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建筑创作的文化传承思维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许悦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建筑创作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旨在走出单纯的传统形式模仿和具象的隐喻类比的创作思路,从当代建筑的本质需求和基本规律出发,去思考优秀建筑传统的核心价值所在。经过对建筑文化传统的深入思考和大量的案例分析,作者结合当前的国情,提出建筑创作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路径和策略,以此实现在创作实践中呼应文脉、延续文化、发展传统的目标。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人员、建筑学相关专业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0.1 背景缘起
0.2 现实意义
0.3 相关探索
0.3.1 建筑的现代性探索
0.3.2 建筑的地域性探索
0.3.3 建筑的文化性探索
0.4 创新价值
第1章 建筑作为文化
1.1 建筑文化
1.1.1 文化的概念阐释
1.1.2 建筑文化的构成
1.1.3 建筑文化的传统
1.2 文化失语
1.2.1 文化失语的概念阐释
1.2.2 文化失语的建筑现象
1.2.3 建筑文化失语的原因
1.3 文化生机
1.3.1 生机的概念阐释
1.3.2 生机的理论溯源
1.3.3 建筑文化的生机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建筑文化传承
2.1 文化传承的概念
2.2 文化传承的价值
2.2.1 身份的认知
2.2.2 世界的认同
2.2.3 生活的重构
2.3 建筑文化的传承
2.3.1 价值理性的回归
2.3.2 多样个性的重塑
2.3.3 风俗技艺的维续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承物质文化的建筑创作原则
3.1 影响建筑创作的物质文化要素
3.2 历史遗产的再生
3.2.1 原真性保护
3.2.2 适宜性再生
3.2.3 场景性复建
3.3 因应环境的融合
3.3.1 地脉的保持
3.3.2 肌理的整合
3.3.3 特征的强化
3.4 传承物质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
3.4.1 高技再生:诺曼·福斯特的实践
3.4.2 异质嫁接:赫尔佐格&德梅隆的实践
3.4.3 拼贴织补:柯林·罗的实践
3.4.4 共生融合:黑川纪章的实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承精神文化的建筑创作原则
4.1 影响建筑创作的精神文化要素
4.2 传统设计思想的继承
4.2.1 传统的价值观
4.2.2 传统的环境观
4.3 传统设计审美的延续
4.3.1 传统的主流审美
4.3.2 传统的宗教审美
4.3.3 传统的艺术审美
4.4 传统设计技法的借鉴
4.4.1 传统的创作方法
4.4.2 传统的设计手法
4.5 传承精神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
4.5.1 永恒秩序的回归:路易斯·康的实践
4.5.2 传统审美的转译:后新陈代谢的实践
4.5.3 黄金分割的新生:勒·柯布西耶的实践
4.5.4 色彩技法的拓展:路易斯·巴拉甘的实践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承地域文化的建筑创作原则
5.1 影响建筑创作的地域文化要素
5.2 地域要素的影响
5.2.1 场地条件的约束
5.2.2 材料构造的移情
5.3 地域特征的转化
5.3.1 传统形式的转译
5.3.2 传统空间的衍化
5.4 传承地域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
5.4.1 根植自然:阿尔瓦·阿尔托的实践
5.4.2 形式模拟:丹下健三的实践
5.4.3 符号引用:罗伯特·文丘里的实践
5.4.4 类型重现:阿尔多·罗西的实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文化传承观下的现代中国建筑创作
6.1 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的文化传承态度
6.1.1 仰视传统的建筑创作
6.1.2 平视传统的建筑创作
6.1.3 俯视传统的建筑创作
6.1.4 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传承态度
6.2 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的文化传承路径
6.2.1 空间叙事的主题化路径
6.2.2 功能复合的日常化路径
6.2.3 适应环境的消隐化路径
6.2.4 生态庭院的立体化路径
6.2.5 步移景异的漫游化路径
6.2.6 数字科技的参数化路径
6.2.7 建构技艺的改良化路径
6.2.8 新旧一体的再生化路径
6.2.9 场地价值的最大化路径
6.2.10 单元模数的预制化路径
6.3 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的文化传承策略
6.3.1 综合平衡的创作策略
6.3.2 多元共生的创作策略
6.3.3 整合延续的创作策略
6.3.4 转化适应的创作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文化传承观的建筑创作实践
7.1 中国(周宁)人鱼小镇会客厅
7.1.1 和而不同:人鱼同乐的文化衍生
7.1.2 地脉锚固:微型聚落与轴向原型
7.1.3 回应生活:应对气候与边界开放
7.1.4 创作感悟
7.2 缙云电影院修缮改造
7.2.1 原真性的去留之思
7.2.2 适宜性的权宜之思
7.2.3 场景性的显隐之思
7.2.4 创作感悟
7.3 宁德交投天行国际大厦
7.3.1 企业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同构
7.3.2 场地要素与城市文脉的契合
7.3.3 细部构造与地方气候的适应
7.3.4 创作感悟
7.4 浙江景宁千年山哈宫
7.4.1 轴向原型与场地特征相适应
7.4.2 史料考据与场景复现相结合
7.4.3 图腾符号与建筑类型相契合
7.4.4 创作感悟
7.5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城镇化下半场进程
的大幕已经拉开,所谓的城
市与建筑高质量发展将无可
避免地面对全球化与地域化
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建筑
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设计技
术来承袭古老的华夏传统,
进而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连
续性发展;另一方面是建筑
师以何种态度应对纷至沓来
的外来文化思潮,进而保持
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性继承

本书正是遵循增强文化
自信、重视文化经典、注重
文化传承的思路而展开,既
是对过往设计经验的回顾,
又是对建筑传统的重新解读
,更是对今后创作方向的持
续探索。笔者从文化与传统
的概念辨析入手,将建筑文
化视为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
交织的产物,进而将建筑传
统文化建构为活着的物质文
化、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的
集合,继而从当前频出的诸
多建筑怪象出发,提出当前
我国建筑创作面临文化失语
的巨大挑战,并引入东西方
普遍接受的机体哲学将建筑
文化视为活的生命体加以研
究,以此达到在创作实践中
呼应文脉、延续传统、发展
文化。
笔者旨在走出单纯的地
域性表达和简单的具象类比
创作思维,从现代建筑的本
质需求和基本规律出发去思
考优秀传统的核心价值所在
。以国内外建成的翔实案例
为基础对物质文化、精神文
化和地域文化如何适应时代
语境,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作出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
最终以“文化生机”为终极目
标,提出包括综合平衡、多
元共生、整合延续和转化适
应在内的四项创作策略,并
以作者本人近年来的创作实
践加以印证。以此可以得出
本书的结论:在现代建筑创
作中运用文化传承思维是切
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帮助
中国建筑从文化自信走向文
化复兴,并最终实现文化繁
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