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戏曲剧本集萃(明清传奇卷1)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华戏曲剧本集萃”中的明清传奇卷一。
本套丛书是从宋元开始到当代为止的中华戏曲剧本的总集。
“明清传奇卷一”是将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明清传奇进行整理收集,集结成册。
这些剧本都是非常著名和经典的剧本。
目录
序言
作者谢柏梁
明清传奇卷概述
宝剑记
作者李开先
红拂记
作者张凤翼
鸣凤记
作者无名氏
浣纱记
作者梁辰鱼
附录
序言
公元1917年是中国戏曲
进入大学校园课程的元年。
自从吴梅先生于该年在北京
大学教授词曲课程以来,中
国戏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
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
1985年,吴梅先生之嫡
传弟子王起先生,在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戏曲
选》(上中下)三册,供高等
院校中文系的师生们学习中
国戏曲史课程选用。但因为
篇幅所限,这套教材大多数
是戏曲作品中某些精彩部分
的节选。
历史的车轮不停前行。
正值戏曲课程进高校100周
年后,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文
系教师与学生们编纂的《中
华戏曲剧本集萃》(12卷本)
,又将要以全剧展现、以西
洋与现代剧本的格式,面貌
一新地呈现在戏文系师生和
社会上其他对戏曲感兴趣的
读者面前。我作为王起先生
的博士之一,也为戏曲教程
的薪火传承尽了一份心力。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自
从1980年成立伊始,已经
走过了40个年头。作为全国
乃至全球唯一从事戏曲创作
、评论和研究的系科,本系
在基本教材建设方面,已经
逐渐形成一个序列。
在戏曲编剧概论与技法
方面,本系不仅先后出版了
谢柏梁、颜全毅、郝荫柏、
胡叠、韩萌、陈云升等人的
戏曲剧本集,还先后出版了
周传家等编撰的《戏曲编剧
概论》(中国美术出版社
1991年版)、贯涌等编撰的
《戏曲剧作教程》(文化艺
术出版社2005年版)、郝荫
柏《戏曲编剧教程》(文化
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在戏曲史论方面,本系
教师出版了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行的教育部颁国家级教材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
编,明代戏曲部分由谢柏梁
撰写)、《中国当代戏曲文
学史》(谢柏梁),还集合了
戏曲史论教研室的教师们,
一起编写了《中国古代戏曲
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版)。此外,本系还
出版了颜全毅的《清代京剧
文学史》(北京出版社2005
年版)、吴新苗的《文本、
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l7年版)

有感于戏曲文学系同学
阅读戏曲剧本的实际需要,
配合戏曲史教学和戏曲写作
类课程,我们又集合了戏曲
史教研室和部分2016级同
学们的较大阵营,共同编撰
了《中华戏曲剧本集萃》(
四卷1 2本)。
本丛书拟将从宋元以来
到20世纪末叶为止,大家一
致公认较好的经典或者优秀
的戏曲剧本收录进来,能够
体现出中国戏曲文学走向的
整体成果,也从一个方面对
中国文学的发展路径予以了
归纳与支撑。
《中华戏曲剧本集萃》
丛书,拟分为四卷12册:
第一卷:宋元南戏卷(1
册,刘小梅、蔺文锐、徐龙
飞、高潇倩编选)
第二卷:元杂剧卷(5册
,陈建平、刘志梅编选)
第三卷:明清传奇卷(5
册,谢柏梁与研究生编选)
第四卷:近当代京剧卷
(1册,颜全毅、谢柏梁编选
)
之所以把京剧作为一个
特殊版块,在近现代戏曲的
百花园中专门分出来予以选
编,是因为中国戏曲学院是
京剧教育与研究的大本营,
而京剧又借鉴了昆曲、汉剧
和徽剧等各地剧种的长处,
研究京剧经典,学好京剧写
作,对于把握中国戏曲文学
的发展,有其特殊重要的作
用。
至于近现代戏曲中的地
方戏卷,本系将另外申报项
目,再行编写出版。因为近
现代地方戏的剧本,在本院
相对比较好找,所以这套剧
本丛书主要的特点是厚古薄
今,所选剧本的特色是具备
经典意义和传播价值。随着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第
三版的出版,配套的地方戏
教材也将会提上议事日程。
《中华戏曲剧本集萃》
是一部集中华戏曲剧本之精
粹的丛书。该套丛书的出版
,不仅弥补了中国戏曲教育
史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囊
括全部中华戏曲剧本之精粹
全本的剧本选集的空白,而
且还为戏文系师生提供了便
于教学的系列教材,为社会
上爱好戏曲文学的人提供了
一个较为完整的戏曲文学发
展序列,更为将中国戏曲优
秀剧本翻译介绍到全世界,
拉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为了便于现代读者的剧
本阅读,也为了向全世界翻
译和介绍中国戏曲剧本的需
要,本套丛书首次在古典剧
本的出版历史上,采用了现
代剧本体例的新式排印方法
。传统剧本基本上是以角色
行当为重,曲白科介都融为
一个整体,根据曲牌、唱腔
划分不同的段落。本套丛书
将曲白分开,每位人物的说
白与唱段都与人物姓名对位
起来。
这一新的排版编印尝试
,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据
老辈学者说,20世纪上半叶
,有的学者曾经尝试过将古
典戏曲剧本曲白不分,以及
以行当代替人物的体例,参
照西方剧本和现代话剧的办
法,重新排印,当成大学的
教材。但是这一工作虽有创
意,却没有实施下去,流传
下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戏曲高
等学府和戏曲文学系,我们
集整个戏曲史教研室十数人
之力,再指导戏文系2016
级的64位同学、1 7位研究
生,大家群策群力,历时四
年之久,对古典剧本做了大
量的认知、分解、重排和对
位工作。当然,由于剧本太
多,参与人数也太多,尽管
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
在努力,还是难免会有错讹
之处,拜请各位方家及时指
出,以便我们及时改正。
导语
本丛书拟将从宋元以来到20世纪末叶为止,大家一致公认较好的经典或者优秀的戏曲剧本收录进来,能够体现出中国戏曲文学走向的整体成果,也从一个方面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路径予以了归纳与支撑。
《宝剑记》《红拂记》《浣纱记》……“明清传奇卷一”是将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明清传奇进行整理收集,集结成册。
精彩页
明清传奇作为一种戏曲文体,与宋元南戏(戏文)一脉相承,皆为长篇戏曲文学,是以南曲为主体的音乐文学。其实,古代并不明确地区分戏文、传奇,都统称“传奇”。而关于传奇之名,最早是指唐代文言小说,因裴铡所著小说集《传奇》而名。戏曲诞生后,也被称为“传奇”,不仅南戏,杂剧也用这样的称谓,如《录鬼簿》中标目“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类。明代基本将杂剧和传奇区分开来,比如吕天成云“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他又将明代前期的称为“旧传奇”,万历以后为“新传奇”,隐隐已有戏文、传奇分轨的苗头。真正将南曲的长篇戏曲作品分为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的,是从王国维开始的,钱南扬、赵景深等进一步明确化。于是,明清传奇遂独立于母体“宋元南戏”而成为一种专类。
宋元南戏诞生于草野之间,文辞简陋、格调杂芜,剧本体制上还未定型。嘉庆年间开始,戏文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创作,其文学体制越来越规范。正是基于此,郭英德将明清传奇定义为: “传奇具有文学体制的规范化和音乐体制的格律化特色。”规范化和格律化,既有文人参与创作的功劳,同时也推动了更多文人参与到创作中来,因为有规范可以遵循(已经出现了蒋孝等人的曲谱),这刺激了文人传奇的发展,至万历后遂有“词山曲海”之蔚然大观景象出现,开始了明清传奇文学的繁荣阶段。
当然,传奇的繁荣也有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戏曲声腔史的发展背景。
明朝建国至成化年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稳定、经济逐渐繁荣,尤其是商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东南地区,产生了各种以手工业为主的商业经济都市。如江浙地区的纺织业、江西的制瓷业,宣州地区的棉花、茶叶、木材等贸易增长迅速,出现了明清历史上著名的徽州商人群体以及他们日益扩大的商业家族。农村经济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促使了戏曲演出的繁兴。尤其是商人阶层的壮大,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财富,平日里追求感官刺激的生活,营造了奢靡享乐的社会风气,并扩大到文人仕宦、市井民众阶层。作为古代最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文化的戏曲艺术,以其声色之美,吸引了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遂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南戏,元代明初蛰伏于民间,至此开始得到了复兴。成化时陆容《菽园杂记》中说: “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优者,名日‘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亦不耻为之。”说明南戏已经传播到江浙各地,并同当地方言、民歌小曲结合形成不同分支的南戏声腔。弘治、正德年间的祝允明《猥谈》说: “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至成书于嘉靖三十八年的《南词叙录》则记载当时盛行的南戏分支声腔,有影响力广泛传播到湖广和北京地区的弋阳腔,以及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所谓南戏“四大声腔”已经在全面发展,昭示着南戏在嘉靖时期进入了快速繁荣的时期。其中,诞生于苏州昆山地区的昆山腔,嘉靖时期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形成了一种流行舞台六百年的声腔艺术。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愤南曲之讹陋”。同张野塘、谢林泉、包郎郎等人一起,将早期昆山本地土腔发展成为“水磨调”。水磨调,“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具有雅致婉转的风格,遂深得文人仕宦阶层的喜爱。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投入到传奇文学的创作之中,而文人传奇遂在万历以后成为大观。同时,弋阳腔系统在民间流行,文人传奇也经常被“改调歌之”。这种昆、弋并行,占据剧坛的情形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康熙时期即已经生发的各种花部声腔,到乾隆末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取昆弋而代之,中国戏曲遂发展到地方戏盛行的时代。传奇文学创作也随着昆弋在舞台上失去主流地位而走向衰微。
传奇文学创作发展历史,与声腔发展史互为表里,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据郭英德之说):
(1)明成化初年至万历十四年(1465-l586)为生长期。这是传奇文体逐渐定型的时期。
分出标目,双线结构模式,曲牌联套模式,行当标志统一,包括从引子、开场白到下场诗等文本书写方式,传奇文体至此得以形成。这时期诞生了明中叶三大传奇——《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出现了文人作家群体,如郑若庸、梁辰鱼、梅鼎祚、屠隆等,这些人都属于文辞派(骈绮派),他们在创作中逞才恃学,讲究文学上的修饰,而忽视了戏曲通俗晓畅的本质要求。
(2)万历十五年至顺治八年(1587-1651)为勃兴期。这是传奇文学发展迅速繁荣的时期。骈绮派创作风格受到本色派矫正之后,戏曲创作开始沿着更为健康的道路发展。戏曲文学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文学性和音乐性是创作时需要兼顾的两个方面。当时,汤显祖比较注重文学性,“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沈瑕则偏重戏曲文学的音乐属性,“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他致力于音乐体制的规范,编撰了《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因为汤沈二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