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穿插的形式,主要介绍贺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贺州的得名、贺州的考古、贺州的名人、贺州的学者、贺州的城乡农商旧事,贺州的文化雅事等都在本书中以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尤其是书里不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故事中提到的典故,能吸引读者对贺州这座城市的向往和探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贺州往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图文穿插的形式,主要介绍贺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贺州的得名、贺州的考古、贺州的名人、贺州的学者、贺州的城乡农商旧事,贺州的文化雅事等都在本书中以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尤其是书里不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故事中提到的典故,能吸引读者对贺州这座城市的向往和探索。 作者简介 胡庆生,广西贺州市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贺州地方文化研究,曾出版有《唐诗宋词里的贺州》《鲜为人知的贺州》等书。 目录 第一章 地名趣事 贺州得名 “桂岭”溯源 “富川”的演变 “昭平”由来 “八步”得名的三种说法 “马江”得名源于东汉名将马援 “黄姚”得名的三种说法 “姑婆山”得名源于刘娘传说 “平桂”地名原是平乐与桂林的合称 富川“状元村”释疑 “钟山”的演变 “封阳”地名来源于长沙国与南越国 在贺州的对垒 第二章 科举纪事 唐至五代贺州出了三名进士 宋代贺州科举成就史上最佳 元明两代贺州科举走向没落 廉官楷模进士毛彦章 清代贺州进士多翰林 第三章 名人逸事 唐宋贺州的道教名家 宋代南渡文人在贺州的文艺创作 苏东坡与贺州的不了情缘 广西按察司佥事蓝智在贺州巡察 清末重臣唐景崧昭平寻祖 柳亚子的八步往事 红线女在贺州收获事业与爱情 贺州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严端 第四章 烽烟战事 三国吴将吕岱与平南将军廖式的 贺州之战 五代时期贺州的楚汉之争 宋将潘美贺州战南汉 侬智高贺州战宋军 岳飞贺州战曹成 富川民团狙击三万日军一个月 第五章 古今寿事 古代贺州长寿崇拜的四次转化 唐宋贺州的医药盛事 尊老养老成为贺州社会共同推崇的 传统美德 第六章 仕林政事 李郃出守贺州 清官简世杰 岳飞高登结友贺州 知州吴安朝门前无客 活在百姓心中的知县杜俊彦 由康熙追授重奖的富川知县刘钦邻 平乐知府唐鉴在富川瑶区办学 第七章 考古奇事 贺州最早人类化石的发现 贺州最早陶器的发现 两件陶器从废品到国宝的华丽变身 白狐带领人们发现千年青铜麒麟尊 广西第一枚西汉金印在贺州出土 贺州发现的最大汉代王侯墓 大山深处发现国宝东汉铜人吊灯 将军山下发现国宝 一件瓷器指引人们寻找一座城 岁月留痕——简介几件贺州纪年铭文物 潇贺古道 第八章 农工轶事 贺州宋瓷 民国贺州的“铁路遗梦” 天下锡都在贺州 贺州发现中国核工业“开业基石” 开辟府江的明代土司黄仲拙 毛主席接见贺州瑶族代表盘少明 宋元时代贺州产御冬神器汤婆子名震江南 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贺县劳模缪隆恩 民国贺州锡矿股票史话 贺州茶事 第九章 城乡旧事 王寨古城 元鼎三城 三国创建的桂岭县城 南朝诸城 明朝古城 梦境家园黄姚古镇 红色古村英家村 科举成就斐然的富川秀水村 岔山瑶村——美食惊艳湘桂粤三省 楹联古村龙道村 富川深坡村代代传书香 “江南紫禁城”大江屋 第十章 皇家故事 从贺州走出的明朝孝穆皇太后 牛李党争迫使唐皇宗亲李回 受贬贺州 唐代同昌公主驸马韦保衡因宠而辱 被贬贺州 唐义阳公主驸马王士平被贬贺州 “狸猫换太子”原型人物国舅李用和 受封贺卅I刺史 南明那些年的贺州勤王事 第十一章 文化雅事 楹联有故事 宗祠楹联的文化密码 贺州影视盛事 贺州市高级中学的前世今生 珍藏毛主席题词的贺州人——寥邦昌 欧阳予情在昭平 贾平凹贺州采风 高士其深情作别黄姚 贺州元素邮票 第十二章 风情俗事 瑶族盘王节 黄姚鱼龙灯 富阳炸龙节 浮山歌节 信都龙舟节 坐歌堂 瑶族信歌 钟山瑶族门昧歌 富川平地瑶蝴蝶歌 上刀山与过火海 长鼓舞 仙回调马 南乡壮族舞火猫 采茶队耍年宵 凤凰歌堂 后记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上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 现实、远观未来。这为我们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 律、增强前进力量提供了根 本遵循。 广西贺州市地处桂粤湘 三省(区)结合部,留存着 跨越千年的历史人文底蕴, 彰显着“梦境黄姚。长寿贺 州”的魅力城市形象。这里 的山川连绵起伏,矗立起一 道又一道溢彩叠翠的画廊; 这里的江河奔腾不息,弹奏 出一曲又一曲岁月如歌的咏 叹;这里的人民奋发有为, 创造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 的华章。历史沧海桑田、山 河壮美秀丽、人文交融荟萃 ,在这里镌刻屹立,在这里 鉴今育人,在这里烛照未来 。 贺州是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的城市。这里有 2100多年的建城史,地处 南岭的萌渚岭南麓,自古以 来就是桂粤湘三省通衢之地 ,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的重 要通道。汉元鼎六年(前 111年),汉武帝平南越, 在今贺州市北部及昭平县置 临贺县,县治今广西贺州市 贺街镇,属苍梧郡。三国东 吴黄武五年(226年)设郡 ,隋代开皇九年(589年) 正式设立贺州。从新中国成 立到20世纪90年代,分别 隶属平乐、梧州专区,梧州 、贺州地区。2002年6月, 设立地级贺州市,现辖八步 、平桂、钟山、富川、昭平 5个县(区)。境内古朴沧 桑的潇贺古道,是古代海陆 丝绸之路的最早对接通道, 流淌着千年的风华遗迹;时 光深处的黄姚古镇,是中国 最美十大古镇之一,流传着 千年的风雅诗韵;厚重的国 宝麒麟尊,是国家一级甲等 文物,印证着战国时代青铜 文化的辉煌成就。在这方圆 11752.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248万汉、瑶、壮、苗等 各族人民,世代和睦相处、 勤劳创业、美美与共,以潇 贺古道为基石的古道文化、 以南岭民族文化为元素的民 俗风情文化、以锡矿采治为 载体的矿业文化、以生态优 良为显著特征的长寿文化造 就了贺州文化的基本体系。 全市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 镇,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43个中国传统村落,共同 见证着这座千年古郡的沧桑 与辉煌。 贺州是一座生态丰美、 人和长寿的城市。这里72.9 %的森林覆盖率,晕染出一 座山水园林长寿城,是国家 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 建市,有姑婆山和大桂山两 个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 含量最高达到每立方厘米 15.6万个,是名副其实的“ 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 ;有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 、贺州合面狮湖国家湿地公 园、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 等3个国家湿地公园,人与 多种生物和谐与共,构成一 幅美好的生态画卷。桂江和 贺江穿城而过,两岸青山相 对出,漫步钟山百里水墨画 廊、昭平南山茶海、富川国 际慢城,犹如人间仙境。丰 腴的水土滋养丰富的长寿美 景、长寿美食、长寿人文。 特别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 老人数量超过长寿地区国际 标准2倍以上,是世界长寿 市、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 是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 选地。贺州在全国率先成为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 安全示范区全覆盖城市,70 %左右的贺州蔬菜水果供应 粤港澳地区,荣膺“中国长 寿美食之都”,是享誉中国 的脐橙之乡、名茶之乡、李 子之乡、马蹄之乡,更是粤 港澳的“菜篮子”“果篮子”“ 米袋子”。 贺州是一座开放创新、 充满活力的城市。近年来, 贺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 对贺州工作提出的“发挥优 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 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解 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 放、担当实干。“十三五”期 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 了发展格局从发展“边缘”到 东融“前沿”、经济总量从长 期排名末位到晋位升级、脱 贫攻坚从贫困县“全覆盖”到 “全摘帽”、彻底消除绝对贫 困的“三大历史性跨越”。今 日之贺州,全力东融启新篇 ,三次产业量质齐升,经济 总量赶超跨越,势头强劲的 “贺州速度”让发展底气十足 ;今日之贺州,新区高楼拔 地而起,城市夜景美轮美奂 ,公园广场柳绿花红,生态 长寿的“贺州形象”让城市更 有魅力;今日之贺州,百姓 生活更红火,群众办事便捷 高效,创业就业氛围浓厚, 奋发有为的“贺州自信”让民 心同向同行。流淌在历史长 河中的千年古郡,即将迎来 建市20周年的壮丽青春年华 。 当前,贺州正处于迎接 新时代东融“大考”的战略机 遇期,更加需要文化以春风 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成风 化人、凝聚人心、引领前行 ,为新时代贺州实现高质量 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塑 魂赋能。我们组织编撰《贺 州往事》一书,系统梳理全 市历史文化,从浩瀚的文史 信息中提炼了一批多彩生动 的史实故事并辑录而成,鲜 活的往事里流淌着乡愁,凝 聚着智慧,承载着文明,是 一本可读性强、史料确凿的 地方文史精品读物。我们期 望通过阅读《贺州往事》, 能够回望古老贺州砥砺风雨 的印迹,把握青春贺州新时 代发展的脉搏,从悠悠往事 眺望崭新未来,书写新的文 化故事和历史篇章。 昨日是源,明日为流。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导语 贺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 贺州是一座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城市。 贺州文化多姿多彩、内涵丰富。 …… 本书主要介绍了贺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我们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贺州篇章的时代答卷! 后记 千百年的文明积淀,造 就了贺州文化的基本体系: 以潇贺古道为基石的古道文 化、以南岭民族文化为元素 的民俗风情文化、以锡矿采 )台为载体的矿业文化、以 生态优良为显著特征的长寿 文化。独有的历史文化体系 表征了贺州故事的特有魅力 和独具价值,回望和提炼这 些优秀历史文化,有助于焕 发贺州这座城市的内在价值 和精神风貌,有助于推动贺 州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激发新 时代贺州高质量发展的不竭 动力和澎湃活力。 为镌刻贺州文化,讲好 贺州故事,传播贺州声音, 2021年中共贺州市委决定 编撰《贺州往事》一书。中 共贺州市委书记林冠同志高 度重视本书的编撰、出版工 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统 筹、推动全书编撰出版。中 共贺州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 协调会议,推进全书编撰出 版。本书的第一章、第五章 、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二 章撰稿人胡庆生,第二章、 第三章、第七章撰稿人杨志 贵,第四章、第六章撰稿人 陈继任,第九章撰稿人叶景 松,第十一章撰稿人廖祖平 。胡庆生同志负责编制纲要 、统一全书写作风格。杨剑 华、林虹两位同志对全书的 观点、结论、文字、语句等 方面进行校勘和补充。孟菲 同志对全书的排版、封面设 计和用图作了审校。桂林高 等旅游专科学校教师张瑜同 志对全书的内容选材、书写 风格作了指导。此外,刘建 宁、覃艳、常风云、姚富靖 、唐硕言、张海文、邓建炜 、叶思远等同志对本书涉及 的文物图片、文物信息说明 及文字校稿亦提供了帮助。 还有一些图片因为使用了资 料库中的信息,对图片作者 无法详知,因而图片中大多 没有标注作者姓名,在此一 并鸣谢。 贺州文化多姿多彩、内 涵丰富,由于版面有限,此 次撷取的内容仅是贺州文化 元素中在一定方面具有代表 性的部分,故此书所涉及的 史实也仅是贺州文化历史长 河中的沧海一粟。同时。又 加上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 促、史证考查工作繁复等诸 多原因,难免会有差漏,恳 请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页 地名如同人名,人们在给地方取名字的时候,往往会赋予它特别的含义。,有的是为了标示方位,如贺州市城区内的“西约街”表示这条街在老八步城区之西,“东宁街”则表示这条街在老八步城区之东,由此可知老八步主街的东西范围。有的是为了标明行政级别,如“信都”“下排”“七里”中的“都”“里”“排”,都是古代乡镇一级的行政建制,是研究一个地方乡村治理建制演变历史的重要线索。有的是为了表示地理环境,如八步区的风景名胜区“浮山”,就是表示洪水无法掩盖、山体永远浮在水面的意思。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地名与新地名又常常混合存在,如“贺街”“贺城”“临贺故城”,虽然这’个词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地方,但出现的年代却各不相同,其中“贺街”一词约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贺城”一词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贺城公社”,“临贺故城”一词来源于2002年评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对它的命名。总之,地名的取名要素非常复杂,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也非常丰富。而且,由于空间标识的需要,地名一旦形成,往往会进入文献,成为描述一个地方历史的文化符号。因此,地名不仅有着特定的寓意,还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进步,反映一个地方的沧桑巨变。细察贺州的许多地名,其背后所包含的底蕴十分深厚,值得玩味。 贺州之“贺”源于江名 贺州最早的行政建制是西汉的临贺县。之所以称为“临贺县”,是因为其治所位于临江和贺江交汇处,即今八步区贺街镇临贺故城。沿袭汉代的称名方法,三国时,孙吴增设临贺郡,治所同样设于临贺故城内。 临江发源于今富川瑶族自治县北部,经钟山县、平桂区流入八步区。贺江发源于今八步区桂岭镇,在贺街与临江交汇后,继续称为贺江,向南经信都平原流入广东封开县。因而贺江既是干流名,又是上游的支流名,而临江则只是贺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贺江的流域面积更大。隋代改郡为州,州的名称更注重于对管辖范围的标示和对古地名的继承,临贺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贺江流域,因而在“临贺郡”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州就被称为“贺州”。明代,为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稳定,朝廷作出了裁撤贺州的决定,把原贺州所辖之县划归平乐府管辖,原临贺县被改名为贺县。 那么贺江之“贺”又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在清代县志中有推测,据说是因为贺江源头是一口大泉,泉水往外流出,连接两条渠道。泉池上游方向左右两岸各有一块突出的石头,像是“贺”字上部的“力”和“口”,泉池下游波光粼粼,配合两条流水渠,很像是“贺”字下部的繁体“贝”字,如此,泉池、泉渠、泉岸上的两方石头就一起构成了一个象形的“贺”字。贺州之“贺”是锡的代名词 历史上,贺州锡矿无论是蕴藏数量、矿产品质还是开采历史,在国内都是艳甲群芳、独步天下。贺州精锡一直以纯度高享誉全国。贺州锡还是治疗皮肤病的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详尽介绍了贺锡的功效及其用法:“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主治疮肿毒、杨梅毒疮、恶毒风疮等症。取少许研末调敷。”也正因其药用价值,从战国开始,贺州锡就一直被记载在各种药书药典之中。最早记载贺州产锡的文献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即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早期的《神农本草经》,其中有“锡生桂阳山谷”的描述。先秦之时,“桂阳”是指桂岭之阳,即今天八步区桂岭镇南面的大片山岭。由于医生在开出处方时常常把“贺州锡”“临贺锡”简称为“贺”,因而最迟在唐朝,贺州之“贺”已经成了锡的代名词。唐朝大医学家苏恭在他的医学专著《本草图经》中说,唐代把锡称为“白”“贺”。此后,直到清代的《康熙辞典》和现代的《实用大字典》,它们在解释“贺”字时,仍然称贺州之“贺”为“锡”。“临贺”郡名在唐诗宋词中具有“忠诚”“感恩”的意象 唐、宋两代的诗人和词人,时常以贺州古郡名“临贺”入诗。陆游《醉卧道边觉而有赋》诗:“世间恩怨一时空,且免它年送临贺。”苏东坡《北归过岭》诗:“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这些诗句中的“临贺”,是在使用唐代临贺尉杨凭的典故,用以表达忠诚、感恩、不忘旧情。 杨凭是唐朝大历年间的进士。历任节度使、监察御史、京兆尹等职,还是大文豪柳宗元的岳父。因得罪王室宗亲御史中丞李夷简,被告发有罪,唐宪宗把他从京兆尹任上贬为临贺县尉。因为害怕被牵连,在他遭难离京之际,至亲好友都躲了起来,不敢给他送别。然而,就在杨凭感慨人情冷暖的时候,进士徐晦却给他送来了意外。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