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徐特立年谱(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徐特立年谱》按时间顺序梳理了徐特立91年生涯事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徐特立早年即坚持走教育救国的道路,是湖南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仍坚持“为革命办教育,用革命精神办教育”,成为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中央苏区和陕北边区教育的开创者。新中国成立时,他已经72岁,仍然以高龄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目录
1877年 出生
1881年 4岁
1883年 6岁
1884年 7岁
1885年 8岁
1886年 9岁
1889年 12岁
1892年 15岁
1894年 17岁
1895年 18岁
1896年 19岁
1897年 20岁
1898年 21岁
1899年 22岁
1900年 23岁
1901年 24岁
1902年 25岁
1903年 26岁
1904年 27岁
1905年 28岁
1906年 29岁
1907年 30岁
1908年 31岁
1909年 32岁
1910年 33岁
1911年 34岁
1912年 35岁
1913年 36岁
1914年 37岁
1915年 38岁
1916年 39岁
1917年 40岁
1918年 41岁
1919年 42岁
1920年 43岁
1921年 44岁
1922年 45岁
1923年 46岁
1924年 47岁
1925年 48岁
1926年 49岁
1927年 50岁
1928年 51岁
1929年 52岁
1930年 53岁
1931年 54岁
1932年 55岁
1933年 56岁
1934年 57岁
1935年 58岁
1936年 59岁
1937年 60岁
1938年 61岁
1939年 62岁
1940年 63岁
1941年 64岁
1942年 65岁
1943年 66岁
1944年 67岁
1945年 68岁
1946年 69岁
1947年 70岁
1948年 71岁
1949年 72岁
1950年 73岁
1951年 74岁
1952年 75岁
1953年 76岁
1954年 77岁
1955年 78岁
1956年 79岁
1957年 80岁
1958年 81岁
1959年 82岁
1960年 83岁
1961年 84岁
1962年 85岁
1963年 86岁
1964年 87岁
1965年 88岁
1966年 89岁
1967年 90岁
1968年 91岁
后记
导语
本年谱以可靠的资料为依据,力争翔实、准确、全面地对徐特立一生的主要事迹进行客观陈述,他的一生,历经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被誉为“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本书有助于加深对中共党史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中共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史料价值。
后记
对于徐特立的研究,迄
今已80余年,在关于其生平
、革命实践、人格精神、教
育思想等方面都涌现了不少
成果,包括40多种著作、上
千篇文章。这些成果,从不
同层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徐
特立的人格、魅力和贡献,
引导我们走近这位伟人。但
在学习和研究之中,由于《
徐特立年谱》的缺失,我们
深感不便甚至困惑。因为,
没有年谱,就难以对其生平
有整体、细致的了解,就难
以准确把握其一生的心路历
程与思想脉络,对不同渠道
关于徐特立的不同说法也就
难以甄别和取舍。因此,在
已有研究基础之上编纂一部
比较翔实、准确、全面的《
徐特立年谱》,既是对以往
研究工作的总结,又是对空
缺的弥补,更能推动徐特立
研究工作走向深入和持久。
于是,我们决心担起这一责
任,从动议到付梓,一起走
过了5年的奋斗历程。
相对于编纂一部较为完
整呈现徐特立风云激荡、奋
斗不止伟大一生年谱的神圣
使命,5年时间不算太长,
但期间我们历经艰辛:从最
初的想法到方案制定并逐步
落实;从史料、线索的寻找
、补充、甄别到互相印证、
确认,从体例、文风的反复
斟酌讨论到最终基本统一,
从第一轮统稿到第二轮、第
三轮……直至第六轮的反复
修订、用心打磨,最终定稿
,其中的艰辛,唯有亲历者
方能体会、感受得到!在这
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新史
料,订正以讹传讹、经不起
仔细推敲的不实说法,每次
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
都感觉到一种对谱主负责、
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
内心踏实与欣慰,乃至升腾
起一种神圣与庄严之感。就
这样,我们痛并快乐着,一
路走了下来:
2012年10月,编纂工作
正式启动,专家队伍来自徐
老生平的4个主要活动地点
——湖南、江西、陕西、北
京,基本揽括全国主要徐特
立研究专家和基地,涉及长
沙师范学院、北京理工大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南
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赣南
师范学院、湖南图书馆、中
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陕
西省子洲县教研室等多家单
位。
2013年9月,第一次《徐
特立年谱》编纂工作会在长
沙师范学院召开,初步确定
人员分工、编撰体例、进度
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问题。
2014年6月,第一稿初步
完成。
2014年7月,正式向人民
出版社申报选题。
2014年10月,第二稿完
成。
2014年12月,召开第二
次编纂工作会议,人民出版
社编辑与会。
2015年3月,第三稿完成

此后是长达6轮的统稿:
根据徐老亲友的意见进行补
充、修改;全面、系统地核
对资料出处;从全书着眼,
增删背景史料;补充、修订
相关人物介绍;校对、修订
全书的注释;统一全书格式
、文风,等等。
2016年10月,书稿的完
整电子版提交人民出版社。
年谱编撰工作由长沙师
范学院原党委书记、湖南省
徐特立研究会会长彭世华统
筹。具体内容的分工大致如
下:1877年2月至1895年12
月,梁堂华编纂;1896年1
月至1904年12月,彭红霞
编纂;1905年1月至1919年
6月,孙海林编纂;1919年
7月至1927年7月,孙光贵
、叶利军编纂;1927年8月
至1935年9月,曾维才编纂
;1935年10月至1937年11
月,吴瑞高编纂;1937年
12月至1939年12月,李敏
编纂;1940年1月至1944年
12月,靳贵珍纂;1945年1
月至1949年9月,李龙如编
纂;1949年10月至1951年
12月,吴克明编纂;1952
年1月至1963年12月,荣复
康编纂;1964年1月至1968
年11月,谷安仕编纂。全书
由伍春辉、梁堂华统稿,叶
利军、彭红霞、刘宏伟、吴
振尘参与了部分工作。应指
出的是,统稿工作做得非常
之艰难,以上几位同志为此
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和心
血。
当然,尽管我们尽了最
大的努力,但限于能力和水
平,肯定还有不少错漏之处
,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以待再版时修改。
感谢整个团队的艰辛努
力!感谢徐特立研究领域的
各位前辈先贤!感谢徐老亲
友徐舟、黄墨滨、徐禹强、
徐君强、王太行等老同志的
悉心关注和支持!感谢北京
理工大学校领导和戴永增、
郑焱等同志的关心指导!感
谢人民出版社各位领导的特
别支持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
辛勤劳动!最后,感谢因缘
际会,让我们走到一起,完
成了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
工作,并得以在徐老诞辰
140周年,献上这份薄礼!
《徐特立年谱》编纂委
员会
2017年9月
精彩页
1877年 出生
2月1日(农历丙子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①五美乡(今属长沙县江背镇)荷叶圾一贫苦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哥哥名立太(泰)。
祖父徐仁义,农民,略懂医道,在缺医少药的乡村,常热心为邻里乡亲诊病。晚年尤爱读书,除《本草纲目》、《伤寒论》之类的医药书籍外,还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旧小说。
父亲徐树兆,字景星②,勤劳朴实,不善言谈,靠辛勤耕种几亩薄田为生,农闲时烧窑或帮人赶脚、做零工,挣些收人弥补家用。
母亲胡氏,由于生活困难,劳动繁重,孕期产后调养不足,身体一向虚弱多病,才三十出头,就满面皱纹、未老先衰。
祖父借助《康熙字典》,为新添的孙子取名“懋恂”①。懋,劝勉、勉励;恂,诚实、恭顺。老人不奢望孙子成“龙”,而是成为勤勉笃实的人。
按徐氏辈顺,又名“立华”。②
是年 中国近代最大旱灾的第三年,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北方的陕西、山西、辽宁、河南、奉天等地灾情尤其严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写道:“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
1881年 4岁
2月 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伊犁地区。在此之前,沙俄强占伊犁地区长达11年之久。
11月14日(农历九月二十三日)母亲胡氏因病去世,葬漆家坑尾丙山,年仅34岁。
母亲去世不久,祖父病逝,家境更趋困窘,仅剩钱50余串。父亲与外祖母各出50串,买山地一块及茅房五间,两家合居。
与妹妹一起由外祖母抚育,哥哥跟父亲下地劳动。
因家庭变故,姐姐送熊姓人家做童养媳,哥哥亦娶一童养媳。
1883年 6岁
12月 法军对驻守越南河内山西的清军发起攻击,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 7岁
8月清政府对法宣战。
1885年 8岁
6月 中法签订《越南条约》,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是年 除夕夜,父亲上颜姓地主家讨取工钱,兄妹几人在家中等待,但直到大年初一早晨,才见父亲两手空空地回来。原来颜家仗势欺人,不愿付工钱。兄妹们含着泪水,凄楚地迎来新的一年。
1886年 9岁
是年靠父兄资助人蒙馆读书。日后回忆:“前半年的蒙师,只能教学生读书,不能解释意义。后半年换了个蒙师,他很注重教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让我读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这些道理既易懂又有用,对我的启发很大。随后又教我读杨椒山的遗嘱,读后使我流泪。这是杨椒山绑赴杀场以前给儿子留的遗嘱,极有感情。这篇悲痛的文章至今我还未忘却,可见感人之深。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才教我读论语。然而,使我对书籍发生兴趣的,却是这两篇文章而不是论语。”①
是年 妹妹送陈姓人家做童养媳。
1889年 12岁
3月慈禧“归政”,光绪帝亲政。
是年居五美乡观音塘的伯祖父徐仁礼①去世。过继给伯祖母王氏为孙。伯祖父遗有三十石谷的水田;伯祖母6l岁,半瘫痪。
娶小11个月的童养媳熊立诚,②一家老小三口,无劳动力,靠收租节俭生活。
伯祖母勤劳节俭,对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有周密的筹划和安排,即如柴米油盐等事,均要做好一年的准备然后按月日分摊,不少亦不多。伯祖母自己穿的围裙上补丁叠补丁,连原来的底布也很难辨认了。
深受伯祖母节俭持家之风的影响,自谓:“节俭是我自小养成的生活习惯。”
P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