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古欧洲的道路上,一群神秘的猎人在寻找一种无声的猎物——书。他们背负着埃及国王交付的秘密使命,要为他搜罗世界上所有的书,建造一座尽善尽美的图书馆。 书曾经无比稀有,令最有权势的人着迷,到如今,每天都有无数本书被印刷出来。书籍的诞生及变迁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书将带你展开一趟穿越书的生命的旅程。从尼罗河畔的莎草纸,到亚历山大港的伟大图书馆,从游吟诗人的荷马史诗,到苏格拉底对书面文字的批判,从学习抄写的贵族子弟到替人朗读的奴隶,你将领略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各种关于书的迷人故事。 互联网、电子书等新兴技术不断唱着书籍的哀歌,其实越新近诞生的物品,寿命往往越短暂。而已历经千年的书籍,可能还有漫长的生命。 作者简介 伊莲内·巴列霍(Irene Vallejo),1979年生于西班牙萨拉戈萨,自小因迷恋希腊与罗马神话而研读古典语言学,后取得萨拉戈萨大学及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曾获研究资助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多年来兼顾讲学、研究和写作,也为报纸杂志撰写专栏。著有数本小说、散文和童书。本书出版后获奖众多,极为畅销。 目录 序章 Ⅰ 希腊想象未来 一 享乐之城与书之城 二 亚历山大:世界永远不够大 三 马其顿朋友 四 深渊边缘的平衡: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博物馆 五 火与隧道的故事 六 书的皮肤 七 侦探任务 八 谜一样的荷马 九 逝去的口传社会:回声的壁毯 十 字母表的温和革命 十一 走出迷雾的声音,摇摆不定的时期 十二 学认字 十三 叛逆文字的胜利 十四 本书 十五 流动书店 十六 文化的宗教 十七 一个记忆超群的男人和一群女性先锋 十八 编织故事的女人 十九 我的故事,由他人讲述 二十 喜剧和我们对垃圾场的亏欠 二十一 一段与文字的热恋 二十二 书里有毒与书的脆弱 二十三 三毁亚历山大图书馆 二十四 救生艇与黑蝴蝶 二十五 我们就这样变得奇怪 Ⅱ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 声名狼藉的城市 二 战败的文学 三 奴隶制的隐形门槛 四 起初是树 五 没钱的作家,有钱的读者 六 年轻的大家庭 七 书商:危险的职业 八 纸质书的童年与成功 九 浴场里的公共图书馆 十 两个伊斯帕尼亚人:个粉丝和年迈的作家 十一 赫库兰尼姆:因大破坏而得以保存 十二 奥维德撞上文学审查 十三 愉快的惰性 十四 走进图书内部:如何称呼它们 十五 何为经典? 十六 标准:芦竹的故事 十七 女性声音的碎片 十八 自以为永恒者,其实短暂 十九 敢于记住 结语 被遗忘的男人,没有留下姓名的女人 致谢 致纸莎草部落 序言 一群神秘的人策马走在 古希腊的道路上,农民们在 田间地头或自家门前怀疑地 打量着他们。经验告诉他们 ,只有危险人物才会外出旅 行,比如士兵、雇佣兵和奴 隶贩子。农民们皱着眉,嘴 里嘟囔着,目送他们消失在 地平线上。他们不喜欢拿着 武器的外乡人。 骑手们继续骑行,没有 留意这些乡下人。几个月来 ,他们爬上高山,越过沟壑 ,行过山谷,蹚过河流,从 一个岛航行到另一个岛。自 从接到这个奇怪的任务,他 们的肌肉变得更结实,耐力 也增强了。为了完成任务, 他们必须冒险在一个战火不 断的世界穿过各种危险地带 。他们是一群猎手,在寻找 一种非常特别的猎物,它们 安静、狡猾,不会留下半点 痕迹或足印。 如果这些令人不安的密 使能坐在码头酒肆,喝着红 酒,吃着烤章鱼,跟陌生人 聊天醉饮——出于谨慎,他 们从不这么做——他们大可 以讲述了不起的旅行经历。 他们曾踏足饱受瘟疫之苦的 土地,穿越满目疮痍的焦土 ,见识过滚烫的余烬、战时 叛军和雇佣兵的暴行。由于 那时候广阔的地域都没有地 图,他们迷过路,几天几夜 都漫无目的地在烈日下或风 暴中疾走。他们不得不饮下 恶臭的水,喝完腹泻不止。 每当下雨,骡子和大车就会 陷入泥沼,他们一边怒吼一 边骂骂咧咧地拉车,直到双 膝跪地,啃了一嘴泥。当夜 幕降临,又没有任何栖身之 处时,他们只能裹着斗篷防 蝎子。他们被虱子咬得发疯 ,被四处出没的强盗吓得心 惊肉跳。很多次,他们骑马 走在广阔的荒凉地带,一想 到一群强盗正屏住呼吸潜伏 在某个路口,打算一跃而上 ,冷血地结果他们的性命, 劫掠他们的财物,再将尚有 余温的尸身遗弃在那些灌木 丛中,便觉得血液都要凝结 。 他们当然会感到害怕。 埃及国王在让他们跨海去执 行任务之前,将巨资托付给 了他们。那时候,亚历山大 大帝刚驾崩几十年,携巨款 出门极其危险,无异于自杀 。尽管窃贼、各种传染病、 海难都会让这一昂贵的使命 血本无归,法老依然坚持从 尼罗河畔的埃及派人跨越国 界,远去四面八方。占有的 欲望令他辗转反侧,他狂热 地、迫不及待地渴望他的秘 密猎手们替他将猎物收入囊 中,不管要面对怎样未知的 危险。 坐在自家门前窃窃私语 的农民、雇佣兵和强盗要是 知道这些异国骑手在寻找什 么,一定会惊讶得目瞪口呆 ,感觉不可思议。 书。他们找的是书。 这是埃及王室的最高机 密。上下埃及的统治者,当 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愿意豁出性命(当然是别 人的性命,国王们向来如此 ),去为亚历山大图书馆找 到世界上所有的书。法老所 追寻的梦想是建立一座尽善 尽美的图书馆,收藏有史以 来所有作家的所有作品。 我总是害怕提笔写下一 本新书的开头,害怕迈出这 一步。当我已经跑遍所有的 图书馆,在本子上记满兴奋 的笔记,找不到任何合理的 甚至愚蠢的借口不动笔时, 我还会拖延几日,也由此彻 底明白自己是个胆小鬼。我 就是感觉力有不逮。作品的 基调、幽默感、诗句、节奏 ,还有前景,全都有了。待 写的章节在事先拟好的文字 中隐约可见。可是,该怎么 写呢?眼下,我还有一大堆 疑问。每写一本书,我都要 回到起点,像所有第一次一 样心脏怦怦直跳。玛格丽特 ·杜拉斯说,写作就是试图 发现如果我们开始书写,我 们会写出什么——从动词原 形到条件式,再到虚拟式— —如同感受到大地正在脚下 裂开。 说到底,写作跟那些我 们没学会就开始做的事没什 么两样,比如说外语、开车 、当妈妈、活着。 …… 当然,科技令人眼花缭 乱,它有足够的威力将旧物 拉下神坛。然而,我们都会 怀念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 —照片、档案、旧行当、回 忆,因为它们会迅速变旧, 许多产品很快就过时了。首 先是歌曲磁带,然后是电影 录像带,我们徒劳地收集着 科技执意使之过时的东西。 DVD出现时,他们说,总算 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存储问题 。可是后来,他们又故技重 演,用体积更小的磁盘来诱 惑我们,我们永远都需要购 买新的小玩意。吊诡的是, 我们还能阅读十多个世纪前 被耐心抄写下来的手稿,却 看不了仅仅数年前被制作出 来的录像带或碟片,除非家 里的储藏室像废旧用品博物 馆一样,保留了每一代电脑 和播放器。 别忘了,几千年来,在 一场未被历史记载的战争里 ,书是我们的同盟。这是一 场保存我们那些宝贵创造物 的战争:那些会随风而逝的 话语;那些让混乱的世界具 有意义、给予我们活下去的 信念的虚构类作品;还有从 我们无知的坚石上一点点刮 下,真真假假、永远只是暂 时正确的知识。 因此,我决定投入到这 项研究中去。首先要面对的 是问题,一大堆问题:书是 什么时候出现的?历史上发 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兴书之 事或毁书之事?哪些书永远 遗失了?哪些书得以幸存? 为什么有些书会变成经典? 多少书被水淹、被火烧、被 岁月湮没?有多少书被愤怒 地销毁?多少书被满怀热情 地抄写?它们是同一批书吗 ? 本书想继续猎书人的冒 险 导语 回到思想与故事诞生的原初之处,连接古希腊、古罗马与当下世界。 书诞生于人类对抗遗忘的努力,凝聚着无数人的渴求、热爱、忠诚与叛逆。 荣获2020西班牙国家散文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盛赞! 一封写给所有爱书人的情书,走到时间与想象的尽头,讲述与书有关的传奇。 文字优美出众,令人激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学巨擘略萨盛赞:“读过本书的读者,来世仍会继续阅读此书!” 后记 被遗忘的男人,没有留 下姓名的女人 一小队人骑着马和骡子 ,每天冒险走在阿巴拉契亚 山脉容易滑落的山坡和峡谷 上,他们的褡裢里装满了书 。队伍中大部分是女人,是 传播文字的女骑手。肯塔基 东部山谷远离美国和全世界 ,一开始,当地人带着古老 的疑心看着女人们。哪个精 神正常的人会在寒冷的冬天 骑马走在没有公路、连小路 都看不清的地方呢?架在深 渊上的桥摇摇欲坠,马和骡 子的四蹄在山间溪谷河床的 鹅卵石上直打滑。山民们睁 大眼睛去瞧,使劲地往地上 呸呸呸地吐痰。过去也有外 人来矿上或锯木厂干活,那 还是大萧条前的事。他们当 然不习惯见到这些孤身前来 的年轻女子,她们一看就是 替遥远的官府当差的,像在 山里转悠的骗子。这样一个 女人的到来使空气中弥漫着 威胁的味道。山窝窝里的人 家见有外人来,会出于本能 莫名地感到恐惧。山民们很 穷,他们害怕官府跟害怕强 盗一样。在这些淳朴的山民 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识字 。但即便识字,当陌生人举 着一张纸过来时,他们还是 会吓得够呛。没还的债务、 恶意的投诉或是一桩莫名其 妙的诉讼,都可能将他们微 薄的财产搜刮殆尽。他们永 远不会承认,但是那些骑马 来的女人确实让他们害怕。 山民们看见她们下马,打开 褡裢把书拿出来,就吓得牙 齿直打战。后来,恐惧变成 了惊讶。 谜底解开了,当地人不 敢相信。是真的吗?她们是 马背上的图书管理员?提供 文学书?他们听不懂女人口 中奇怪的专业词汇:联邦计 划,新政,公共服务,推动 阅读计划。他们松了口气。 没有人提到税、法庭或收房 子。而且,年轻的女图书管 理员看上去很友好,人很和 善,信仰上帝。 政府通过广泛资助文化 项目,来与失业、危机、文 盲做斗争,这是公共事业振 兴署的工作任务之一。该计 划于1934年前后酝酿成型 。统计数字表明:肯塔基州 人均图书量只有一本。流动 图书车在美国其他地区大获 成功,可是在没通公路、没 通电的东部贫困山区,这个 计划却完全无法实施。唯一 的办法是派出经验丰富的图 书管理员,让她们策马穿过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间小道 ,将书送至最偏远的地区。 其中一位图书管理员名叫南 ·米兰,她开玩笑地说:她 们的马一侧的腿比另一侧要 短,这样就不会从陡峭的山 间小道滑下去了。每位骑手 每周要跑三到四条不同的路 线,每天要跑三十公里。书 都来自捐赠,被存放在邮局 、货栈、教堂、法院或私人 住所。女骑手们对这份工作 十分认真,她们跟当年不知 疲倦的邮差一样,在不同的 地点领书,再分送到乡村学 校、社区中心和农家。她们 孤身一人骑马送书,留下了 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据文 件记载,有好几匹马走到半 路力竭而亡,女骑手们背着 重重的褡裢,带着想象世界 里发生的故事继续徒步前往 目的地。“给我一本书看。” 孩子们见女骑手到来,纷纷 嚷道。1936年,她们每个 月赶八千公里路,将书送至 五万户人家和一百五十五所 学校。尽管如此,肯塔基州 马背上的女图书管理员只满 足了十分之一的需求。在起 初的不信任感消除后,山民 们变成了贪婪的读者。这些 专程送去文学读物的女人甚 至在惠特利郡看到了有三十 名当地人的欢迎队伍。有一 回,一家人拒绝搬到另一个 村,理由是图书管理员不去 那儿送书。一张黑白老照片 拍摄的是年轻的女骑手在单 人床边高声读书给生病的老 人听。书的到来改善了当地 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况,比 方说,村民们明白了,要想 防止腹痛腹泻,洗手比在一 勺牛奶上喷口烟更有效。大 人和孩子都爱上了马克·吐 温的幽默感,但最受欢迎的 书是《鲁滨孙漂流记》。该 书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其他书 。经典作品以一种神奇的、 过去不曾有过的方式与新读 者接触:由入学儿童读给不 识字的父母听。一位年轻人 对图书管理员说:“你带来 的这些书救了我们的命。” 该计划在十年里征用了 近一千名马背上的女图书管 理员。1943年,公共事业 振兴署解散,政府资助也没 了。世界大战取代了精神食 粮,去解决失业问题。 人类是唯一会编故事的 动物,会用故事驱散黑暗, 从故事中学会与混乱共处, 用文字重新点燃炭火,长途 跋涉、将故事带给陌生人。 读过同样的故事,我们便不 再是陌生人。 几千年前撰写的虚构类 作品能保存至今,是一件让 人惊讶的事。自从有人第一 次讲述《伊利亚特》起,阿 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在特洛伊 海滩的古老对决就从未被世 人遗忘。如赫拉利。所言, 生活在两万年前的远古社会 学家完全会得出神话几乎不 可能流传下来的结论。说到 底,故事是什么?是一连串 的文字,是一口气从肺部呼 出来,通过喉咙,震动声带 ,然后由舌头与上颚、牙齿 或嘴唇最终发声。如此脆弱 的东西似乎很难得到保留。 然而,人类发明了文字与书 籍去挑战至高无上的破坏力 。有了文字与书籍,就诞生 了一个与他人相遇的广阔空 间,思想的预期寿命被大大 延长。对书籍的热爱以既神 秘又自发的方式,在人与人 之间锻造了一条看不见的链 条,其 书评(媒体评论) 文章优美,文笔着实令 人激赏;这部精彩杰作字里 行间充满了对书籍和阅读的 热爱。我深信读过本书的读 者,来世仍会继续阅读此书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 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 伊莲内·巴列霍的著作思 辨清晰且充满智慧,读来如 行云流水,同时引人深思。 这是人文主义的绝佳展现。 ——卡洛斯·加西亚·瓜尔 ,西班牙作家 一部独树一格的作品: 书籍的历史、字母的发明、 图书馆的诞生……内容博学 丰富,文字轻快流畅,幽默 与高雅并陈,同时对照当代 。 ——劳拉·弗雷克萨斯, 西班牙小说家 一位卓越的语言学家, 同时亦有天使般的笔触。伊 莲内·巴列霍拉近了沟通的 距离,甚至把她和读者间的 对话变成了一场文学盛宴。 ——路易斯·阿尔贝托·德 昆卡,西班牙诗人,曾任西 班牙国家图书馆馆长 对于赋予人类自由最重 要的工具“书籍”的起源,本 书有令人钦佩的深入探讨。 ——拉斐尔·阿古洛,西 班牙作家、哲学家 精彩页 一 享乐之城与书之城 商人年轻的妻子百无聊赖,正孤枕独眠。十个月前,商人从地中海的科斯岛出发,前往埃及,此后便杳无音信。而他的妻子年方十七,尚未生育,独守空房,寂寞难耐,渴望生活中有新鲜事发生,但她又不能擅自离家,免得被人说闲话。她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可做,只能靠折磨女奴取乐。刚开始她还觉得有点意思,但这很难填补漫长的时间。所以,她喜欢有其他女人来家里做客,敲门的人是谁根本无所谓。毕竟时间如铅块,重重地压在身上,让人绝望地想找人把它打发掉。 女奴前来通报,希利德婆婆来了。她好歹能开心一会儿了——希利德婆婆是她的奶妈,说话口无遮拦,下流话说得眉飞色舞,让人忍俊不禁。 “希利德妈妈!你有好几个月没来我家了。” “你知道的,孩子,我住得远,而且力气已经比蚂蚁还小了。” “好吧,好吧,”商人的妻子说,“你还有力气好好搂抱不止一个男人呢!” “你就笑话我吧!”希利德回答,“这种事是留给你们这些姑娘家做的。” 希利德婆婆坏笑着,狡猾地扯了几句闲话,总算道出她上门的真正目的。那个又帅又壮,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两次夺得摔跤奖牌的小伙子看上了商人的妻子,想她想得发疯,想成为她的情人。 “你别生气,听听我的建议。他正心痒痒得很,你就跟他耍一耍嘛!难不成就待在这儿独守空房?”希利德诱她上钩,“等你明白过来,都人老珠黄了,好好的一朵鲜花都枯萎了。” “别说了,别说了……” “你丈夫在埃及干吗呢?他也不给你写信,肯定是去偷腥,把你给忘了。” 为了攻破姑娘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她绘声绘色地列举了埃及,特别是亚历山大港能给离家的负心汉提供的一切:数不清的财富、令人愉悦的温暖气候、体育馆、各种演出、一大群哲学家、书、金子、葡萄酒,还有如星光闪耀的迷人女子。 这是公元前3世纪一个古希腊短剧的开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大致翻译了一下。这种小品肯定不会上演,只能当剧本读,文字幽默,有时带点流浪汉小说的味道,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禁忌世界的窗户。在那里,有挨打的奴隶、残忍的主人、皮条客、被青春期的孩子逼到绝望边缘的母亲,还有性生活得不到满足的女人。希利德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拉皮条的女人之一,她们从事淫媒,深谙行业机密,毫不犹豫地拿目标人物的软肋开刀——全世界的女人都怕变老。然而,生性狡猾的她这回栽了跟头。对话以女子的嗔怪结束,她要为出门在外的丈夫守贞;也许是因为偷情的风险太大,她不乐意。你脑子坏掉了?她质问希利德。不过,她也给奶妈倒了杯酒,以示安慰。 除了幽默和新鲜的腔调,这个剧本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它为我们揭示了普通人眼中当年亚历山大港的模样——它是享乐之城与书之城,性之都与文字之都。 亚历山大港的传说远没有结束。希利德引诱商人妻子的这段对话发生两百年后,这里上演了一出伟大的旷世恋情,一段发生在克里奥帕特拉与马克·安东尼之间的爱情故事。 当年的罗马虽然是最伟大的地中海帝国的中心,但它黑乎乎的街道依然如迷宫般弯弯曲曲的,路面泥泞不堪。当马克·安东尼乘船第一次抵达亚历山大港时,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让人心醉神迷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宫殿、神庙、宽阔的街道与纪念碑散发着伟大的光芒。罗马人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充满信心,自诩未来的主人,却没能抵挡住昔日辉煌、没落奢华的诱惑。在激情、骄傲与谋算之下,有权有势的将军和埃及的末代女王情投意合,在政事和床第之间结盟,这让传统的罗马人大感羞耻。更有甚者,还有传言说马克·安东尼想把帝国的都城从罗马迁到亚历山大港。要是当年这对情侣打赢了控制罗马帝国之战,那么今天,游客们要想在永恒之城中与斗兽场和诸多广场合影留念,恐怕要组团去埃及了。 克里奥帕特拉跟她的城市亚历山大港一样,集文化和性感于一身。普鲁塔克说,她其实并非国色天香,路过的人并不会为她驻足。但她聪明,口才好,魅力十足,嗓音甜美,让人听得身上酥酥痒痒的。普鲁塔克还说,她说话时还会根据她说的语言来调整音调,宛如一件有很多根弦的乐器。她可以不用翻译就跟埃塞俄比亚人、希伯来人、阿拉伯人、叙利亚人、米提亚人和安息人自由交谈。她聪明机智,消息灵通,在国内外的多次权力争夺战中胜出,尽管她在决定性战役中落败了。问题是,人们都是从敌方角度去谈论她的。 在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中,书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马克·安东尼以为自己即将统治全世界时,他想要送一件伟大的礼物给克里奥帕特拉,给她一个惊喜。他知道情人日日挥霍无度,黄金、珠宝、美味佳肴根本人不了她的眼。有一次他们饮酒至天明,她以一种挑衅的炫耀之姿,将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用醋溶解,一口饮下。于是,马克·安东尼挑选了一件让她无法不屑一顾的礼物:他将二十万卷书堆在她的脚下,赠给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亚历山大港,激情可以用书点燃。 P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