有了一幢前摩洛哥亲王的旧宅——装饰一新的莫雷斯克别墅。他的书房位于二楼,“从一个小小的绿色楼梯上去就到了毛姆的工作室,它像安放在二楼平顶上的一只长方形盒子。一面墙开着几个长长的落地窗,另一面墙放满了书籍。面对书籍的写字台是一个八英尺的西班牙写字桌。光线从高更式窗户射进来,这个窗户是从塔西提岛买来的,把它装在升高的壁凹中……”

毛姆经常邀请慕名前来的朋友参观他的书房,对他们说:“你看见从下往上数第三排吗?”他指着书架说:“它正对着我的水平视线。当我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时,我就抬头,告诫自己,不管多么疲倦,那整整一个书架摆满的都是我自己的书……”  

1851年,雨果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流亡,先后辗转三地:布鲁塞尔、泽西岛和盖纳西岛。雨果租了盖纳西岛上城街20号一座悬崖顶上的房子,这就是后来写出《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等名著的“上城别墅”。   

上城别墅是一座高层建筑,正面开了14个窗洞。从窗口望去,英吉利海峡的所有岛屿尽收眼底,海港就踩在脚下。别墅共四层,妻女住在二楼,雨果和儿子们住在三楼。雨果自己在四楼建造了一个能够俯瞰大海的嘹望台,这里成为雨果的写作间。他是站着写作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镜子上有他亲笔画的怪异的花瓣儿。雨果在写作间里贴满了他用法语写成的各种格言警句:“生活就是流亡”“6点起床,10点睡觉,长命百岁”……写作间旁边有两间小卧室,他有时不愿下楼,就睡在其中一间的小床上,另一间则是女佣的房间。他的记事本上记录着一个个年轻侍女的名字。据他自己说,越是年老,就越是需要年轻的女性陪在身边激发他的写作灵感。而他的情人朱丽叶,则被他安置在与上城别墅咫尺之遥的“拉法侣”别墅。或许因为这独特浪漫的海景,雨果的许多诗句竟是在睡梦中得来。睡意朦胧中,他把诗句记下来,第二天早晨再把夜间的收获整理归仓。

相对于雨果的枕涛疾书,巴尔扎克名垂文学史册的破阁楼就显得寒酸多了。他生活在一个既无供暖也无家具的小阁楼里。不过,这位勇敢无畏的大作家,决定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这间小屋进行内部装饰。空空如也的四壁上,他写下了希望摆在那儿的东西。在一面墙上,他写了“红木镶板,五斗柜”,另一面墙上则是“哥白林挂毯,威尼斯挂镜”,而在空荡荡的壁炉前,他写的是“拉斐尔的画”。  

曾经经营医院的福楼拜的父亲,临终前为家人在塞纳河畔的克鲁丽塞买了一处房产,那是一幢有着200年历史的精美石屋。福楼拜的书房就位于底楼,窗户面向塞纳河和花园,因此,他的书房具有“航标”的美誉——通宵达旦地写作,终夜点着有绿罩的灯,成为塞纳河上的渔夫与船长们的免费灯塔。
   

(选自《作家文摘》第2319期)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