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血压;关心你的血糖;关心你的血脂;就是关心你的健康!“三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缺少了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远离“三高”困扰的法宝。本书向您介绍了“三高”的病发原因、症状特点、中西医治疗手段,及日常食疗和预防护理等内容,是一部全面阐述如何战胜“三高”的防治手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远离三高(自诊自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
作者 | 范晓清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关心你的血压;关心你的血糖;关心你的血脂;就是关心你的健康!“三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缺少了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远离“三高”困扰的法宝。本书向您介绍了“三高”的病发原因、症状特点、中西医治疗手段,及日常食疗和预防护理等内容,是一部全面阐述如何战胜“三高”的防治手册。 内容推荐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被人们生动地称为“三高”,但“三高”却不是一个活泼的名词,它反而意味着沉重。事实上,“三高”在我国已经不仅是发病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而且它们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现在不只是老年人是“三高”的主要发病群体,正处于人生重要时期的中青年人,亦成为了“三高”的高发人群,这不能不让人遗憾。不仅如此,高血压或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还会诱发其他诸多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肾病、肝脏病等。因此,“三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可谓甚大,防治“三高”更是迫在眉睫。 本书从读者需求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三高”的发病原因、症状特点、诊断要领、中西医治疗手段、日常食疗和预防护理等内容,让读者对“三高”的诊治了然于心,做到“防患于未然”。全书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不仅适合所有“二高”患者及家人阅读,对广大中年以上的健康人群,在及早预防“三高”方面也有非常切实的帮助。 目录 【第一篇 高血压防治篇】 第一章 血压知识概述 第一节 血压小知识 一、血压是维持生命的动力 二、生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三、青少年也会出现高血压 四、中老年人的血压特征 五、低血压的定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高血压小知识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其危害 二、高血压的几种类型 三、高血压的三个发病阶段 四、继发性高血压的初期特点 五、易患高血压的人群 第二章 高血压的病因与症状 第一节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一、能诱发高血压的因素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析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第二节 富血压的症状表现 一、高血压主要的临床症状 二、高血压常见并发症的症状表现 三、不可忽视高血压的先兆症状 四、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 五、高血压与高血糖的关系 第三章 高血压的检查与诊断 第一节 高血压的检室 一、高血压的常规体检项目 二、高血压选择性检查的项目 三、心电图检查对诊断高血压的意义 四、心动图检查对确诊高血压的作用 五、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意义 六、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检查 七、高血压的基因检测法 第二节 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二、有助于进一步确诊的特殊诊断方法 第四章 高血压的西医与中医治疗 第一节 富血压的西医治疗 一、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二、确定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三、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四、常用治疗药物的服用方法 五、治疗高血压的其他降压药物 六、治疗高血压联合用药的方法 七、服用降压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第二节 富血压自g中医治疗 一、中医对高血压致病因素的分析 二、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 三、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 四、具有降血压作用的常用中药 五、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成药 六、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 笫三节 高血压的其他治疗方法 一、高血压的运动疗法及意义 二、高血压运动疗法的原则 三、高血压的步行疗法 四、高血压的慢跑疗法 五、高血压的气功疗法 六、高血压的腹式呼吸疗法 七、高血压的手术治疗法 八、高血压的常用物理疗法 九、高血压的针灸和按摩疗法 第五章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与预防 第一节 高血压的护理要点 一、经常测量血压非常必要 二、掌握血压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定期复查 四、自我护理要做好详细记录 五、服降压药效果的最好时间 六、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七、急性高血压发作的护理措施 笫二节 高血压的预防措 一、学会自测高血压的危险程度 二、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三、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措施 四、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措施 五、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血压升高 六、聆听音乐的降低血压作用 七、经常泡澡对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八、戒烟限酒对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九、女性对高血压的特别预防 十、儿童预防高血压的措施 第六章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养 第一节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养要点 一、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养原则 二、高血压患者膳食安排的要点 三、高血压的中医辨证饮食观点 四、维生素的降压作用 五、适当喝茶的降压作用 六、对高血压有益的主食类食物 七、对高血压有益的副食类食物 第二节 高血压调养食疗方 1.花生拌芹菜 2.芹菜拌鸭丝 3.芹菜炒豆干 4.豆皮炒芥菜 5.爆炒双笋 6.冬菇炒芹菜 7.番茄土豆片 8.花生煮蚕豆 9.番茄牛腩 10.芹菜炒肉丝 11.胡萝卜炒肉丝 12.番茄肉末炖豆腐 13.芦笋肉片 14.鸡蛋炒芦笋 15.鸡丝芦笋 16.菇兰炒鸡丁 17.茼蒿炒鸡蛋 18.红烧兔肉 19.萝卜炖羊肉 20.红白萝卜炖牛肉 21.海蜇炖猪骨 22.花生炖猪蹄 23.大枣炖兔肉 24.芹菜豆腐汤 25.冬瓜海带汤 26.海藻芹菜汤 27.无花杏枣瘦肉汤 28.芦笋粥 29.荞麦粥 30.莲心小米粥 第三节 高血压调藻药膳方 1.枸杞炖羊脑 2.杞菊炒肉丝 3.枸杞蒸仔鸡 4.地骨神曲爆双羊 5.菊花鲈鱼丁 6.杜仲酱烧鹅 7.三味烧黄鱼 8.杜仲五味炖羊腰 9.杜仲炖仔鸡 10.决明莲藕汤 11.四味甲鱼汤 12.枸杞草鱼汤 13.黑豆猪骨汤 14.杜仲鹌鹑汤 15.沙苑鱼胶汤 16.决明菊花粥 17.杏仁党参粥 18.枸杞羊腰粥 19.决明鸡肝饼 20.六味桃仁饼 第七章 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患者在生活中不宜做的事情 二、忌与降压药合用的药物 三、特殊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 四、在不同季节应注意的问题 五、夜间起床要倍加小心 【第二篇 高血糖防治篇】 第八章 血糖知识概述 第一节 血糖小知识 一、血糖的定义 二、胰岛素和胰腺的功能 三、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 四、影响血糖变化的因素 五、血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第二节 糖尿病小知识 一、糖尿病及其危害 二、1型糖尿病及其特征 三、2型糖尿病及其特征 四、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第九章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第一节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一、弓j发糖尿病的主要病因 二、 自身激素对血糖变化的影响 三、药物因素对血糖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 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一、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二、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主要症状 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症状 五、常见并发症——低血糖的症状 第十章 糖尿病的检查与诊断 第一节 有关血糖检查 一、血糖化验是主要诊断依据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确诊的必要手段 三、化验血糖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二、不同症状患者的诊断标准 三、尿糖测定不能用于最后确诊 第十一章 糖尿病的西医与中医治疗 第一节 糖尿病的西医治疗 一、糖尿病重在综合治疗 二、磺脲类降糖药物及其特点 三、双胍类降糖药物简介 四、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 五、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六、适宜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七、常用胰岛素的种类 八、胰岛素的几种注射方式 九、掌握胰岛素注射次数的方法 十、决定胰岛素初始量的方法 十一、调整胰岛素注射量的方法 十二、基因工程人胰岛素的优点 十三、导致胰岛素耐药性的原因 十四、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药物 第二节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二、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的分析 三、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四、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五、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举例 六、可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中成药 第三节 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 二、糖尿病运动治疗的重要意义 三、糖尿病患者适宜的有氧运动 四、传统的运动治疗方式——气功 五、太极拳也是运动治疗的一种方式 六、糖尿病患者可以多练五禽戏 七、怎样避免运动中出现低血糖 八、糖尿病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预防 第一节 糖尿病的护理要点 一、糖尿病的自我护理要点 二、糖尿病的血糖自我控制目标 三、利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 四、人体能量监测仪的监测作用 五、 自我进行尿糖监测的方法 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的检查 七、做好病情监测记录非常必要 八、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要点 九、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十、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的护理要点 十一、出现低血糖症状后的护理要点 十二、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冬季护理 第二节 糖尿病的预防措 一、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二、清淡饮食保证健康 三、有氧运动调节血糖 四、心理平衡减少疾病 五、睡眠充足代谢畅通 第十三章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养 笫一节 糖尿病的饮食调养要点 一、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 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点 三、患者应安排好一日三餐 四、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 五、少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 六、对糖尿病有益的主食类食物 七、对糖尿病有益的副食类食物 第二节 糖尿病调募食疗方 1.苦瓜拌腐竹 2.豆腐干炒芹菜 3.猪肚拌白菜丝 4.苦瓜炒鸡蛋 5.南瓜炒肉丝 6.虾米炒冬菇 7.苦瓜鳝鱼丝 8.竹笋烧海米 9.鸭肉烧魔芋 10.田螺炖香菇 11.老鸭炖白菜 12.黄豆炖海带 13.番茄炒茄子 14.芹菜拌鸡丝 15.清蒸鲢鱼 16.菜花烧鸡块 17. 白斩鸡 18.海参猪什锦 19.苦瓜烧仔鸭 20.竹笋烧兔肉 21.金针炒肉丝 22.冬菇烧排骨 23.南瓜绿豆汤 24.番茄鸭血汤 25.豆腐鸡丝汤 26.小肠鸡蛋汤 27.酸菜鲫鱼汤 28.羊肉水饺 29.三鲜馄饨 30.猪肉小笼包 第三节 糖尿病调募药膳方 1.杜仲炒腰花 2.菊花炒肉片 3.玉竹炖猪心 4.首乌溜猪肝 5.山药炖鸽子 6.虫草炖老鸭 7.茯苓炖甲鱼 8.芡实炖仔鸡 9.杞麦肉蒸蛋 10.虫草蒸鹌鹑 11.六味蒸全鸡 12.参芪煨鲤鱼 13.白果煨仔鸡 14.砂仁炖肚条 15.灵芝党参牛筋汤 16.当归甲鱼羊肉汤 17.虫草甲鱼汤 18.黄芪鲢鱼汤 19.砂仁鲫鱼汤 20.参芪鱼头汤 第十四章 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患者应忌口的食物 二、糖尿病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三、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四、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五、有关胰岛素存放过程的注意事项 【第三篇 高血脂防治篇】 第十五章 血脂知识概述 笫一节 血脂小知识 一、血脂的定义 二、血脂的生理功能 三、脂蛋白的含义及分类 四、血脂并非越低越好 五、烟酒对血脂的影响 第二节 富脂血症小知识 一、高脂血症的定义 二、高脂血症的类型 三、高脂血症的易感人群 四、高脂血症引发的疾病 五、高脂血症的危害 第十六章 高脂血症的病因与症状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 一、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 二、继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 第二节 高脂血症的症状表现 一、高脂血症的主要症状 二、高脂血症并发动脉硬化的症状表现 三、高脂血症其他并发症的症状表现 第十七章 高脂血症的检查与诊断 第一节 有关血脂检查 一、血脂的化验检查项目 二、血脂检测前的注意事项 三、分析化验单时的注意事项 笫二节 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 一、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二、血脂检测数值的临床诊断意义 第十八章 高脂血症的西医与中医治疗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西医治疗 一、西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 二、常用的降脂药物 三、常见的他汀类药物 四、常见的贝特类药物 五、常见的其他降脂药物 六、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治疗要点 七、不同患者有不同的用药特点 第二节 富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一、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二、湿阻型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要点 三、痰浊型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要点 四、血瘀型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要点 五、中药降脂的原理 六、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举例 七、不同降脂作用的中药分类 八、常用的降脂中成药 第三节 高脂血症的其他治疗方法 一、高脂血症的手术治疗 二、高脂血症的血液净化治疗 三、高脂血症的生活方式疗法 四、高脂血症的运动治疗 五、适宜大多数患者的游泳锻炼 六、快步走是最安全而有效的运动 七、登山能够有效增强患者体质 八、高脂血症的穴位刺激疗法 九、常用的降脂穴位 第十九章 高脂血症患者的护理与预防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护理要点 一、高脂血症的护理原则 二、高脂血症并发动脉硬化的护理要点 三、高脂血症并发高血压的护理要点 四、高脂血症并发糖尿病的护理要点 五、高脂血症并发冠心病的护理要点 六、高脂血症并发脂肪肝的护理要点 七、高脂血症的其他并发症护理要点 第二节 高脂血症的预防措施 一、增强“治未病”的意识 二、高脂血症的三级预防 三、降脂从优化饮食结构开始 四、坚持运动强健体魄 五、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定期体检很必要 第二十章 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调养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沈食调养要点 一、调节血脂水平的饮食原则 二、维生素对降低血脂的作用 三、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血脂 四、具有降脂作用的主食类食物 五、具有降脂作用的副食类食物 六、喝茶可以调节高血脂 七、植物油能够预防高血脂 第二节 高脂血症调兼食疗方 1.大蒜腌白菜 2.芹菜拌腐竹 3.花生拌芹菜 4.清蒸茄子 5.鸡汤蒸三菇 6.香菇炒芹菜 7.红烧茄子 8.香菇烩冬瓜 9.口蘑炖豆腐 10.豆豉炖豆腐 11.海带炖黄豆 12.洋葱烧黄鳝 13.芦笋烧海参 14.大葱烧海参 15.蒜汁烧鲤鱼 16.海带炖鸭肉 17.金针鳝鱼丝 18.平菇炒肉片 19.洋葱炒肉丝 20.核桃油酥鸭 21.牡蛎紫菜汤 22.香菇排骨汤 23.银耳炖鸡汤 24.绿豆黄瓜粥 25.燕麦小米粥 26.黄豆荞麦粥 27.玉米粳米粥 28.黑豆薏米粥 29.玉米豆沙饼 30.燕麦小窝头 笫三节 高脂血症调养药膳方 1.陈皮煮花生 2.麻仁蘑菇炖豆腐 3.首乌溜猪肝 4.构杞烧牛肉 5.芝麻炒猪肝 6.薤白炒猪心 7.枸杞炒鸡丁 8.菊花溜鸡肉 9.紫苏肚条 10.乌杞煨母鸡 11.荷叶米粉鸡 12.洋参红枣汤 13.杞菊羊肝汤 14.首乌牛肉汤 15.首乌鲤鱼汤 16.薤白粳米粥 17.洋参粳米粥 18.首乌芹菜粥 19.沙棘银耳羹 20.菊花猪肝糕 第二十一章 高脂血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高脂血症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二、患者在睡眠时的注意事项 三、不宜使用降脂药物的患者 四、药物降脂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章节 一、血压是维持生命的动力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之所以能不停息地奔涌至全身,其动力便源自人体的血压。随着心脏的收缩作用,血液被送出随着人体的血管绕全身一周后,又会流回心脏。而它们在人体内的循环流动,则依赖于血压的力量。如果说心脏是一台“血泵”,它使血液得以送出,那么血压就是一种能够派发动力的力量,它们让血液得以贯穿于人体全身。 血压是指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在流动吋,对血管壁产生的一种能使其膨胀或扩张的压力。在血管膨胀、回缩时的血压,分别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具体地讲,当心脏收缩、大量的血液涌人血管吋,血管会膨胀、扩张,且此时受到的压力最大,这种压力即为收缩压;而当心脏舒张、血管回缩至原位时,血管内的压力最小,此时的压力便是舒张压。 当血压为心脏的血液送出、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同时,心脏和血管也在影响着人体血压的高低。一方面,血液的容量、黏性会对血管所受压力产生较大的作用,血液容量大、黏性高,血压就会相应较高;而血液容量较小、黏性较低时,血压也会相应减弱。另一方面,心脏的收缩力及小动脉平滑肌的紧张度也会影响血管所受压力的高低,如果心脏收缩能力强、小动脉平滑肌的紧张度高,那么会造成人体血液容量增大、小动脉内径变窄等反应。从而血压也会随之升高;而如果心脏收缩力较弱或小动脉平滑肌紧张度较小,那么血压也会随之下降。 由此可见,血压与心脏、血管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了人体血液循环的畅通。而正因为血液循环的畅通,才使得人体能够健康而富有活力地生活,所以血压是维持生命的动力。 二、生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人体血压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关系,如血液容量大小、血液黏性高低、心脏的收缩力、神经系统功能、小动脉平滑肌紧张度、动脉硬化、激素影响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会造成人体血压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 1.血液容量 血压是血液对人体血管壁的压力,因而如果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容量较大的话,那么血压就会相应较高;而如果血管内的血液容量较少的话,血压则也会相对较低。这就是为什么输血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压升高,而失血过多的患者会出现血压降低的原因。 2.血液黏性 当人体的血液黏性比较高的时候,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会相对较高;如果血液黏性较低,那么血液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也会相对减小。 3.心脏收缩力 心脏犹如输送人体血液的一台“血泵”,因此,心脏收缩力的强弱关系着人体血液输出量的多少,从而又可影响人体的血压。心脏收缩力对血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缩压上,而舒张压通常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如果心脏收缩力较强,输出的血液量就会相对较多,收缩压也会相对较高;而如果心脏收缩力较弱,那么收缩压自然会相应降低。 4.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具有控制心血管活动的作用,从而能够调节血压。尤其是当一个人出现较大情绪波动的时候,会闪为神经系统的作用而造成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力增强,从而会造成血压升高。 5.小动脉平滑肌紧张度 当小动脉平滑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会出现小动脉血管内径窄小,并会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可引发血压升高。 6.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会造成动脉血管内径变窄,血液流动阻力增大,而心脏为了克服这种阻力,就会增大收缩力,从而可诱发血压升高。 7.激素影响 人体内激素分泌量的增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刺激,从而造成血管收缩增强或降低,以至血压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 三、青少年也会出现高血压 许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研究发现高血压起源于儿童。研究人员将超过百名的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按照血压的高低分为2组,并进行了连续的追踪观察。最初发现,2组儿童的血压升高幅度相差不多,但当研究人员追踪观察至第5午时,却发现2组儿童的血压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最初血压较高的一组儿童,收缩压此时已大大超过了16千帕(120毫米汞柱),而最初血压水平较低的儿童,此时的收缩压其增长的幅度全部低于1.33千帕(10毫米汞柱)。由此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血压偏高的儿童会逐渐趋向高血压的发展方向。 不仅儿童时期是高血压的起始点,而且青年时期更是高血压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大量调查研究发现,青年人血压增长速度加快是我国高血压发展的最 新特征。据1998年我国某城市城镇和农村青年的血压调查发现,1998年与1991年相比,城巾青年的收缩压增长了13%(1.9千帕,14毫米汞柱),农村青年增长了7%(1.1千帕,8毫米汞柱); 而城市青年的舒张压增长了12%(1.1千帕,8毫米汞柱),农村青年增长了7%(0.67千帕,5毫米汞柱)。经对比后调查人员还发现,青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长速度均列居其他年龄组之首。 事实表明,青少年血压的增长轨迹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血压的增长与体型、家族病史、种族、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压力过大等因素均有极大关系。对于儿童来说,体型因素对于血压的增长有更为显著的作用。首先,儿童时期肥胖是造成儿童未来发生高血压的一种极为危险的因素。我国某城市调查发现,14.7%的肥胖儿童患有高血压,这是正常体型儿童患病的3倍;另有20%儿童的血压水平属于高血压诊断的临界水平,具有演变为高血压的危险,而这项调查结果则是正常体型儿童的2倍。另外,家族遗传因素和种族等背景因素对于儿童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P3-5 序言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大众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普通人的餐桌上如能见到“大鱼大肉”,不是逢年过节就是有重大的事情。而现如今,由于大众生活的改善,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大鱼大肉”。 但是,当人们在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因为饮食的过于丰盛,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加、心理紧张度的提高,所谓“三高”等现代文明病的患病率,却呈直线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达到5000万之众,而高血压的病人竟有近亿人!另一个“三高”病之一的高脂血症,其患病人数虽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低于高血压的患病人数。 众多“三高”患者的出现,带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损失是巨大的,这其中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因患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有,因患病而备受痛苦者有,因病情严重而丢掉性命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患病人数的众多,且还有患者人数上升和年龄下降的趋势;而另一方面,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却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听之任之”的阶段。许多人的这种健康意识,与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是脱节的。也就是说,健康意识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一同进步。 普及健康教育,尤其是普及对大众健康危害重大的疾病的防治知识,对全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本书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对大众危害甚重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做了深入浅出地讲述,既有相关的理论,更有具体的防病、治病措施。全书的语言描述力求通俗易懂;对“三高”知识的讲述,力求深入浅出。我们相信,本书对广大读者认识“三高”、防治“三高”,乃至战胜“三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闫硕、张雯、汪世英、 张广荣、田慧。 最后,衷心祝愿所有的读者朋友及其家人,远离“三高”、脱离“三高”的困扰,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范晓清 2007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