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江川历史悠久,早在百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是人类发源地之一,也是古滇青铜文化的发祥地。 本书收录江川的历史碑刻,旨在展示江川的历史文化,扩大江川的对外宣传和影响,打造江川的文化旅游品牌。 目录 丁连然神道碑 重修观音阁碑记 观音阁常住碑记 新建真武殿常住碑记 修建玉龙山养性庵碑记 重建大雄寺常住碑志 重建大雄寺耳房碑记 甸苴粮户永守旧章碑 永远遵守碑记 永远香火碑记 江川县立初级中学成立记 口占二绝诗碑 至圣先师孔子赞碑 四子赞碑 奉大宪移建文庙碑记 题界鱼石碑 海阔天空刻石 界鱼记碑 题界鱼石诗碑(一) 题界鱼石诗碑(二) 修仙人洞前殿碑记 象山云深寺常住碑记 东斗碑记 天开一窍刻石 兴龙寺重建功德碑记 永垂不朽碑 奉自碑 奉天诰命碑 永定章程碑 诰封碑 诰封碑 奉文重刊云岩寺常住碑记 遵照碑记 永为世守碑 万古垂新碑 老君殿功德碑记 重修龙兴街碑记 龙兴桥碑记 明兴小学校学田序碑 重修名兴桥碑记 武当别院匾 追赠陆军上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褒扬令 岳欧懿范刻石 芳徽风迈刻石 唐淮源将军庙碑 鲁子材墓碑刻 金汉鼎之母墓碑 序言 江川地处滇中腹地, 总面积850平方公里,东 与华宁、南与通海、西与 红塔区和晋宁、北与澄江 山水相连,县城驻地距昆 明80公里。县域东西最大 横距31.9公里,南北最大 纵距33.7公里,最高海拔 2648米,最低海拔1690 米,全年气候温和湿润, 平均气温16℃。辖5镇2 乡、72个村(居)委会, 总人口26.6万人。境内山 环水绕,河流交错,星云 湖、抚仙湖镶嵌其间,宛 如天地间的山水盆景,自 然风光格外秀美。 江川历史悠久,早在 百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 繁衍生息,是人类发源地 之一,也是古滇青铜文化 的发祥地。以国之瑰宝“ 牛虎铜案”为代表的4000 多件青铜器文物,向世人 展示出江川两千多年前古 滇文化的灿烂辉煌。 江川物华天宝,人杰 地灵。古往今来,文官武 将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代 ,江川的秀美山水养育了 以抗日名将唐淮源将军和 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等 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将领 和仁人志士。 江川民族民间传统文 化积淀深厚,有着鲜明的 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在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江川 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随着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关注,放射出 耀眼的光芒。 江川一县拥两湖,水 资源极为丰富,只要是人 们想像力触及到的地方, 就有鱼的身影。江川渔文 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独特而神奇,有关鱼闻趣 事和民间传说俯拾皆是, 把人带入神奇般的世界: 鱼会嗑瓜籽,鱼会摆阵队 ,鱼会以石为界从不往来 ……江川的鱼不仅仅是自 然界的一种生物,现已成 为代表江川的一个文化符 号和名片。 江川厚重的历史文化 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 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中共江川县委 、江川县人民政府抓住机 遇,确立了突出古滇国文 化和高原水乡文化为中心 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着 力打造“两山(李家山、 孤山)两水(抚仙湖、星 云湖)两文化(青铜文化 、渔文化)”文化旅游品 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 业、文艺演艺业、文博会 展业、体育服务业、广电 网络业、印刷复制业六大 主导产业,集中建设青铜 制品基地、旅游商品集散 基地、古滇国文化展示基 地、休闲度假基地、会议 培训基地五大文化产品基 地,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 业和龙头企业,大力推进 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取得 了明显成效。 为了展示江川的历史 文化、民族文化和渔文化 风采,扩大江川的对外宣 传和影响,打造江川的文 化旅游品牌,江川县文化 局、江川县文联按照中共 江川县委、江川县人民政 府的部署,从2004年下 半年开始,先后组织江川 县文学民间文学协会、江 川县文化馆、江川县博物 馆、江川县文管所的有关 人员着手搜集资料和编写 《江川渔文化》、《江川 历史碑刻》、《江川县民 族民间传统文化荟萃》、 《江川文物古迹精粹》等 书籍,在广大编写人员的 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及社 会人士的支持、配合下, 现四本书籍即将以丛书的 形式出版问世。但由于知 识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 促,缺乏经验,故而书中 还存在不足和问题,敬请 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以便再版时修改完善。 编委会 2006年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