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改革背景下,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使用者需要更为丰富的决策依据,对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需求日益增多,在国内外最近的审计报告模式改革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是一项核心内容。本书以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审计报告模式改革为背景,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对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具备的增量风险预警机制和决策有用性进行研究。本书以分析国内外审计报告演化历程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现状为基础,建立了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实现增量风险预警和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分析框架和具体机制,揭示了我国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初步成效,并进一步探究深化审计报告模式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可行方案。 作者简介 刘丁睿,女,现就职于吉林财经大学,讲师,注册会计师。毕业于吉林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理论与实践。先后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和《数量经济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并承担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 本书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需求 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 2.3 关键审计事项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2.4 关键审计事项对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影响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 3.1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历史沿革 3.2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 基于资本商品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风险预警机制的机理分析 4.2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分析 4.3 基于青木昌彦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决策有用性分析 4.4 假设提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键审计事项风险预警机制的实证检验 5.1 实证研究设计 5.2 实证结果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内生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实证检验 6.1 实证研究设计 6.2 实证结果分析 6.3 进一步研究 6.4 稳健性检验 6.5 内生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