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十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师徐杰一直深耕于整本书阅读课的研究与实践。他沉潜于一部部名著的文本世界之中,发现名著本身的一个个妙处,进而发现教学的一个个“妙招”。 本书收录了徐杰老师的18节名著导读课,绝大多数课题出自统编教材推荐的书目。他的名著导读课既“好看”,也“耐看”,因为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都有很多精彩的创意。他的名著导读课别具匠心,因为每一节课随处可见充满阅读智慧和教学智慧的活动。他的名著导读课有“看得见的生长”,因为每一节课不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而且拓展了名著阅读的空间和课堂的空间。 书中的每一节课后附有专家名师的深度点评,包括曹文轩、王开东、王君、李华平、陈家尧、徐飞、李永红、李旭东、向浩等。 在这18节名著导读课里,名著被读通了、读厚了,课堂也长出了繁茂的绿叶,开出了五色的花,结出了读书的果子。 目录 序 基于生长的匠心追求 一 陌生化导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城南旧事》导读实录 评课/一节好课:已然熟悉,依然陌生 2.《开往远方的列车》导读实录 评课/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3.《爷爷变成了幽灵》导读实录 评课/一堂具有浓郁叙事风格的陌生化导读课 教学反思/绘本阅读中要努力实现图与文之间的“共生共长” 二 推进式导读:走一步,再走一步 4.《西游记》导读实录1 评课/导读秘境:过程与结构 5.《西游记》导读实录2 评课/好的课堂是一壶渐渐沸腾的水 6.《西游记》导读实录3 评课/我应该向徐杰老师学什么? 7.《海底两万里》导读实录1 评课/“真教”,让活动“真实”发生 8.《小王子》导读实录 评课/语文的浪漫就是寻找一个词语 三 总结性导读:往鸡汤里加点盐 9.《草房子》导读实录 评课/教学,让作品意蕴丰厚 10.《海底两万里》导读实录2 评课/匠心独运,别有洞天 11.《骆驼祥子》导读实录 评课/苦心经营的随便 教学反思/明明知道这个环节能出彩,但我还是果断跳过去 12.《夏洛的网》导读实录 评课/导读课导什么 13.《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实录 评课/用“目录”撬动整本书阅读 14.《朝花夕拾》导读实录 评课/任务型教学助力名著导读有效实施 15.《水浒传》导读实录1 评课/寻一根生长的藤蔓 16.《水浒传》导读实录2 评课/让整本书导读课悠游前行 教学反思/课堂优化要舍得做减法 四 重读型导读:学学牛吃草 17.《海底两万里》导读实录3 评课/语文好课的姿态 18.《水浒传》导读实录3 评课/一字撬动全篇 序言 基于生长的匠心追求 2009年,在南通的二甲中学,徐杰老师执教了曹文 轩的《草房子》的导读课。一节课,带着学生读一本书 ,令人耳目一新。徐老师说,这是他的第一节整本书导 读课。评课的时候,我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尝试 ,对未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很具有引领性的价值。现在看 来,我的评价没有言过其实。 十几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整本书阅读课的研究与 实践。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调到教研室之后,仍然 坚持上课。在很多一线语文老师还不清楚何谓整本书导 读的时候,徐老师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多个成功的教学 案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前不久,徐老师跟我说,他的专著《匠心与生长— —徐杰老师的18节名著导读课》即将出版,想请我作序 。翻阅书稿,仿佛一次次走进徐杰老师的课堂;欣赏这 一节节别具匠心的整本书导读课,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整 本书阅读和名著导读课的认识,欣然应允了他的要求。 徐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和名著导读教学,每一节课的 活动设计都有很多精彩的创意和设计,这使得他的名著 导读课既“好看”,也“耐看”。 比如,《城南旧事》导读,徐老师能带着学生听读 猜想,一起和小英子想办法,来拆散爸爸和兰姨娘的暧 昧,为小英子的一次次心理补白,激发了学生对这本书 的阅读欲望;《水浒传》导读,徐老师居然让学生在水 浒英雄中重新为扈三娘选择如意郎君,学生在饶有趣味 的讨论活动中,拉近了与《水浒传》的距离;《朝花夕 拾》导读,徐老师独辟蹊径,用“鲁迅的恨”这条主线 ,串起散文集中看似零散的人和事,同时又通过对“恨 ”的分类和升华,巧妙引领,让学生对《朝花夕拾》有 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徐老师的18节名著导读课中,充满阅读智慧和教 学智慧的活动,随处可见,可以说,他每节课的教学, 都别具匠心。很多老师或许会问:这样的设计是从哪儿 来的?我相信,匠心独具的导读设计,绝不是妙手偶得 的结果。我们可以猜想,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徐老 师是如何沉潜在一部部名著的文本世界之中,去发现名 著本身的一个个妙处,进而发现教学的一个个“妙招”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所谓的“匠心”,就是一年又一 年、一遍又一遍对一本本名著反复品读进而形成的那份 近乎天然的敏感? 匠心,让我们看到徐杰老师对整本书阅读、对名著 研读的一份热爱、一份痴心;其实,透过这些别具匠心 的活动设计,我们应该发现,“生长”才是徐杰老师整 本书阅读和名著导读课的灵魂所在和根本追求。多年来 ,徐杰老师和我们团队一起研究和实践语文共生教学。 而共生教学最根本的追求就是生生共生共长,师生共生 共长;共生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带着学习的种子进 课堂,让课堂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树。这18节名著导读 课,每一节课都可以看到一颗或几颗极具生长力的“种 子”。 《水浒传》导读课以“酒局”为“种子”,引出武 松的喝酒、鲁达的喝酒、林冲的喝酒、宋江的喝酒…… 对这几个典型的酒局进行阅读分享,串起了人物、情节 、主题和细节的诸多内容。《西游记》导读课以唐僧师 徒之间的“矛盾”为“种子”,这颗“种子”生长出丰 富的阅读成果和阅读资源:第十三至第三十回,唐僧和 悟空发生了哪些矛盾?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悟空有怎样 的变化?师徒冲突的高潮和结局。《朝花夕拾》导读课 以“鲁迅恨过的人”为“种子”,一步一步引导和推动 这颗“种子”向上生长:鲁迅小时候恨过的人,鲁迅长 大后恨过的人,真恨的人,假恨的人,最后以鲁迅的“ 大恨”和“小恨”作结。 读这18节导读课,如果我们关注这些“种子”的来 龙去脉,可能会发现,它们似乎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 为这些“种子”都极富活力和个性,是与具体某节课的 导读内容相适切的,而且这些“种子”只能生长在这节 课上,没有办法移植到另外一节导读课上去,这大约又 是匠心所致了。 徐老师深知,一节好的整本书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仅仅有一颗好的“种子”是不够的,所以他很用心地 在课堂上培育这颗“种子”的生长力,在与学生“你来 我往”的课堂对话过程中,名著被读通了、读厚了,课 堂也长出了繁茂的绿叶,开出了五色的花,结出了读书 的果子。在《骆驼祥子》导读实录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生:我觉得是在老马很累,饿急了,在茶馆里晕倒 了。祥子出去把自己仅有的钱买了十个羊肉包子给老马 充饥。 师:你看,这个女生书读得多细致入微啊!是的, 祥子在这本书当中唯一一次痛痛快快地、真心实意地为 别人花钱,就是这个地方。(板书:花钱)现在就很奇 怪了,作者花那么多的笔墨写祥子的省钱、抠门,这里 忽然又写祥子很慷慨地花掉钱,为别人买包子吃,你觉 得矛盾不矛盾呢? 生:我觉得其实不矛盾。作者前面写省钱,情况是 不一样的。当时是老马已经饿得晕倒了,非常危险,这 个时候写祥子慷慨地为他花钱,其实就是为了对比,更 加衬托出祥子的心地善良。 师:这是其中的一种答案。也 导语 100000+教师关注的初中语文教研员,十余年深耕,沉潜名著的文本世界,熔铸出有品质的名著导读课。 四大课型、18节名著导读课。绝大多数课题出自统编教材推荐的书目,经历全国各大教学活动公开课研磨、展示。 别具匠心的教学活动设计,随处可见的教学智慧,让每一节课既“好看”,也“耐看”。 每一节课都有极具生长力的“种子”,拓展名著阅读的控价和课堂的空间,让学生有看得见的生长。 书中每一节课后附有专家名师的深度点评,曹文轩、王开东、王君、李华平、陈家尧、徐飞、李永红、李旭东、向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