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与一座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副刊“我与一座城”栏目的散文75篇。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相遇、相伴、相知、相依的情缘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文章作者既有王蒙、高洪波、叶辛等文坛大家,也有近年涌现出来的文坛新锐。文章描写细腻,文笔生动,情感真实,读者在获得美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领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初几十年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录
从“三条石”找到的创作灵感/武歆
飞快奔跑的城市/黄军峰
老城新风记南皮/王蒙
邢台的桥/刘江滨
我出发的地方/陈哗
美丽的大同/常占库
行走太行看长治/赵晏彪
贴近自然的城市/艾平
多彩满洲里/吕阳明
大海连着大海/李皓
大地深处的温暖/任林举
成长的边城/尚书华
冰城的时光/阿成
浦东在我心中/叶辛
温馨美丽的城市/高洪波
来到扬州/王向明
情系第二故乡/杜怀超
盐城的海堤/徐向林
走在西湖边/苏沧桑
钱塘传奇/沈小玲
金华花木生/李俏红
宁波的桥/寒石
绍兴古城多街巷/严国庆
青春作伴/刘大先
泾县幸福路/章玉政
带着诗歌,来到合肥/洪放
小巷深处/朱谷忠
长汀城里故事多/卓国志
南昌城里的相遇/彭文斌
心在鄱阳/范晓波
难以忘怀的土地/陈世旭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洪忠佩
瑞金,梦想之花绽放/朝颜
开满杜鹃的遂川/黄存平
泉水润泉城/王国政
在烟台看海/王月鹏
在日照经山历海/赵德发
江北水城/李云雷
家在临沂/张岚
到菏泽,看牡丹/潘若松
家在黄河边/李勇
家在周口/董雪丹
在这滨江滨湖的城市里……/葛昌永
洪湖畅想曲/徐鲁
荆门的红色路标/刘良军
又到襄阳/何向阳
韵味长沙/马笑泉
在怀化看火车/江月卫
寻访故乡英雄气/邓跃东
云龙在奔跑/张雄文
浏阳河边是家乡/谭仲池
花城的英雄气质/许锋
深圳情思/侯军
红色的记忆永恒的力量/沈卫星
在梧州看水/黄咏梅
澳门的大街小巷/甘恬
南川的街/熊芯
江城万州/文猛
走进成都/彭家河
诗文润达州/李明春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召唤
南充,一片红色的土地/颜庆
会理,春天永驻的地方/李美桦
光荣的城市信仰的力量/肖勤
青山环抱的小城/简默
在平利的时光/沈奕君
我的家乡在泾阳/白描
心底是兰州/陈炜
逐梦在小城/杨军民
延安新貌/厚夫
黄河边的小城/李光泽
嘉峪关的味道/胡美英
会宁有座会师楼/牛庆国
西宁的丁香/龙仁青
伊犁的桥/宫明春
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
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记录伟大时代、讲好
中国故事,《人民日报》
大地副刊深耕现实题材,
坚持人文视角,以一篇篇
散文佳作展现城市发展和
山乡巨变,彰显时代风貌
与奋进精神。这里面,有
“我与一座城”的相伴与成
长,有“遇见一棵树”的欣
喜与希冀,有“记得住乡
愁”的追寻与感怀……城市
与人、草木与人、乡村与
人,细微之处见真情,在
故事的娓娓讲述中,让人
们触摸时代的脉动,聆听
社会发展的足音。
书中文章的遴选与编
排,大致遵循如下原则:
以2012年以来发表的文
章为主;同一本书中,同
一作者一般只选取一篇代
表作;文章以地理空间为
依据排序。书中穿插精美
图片,图文并茂,为读者
提供更多的视觉享受。
可以说,遴选出来的
这些文章,凝聚了《人民
日报》大地副刊以文学作
品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
实践。诚愿这三本小书能
让读者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获得情感的共鸣,并收
获阅读的乐趣。
编者
导语
为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本书深耕现实题材,坚持人文视角,以一篇篇散文佳作展现城市发展,彰显时代风貌与奋进精神。在故事的娓娓讲述中,让人们触摸时代的脉动,聆听社会发展的足音。
书中穿插精美图片,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视觉享受。
精彩页
从“三条石”找到的创作灵感
我的籍贯是山东宁津,但我出生在天津,已经在天津度过58年时光,所以说天津是我的家乡,一点不为过。
1983年我写出的第一篇小说,便是从家乡入手,从“天津故事”启程。
大约20年前,我又开始专注“天津故事”的写作。远离熟悉的土地、生活、人物去写作,并不是明智的行为。尤其是像我这样一直生活在天津的人,我的写作怎么能够远离这座城市呢?然而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一直无法找到“第一笔”的灵感。于是我决定漫游“天津卫”。在这座城市的皱褶中,寻找历史岁月和现实生活给予创作的启发。
我骑着一辆单车,口袋里放着一沓稿纸和一支钢笔,脖子上挎着相机,开始在天津这座城市中漫游。我站在一座座建筑前,走过一条条小街,一边拍照,一边在纸上记下想法,思考着如何落下这“第一笔”。
当中的“遇见”,现在想来仍然颇有趣。比如在西关街烈女祠胡同时,一位穿着大红色毛裤的中年妇女,见我不住地转来转去,立即警惕地询问我。当她得知我寻访的用意后,目光马上变得温和起来,然后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这里的历史……寻访的过程中,天津这座城沧桑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不断地发生着动人的碰撞。
这样的寻访将近一年。尽管身体疲惫,但精神上却很亢奋。一方面,我感慨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给自己带来的丰沛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又因曾经对这座城市的远离而感到惭愧。
后来,我的两部关于天津的长篇作品先后出版。我在后记中写下带着感情的文字,那是发自内心对天津这座城市的感激。许多想不到的感触以及创作的灵感,正是在与家乡的亲近中,慢慢集聚起来的。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20年来,天津对我的写作的馈赠,始终没有中断。
前年,我开始写一部有关天津工业题材的长篇非虚构作品。动笔之初,我思索着该从哪里切入这座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
我想到了位于天津三岔河口的“三条石”。海河上游有五大支流,其中的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汇聚之后变成一条河流,即海河。三河汇聚之处叫三岔河口。这里被称作天津发祥地,也是最早的居民点、水旱码头和商品集聚地。紧邻三岔河口的便是“三条石大街”,天津人简称“三条石”。
20世纪30年代,“三条石”又被称作“铁厂街”。鼎盛时期,这条宽一丈长一里的弯曲街道上,竟然拥挤着300多家小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条石”和“三条石老工人”成为约定俗成的名称。到了70年代,这里建起了博物馆,上小学的我曾经多次前往参观。至今,“三条石大街”仍然存在,但是数百家工厂早已迁移,变成滨海新区的现代化大企业,往昔的记忆如今浓缩在“三条石历史博物馆”里。
于是,我又像20年前一样,在三岔河口、三条石大街一带寻访,寻找创作的灵感。这里地形复杂,交叉路口多。有一次,我因为心里想着创作的事,没有看清信号灯,违反了交通规则,被开着警车巡视的交警当场拦下。我向交警“诉苦”,讲了写作“三条石”的事,希望能给予通融。交警是个年轻人,一边真诚地抱歉,一边毫不犹豫地扣了我3分。交警还是个热心肠,马上给我讲了在这一带开车应该注意的事项,并飞快地拿出一张纸,给我画了草图。最后,又用天津人特有的幽默说,祝您开车不违章、写作倍儿顺利。
在频繁的驻足中,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甚至历史人物与我自己,都产生了对照。
譬如三条石大街上第一个铁匠作坊“秦记铁铺”的老板秦玉清,原本是直隶交河的农民,1860年来到天津,随着“秦记铁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他和手下的徒弟先后成为铸造机器的工人。了解他的经历后,我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我曾经在天津一家国有大企业工作了四年,算是一名真正的产业工人。从职业上看,我与100多年前的秦玉清有着特别的联系,他仿佛就是我打过交道的一位老师傅。
带着感情,我深入了解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三条石”一带的早期铸造业、机器制造业,有“三义公”“三合”“金聚成”等企业,它们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赫赫有名,有的还在各地开了分号。
因为在“三条石”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我的写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天津,我的家乡,我写作的宝藏,我的精神原乡。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