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继《小熊温尼·菩》之后创作的第二本关于小熊温尼的童话。它由10个小故事组成,在这些故事里,小熊温尼和他的朋友们经历了一次次有趣的事件和探险,通过大家的齐心琢磨与探索,最终走到了美好的结局。小熊温尼的形象被塑造得丰满而生动:他乐于助人、关心朋友,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虽然“只有一点点的脑子”,他却是一位天生的诗人,时常有新奇的主意,并具有独特的洞察力;加上他那天生憨厚可爱的模样,这头小傻熊的名字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中不朽的经典! 小熊温尼的故事贴近儿童的心灵,能让小读者在轻松、和谐、温情的氛围中体会到友谊的温暖与独立思考的意义,学会关爱。学会付出。他带给我们的快乐,值得我们用心铭记。 作者简介 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Alan Alexander Milne,1882—1956),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儿童诗人。 1882年,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所私立小学的校长。A.A.米尔恩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数学天分,后来进入剑桥三一学院继续研究数学。在剑桥学习期间,米尔恩开始写一些轻松的诗歌和幽默短文。 1905年,在英国著名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鼓励下,A.A.米尔恩发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说——《爱在伦敦》(《Lovers in London》)。 1906年起,A.A.米尔恩开始在英国老牌幽默杂志《笨拙》工作,主要是撰写儿童诗文和创作轻喜剧。他还曾把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改编成剧本《蛤蟆府的蛤蟆》,并在每年的圣诞节上演。 1913年,A.A.米尔恩娶多萝西·德·塞林科特(Dorothy de Selincourt)为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A.米尔恩服役于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军团,并担任信号指挥官。在此期间,A.A.米尔恩发表并演出了一个儿童剧,并于1917年将其改编成书,即《从前从前》(《Once Upon A Time》)。 1920年,A.A.米尔恩唯一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罗宾·米尔恩(Christopher Robin Milne)出生。 受到儿子的启发,A.A.米尔恩开始创作《小熊维尼》故事集,于1926年首次出版便大获成功。 目录 第1章 为伊呦在菩角建一个家 第2章 跳跳虎来到森林里吃早餐 第3章 瑞比组织了一场搜救小猪差点又遭遇了长鼻怪 第4章 跳跳虎不会爬树 第5章 瑞比忙了一天我们知道了克里斯托弗·罗宾上午做些什么 第6章 温尼发明了一种新游戏伊呦参加了 第7章 跳跳虎不跳了 第8章 小猪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 第9章 伊呦找到“乌庐”猫头鹰搬了进去 第10章 克里斯托弗·罗宾和温尼来到“魔地”我们把他们留在了那里 序言 生命需要力量、美丽与 灯火——《全球儿童文学 典藏书系》总序 今日世界已进入网络时 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 化——互联网、电子邮件 、电视、电影、博客、播 客、手机、音像、网络游 戏、数码照片等,虽然为 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 的选择和方便,但阅读却 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 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 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 ,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 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 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 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 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 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 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 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 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 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 ,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 。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 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 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 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 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 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 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 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 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 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 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 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 系》(以下简称《典藏书 系》)正是守望我们精神 生命诗意栖居的绿洲与灯 火。《典藏书系》邀请了 国际儿童文学界顶级专家 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 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 责人,共同来选择、推荐 、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 童文学精品:同时又由国 内资深翻译专家,共同来 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 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 我们试图以有别于其他外 国儿童文学译介丛书的新 格局、新品质、新体例, 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 友提供一个走进世界儿童 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根据新世纪全球儿童文 学的发展走向与阅读趋势 。《典藏书系》首先关注 那些获得过国际性儿童文 学大奖的作品,这包括国 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 卡耐基奖等。国际大奖是 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是 界定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 化国际认同。同时,《典 藏书系》也将目光对准时 代性、先锋性、可读性很 强的“现代经典”。当然,《 典藏书系》自然也将收入 那些历久弥新的传统经典 。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大 奖、现代经典、传统经典 的有机整合,真正呈现出 一个具有经典性、丰富性 、包容性、时代性的全球 儿童文学大格局、大视野 ,在充分享受包括小说、 童话、诗歌、散文、幻想 文学等不同体裁,博爱、 成长、自然、幻想等不同 艺术母题,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 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 主义等不同流派,英语、 法语、德语、俄语、日语 等不同语种译本的深度阅 读体验中,寻找到契合本 心的诗意栖居,实现与世 界儿童文学大师们跨越时 空的心灵际会,鼓舞精神 生命昂立向上。在这个意 义上,提供经典,解析经 典,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 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童心总是相通的,儿童 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 性文学。儿童文学的终极 目标在于为人类打下良好 的人性基础。文学的力量 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 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导 引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 灯火。愿这套集中了全球 儿童文学大师们的智慧和 心血,集中了把最关的东 西奉献给下一代的人类美 好愿景的书系。带给亿万 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阅读 的乐趣、情趣与理趣,愿 你们的青春和生命更加美 丽,更有力量。 《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 系》顾问委员会 2007年9月18日 导语 小熊温尼的童话故事,幽默风趣,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百亩林是一个纯粹而快乐的世界,那里的居民过着纯粹而快乐的生活。 本书讲述了温尼和他的朋友们,有时让我们捧腹大笑,有时又让我们感动得落泪。正是这些永恒的艺术形象,唤醒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童年记忆,触动了我们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其实,童话故事所折射出的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场景、一个个人物。 书评(媒体评论) 小熊温尼的故事贴近儿 童的心灵,能让小读者在 轻松、和谐、温情的氛围 中体会到友谊的温暖与独 立思考的意义,学会关爱 ,学会付出。 ——文培红 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 能够与小熊温尼及其朋友 们一道,在百亩林的乡野 边上,边唱边聊边吃边胡 思乱想,以此纪念那永远 不再的童年。 ——艾斯苔尔 小熊温尼的故事已在迪 士尼的动画中看到过,但 《菩角小屋》还是给我带 来了新的惊喜。米尔恩那 诙谐的语言充满了魅力, 与温尼的形象相得益彰。 ——亚马逊网友 精彩页 “所以我就让它们那样了。最好的写诗的方法,就是让那些词想来就来。” “噢,我还真不知道这方法。”小猪说。 一路上跳跳虎就在他们前面跳跃前进,不时地回过头来问:“是这条路吗?”最后他们终于可以看到袋鼠妈妈的房子了,还有克里斯托弗·罗宾。跳跳虎马上向他冲了过去。 “噢,是你,跳跳!”克里斯托弗·罗宾说,“我就知道你一定是待在什么地方。” “我一直在森林里找东西。”跳跳虎神气十足地说,“我找到了一个温尼、一个小猪,还有一个伊呦,但就是没找到早餐。” 温尼和小猪上前拥抱了克里斯托弗·罗宾,向他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你不知道跳跳虎喜欢吃什么吗?”温尼问。 “我想如果我使劲想的话,我应该会想出来的。”克里斯托弗·罗宾说,“但是我想跳跳虎自己应该知道。” “我知道,”跳跳虎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除了蜂蜜、橡子,还有——那些辛辣的东西叫什么来着?” “蓟草。” “对,还有那些东西。” “噢,那么袋鼠妈妈可以给你些早餐吃。” 于是,他们来到袋鼠家。小豆说了声“你好,温尼”,又说了声“你好,小猪”,又说了两声“你好,跳跳虎”。因为他以前从没说过“跳跳虎”,听起来有点好玩。他们告诉了袋鼠妈妈他们想要的东西,袋鼠妈妈和蔼地说:“好吧,跳跳虎,去我的橱柜看看,你想吃什么就随便拿。”因为她知道,不管跳跳虎看起来有多大,他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 “我也去看看好吗?”温尼问,他又有一种“十一点钟”的感觉了。他找到一听炼乳,看起来跳跳虎并不喜欢这东西,于是他自顾自地把炼乳搬到角落里,开始吃起来,保证没有人来打扰他。 跳跳虎的鼻子这儿嗅嗅那儿嗅嗅,爪子这儿抓抓那儿抓抓,但只是发现跳跳虎不喜欢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当他翻完了橱柜里所有的东西,发现竟然没有一样食物是自己喜欢的时,就对袋鼠妈妈说:“现在该怎么办?” 这时,袋鼠妈妈、克里斯托弗·罗宾、小猪都站在小豆身边,看着他吃麦芽精。小豆说:“我非吃不可吗?”袋鼠妈妈说:“小豆宝贝,你记得你答应做的事。” “那是什么?”跳跳虎小声问小猪。 “让他身体更强壮的药,”小猪回答说,“他讨厌吃。” 于是,跳跳虎向前靠近些,他向小豆的椅子背靠过去。突然,他伸出舌头,对着小豆嘴边的勺子舔了很大一口。袋鼠妈妈吃了一惊,大喊一声“噢”。说时迟那时快,她抓住了勺子柄,把它从跳跳虎的嘴里夺了回来,但是麦芽精已不见了踪影。 “亲爱的跳跳虎!”袋鼠妈妈惊叫了一声。 “他吃了我的药,他吃了我的药,他吃了我的药!”小豆高兴地唱起来,觉得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玩笑。 而后,跳跳虎抬起头来看看天花板,闭上眼睛,他把舌头伸出来转来转去地舔,生怕有一滴留在外面。他的脸上露出平静的微笑,说:“原来这才是跳跳虎喜欢吃的东西。” 从此以后,跳跳虎就一直住在袋鼠家,他早餐、晚餐、喝茶时都要吃麦芽精。有时,袋鼠妈妈想要他强身健体时,他就会在就餐后吃一两勺小豆的早餐,把它当药吃。 “但是我想,”小猪对温尼说,“他已经够强壮了。” P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