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在野》是作家丁立梅老师全新散文力作。
全书以花为主题,分五个篇章,共83篇文章描写了几十种花草树木以及与它们有关的故事。每篇文章都从花开始说起,引经据典,探寻古人与花的故事,讲述自己身边的花事。文章延续了作者一贯风格,文字清新典雅,文风朴实灵动、从小处着眼,从细微描写中让读者体味生活的妙趣和真挚的情感。
丁立梅,著名的散文作家,笔名梅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至今已出版作品集七十余部,有《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慢慢走,慢慢爱》《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你的光影 我的流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恰好》等。
大量文章被设计成中考、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及大中专语文教材。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拂桐芭
“拂桐芭”三个字摆在一起,真正美极了。它出现在我国最早的一部物侯学著作《夏小正》中:“三月……拂桐芭。”原意是指桐树开花了。可你分明感受到丝丝春风,正从这三个字中吹拂过来,一簇一簇的桐花,在和煦的春风中缓缓绽开,轻歌曼舞。我常常要惊叹且羡慕古人,他们对自然的那份敏感、懂得和敬畏,是嵌入到生命的每一个缝隙中的,春分侯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侯桐花、麦花、柳花,他们让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充满期待,渗透着草木清香。
桐花美。花开时,几乎照不见一片叶子,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全是花,像半空中炸开了一堆烟花,酣畅淋漓,飞流直下。一般紫色居多,也有白色的。它的树体又高又直,树冠披散,本身就非常俊美。再扛着一头一身紫色的花,是怎样的一种景观?真的叫人惊叹得很的。
历来的文人们,对桐花都赋予深情,李商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万里丹山路上都开着桐花,这等气势,也只有桐花撑得住。陆游的桐花,是他无意中邂逅到的:“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当时,他正滞留在去临川的途中,因春水暴涨,深溪上的桥被冲垮,他过不去了,心情惆怅得很。这时候,却突然瞥见满满盛开的桐花,笼住他入住的客房。他惆怅的心绪,得到一丝抚慰。明代有个叫黄姬水的书法家,对桐花也十分痴迷。有一年,桐花开时,他携了酒进山赏花,与花对饮,不知不觉竟醉卧山石上。等他醒来,哇,太阳已经下山了,一帘月色,正笼罩着一树树桐花:
山中长日卧烟霞,车马无尘静不哗。石上酒醒天已暮,一帘月色覆桐华。
彼时彼刻,是何等的静美!唯有月色与桐花与他,素心花对素心人。
我原先所在的校园,教学楼后,也有桐树两棵。四月里,我在教室里上课,稍稍一扭头,就能看到窗外累累的桐花,都高过三层楼了。淡紫粉白的花朵,又多又大,如垂挂着的铃铛,紫风拂拂,响声叮零。我望着发愣,笑。孩子们看着我,跟着笑。我停下课,对孩子们说:“来,我们一起看看桐花吧。”孩子们就都拥到窗口,似乎是第一次看见桐花,他们惊奇地叫:“原来泡桐也开花啊。”我后来搬离了那个校园,再也没见过那两棵桐树。听说校园经过一番改造,原先的花草树木大多被移走了。很可惜呢,那么多我熟悉的草木,再也无法相见了。
我的乡下,泡桐也是常见的树种。它易长,几年的功夫,就能长得又粗又高了。但它木质疏松,做不得上等木材,吾乡人对它,不大看得上眼的,他们说,哎呀,泡桐嘛,容易裂缝呀,容易变形呀,不好不好。只拿它做做衣橱里的隔板什么的。然不知何故,每家还是会长几棵,在屋前。冬天结花蕾,春天开花,每一场花开它都不懈怠,勤勤恳恳地准备着,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吾乡人并不在意,树长在那儿,花开在那儿,由着它们自己生长吧,彼此交融,浑然不觉。
桐花落,不是一瓣一瓣飘落,而是大朵大朵,甚至是一撮一撮的,甚是惊人。风吹,地上的落花,泛起紫色的波涛。没人觉得伤感。伤感什么呢,地里的麦穗饱满起来,青蚕豆可以吃了,桑蚕也快结茧了。
资料卡
名称:泡桐。别名:水桐、桐木树等。
科属:玄参科。泡桐属。
形状特征:落叶乔木。叶大,对生。顶生圆锥花序,由多数聚伞花序复合而成。花冠钟形或漏斗形,淡紫色或白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
生长特性: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花期4~5月。
分布区域: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均有大量分布。
花语:永恒的守侯、期待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