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写给我们每一个的生活哲学。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本书是写给这样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住,而且身体健康,没有经历过重大灾祸,也不曾当众受辱。 这类人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你我,罗素用数学家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条分缕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为我们提供了根治日常不幸的药方,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现代人解忧秘籍。 本书于1930年出版,又译为《幸福之路》。此次再版,新增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的原创万字导读,并精编《罗素大事记》《罗素作品年表》,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罗素,彻底读懂书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也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目录 上篇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人为什么不幸福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要消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第二章 拜伦式不幸 得不到某些想要的东西,正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竞争 人们并不担心第二天早上没有饭吃,却会担心不能压邻居 一头 第四章 无聊与兴奋 忍受无聊是幸福生活的关键 第五章 疲劳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所有事情都爱多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再 多想一点儿,直到它病态的魅力最终消失 第六章 妒忌 聪明人绝不会因为妒忌别人拥有的东西,而停止享受自己 已有的东西 第七章 负罪感 带着愧疚度过一生的人,一生中最崇高的时刻就是流泪忏 悔的时候 第八章 迫害妄想 不要以为大多数人都非常在意你,以至想迫害你 第九章 畏惧舆论 那些发现自己不适应周围环境的年轻人,应该尽可能选择 有机会遇到知己的行业,即使他要为此损失可观的收入 下篇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还有可能幸福吗 幸福的秘诀是,尽可能怀着善意而非敌意,关切尽可能多 的人和物 第十一章 热情 人的兴趣越广,获得幸福的机会就越多,就越不可能受命运 摆布,因为即使失去了一样,他还有另一样 第十二章 爱 最好的爱是互惠的爱,双方心满意足地得到,毫不勉强 地给予 第十三章 家庭 春风得意时,父母的爱似乎无足轻重;但遭受挫败时,父 母的爱能给予无可替代的慰藉和安全感 第十四章 工作 大多数工作都能带来两种满足感,一是消磨时间,二是施展 抱负 第十五章 闲情逸致 在做重要决定之前必须先“睡一觉”的人真是太明智了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如果连一些小麻烦都无法忍受,麻烦就会成为生活的主要 部分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 幸福的人客观地生活,自由地爱,广泛地关切 现代人的解忧秘籍 ——《罗素论幸福》导读 我为什么而活 ——《罗素自传》序言 罗素大事记 罗素作品年表 序言 本书不是写给知识渊博 的人,也不是写给只想讨 论实际问题的人。书中没 有深刻的哲理,也没有深 奥的知识。我只是把一些 源自常识的观点拼凑在一 起。我向读者建议的方法 ,都已被我的体验和观察 所证实,每次遵循它行事 ,我都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因此,我冒昧地希望那 些正在被不幸折磨的男男 女女,会发现有人诊断了 他的病情,而且开出了药 方。我相信,在本书的引 导下,许多忧虑痛苦的人 都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努 力获得幸福。所以我写了 这本书。 导语 明明过得还可以,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罗素: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根治日常不幸。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写给你的生活哲学。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原创万字导读,带你彻底读懂此书! 精编《罗素大事记》《罗素作品年表》,内含20张罗素生活照,让你全方位了解罗素。 囊括你的各种人生问题,让你看清不幸福的真相。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要消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得不到某些想要的东西,正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大哲学家也在致力于根治你的日常不幸,教你在日常烦恼中找到安宁。 翻到第124页,先告诉你幸福的秘诀!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可以在旧书店里 找到一本罗素的《幸福之 路》(本书另一译名), 也请用心阅读,这本书虽 然是三十年前写的,可是 因为书中充满智慧及富有 哲理的话很多,这些话永 远不会过时,所以对今日 的读者,仍然有所裨益。 ——《傅雷家书》 罗素的这本书在某种意 义上是现代的圣经。 ——《时代周刊》 把一般性的哲学思想成 功介绍给人们。 ——1950年罗素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读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罗素论幸福 》),极广胸襟,今天得 到的另外一个具体的念头 是,“对世界的胸襟开旷的 态度”,建设这种态度的方 法很多。 ——李敖 我最赞成罗素先生的一 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 是幸福的本源。”而且大多 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 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他写下他所谓的常识, 实际上却是不寻常的智慧 。 ——《观察家报》 这本把常识系统化的指 南,合情合理且直截了当 ,每一位父母、老师、牧 师和国会议员都应该阅读 。不熟悉它所包含的真理 的人不应得到允许去指导 或以任何方式干预其他人— —尤其是永远可塑的青年人 的生活。 ——《大西洋月刊》 精彩页 动物只要不生病、不挨饿就会快乐,我们认为人类也应当如此。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现实并非如此。如果你不幸福,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特例。如果你感到幸福,那么你的朋友中有几人和你一样呢?审视自己的朋友,学会察言观色;即使只是泛泛之交,也不妨去感受他的情绪。 我看见每个过往的行人,有一张衰弱、痛苦的脸。 ——布莱克1 虽然不幸千差万别,但你会发现它如影随形。假设你在纽约——典型的现代化大都市,于工作时间伫立在繁忙的街头,或者周末在大街上闲逛,又或者夜晚去参加舞会,完全放空自己,去感受周围每一个陌生人的情绪,那么你会发现每一个群体都有各自的烦恼。上班族焦虑、过度紧张、消化不良,除了奋斗,其他任何事情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没有心思娱乐,也不关心自己的同胞。周末,大街上的男男女女都过着舒适的生活,有些人非常富有,一心想寻欢作乐。所有人不得不统一步调,在缓慢的车流里鱼贯而行。司机看不见远方的路,也看不到周围的风景,因为分心会引起事故。所有人都想赶超前面的车,但由于交通拥堵,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司机像乘客一样把思绪移到其他地方,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厌倦就会从心中腾起,微微懊恼的神情也会浮现在脸上。偶尔有一车黑人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的怪异行为就会引起旁人的愤慨,最终车子会出点“意外”,被交给警察处理:假日禁止快乐。 再或者,你去观察那些欢度夜晚的人。所有人都下定决心逍遥一晚,那份坚决跟看牙医时忍着不叫出声一样。人们认为饮酒和爱抚能带来欢愉,所以他们很快就灌醉了自己,并且竭力忽视同伴令人作呕的醉态。酒喝够了,人们就开始啜泣,责怪自己对不起母亲的养育。这种负罪感在清醒时往往被理性压抑,而酒精使它得以宣泄。 这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当然,个人心理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关于完善社会制度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我曾有过专门论述,因此在本书中,我不准备讨论消灭战争、停止经济剥削、废除严格到令人恐惧的教育等问题。建立一种避免战争的制度,对我们的文明至关重要,但这样的制度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们太痛苦了,以至他们觉得平淡度日比相互残杀更加可怕。如果机械化生产的效益能够惠及最需要它的人,那么必然可以消除贫困;可是,如果连富人都在烦恼,那么让所有人都富起来就能消除烦恼了吗?严格到令人恐惧的教育是不好的,但老师也是这种教育的奴隶,他们提供不了更好的教育。这些讨论把我们引向个人心理的问题:此时此地,在这个普遍怀旧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获得自身的幸福?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将只考虑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住,而且身体健康,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他们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灾祸,不曾儿女尽数夭折,也不曾当众受辱。以上这些痛苦当然值得探讨,也非常重要,但与本书无关。我的目的是找到一种根治日常不幸的药方,这种不幸是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的通病,而且由于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它往往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让人更加难受。 P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