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打造出自己多重的身体,如俄罗斯套娃一般,但我们应该保留哪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版本?” 希内德·格利森在少女时代便罹患单关节炎,成年后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过了大部分青春岁月。为了寻求康复的希望,她曾到圣地卢尔德的圣泉中沐浴,却遭遇了信仰的幻灭。 她开始转向内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悦——坠入爱河,成为母亲。于是她又将目光转向身体之外,开始钻研历史、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开始书写女性身体的亲密体验,从疾病中重生,在局限中寻找希望。 在个人经历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中,格利森如解剖身体般一一审视骨骼、头发、血液、子宫之于女性的意义,探讨深受爱尔兰宗教传统和父权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女性,要如何在身体病痛、养育子女、身体自主、艺术创作之间寻求平衡。 作者简介 希内德·格利森(Sinéad Gleeson)爱尔兰著名女性作家、记者。曾在《格兰塔》等知名刊物发表作品,此前还主编过两部爱尔兰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均被评为爱尔兰图书奖最佳年度出版图书。 目录 蓝色山丘与粉笔骨头 头发 六万英里的血 我们共同的朋友 十月怀胎的原子能属性 全景式监狱:医院视野 母职的月亮 萦绕心头的忧愁女人 哪里疼? (与麦吉尔疼痛指数有关的二十个故事) 伤口释出自己的光 冒险叙事 关于身体主权的十二个故事 (献给那十二个在某天离开的女人) 第二个妈妈 并非一封信:写给我的女儿 (她得名于一位战斗女王) 致谢 导语 我们的身体当然是神圣的,但它们往往不只属于我们。 人可以患病,但不能成为疾病:一个超越病痛抵达艺术永恒的生命故事,一场重新定义自我、救赎自我的疗愈之旅。无论是病痛还是心碎,我们都生活同一张皮囊下,知晓它的脆弱,体味它的真实,争夺它的主权。 格利森以自己从小患病的经历出发,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身体呈现,以手术刀般的笔触书写身体在女性生命经验中的意义,展示出性别与病痛对女性身体主权的定义、侵入和相互抢夺。 介于文学随笔与社会学之间的书写,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格利森展现出她身兼作家、说书人与诗人的神奇魅力。 书评(媒体评论) 格利森是个纯熟的说 书人,她笔下的故事与她 对个人世界的分析保持着 微妙的平衡。 ——《卫报》 格利森对细节的观察 ,尤其是对荒诞或悲剧性 事物的观察,带着危险的 敏锐。她是一位缜密的作 家,从她的疾病中脱颖而 出,坚韧而不屈。 ——《泰晤士报》 你得有一颗石头般坚 硬的心才能无视这些“赞 美诗”和“颂歌”的魅力…… 这本书充满了活力和真诚 。 ——英国《独立报》 希内德·格利森的散文 集写到了身体和艺术、鬼 魂和女性身份、悲伤和母 性,以及生活在一具让人 失望的躯体中的感受,满 怀激情、无与伦比。正如 完美的书名所表明的那样 ,每一篇文章既独立存在 、闪耀夺目,又共同构成 一个强大的情感宇宙。 ——Elle(英国版) 格利森的书是一部个 人史,以她身体的故事为 基础写了关于骨骼、头发 、血液、怀孕和手术的文 章,同时通过审视影响她 的艺术、文学和音乐而得 到了启发……尤其是在爱 尔兰,女性的身体既被审 视又被否定。 ——《新政治家》 这些精彩的文章读起 来就像格利森在向她的读 者发誓,要揭示在她生命 中的所有日子里,寄居在 一具人类躯体中意味着什 么——无论好坏,无论贫 富,无论疾病还是健康。 来看看黑色笑话和存在主 义式的恐惧吧。请为美丽 和柔情而停留。 ——珍妮·奥菲尔 这本书就是灼人的证 据——女性的身体是一个 政治战场。 ——《每日电讯报》 很明显,格利森的洞 察力来之不易;而且,像 那些激励她的女性一样, 她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 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强大 的东西,需要被人倾听。 ——《观察家报》 这是一部回忆录、散 文和诗歌合集,读起来却 像一本小说,像与朋友的 谈话,像忏悔。它美丽而 重要,证明了女性有能力 克服最困难的个人境遇… …一部充满真理与谦逊的 书,智慧且满怀慈悲。书 中囊括了诸多普世的主题 :爱、女性的力量、在不 幸中求生。优美的文字、 诗歌和历史编织成这本必 读之书,一部杰作。 ——基特·德瓦尔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 星》是一部闪闪发光的作 品……充满洞见、诗意、 温柔、愤怒,一本了不起 的书,一部令人惊叹的处 女作。 ——罗伯特·麦克法伦 就像奥利维娅·莱恩的 《孤独的城市》一样,这 种智力和人性之间的平衡 才是最重要的……除了娱 乐和启蒙,我们的生活中 还需要能深入我们内心的 写作。 ——《爱尔兰独立报 》 这些文章关乎健康、 艺术、性别、母职、悲痛 、身体和格利森自己的挣 扎,感人、深刻而优美… …它们讲述了一个人的生 命如何能够多次得救并活 得精彩,尽管她经历了巨 大的痛苦,遭遇了巨大的 障碍。 ——《爱尔兰时报》 私密而普世,多年来 我读过的最有力量的散文 集。 ——约翰·伯恩(《穿 条纹睡衣的男孩》作者) 希内德·格利森是一位 充满激情和信念的作家… …她可以说是当今爱尔兰 最重要的女性主义声音之 一。在当下的爱尔兰,身 体,尤其是女性的身体, 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神话想 象的诡秘之地……格利森 为关于母性、爱情、疾病 和死亡的想象带来了生命 的力量。 ——爱尔兰广播电视 总台 格利森擅长将个人经 历与更广泛的主题结合起 来。在书中,从她自己的 疾病、损失和悲伤的个人 故事到著名艺术家、作家 的生活,她都一一审视。 在一个充满虚张声势和炒 作的出版界,像格利森这 样缜密、细腻的写作者非 常受欢迎。 ——《大问题》 格利森的写作所产生 的影响与精美的艺术作品 相同——你会想要坐下来 沉思。句子和观点交织在 一起,创造出一种令人着 迷的整体效果,但又不失 深刻,这意味着她在书中 提出的观点会让你难以忘 怀。 ——《形象》 希内德·格利森致力于 支持女性发声,这改变了 爱尔兰的文学版图。而在 这本书中,我们终于听到 了她自己的声音,这声音 源于格利森身体史中的血 液与骨头。她是一道绝对 的力量:如果你想知道激 情和坚韧来自何处,读读 这本书吧。 ——安·恩莱特(2007 年布克奖得主) 令人赞叹。真挚、发 人深省、振奋人心,每个 女人都该读读这本书。 ——埃米尔·麦克布莱 德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 星》是一本真正美丽的书 。它关乎身体的巨大局限 ,因为宇宙中几乎所有其 他事物(从歌曲到星星) 都能将身体击穿。 ——萨拉·鲍姆 华丽、愤怒、有力、 温柔、有趣,充满同情心 和令人震惊的智慧。希内 德·格利森以如此耀眼的 才华和生动的洞察力写作 而成。《我身体里的人造 星星》属于那种罕见的魔 法之书,我感受到了真正 的滋养。 ——黛西·布坎南 这些文章颂扬了一种 似乎来之不易的复原力… …激烈而挑衅……凭借《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格利森步入了光明,成为 一颗准备发光的明星。 ——《都柏林书评》 一本关于健康、养育 子女和作 精彩页 捕捉子弹 身体是过后才会去追想的事。我们不会停下来思考,心脏是如何以它稳定的节奏跳动着;也不会留心,我们每迈出一步,跖骨。如何随之像扇子那样展开。除非体验到愉悦或疼痛的感觉,我们丝毫不会注意这些活动着的血管、血液和骨头。肺部鼓胀,肌肉收缩,没有理由去揣想它们哪天会罢工。直到某一天,情况有变:身体突然发生变故。我们的身体——它的存在,它的分量——既是不可忽视的实在,又往往被视作理所应当而不受珍视。我年满十三岁后的几个月里,便开始特别关注我的身体。那时,有一种持续的、陌生的疼痛让我慢下来。我的身体向我发出惶恐的信号,但我不明白它们的意思。我左侧髋关节内的滑液开始像雨一样蒸发。骨骼之间相互摩擦,磨成了粉。事发迅速,仿若逆向展示的魔术戏法:你先是看不见它,然后你看见了。我本来还在打篮球、练短跑,转眼就因骨头疼痛变得一瘸一拐。我开始频繁地住院,连续四年错过每学期的头三个月。 为了解开谜团,医生们竭尽了全力:一开始,他们采用了“悬带和弹簧”——一种名称颇为欢快的牵引方式,在我听来像一对小丑搭档。接下来是手术、活检。无非是一种愿望:蕴含希望的名称,但是收效甚微。我的教母特里每天都来探望我,给我带晚餐,还有她从抓娃娃机里赢来的一些毛绒玩具;我的骨头则持续恶化者。 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单关节炎。医生们提到了一种叫作“关节融合术”的手术。即便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也不愿意做这种手术。“尤其如果病患是女孩子的话。”外科医生和我父母这么说的时候,清了好几遍嗓子,但我多年后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未来许多年里,我的身体都将无法做成我希望它做的事,我还总得跟别人解释我自己的情况。 数字与仪式 《圣经·创世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雅各和一名陌生人摔跤,那人想必是天使。由于天使打不过雅各,便触碰了他的髋部,使他脱臼,雅各从此终身跛行。他小心翼翼,把这事当作一番提醒,提醒自己有一天死亡会降临,是天使饶了他的性命,让他知道精神上的自我比肉体凡胎强大得多。 我那时是个虔诚的孩子。每周参加弥撒,定期向神父告解,尤其心怀对上帝、天堂和所有圣徒的热忱而由衷的信仰。学校里密集的信仰灌输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在当地的教会,我从外婆的一个朋友那儿购买了一些宗教诗集,他的摊位就在告解室附近。那些诗的诗节全在描绘大自然,老套的韵律充满泛神论色彩。诗集的封面通常是田野、天空和鲜花,都是些与上帝的真正威严有关的事物——而我对这些廉价装帧的小开本书籍垂涎三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爱尔兰的天主教势力尚未瓦解。会众仍然对神父充满畏惧,人们直到很久以后才会发现,有的神父一直在强奸儿童。妇女则受到一种非常特殊的身体虐待。1979年之前,避孕一直属于违法行为。1979年后,则需要由医生开具处方药才能避孕。由于人们难以获得这种药,意外怀孕很常见。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