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与激励机制研究(以城西湖蓄洪区为例)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王娜//施国庆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管理学、灾害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与淮河流域蓄滞洪区移民实践,以行为决策理论为框架指导,分析了蓄滞洪区农户迁移的动力机制、迁移态度、迁移意愿及迁移决策行为,并基于博弈分析提出了蓄滞洪区移民的激励机制理论框架,从而把握农户对移民政策的响应程度,预测政策实施的效果,为蓄滞洪区移民迁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为政府更有效地完善蓄滞洪区移民政策与法规提供理论支持。
从环境治理和社会平等的理念出发,加快实现蓄滞洪区移民,变多次的临时撤退为一次性的永久迁移,无疑是应该的,也是最理想的。本书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淮河流域城西湖蓄洪区未搬迁农户为调研对象,研究蓄滞洪区移民中农户的迁移决策问题及其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
施国庆,男,1959年生,安徽定远人,教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中国移民研究中心(NRCR)主任,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移民科学与管理、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三峡移民开发局咨询专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移民与社会学顾问,国际水电协会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新兴发展中国家委员会主席,土耳其Ilisu大坝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暨移民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兼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SCI英文刊物Water International编委,EI刊物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中国城市评论》《水资源保护》《水利规划设计》《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长期从事移民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科研工作。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2章 蓄滞洪区移民问题及理论分析框架
2.1 蓄滞洪区移民的历史演变
2.2 蓄滞洪区移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3 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政策
2.4 主要问题与研究启示
2.5 理论分析框架
2.6 小结
第3章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的动力机制分析
3.1 迁移动力的形成机理及运行过程
3.2 农户迁移动力机制的综合分析
3.3 农户迁移动力产生的深层机理
3.4 小结
第4章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态度调查分析
4.1 理论基础:态度与行为理论
4.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4.3 农户迁移态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 农户迁移意愿影响因素框架构建
5.2 农户迁移意愿的内部影响因素
5.3 农户迁移意愿的外部影响因素
5.4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行为机理研究
6.1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模式
6.2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的理性选择逻辑
6.3 基于TPB理论的蓄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行为研究
6.4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过程模型
6.5 小结
第7章 激励蓄滞洪区农户迁移的机制设计
7.1 蓄滞洪区移民中的利益相关者
7.2 农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7.3 基于博弈分析的蓄滞洪区移民激励机制设计
7.4 蓄滞洪区移民的实施建议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我国是洪涝灾害比较严
重的国家,在洪水高风险中
求生存、谋发展是我国的基
本国情。中国特色的蓄滞洪
区移民是政府风险管理的一
种重要手段,相对于以往自
然灾害发生后而开展的移民
活动,主动地将不安全群众
搬迁至安全区域,是政府管
理职能模式的创新,具有前
瞻性,可以规避灾后移民带
来的巨大社会难题。实施蓄
滞洪区移民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政府从
“因灾移民”向“因险移民”观
念和策略的跨越。
在坚持移民自愿前提下
,有计划地减少生活在蓄滞
洪区土地上的人口数量是我
国蓄滞洪区长期发展的目标
。鼓励蓄滞洪区农户主动搬
迁、彻底摆脱洪水的威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体现。然而,蓄滞洪
区移民理论的研究却没有跟
上实践的步伐,理论上缺乏
先进性和指导性,尤其是缺
乏农户视角的研究。基于此
,本书依据管理学、灾害学
、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
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现
有研究成果与淮河流域蓄滞
洪区移民实践,以行为决策
理论为框架指导,分析了蓄
滞洪区农户迁移的动力机制
、迁移态度、迁移意愿及迁
移决策行为,并基于博弈分
析提出了蓄滞洪区移民的激
励机制理论框架,从而把握
农户对移民政策的响应程度
,预测政策实施的效果,为
蓄滞洪区移民迁建工作的顺
利实施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为政府更有效地完善蓄滞洪
区移民政策与法规提供理论
支持。
从环境治理和社会平等
的理念出发,加快实现蓄滞
洪区移民,变多次的临时撤
退为一次性的永久迁移,无
疑是应该的,也是最理想的
。本书以农户为基本单元、
以淮河流域城西湖蓄洪区未
搬迁农户为调研对象,研究
蓄滞洪区移民中农户的迁移
决策问题及其激励机制。主
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
(1)蓄滞洪区农户迁移
的动力机制分析。根据“推-
拉”理论,提出了蓄滞洪区
农户迁移的动力机制,包括
迁出地生存条件与发展条件
的制约、安置地的拉力与阻
力、政府的大力推动作用与
存在的问题、农户的内在驱
动力与阻力,并运用社会学
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了农户迁
移动力产生的深层机理,认
为生存理性是2003年和
2007年灾后移民搬迁的动
因,当前农户迁移动力的深
层机理主要遵循经济理性和
社会理性逻辑。
(2)蓄滞洪区农户迁移
态度调查与分析。调查分析
农户的迁移态度,具体包括
农户对移民的认知情况、判
断情况和行为倾向的调查分
析。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农户对国家实施移
民迁建政策持拥护态度,少
数存有疑虑,少数持不赞成
态度。可见,有迁移动因和
移民行为倾向的潜在移民者
人数众多,但并不是潜在的
移民都会成为现实的移民。
愿意迁移的主要原因排序如
下:现居地不安全、每年夏
季遭受雨水之患、便于从事
副业或外出打工、为了孩子
的教育或婚嫁、改善生产生
活环境、响应政府号召等。
而不愿意迁移的主要原因排
序如下:移民补助标准太低
、无钱搬迁、耕种不便、安
置地位置太差、面临失业、
生活成本提高、年龄大不愿
意搬迁、自家刚建新房等。
愿意迁移的农户占31%,而
不愿意迁移的农户占69%,
当前农户的整体迁移意愿不
高。
(3)蓄滞洪区农户迁移
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
蓄滞洪区农户迁移意愿的内
外部影响因素框架体系,内
部影响因素包括户主特征、
家庭特征和农户经济与土地
特征,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农
户所在村特征、安置地特征
和政策因素。结合城西湖蓄
洪区农户问卷数据,采用
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方法
,得到对蓄滞洪区农户迁移
意愿起正向影响作用的因素
: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外
出务工经历、户主对移民的
预期收益、有无学龄子女、
非农收入比重、村离集镇的
距离、村地势低洼程度、安
置地区位、安置地基础设施
、移民补助标准的合理性、
政策宣传透明度;负向影响
作用的因素:户主年龄、家
庭规模、家庭年人均收入和
耕种距离。提高蓄滞洪区农
户整体迁移愿意的主要方法
:一是提高移民补助标准,
二是选择区位较好的移民安
置地,三是优先选择那些所
在村整体地势较低洼、位置
偏僻、交通不便、离集镇距
离较远、洪水危险程度高的
农户家庭。另外,有学龄子
女、非农收入比重较大及贫
困户家庭的迁移意愿也相对
较高,要重点关注当前这部
分人的需求,合理引导,提
高他们的迁移意愿。
(4)蓄滞洪区农户迁移
决策行为机理研究。总结了
农户迁移决策行为的两种模
式:自主理性决策模式和从
众决策模式,运用社会学理
性选择理论分析了农户迁移
决策的理性选择逻辑。基于
TPB理论分析框架,采用
SEM对城西湖蓄洪区的268
个调查样本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表明,农户迁移决策行
为的形成过程遵循“意愿→
行为”这一路径,其中,知
觉行为控制是农户迁移意愿
和迁移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
,态度和主观规范是有效影
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蓄
滞洪区农户迁移决策过程的
理论模型,总结分析了农户
迁移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
移民压力形成阶段、迁移动
机形成阶段、估算移民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