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瓯地乡愁系列丛书”之一。作者选取温州墨池、雁荡、望海楼、梅雨潭等人文景观,挖掘其历史遗韵,兼写历代温州名人。通过对温州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的描写,图文并茂地让读者感受温州的人文风采,了解温州人的智慧才情。
这是一本关于温州的“文化旅行”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瓯景/瓯地乡愁系列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夏真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瓯地乡愁系列丛书”之一。作者选取温州墨池、雁荡、望海楼、梅雨潭等人文景观,挖掘其历史遗韵,兼写历代温州名人。通过对温州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的描写,图文并茂地让读者感受温州的人文风采,了解温州人的智慧才情。 这是一本关于温州的“文化旅行”之书。 目录 泉曰墨池,园曰玉介 池上楼的前生今世 孤屿媚中川 欲写龙湫难着笔 不游雁荡是虚生 泓澄心赏望海楼 从库村到泗溪:退隐桃源及廊桥之美 会文书院:永嘉前辈读书多 王十朋:家住梅溪水竹间 刘伯温:我昔住在南山头 永昌堡:江南堡 玉海楼:颐园松菊,玉海图书 徐定超:家住枫林罕见枫 琦君故里:一草一木耐温存 梅雨潭:让朱自清忘却了人间烦忧 能使无情尽有情:弘一法师的温州踪迹 夏承焘旧居:诗意地栖居 朱自清旧居:帘卷海棠红 郑振铎纪念馆:饮瓯江水长大的文坛伯乐 夏鼐故居:仓桥街走出考古英才 雁过藻溪:故乡在我的血液里 序言 前言 《瓯景》所记,为温州 的人文风景。 公元323年,永嘉立郡 。《弘治温州府志,城池 :云,“郭璞登西北一峰, 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 城垣便连五斗之山,依海 坛、华盖、积谷、松台、 郭公诸山而建,城池清嘉 。 永嘉立郡之际,适逢王 谢世家南迂,一时名士谪 守温州如过江之鲫。《弘 治温州府志,宦职》载, 东晋永嘉郡太守,始于谢 毅,依次为王羲之(《晋 书》未记载王羲之守温州 )、孙绰、蔡邵、谢铁…… 及至南朝谢灵运,王谢风 流在永嘉郡声迹流播,“泉 日墨池,堂日梦草,坊日 康乐”,名士风景兴焉。 郡有名山水,集山、溪 、河、江、海、岛之美, 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 誉。自i射公屐叩响山水之 美,永嘉成为山水诗诞生 的摇篮;八百里瓯江浩浩 汤汤,瓯江诗路上,过尽 孟浩然等大诗人们的干帆 。雁荡山,天下奇秀,历 代杰出的高僧、大诗人、 大散文家、大旅行家、大 画家、各界名流接踵而至 ,若穿越时空连缀他们的 入山足迹,可绘一幅思接 干载、名士云集、蔚为大 观的雁山行旅图,依次可 排列出一串史上晌当当的 名字:诺讵罗、沈括、徐 霞客、李孝光、汤显祖、 姚鼐、袁枚、康有为、张 大干……道不尽的欲写龙湫 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 。苍苍罗山,为郡城一道 画屏,梅雨潭藏着一篇著 名的《绿》。渺渺孤屿, 似郡城一颗明珠,诗之岛 上镌刻了名诗人们的近千 首诗。“伊洛微言持敬始, 永嘉前辈读书多”,宋代温 州多书院,为永嘉学派的 滥觞。乐清梅溪书馆的风 声雨声读书声中,走出国 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 南宋一代名臣王十朋。温 瑞塘河,接永宁安固文脉 ,瑞安名儒,开一代风雅 。泰顺千山万壑,藏桃源 之胜与廊桥之美。文成奇 山奇水,五百年一出帝师 王佐…… 据《温州府志》称,温 州是我国历安定的地方之 一,“后汉天下大乱,东瓯 独安”;“东晋豪杰并起,未 闻以东瓯为得失”;“五代莅 乎吴越,长治久安”;“南宋 则高宗驻跸于前,出帝浮 海于后”。 虽隆冬而恒燠的温州, 实为东南之隅一块明净的 福地。纵观历史,无独有 偶,温州往往成为诸多名 士们一生中的“重要一刻”: 公元422年,谢灵运离 开建康而赴永嘉,在亲历 河流山川的行旅中,发现 山水之美,“诗人正面书写 山水”,由此,“老庄告退, 山水方滋”,中国诗进入了“ 山水诗”的新篇。 1130年,宋高宗入海避 敌。正月二十三日,溯瓯 江而上,到达乐清琯头。 二月初一,驻跸江心屿, 图谋复兴。1276年,南宋 将殁,杨淑妃带着两个王 子赵罡、赵昺,辗转逃至 温州,又落脚孤屿。一个 王朝的开端与终结,其君 主竟都选择了孤屿作为流 亡的避难所。 1921年3月,弘一法师 离杭来温,卓锡积谷山下 庆福寺。弘一在温州前后 12年,掩关四年常住庆福 寺,著《四分律比丘戒相 表记》;出关后几年,如 闲云野鹤,弘法四方。每 至寒暑,大都回温结夏度 岁。弘一的佛学体系和弘 体书法皆在温州时期形成 。 1923年暑假,朱自清和 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回到 温州,写下同题散文《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此 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 范”。《温州的踪迹》四篇 ,皆因朱氏的温州情缘而 诞生。朱自清的孙子朱晓 涛曾说,朱自清从诗人到 散文家的转型,是在温州 开始。 当名士与山水光辉合一 ,风景便添无限丰赡的人 文内涵,纵贯古今。山水 做证,灵犀相通。正如傅 国涌在《民国不幸雁荡幸 》中写道:“我读民国时代 那么多游山客写下的游记 ,依然心存感念,如果不 是他们的莅临,山中的小 世界将是何等寂寞,仿佛 一年年寂寞地开了又谢、 谢了又开的踟蹰花,或是 秋天里会开放的桃花,那 些花为元代文学家、我邻 村的李孝光见过,也被明 代大臣章纶见过,写下了 《牡丹亭》的汤显祖见过 ,或许徐霞客他们也见过 。” 庚子年,与友人杨苗同 行,有幸循着一代代名人 的足迹寻访瓯越山水,每 至一处,“寂然凝虑,思接 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 里”,悠然心会于曾来东山 书院执教的山东名士孙扩 图所作十首《温州好·调寄 忆江南》(其三):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 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 燠气恒温,风色异朝昏。 温州好,城郭画图间; 渠引千街同一水,星临九 斗孕群山,潇洒出尘寰。 温州好,地势旧称雄; 山接天台来雁荡,地连甬 上控闽中,胜据浙西东。 纵踏遍雁山云影、瓯海 潮踪,道不尽这秀山丽水 间人文隽永的瓯景! 是为前记。 夏真 2020年12月 导语 温州古为瓯地,建城有1600多年历史,自然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加上地处我国东南一隅,是我国历史上少有战乱、为安定的地方之一,因而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历史风物保存较好。历代有数不尽的杰出高僧、大诗人、大散文家、大画家等云集温州秀美的山水之地,更有众多名士谪守温州,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及历史故事等文史资料。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书稿选取温州墨池、池上楼、江心屿、雁荡、望海楼、库村、会文书院、梅溪、刘伯温故里、永昌堡、玉海楼、枫林、琦君故里、梅雨潭、藻溪等十多处人文景点,可以看出温州山水秀丽,山、江、海、溪、岛各种元素俱全,称得上大美温州。全书通过挖掘历史遗韵,阐述风景与人的关系,角度新意;所选图片,历史照片和当下照片对比,相得益彰;每篇文末还配了地图和线路,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实地游览。 精彩页 一、春草池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当春天带来浅草与欢悦的鸟声,你不妨去池上楼春草池畔走一遭。在诗歌的千年余韵里,看怀谢楼、春草池,风吹皱一池春水,满园春意古旧。 喧闹的谢池巷东端,便是池上楼。门匾上题“如园”两字,集字于曾在谢池附近庆福寺修行的弘一法师书法,字体清瘦,冲淡脱俗。清代学士吴山尊撰写的一副楹联,讲述着池上楼前世今生的风雅:“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 进门,穿过花厅回廊,便去瞻仰池上楼。“池上楼”三字,为吴让之篆书,别具雅逸气象。池上楼一楼侧墙上,是张如元先生书写的《晚出西射堂》。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 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 这是谢灵运来温州后写的首诗,时属深秋。射堂为射箭之营地,一般在衙署后园,据温州学术先驱周行己《浮沚记》记:“僦室净光山之下,古西射堂之遗址。”由此,西射堂在今松台山下蝉街。谢灵运黄昏时出西射堂,踱步到来福门,遥望西山(景山)枫丹霜浓,心有戚戚焉。 登池上楼,凭楼眺望,楼头映积谷山,帘外接春草池,这一望,依稀梦回《登池上楼》的诗境,时间仿佛回到了南朝。 公元422年旧历七月,南朝刘宋之际,狂傲的诗人、失败的政客谢灵运,自建康(南京)登舟出发,沿长江枉道先回故乡始宁(上虞),又返棹过桐庐、丽水,故意拖拖拉拉了三个月,终于到了瓯江。那一年,谢灵运因毫无忌惮地批评当政者,被降公爵为侯爵,从朝廷外放,贬到僻远的永嘉任太守。 “康乐公出守永嘉郡,爱永嘉亦有东山之胜,乃创宅凿池于积谷山下。”“谢公池,在积谷山麓,又名春草池。谢灵运尝憩此。”(《光绪永嘉县志》) 宅为池上楼,池为春草池。“园内疏流累石,遍植花木,岩坞有小台,前为华盖山,城内外绿野清流,尽揽目中。”池上楼风光秀丽,为城中胜处。 卧疴一冬,次年春天,谢灵运登池上楼远眺。积谷山上,时鸟变声,欢然生喜。一个盛大的春天照亮了诗人。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有神助,佳句诞生。一首《登池上楼》,彰显了山水诗诞生的新境,从此,池上楼成为山水诗里的一张风景名片,名传千古。 走出池上楼,谢灵运开始了登山临水的永嘉诗路之旅。 《宋书·谢灵运传》载:“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经旬朔。”晋宋时期,永嘉郡包括永宁(今温州市区及永嘉县)、乐成(今乐清市)、安固(今瑞安市)、横阳(今平阳县、苍南县)、松阳五县(今青田、丽水一带)。谢灵运常常车服鲜丽,带上百余人,裹粮携杖,遍访山水,半月不归。腰绑“曲柄伞”,脚着“谢公屐”,逢山开道,见水搭桥,即事即目而作诗,正是宇文所安所谓:是一种特殊的山水日记条目。 永嘉成了山水诗的摇篮。谢灵运在温州一年,写了20多首山水诗。《永嘉县志》可稽查的,有《过白岸亭》《登石门顶》《夜宿石门》《登永嘉绿嶂山》等诗篇。 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谢灵运的山水诗打破晋代玄学诗的玄奥清谈,“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成一时风尚,朝野争读。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早提出了“山水诗”这个说法:“谢公才廓落,泄为山水诗。”谢氏去离建康而赴永嘉,在亲历一条条河流山川的行旅中,山水美为之发现,逐渐渗入了游览、去离、衙 署闲情、登临等诸类题材,“诗人正面书写山水”,中国诗进入了“山水诗”的新篇章。由此可见,永嘉山水及《登池上楼》在开辟中国山水诗新章中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P1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