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精神障碍康复需求与医疗资源匮乏形成的巨大张力,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成为医院治疗之外被倚重的重要康复形式。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有助于减少社会“医学化”,使精神康复更加重视“人”和“社会”的关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能够增加社区服务供给、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为精神障碍者及其家庭提供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同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也能促进政府健康治理规划。本书从制度、文化和家庭三个维度,探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在中国实现的本土化路径,并讨论作为重要主体的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从而探讨如何在宏观层面上更加重视家庭的作用等。 作者简介 吴莹,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文化社会心理学、群际心理学、阶层与社会心态、城市民族社区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社区的复兴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第一节 社区的复兴与精神障碍的“去医学化” 第二节 “去机构化”运动与发达国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历程 第三节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制度的土壤: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各国“去机构化”社区康复与精神病法的制定 第二节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第三节 社区治理模式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第四章 本土探索:现行制度下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实践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实践 第二节 基于职业康复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实践 第三节 不同类型社区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实践比较 第五章 建构与区隔:文化语境与精神障碍及康复 第一节 文化对精神障碍的建构 第二节 精神障碍污名化形成的原因及应对 第三节 污名化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的区隔 第六章 契合与联结:文化如何影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第一节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共同体与文化契合性 第二节 一个社区康复项目的发展历程及田野介绍 第三节 文化契合性如何影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红共同体的建构 第七章 忽视与疏离:家庭与社区共同体的分离 第一节 精神障碍者的家庭需求与社区康复的缺失 第二节 参与社区康复的精神障碍者及其家庭状况 第三节 建立家庭与社会的联结:精神障碍者家庭功能干预研究 第八章 “再家庭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对家庭的福利关怀 第一节 “去家庭化”的制度语境与“再家庭化”的功能需求 第二节 支持家庭的两种路径辨析 第三节 家庭需求与发展性取向的福利趋势 第四节 基于家庭需求的政策实现路径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制度的保障性、文化的契合性及家庭作为基石 第二节 培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共同体 第三节 未尽的话题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