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的心性论是中国哲学对人类哲学思维的突出贡献。 本书对朱熹的心论、性论、心性关系论、心性修养论系统地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引入现代精神哲学的一些观念,借鉴现代心理学中意识与潜意识的理论,对心性论中的基本概念诸如魂魄、寤寐、未发已发、动静阴阳、心统性情、体用、内省、居敬、涵养等进行了新的解读与诠释。 本书认为,朱熹的心性论是对人的精神系统、精神现象与精神本质关系的揭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哲学,这一类型的精神哲学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在认识的深度上都可以与西方比肩,是推动当代精神哲学研究的重要的智慧资源。 作者简介 孙利,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专业,200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学一年,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访学一年。2002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任教,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传统心性论、价值观教育、文化建设等学术领域有较深的研究造诣。 目录 第一章 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道学心态下的朱熹 第二节 中和学说的思想演变 第三节 朱熹对佛老心性思想的借鉴与批判 小结:中国传统心性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心性本体论 第一节 本体与工夫:心性之学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 理与生生:心性之学的理气架构 小结:《四书》诠释中的本体建树 第三章 心性关系论 第一节 心论 第二节 性论 第三节 情论 第四节 心统性情 小结:宋代儒家心性论的新发展 第四章 心性修养论 第一节 修养目标——觉解天理 第二节 修养方式——格致、内省 第三节 修养方法——居敬穷理 第四节 修养境界——鸢飞鱼跃 小结:儒家心性伦理的三条求善之路 第五章 朱熹心性论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朱陆异同 第二节 成就与缺失 小结:本心——作为一种道德潜意识的存在 第六章 朱熹精神哲学的理论旨趣与价值 第一节 朱子精神哲学的理论要旨 第二节 朱子精神哲学的理论旨趣 第三节 朱子精神哲学的现代价值 小结:精神太极图——精神学研究的另一种声音 附录:朱熹心性论相关概念释义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