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经验(贵州篇)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所选取的案例均为2019年获批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的贵州省32个村和3个乡镇,大都聚焦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坚持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有镇级示范层面开展的创新,也有村级示范层面的探索实践,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面临的一些难点、痛点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目录 前言 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治理 党建统领“三治”融合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 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 抓好党建引领作用探索乡村治理的“塘约经验” 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 “三带三促”创和谐乡村治理谱新篇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委会黄泥乡龙塘村 “三风”劲吹“治小家”与“治大家”并行推进 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 实施四步工作法引导乡风文明 安顺市紫云县格凸河镇羊场村 党建引领抓发展干群齐心建强村 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 基层治理“三部曲”谱写乡村新风貌 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 成立组管委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黔南州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 “三治”融合 健全治理体系 筑牢治理根基“三治”融合助发展 遵义市凤冈县琊川镇 “一主四治”助推乡村旧貌换新颜 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白马村 聚焦“三治”结合夯基固本树新风 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 聚焦“三治”治出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 遵义市余庆县敖溪镇官仓村 打好“三治”组合拳建设美丽新农村 遵义市绥阳县郑场镇卧龙村 模式创新 提高治理水平 紧抓“三个点”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 大事“党当家”小事“寨管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遵义市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 乡村治理的“幸福凯旋”探索 遵义市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 “3+5+2”模式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 按照“一二三四五思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毛家院村 汇聚民意谋发展协商议事促和谐 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 “四同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毕节市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 突出重点 推动有效治理 党建引领聚能量科学规划抓治理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 聚焦党员带富推动乡村治理 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断桥镇德新村 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治理传承文化建设文明乡村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 采取“六强”措施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老君关村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太和村 聚焦环境治理打造美丽乡村 黔东南州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专注“村特色”答好“新考卷” 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 后记 序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 基石,不仅关系到农业农 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 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 社会大局稳定。党中央、 国务院对乡村治理工作高 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治 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乡村 治理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为提高乡村现代 化治理水平、维护农村社 会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大 、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及近 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有 关党内法规,都对乡村治 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 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 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 一段时期乡村治理工作作 出全面部署。近年来,各 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部署,加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 践,推进法治乡村、平安 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 强乡风文明建设,涌现出 了一大批好做法、好经验 。 为推动各地在乡村治理 过程中形成争先创优、比 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挖掘 和打造一批乡村治理的引 领力量,带动全国乡村治 理体系建设,2019年中央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 部、民政部、司法部5部门 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 镇创建工作,共同认定了 99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 镇和998个全国乡村治理示 范村。这些示范村镇都是 各地优中选优推荐的,其 做法和经验各具特色,有 很强的典型性、创新性和 可操作性,对全国其他乡 镇、村有很强的学习借鉴 意义。为更好地宣传推广 这些典型经验,发挥其示 范引领作用,我们组织各 省(区、市)农业农村( 农牧)厅(局、委)进一 步归纳提炼,编辑出版了 这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 村镇典型经验》系列图书 。学习借鉴这些典型经验 做法,要充分考虑本地自 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历史 文化传统,针对农民群众 关心、现实、迫切的问题 ,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实际 的乡村治理方法模式,切 实解决乡村治理的难点、 痛点和堵点。 当前,我国农村正经历 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转变的巨大变革,乡村治 理也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 会精神,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 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治 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 、共享的治理格局,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 之路,确保治理成果真正 惠及农民群众,为建设充 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 社会做出新贡献,努力推 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丛书编辑委员会 2020年5月 导语 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遵义市凤冈县琊川镇、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为我省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太和村等32个村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村镇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推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性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先进的经验做法,本书编者从中择优选取了27个案例。这些案例各具特色,有突出“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的纳雍县厍东关乡探索“三治”融合实现路径等8个案例,有围绕“‘三治’融合健全治理体系”的凤冈县琊川镇推进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等5个案例,有开展“模式创新提高治理水平”的湄潭县石家寨村“寨管家”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等7个案例,以及着重“突出重点推动有效治理”的惠水县好花红村专注“村特色”推动乡村治理等7个案例。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围绕“三农”工作发 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 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是 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 任务在农村。党的十九大 报告提出,要夯实基层基 础,健全自治、法治、德 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 堡垒作用,加强乡村治理 体系建设,探索创新乡村 治理方式,不断提升乡村 治理能力,涌现出了一批 好做法、好经验。2019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 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 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遵义 市凤冈县琊川镇、毕节市 纳雍县厍东关乡、黔南州 惠水县好花红镇为我省3个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 村、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 脚镇太和村等32个村为全 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 村镇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 治理体制、乡村治理与经 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机制、 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 、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 治相结合的路径、完善基 层治理方式、完善村级权 力监管机制、创新村民议 事协商形式、创新现代乡 村治理手段”等方面积极探 索,乡村治理有效推进, 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 创新性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典型的示 范引领作用,推广先进的 经验做法,我们从中择优 选取了27个案例。这些案 例各具特色,有突出“党建 引领推动乡村治理”的纳雍 县厍东关乡探索“三治”融合 实现路径等8个案例,有围 绕“‘三治’融合健全治理体系 ”的凤冈县琊川镇推进乡村 治理的实践探索等5个案例 ,有开展“模式创新提高治 理水平”的湄潭县石家寨村“ 寨管家”乡村治理模式创新 等7个案例,以及着重“突 出重点推动有效治理”的惠 水县好花红村专注“村特色” 推动乡村治理等7个案例。 这些案例有示范乡镇的探 索,也有示范村的创新, 在不同程度上有效解决了 乡村治理工作所面临的关 键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 性和可操作性,现结集出 版,供全省各地借鉴学习 。 乡村治理工作是党中央 和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承接乡村振兴工 作的重要环节。下一步, 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 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 办发[2019]41号)要求,结 合贵州实际,按照“党建是 核心、自治为依托、阵地 为连接、群众为主体、法 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 总体思路,不断丰富实践 探索内容,不断总结推广 实践经验,有效推进全省 乡村治理,推动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村 合作经济指导处 2021年4月 精彩页 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 党建统领“三治”融合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 编者按:近年来,纳雍县厍东关乡依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引领平台,以“党建统领”开创“三治”融合乡村新局面,以“组织起来”夯实“三治”融合自治新基础,以“专项整治”营造“三治”融合法治新气象,以“移风易俗”筑就“三治”融合德治新高地,全面推进乡村治理,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雏形。 纳雍县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位于乌江上游的总溪河沿岸,全乡国土面积65.0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6256户24,602人。厍东关乡是贵州总溪河国家3A(2020年9月升为4A级)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乌江第一漂”的总溪河漂流、“乌蒙第一果”的玛瑙红樱桃、“总溪第一桥”的万寿桥、“纳雍第一庙”的观音阁、“天下第一臭”的臭豆腐,主导产业为玛瑙红樱桃种植,全乡种植面积达30,535亩,盛产期18,260亩。近年来,村庄发展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为解决脱贫攻坚中面临的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等困扰,纳雍县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了“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 一、“党建统领”开创“三治”融合乡村新局面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治理体系。该乡党委、政府统筹将辖区10个战队整合组建成综合(群团中心)、脱贫攻坚、产业调整、社会治理4个工作专班,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并建立产业工委统揽、整合“花果河”(即玛瑙红樱桃花、樱桃果和总溪河)资源促农旅发展。一是优化组织强引领。将玛瑙红樱桃种植核心区内的陶营、长坡、大坡3个村党总支联成一体,组建玛瑙红樱桃产业党工委,负责经营玛瑙红樱桃产业,按照“一营带两坡”的思路,以陶营村核心种植区为种养管护示范,带动长坡、大坡两个村均衡发展玛瑙红樱桃产业,种植玛瑙红樱桃30,535亩,实现总产值近1.5亿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二是农旅结合强效益。由党工委牵头组建贵州总溪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合开发“花果河”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1.2亿元建成国家3A级景区“贵州·总溪河”景区,举办樱桃采摘节、白族文化节、苗族山歌节、现代音乐节、茶叶博览会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进一步吸引游客,实现了近3年来年均接待游客逾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 二、“组织起来”夯实“三治”融合自治新基础 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制度,引导10个行政村村民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党建+积分”等自治制度。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各项目标任务,建立以“乡为一线指挥部、村为战队、村民组为网格单元、十户一体联治联富”的四级联动指挥体系,充分整合乡干部、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县直机关干部、组干、公益性岗位人员、离退休干部、党员等力量,以村民小组(自然组、自然寨或片区)为单元设置脱贫攻坚网格,网格设网格管理员和网格助理员,每个网格按照10至15户建立若干“十户一体”联治联富体,每个“十户一体”联治联富体设1名联户长。目前,全乡成立10个战队、92个网格,实现村民组全覆盖,成立452个联户体,设立网格管理员110人,网格助理员92人,联户长452人,村民自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四级联动指挥体系下,辖区内各村还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建立了“党建+积分”“互联网+积分”“14333”卫生模式、红白理事会等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治理新格局。如各村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实行红白喜事审核备案制度,规定酒席只能发“杆杆烟”,不能发“包包烟”,菜品不得超过9个等,最大限度减少了资源浪费,兴起了勤俭节约之风。陶营村探索“互联网+积分”管理机制,开发村级积分管理APP,将村规民约执行、环境卫生评比、积分兑换等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大大提高乡村治理效率,目前该村已兑换积分1万余分。 三、“专项整治”营造“三治”融合法治新气象 开展“三个一”法治村寨建设,即每个村聘请1名法律顾问、每个网格培养1名法治带头人、每户培训1名法律明白人,成立法治工作专班1个,聘请法律顾问11名,培养网格法治带头人92名,每户培训法律明白人6256名。开展“法律法规进村寨、进校园、进机关”活动,开展巡回法庭现场办案,组织村民参与庭审旁听,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68场次,直接惠及群众6310人次,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学法、知法、信法、守法、用法、尊法意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