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贾苏州/中国文化遗珍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平燕曦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姑苏繁华,天下苏商!这不是一部关于苏州商业抑或经济的正史!它只是试图用雀跃抑或哀伤的情绪挟持着轻松但不免游离的笔调写出苏州往昔商业乃至社会的繁盛与式微!确切地说,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不妨是在现代苏州版图上曾经飘忽游荡过的迷离的人生背影与历史杂乱的脚步——那些往昔的苏州商人和孕育他们成长并让他们叱咤四海、威风八面的吴中姑苏——辉煌与失落、惊诧与感慨、振奋与沮丧……这所有的有关商贾苏州的人生况味与生存体验,让我们一起在细细咀嚼中啧啧品评!

内容推荐

  在华人世界中,苏州是一个知名度、美誉度到了与它的规模、地位不相称的城市。无论在哪里,一提到苏州,人们总会说:“苏州,好地方!”若要问好在哪里,又不外乎私家园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丝绸美女。然而,仅仅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似乎还不足以解释那么多人喜欢苏州的原因。毕竟塞北江南,各有所爱。其实,喜欢苏州真的有着不一样的原因,在小城老宅、杏花春雨的背后,隐藏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大魅力,本套丛书将带您一起来探寻这个百分百的苏州本土文化。

目录

序:中国文化中某些精彩的部分正是从苏州而来

开篇: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从伍子胥说起

去逛最早的吴市

水,让苏州活起来

打造奢靡之都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洋风吹衰江南之花

苏商与"商贾苏州"

一人:富可敌国的沈万三

暴富埋下祸根

掼富祸起城墙

财富从何而来

到底有多宝贵

繁华如烟如梦

兴衰可叹可鉴

一门:金阊自古繁华地

韩隆六度下江南

金阊银胥冷盘门

运河滋养古阊门

繁华图里看商贾

七里山塘走到今

明清时的专业市场

阊门外棉布市

城隍庙丝市

东西汇木市

胥门枣市

莲花兜猪市

半塘花市

一街:观前街上老字号

三个世纪瞬间

荡荡观前街

吃熬太监弄

老字号拾零

陆稿存的卤菜

采芝斋的糖果

良利堂的药材

黄天源的糕团

乾泰祥的绸布

松鹤楼的菜肴

一湖:钻天洞庭闯洋场

十大商帮

人杰地灵

商风浓郁

闯荡沪上

试水洋行

金融豪门

苏商精髓

芬华盛丽:从花街柳巷看商业服务

商人也不易

饱暖思淫欲

花街柳巷

芬华盛丽非不足

茶楼酒肆

小巷十家三酒店

船舫园林

商人有钱也造园

会馆公所

敬远官僚:从文人贤士看苏州商贾

智者与富者

苏商即"绅商"

白居易:倡导旅游环保的市长

范仲淹:忧乐天下与奢靡文化

明四家:闲来写幅丹青卖

唐寅:不使人间作孽钱

沈周:终然扑满要遭槌

按图索骥:苏州现今的特色街

观前步行街:找不出不去的理由

石路:姑苏城外红尘地

南门:前景看好的商贸街

十全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山塘街:苏州城里小周庄

凤凰街:欲与"太监"争雌雄

园区左岸:洋餐饮的比武场

新区商业街:料理酒吧数不完

枫桥大街:徜徉在客船与钟声问

乌鹊桥:IT一条街

养育巷:美居一条街

胥江路:汽配一条街

皮市街:花鸟一条街

五卅路:时装一条街

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

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瞻前顾后:苏商的前世今生

从圣诞节到老字号

从钱塘茶人到茶人村

从浙商说到苏商

从现实到未来

后记:意义与秘密的分享

试读章节

这不是一部关于苏州商业抑或经济的正史。它试图用轻松的笔调、现代的理念,写出苏州往昔商业的繁盛与式微。确定地说,我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在现在的苏州版图上发生的过去的事情--那些曾经的苏州商人和孕育他们成长并让他们叱咤四海的苏州,以及在历史上有关商业活动的种种……

有句老话,叫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白了,就是说钱是个好东西,我们这些俗人们奔来走去,一辈子瞎忙活,无非都是为了它。

可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位楚中汉子跋山涉水奔着苏州而来了,不是奔着利,而是为报仇。此人叫伍子胥,这一年是公元前522年。

那年,伍子胥的老爸伍奢因为仗义进谏,被楚平王砍了头。那时候犯了罪是要株连九族的。于是乎,赫赫有名的忠臣之后伍子胥只落得仓皇出逃的地步。

去哪儿?一夜急白头发的伍子胥最终决定:去吴国借得兵马,杀回楚国,手刃楚平王!

终于,爬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的他来到了吴国都城--现在的苏州。这时的他已经是披头散发,一副疯子模样。但见他手里拿着一只竹箫,在吴市一边吹奏歌唱,一边乞讨--

伍子胥!伍子胥!

芦花渡口溧阳溪,

千生万死及吴陲,

吹箫乞食凄复悲!

身仇不报,何以生为?

后来发生的故事极具戏剧色彩又让人耳熟能详--他被一个高人发现,引见给了吴王。然后,历经了19年的发愤图强,如愿地率吴军杀回楚国。

这时候的楚平王早已经翘辫子了。不过,愤怒难消的伍子胥还是把他的尸首挖了出来,鞭尸三百,还一把火把楚国的王室宗庙烧了个精光!

于是,历史上有了关于伍子胥的种种记载。于是,伍子胥成为了苏州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奔吴8年之后的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修建了苏州阖闾城,这一年被后人定为苏州城市历史的元年。

不过,我们这里要关注的是子胥奔吴的一个细节--"乞于吴市"和"吴市吹箫"。

这至少说明,早在苏州开城之前,苏州的商业已经相当繁荣了。P1-3

序言

中国文化中某些精彩的部分正是从苏州而来

在华人世界中,苏州是一个知名度、美誉度高到了与它的规模、地位不相称的城市。无论在哪里,一提到苏州,人们总会说:"苏州,好地方!"若要问好在哪里,又不外乎私家园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丝绸美女。然而,仅仅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符号"似乎还不足以解释那么多人喜欢苏州的原因。毕竟塞北江南,各有所爱。

其实,喜欢苏州真的有着不一样的原因,在小城老宅、杏花春雨的背后,隐藏着中国本土文化的大魅力。 

苏州自隋代大运河开通后,经济首先开始起飞,尤其是唐宋以降,大规模兴修水利,建造围堰,大量土地浮出水面,且旱涝灾害相对较少。肥沃的土地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与别处相比,同样投入在苏州产出更大。衣食无忧后便盛行教育,发展文化,于是状元之类便成了苏州"特产"。如此状态积五百年之力,到了明朝,苏州登上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制高点,达到了中国本土文化五千年来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方面的最高水平。"苏湖熟,天下足""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说的是经济地位。清代纺织匠人"黎明林立花桥、广化寺桥,以候相呼",说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昆曲流行天下,"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冯梦龙编"三言"领流行文学风骚,说的是先进文化。城市居民主体意识显现,市民社会初具形态,说的是先进的生活方式。在清代,有一个叫"苏意"的词,含义是苏州人说时髦,全国人便去追捧,苏州人说过时的,全国人便弃之犹恐不及。时至今日,中国人衣食住行,凡说到"中式"的,大多就是当年的苏式。因此,如果说明代及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是百分百纯中国本土文化的最后阶段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代表文化--苏州文化,便堪称是百分百中国本土文化的封笔之作。从此之后,西风东渐,中国再没有纯粹本土文化了。或许,许多中国人喜欢苏州的背后,正是这认祖归宗般地对本土文化无意识的偏爱。

而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个中国本土文化的封笔之作还依然是活着的文化。秦汉唐宋文化固然宏大壮阔,但却只能从记忆5遗址中去缅怀,而苏州文化至今仍生生不息于苏州人的生活之中。刺绣还在绣,桃花坞年画还在刻,评弹还在唱,四百年前的茶馆还在迎来送往。于是,若在今天君到姑苏,除了见"人家尽枕河"的景致外,还多少能见到些纯中国的影子。

探寻这个百分百的中国本土文化,展现其封笔之作的魅力,便是我们这套书的目的。在这个躁动的时代,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急切地打探明日将向何处去,然而且慢,还是要先弄明白今日从何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今日中国文化中某些精彩的部分正是从苏州而来。不信?请看完这套书再说。

(陈广,江苏镇江人,199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在大学教书,后到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研究,现在文化产业里做事,专业策划、经营各类文化活动。)

2005年4月7日

后记

意义与秘密的分享

这套书是集体劳作的结晶。我们的这群作者大多数都不是苏州人。也许正因为此,对苏州文化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记得20世纪80年代刚到苏州,单位门前有条河,河里停着一条卖西瓜的船,岸上人用苏州话点着船上的西瓜,卖瓜人捡起西瓜,称好斤两,"嗖"的一声抛入买瓜人的怀中,买瓜人随即扔下瓜钱,如有找头,那卖瓜人又"嗖"的一声将找零抛到买瓜人手中,如此活生生的水城生活,看在外地人眼中,真的感觉味道无穷,而这在苏州人眼里,实在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上讲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总是提到苏州花桥、廉溪坊等等。一日见到这活生生的地方,顿觉时空倒转,依稀间最早的"雇佣工人"正在等候雇主。把这些感受与朋友们一说,不想却都是所见略同,于是决定抽空作书,让有意思的事情和快消逝的秘密,与更多人分享。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刘一秀先生,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才使得这套书出版。也感谢平燕曦先生,他不仅亲自撰稿,而且担负了其他几本书的统稿工作。感谢姜晋、宋执群、潘文龙、卢丹柯先生,他们利用极珍贵的业余时间,历时9个多月,顽强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感谢于祥、杭兴微先生,他们的照片为本书增光添彩。最后要感谢我的夫人潘可扬女士,她的全力支持与推动,让撰写这套书的计划终于梦想成真。要感谢的人很多,最后,最要感谢的人是读者,没有你们的购买和阅读,任何书籍都没有价值,是你们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有用起来。

再次谢谢你,读者!

陈广

2005年4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