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整体布局是怎么形成的,其核心建筑有哪些?从封闭到开放,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什么波折?在等级森严的大内,皇室有着怎样的生活轨迹?上古的玉石器、商周的青铜器,名家的法书、大师的绘画,巧工的织绣、官窑的陶瓷,这些藏品有着什么样的身世与价值?
本书将带您走进故宫,探寻故宫中各种建筑、藏品、典章制度背后的精彩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宫之美(向斯说故宫的建筑和典制)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向斯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故宫的整体布局是怎么形成的,其核心建筑有哪些?从封闭到开放,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什么波折?在等级森严的大内,皇室有着怎样的生活轨迹?上古的玉石器、商周的青铜器,名家的法书、大师的绘画,巧工的织绣、官窑的陶瓷,这些藏品有着什么样的身世与价值? 本书将带您走进故宫,探寻故宫中各种建筑、藏品、典章制度背后的精彩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者简介 向斯,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30余年来,一直潜心于中国宫廷历史、文化诸方面的研究,亲手整理、编目、阅读了大量宫廷善本、档案,包括珍贵的宫廷抄本、御笔写经、臣工写经、陈设档、服饰图样、内府舆图,以及乾隆皇帝朱笔诗稿,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宫廷御览图书》《故宫国宝秘籍流传宫外考》《慈禧与晚清残局》《向斯说慈禧》《慈禧私家相册》《乾隆南巡的故事》《宫禁后妃生活》等。 目录 第一章 龙兴之地,天子之宫 第一节 龙兴之地 第二节 内城九门 第三节 皇城四门和紫禁城 第四节 永乐迁都 第五节 明清紫禁城的翻修与重建 第六节 清朝的没落 第七节 故宫博物院的建设和开放 第二章 一横一纵贯坤舆 第一节 明清故宫的位置与规模 第二节 宫墙、城门、角楼与护城河 第三节 外朝三大殿 第四节 文华殿与武英殿 第五节 内廷后三宫 第六节 东六宫 第七节 西六宫 第八节 养心殿 第九节 宁寿宫 第十节 慈宁宫与寿康宫 第十一节 御花园 第十二节 乾隆花园和慈宁花园 第三章 一砖一瓦夺天工 第一节 传承千年的“砖瓦”技艺 第二节 宏大庄严的须弥座台基 第三节 式样繁复的梁架与屋顶 第四节 稳定美观的斗拱结构 第五节 流光溢彩的琉璃装饰 第六节 结构精美的传统门窗 第七节 纹饰华丽的天花藻井 第八节 绚丽奢华的彩画装饰 第九节 水井、水缸、水道 第十节 暖阁、火盆与凉棚、冰窖 第四章 一器一物蕴匠心 第一节 中华文化艺术的宝库 第二节 故宫文物的南迁和西迁 第三节 源远流长的法书 第四节 精华荟萃的画作 第五节 绚丽多彩的织绣 第六节 形态各异的雕塑 第七节 气势恢宏的青铜器 第八节 造型别致的金银器 第九节 温润无瑕的玉石器 第十节 自成体系的清宫陶瓷 第十一节 笔墨纸砚,文房清供 第五章 一朝一夕度春秋 第一节 清帝登基和授受仪式 第二节 垂帘听政和亲政仪式 第三节 紫禁城中的朝贺仪式 第四节 紫禁城中的大婚仪式 第五节 紫禁城中的宴会仪式 第六节 紫禁城中的政务流程 第七节 紫禁城中的祭祀活动 第八节 紫禁城中的宫俗文化 第九节 清宫帝后的起居生活 序言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 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一座规模宏大 的综合性博物馆,肩负着保 护、管理明清故宫建筑群和 宫廷史迹,研究、展示中国 古代文化艺术品的重任。我 将通过自己的视角跟大家聊 聊故宫的故事,希望可以让 还没有游览过故宫的朋友, 对故宫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 解。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 生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 ,对建筑风格自然也有很大 的影响。我的笔会先带着大 家简单了解一下北京的地理 环境和历史沿革,探索故宫 选址、建设及修缮的历程。 回顾了故宫波澜壮阔的 历史,再来看看如今依旧宏 伟壮丽的故宫。在明清皇室 占据长达数百年后,故宫终 于摆脱了封建统治,向人民 群众敞开了大门。我的笔会 带着大家走进故宫,了解故 宫的整体布局,游览其中的 核心建筑。我们将仰视高大 的宫墙,穿过雄伟的城门, 感受到外朝大殿的庄严肃穆 ,惊叹于内廷宫阙的富贵奢 华,流连于御苑花园的精致 秀丽。 这座规模庞大的古建筑 群是无数优秀建筑师努力的 结晶,代表着明清两代建筑 工艺的最高水平。我的笔会 带着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建筑 中所包含的精湛工艺,从一 块砖的制作、一片瓦的铺设 ,到一座台基的垒砌、一层 屋顶的架构。我们将探究巧 妙的斗拱结构,欣赏精美的 槅扇门窗,仰视富丽堂皇的 天花藻井,俯察晦暗幽深的 水道冰窖,回到那个建设紫 禁城的年代,亲眼见证将作 大匠的智慧和建筑工人的辛 劳。 从封闭的紫禁城到开放 的博物院,曾经终身难得一 见的珍贵文物,如今就呈现 在我们的面前。我的笔会带 着大家一起见证民国乱世时 故宫文物的艰难迁徙,浏览 当前故宫中具有代表性的部 分藏品。我们将沿着时间长 河,参观上古的玉石器、商 周的青铜器,瞻仰晋代名家 的法书、唐代大师的绘画, 欣赏明代巧工的织绣、清代 官窑的陶瓷,感受中华民族 悠久灿烂的文化。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王朝,清朝给人们留 下了特殊的印象。从时间上 来说,清帝退位至今不过 100余年,清王朝似乎就近 在眼前;但这百余年间社会 制度的巨大变革,又让人感 觉等级森严的清王朝是那样 遥不可及。我的笔会带着大 家回到清王朝统治的时代, 一窥当年清皇室在故宫中的 生活轨迹。作为历史的旁观 者,我们将见证清军入关后 顺治皇帝的登基、大婚,康 熙皇帝的常朝、大朝,雍正 皇帝的御门听政,乾隆皇帝 的饮宴、游乐,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的垂帘,同治皇帝 、光绪皇帝的亲政,看遍清 王朝的兴衰荣辱。 故宫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笔者才疏学浅, 未能尽知。本书中部分内容 参考了史料《明史》《清史 稿》《清实录》《起居注》 《会典》和现代期刊《紫禁 城》《故宫博物院院刊》等 。在此,对以上典籍的著作 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 感谢。 向斯 导语 著名宫廷历史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向斯再出重磅力作! 一砖一瓦,彰显紫禁风华! 带您体验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领略传承有序的宫廷文化! 故宫高墙里的精彩故事,全面展示故宫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精彩页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坐落于首都北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要讲故宫,不得不先讲北京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河流奔涌,土地肥沃,是藏风蓄水的吉地。 源远流长的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洪荒时代,永定河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冲出山地后,形成冲积扇平原,北京城就坐落在永定河洪积冲积扇平原上。如今,永定河从河北省怀来县幽州村东南流入北京,在北京内河段长达340里,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和大兴5个区,滋养着整座城市。北京的莲花池水系、西山诸泉、高梁河水系,主要水源都是永定河。 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当时,北京地区还是一个湿润温暖、森林密布、湖沼成片的地方。“北京人”的后代,在漫长的岁月中,就生息和繁衍在这样的环境里。距今约18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也曾在这里生活。5000年前,北京地区已有原始部落定居,经营农业、畜牧业。 帝尧在位之时,派遣和叔在北方建城定居,命名为幽都,这是载于正史中最早的北京城区。到了西周时期,北京已经成为重要的都城。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又封帝尧后人于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国的都城。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亦称燕都或燕京。 北京城的城址,几千年来虽然几经变化,但城市区域却没有多大的变动。从地理角度看,北京城址的选定绝非偶然。北京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区的交接地带,自古就是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北京小平原,人称“北京湾”,是西部太行山、北部燕山的交会之地,两山围合,形成西、北环山,东、南向海的半封闭地形,成就了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60余年的建都史。群山的后面,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带;山下,就是北京小平原。北京地区的居民,一面向北,通过古北口峡谷和南口峡谷,和游牧部落进行贸易,互通有无;一面向南,与中原农耕地区保持着更密切的经济往来。北京地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蓟城。 到了战国末期,秦灭燕,设北京为蓟县,归广阳郡管辖。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重新把北京地区划入燕国。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皇子刘旦为燕王,也定都于蓟城。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刘旦谋反,燕国被废除,北京地区又被划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管辖。东汉、魏、晋都曾设置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隋时设立涿郡,唐时复名幽州,都把北京作为重要的商业枢纽和军事重镇。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曾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五代之时,天下纷乱,军阀刘守光也曾将北京作为都城。 北宋初期,辽宋高梁河战役中,宋军战败,从此失去了对幽云十六州的收复机会。辽朝于会同元年(938年)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称为南京、燕京,开泰元年(1012年)改称析津府,以此作为进取中原的据点。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正式建都于燕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蒙古铁骑攻下北京,设立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路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也就是后人熟知的元大都。元大都的建筑工程,始于至元四年(1267年),止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几乎覆盖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整个统治时期。元朝依《周礼》“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建设的元大都,奠定了北京城的规模。经过这20多年的经营,一个规模宏大的都城巍然矗立在亚洲的东部了。元大都在当时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各个交通要道都在此交会。自此,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