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95公里的孤独之旅,独自一人、无可逃避,尽管艰辛,但跑完全程之后的欢欣与成就感无与伦比,许多烦恼和问题也会在奔跑中得到解答。
本书是日本马拉松纪录创造者大迫杰的跑步历程全记录。从练习马拉松过程中外界舆论的影响到他个人曾经历过的生理、心理矛盾与烦恼,大迫杰讲述了在独自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与自我对话、应对外在的纷扰,进而让自己内心变强大的心路历程。
此外,大迫杰也面向大众跑者分享了关于饮食、力量训练、睡眠与恢复的实用建议,针对跑者感兴趣的31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拉松名将手记(42.195公里的孤独之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日)大迫杰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42.195公里的孤独之旅,独自一人、无可逃避,尽管艰辛,但跑完全程之后的欢欣与成就感无与伦比,许多烦恼和问题也会在奔跑中得到解答。 本书是日本马拉松纪录创造者大迫杰的跑步历程全记录。从练习马拉松过程中外界舆论的影响到他个人曾经历过的生理、心理矛盾与烦恼,大迫杰讲述了在独自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与自我对话、应对外在的纷扰,进而让自己内心变强大的心路历程。 此外,大迫杰也面向大众跑者分享了关于饮食、力量训练、睡眠与恢复的实用建议,针对跑者感兴趣的31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作者简介 大迫杰,日本田径长跑选手,1991年出生于东京都町田市。于町田市立金井中学就读时,正式开始田径生涯。初三时创造了东京中学生3000米最佳纪录。后升入佐久长圣高中,高二时在日本高中生接力赛上脱颖而出,以最后一棒的身份为母校摘取桂冠,并获得区间奖。早稻田大学时期,4次参加箱根驿传,并于2011年及2012年两度荣获区间奖,2013年于PaytonJordanCardinal邀请赛上,刷新了日本大学生10000米纪录。大学毕业后签约日清集团,2015年转会耐克“俄勒冈计划”。2016年在第100届日本田径锦标赛上获得5000米与10000米项目冠军。2017年4月,在波士顿马拉松赛中以2小时10分28秒的成绩获得季军;同年12月在福冈国际马拉松赛上以2小时7分19秒获季军。2018年10月,在芝加哥马拉松赛上,以2小时5分50秒的成绩获得季军,并刷新日本纪录。2020年3月1日,在东京马拉松赛上,以2小时5分29秒获得日本本土冠军,刷新自己保持的日本国家纪录,并拿下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项目入场券。2021年8月8日,在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项目中,以2小时10分41秒获得第6名,亚洲第1名。 目录 序言 选择自己的路 所谓跑马拉松 学会接受所有结果 关于恢复体力与睡眠 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积累『当下』 保持坚定意志 关于饮食 尊重对手 关于力量训练 掌控不安 别给自己找借口 关于立目标 执着于第一 给孩子们的话 给家长们的话 与42.195公里相处 终章 奔跑,烦恼,然后发现的事 对话大迫杰:解答大家的疑问! 序言 我的人生中,有很长时 间是在跑步中度过的。最初 只是单纯地享受跑步,希望 跑得比其他人快。但跑着跑 着,我开始碰壁,有时会感 到不甘,有时受困于烦恼, 甚至感到痛苦。不过,随着 继续奔跑,我找到了跨越这 些障碍的方法。 跑步是孤独而艰辛的历 程。漫漫前路不时让我感到 焦虑。但也因此,跑完全程 的欢欣和成就感无与伦比, 这与人生相通。 马拉松教会我许多事情 。要想跑到终点,就要重视 前行的过程,这是我从马拉 松中领悟到的道理。奔跑能 让人从泛滥的社交网络和爆 炸的信息中抽离从而获得自 由,重新审视自身,倾听内 心的声音。马拉松让我学会 独立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 答案,这都是马拉松的魅力 所在。 通过耐克“俄勒冈计划” ,我学会了征战国际赛场的 必要技能,也与彼得·朱利 安教练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关 系。 我不喜欢回首过去,也 几乎没有关于比赛的回忆, 因为我认为这没有意义。但 我试着在创作这本书时,再 度审视自己,回顾我一路跑 来的所见所遇,以及我之所 以成为我的要素。 当然,我所得的答案不 尽然正确。有时我会认为自 己很失败。或许再过些年, 我的想法又会截然不同。但 我相信,持续审视自身所得 出的答案,会成为自己的养 料,绝非无用功。 正因为深知如此,所以 无论今天还是明日,我都将 继续奔跑。 导语 只有全力奔跑过才知道的事,日本马拉松纪录创造者、东京奥运会马拉松赛亚洲第1名、大迫杰的跑步哲学。 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一个跑步修行者的内心独白,了解一下科学的训练和营养是如何支撑高强度的训练的,了解一下一个跑者的放弃和坚持。 跑步是孤独而艰辛的历程。漫漫前路不时让人感到焦虑。但也因此,跑完全程的欢欣和成就感无与伦比,这与人生相通。 书评(媒体评论) 读大迫杰的书,我是来 寻找人生感悟的。长跑和写 作都很累,唯一能让自己感 到不累的办法就是习惯它; 马拉松和写书都是耗费漫长 时间的任务,想坚持下来, 就要把大的目标拆解成小的 目标,先想头十公里怎么配 速,先跑好脚下这一步。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学 经济学教授,《变量》作者 大迫杰是非常知名的日 本马拉松选手,他超高的颜 值和优雅的跑姿不但吸引了 无数马拉松爱好者,更是“ 出圈”,大力推动马拉松运 动的认知普及。作为马拉松 爱好者,我曾经仔细研究过 他的成长历程,无数荣誉的 背后,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坚 持和决绝。为了超越现在的 自己,他放弃了优渥的赞助 ,放弃了传递奥运圣火的机 会,勇猛精进,去除杂念, 专注训练,这才是大智慧。 很多时候,跑步是和自己的 身体、心灵对话,疲惫、伤 痛、失败难免会让人迷茫, 我们不妨通过这本书了解一 下一个跑步修行者的内心独 白,了解一下科学的训练和 营养是如何支撑高强度的训 练的,了解一下一个跑者的 放弃和坚持。马拉松其实是 一个精神奢侈品,在马拉松 运动里面,精神层面的需求 大过一切。这本书应该是很 好的精神抚慰利按摩,让我 们学习思考,然后穿上跑鞋 ,去追逐我们自己的远方。 ——梁峰 “悦跑圈”创始 人 有人会说,人生就像一 场马拉松,当我们能像大迫 杰一样真正长时间地面对自 己,不好高骛远,积累每一 个当下,保持坚定的意志, 目光看向远方的时候,我们 就能坚定地跑完自己人生这 场马拉松。在人生的马拉松 赛程中,享受一路的风景, 享受一路伙伴的陪伴。也希 望我们能有大迫杰的能力, 在这一路上掌控自己的不安 ,接受所有的结果。接纳自 己,因为我为了走这一条路 ,已经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努 力,每多向前跑出一步,就 是更好的前进。 ——张展晖 跑步教练, 《跑步治愈》作者 精彩页 自我年幼时起,父母就对我说:“自己的事,最后还得自己拿主意。”高中择校时,父母和老师都对我说:“要亲自去看,再自己做决定。”就结果而言,我认为我当时做了正确的抉择。 不少人认为,我是因为入选了耐克“俄勒冈计划”,才得以选择不一样的道路。其实,我只不过一直都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道路而已。在我看来,出乎意料的反而是,许多人都没能走上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小学的时候,我受好友的邀请打过棒球。但每年,我都会参加当地的马拉松大赛,渐渐觉得跑步更能带给我快乐。升入高年级后,我已经将马拉松大赛看得比棒球大赛更重要了。 初中时我想练习田径,但在我入学时,母校町田市立金井中学还没有田径部。于是我加入了一个叫“府中AC”的俱乐部,一直在那里练习。初一那年夏天,我得以加入八王子市立第四中学的田径部进行练习。升入初二后,母校的田径部成立,但自夏天开始,我同时加入清新JAC俱乐部进行练习。清新JAC俱乐部位于江户川区,距离我家单程需要约1个小时,因此我到家时通常已经是晚上9点,有时甚至超过lO点。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也有田径俱乐部,但我更希望自己所在的俱乐部里有旗鼓相当的选手,所以尽管往返路途遥远,我也浑然不觉辛苦。 当时我年纪还小,记忆不是太清晰。但那时因为学校没有田径部,我一度差点儿没能参加官方比赛,为此真是经历了不少困难。因此,能有其他学校的老师让我参加练习,愿意为我参加比赛出力,父母与学校也协力为此斡旋,实在让我感激不尽。 我当时很清楚母校没有田径部,也认为就算没有学校的支持,自己依然能努力练下去,但那时毕竟孩子气,还是更希望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练习。因此在母校的田径部成立后,我开始了以母校的田径部活动为主,同时在清新JAC俱乐部做重点训练的生活。 那时的顾问老师很好地管束着我,时至今日,我仍对此非常感激。我一度既在学校田径部进行着高难度练习,也没落下八王子市立第四中学的训练,还参与着俱乐部的团队训练,每周有三四天都在进行高负荷训练。老师在得知我的情况后,告诫我:“这样下去你会垮掉的。暂时先以自己学校的练习为主,要平衡好各个社团的活动。”但将重点练习由一周四次缩减到两次,还是让我有些不安。老师没有要求我“能练则练”,反而教导我“别练太猛”。印象里,我当时迫切地想要练习,却只得抑制欲望,为此还哭过。但对初中生来说,老师是不可违抗的权威,所以我遵循他的指示,没有再偷练过。亏得这样,我才没有受过重伤,一直跑到了今天。 初三时我创造了东京初中生3000米跑的纪录,因此升学时,接到了好几所高中的邀请。最后,我选择了位于长野的佐久长圣高中。 之所以选择佐久长圣高中,是因为我想要来些更动真格的训练,对比较宽松的环境还是持怀疑态度。其他学校的训练氛围也未免有些过于宽松。我希望训练能够严格一些。 或许,这也是受到了小学时棒球部教练的影响吧?他曾经对我说过:“迷茫的时候,选择看起来比较艰难的道路就好。” 站在择校的十字路口前,顾问老师这样对我说:“把你想知道的关于每所高中的事儿,都认真写在纸上,然后自己打电话去问个清楚。”当时的中学生纪录保持者就读于佐久长圣高中,但那时他并没有参加比赛,因此流言四起,我决定直接打电话问问:“那位选手最近没有参赛,是发生了什么情况吗?” 拒绝那些录取了我的学校也是我自己打的电话。从那时起,我就学会了不能随波逐流,盲从别人的意见,要自己做决定。某所高中的指导员接受星探的意见,邀请我去参观,单独与我在外会面时,对我也非常友好。但当我在电话中表示“我还是决定去佐久长圣高中”时,他居然对我说:“别觉得你翅膀硬了。”当时我还是中学生,因此大感震惊,同时也觉得这个人“嘴上对选手说着好话,实际上只考虑自己”。虽然这在那时是段可怕的经历,但现在我只觉得这也是宝贵的经验。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