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饭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启文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成功解决了14亿人吃饭问题。

☆ 《中国饭碗》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粮食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 《中国饭碗》的出版不仅让读者认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唤醒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而且让读者了解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的辉煌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和奋进力量。

☆ 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一切都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民族脊梁!

内容简介

《中国饭碗》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用五个篇章,讲述了小岗村率先实施“大包干”,十万官兵将“北大荒”建设成为“北大仓”;再写“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农业科技人员在田野里掀起了一次次农业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种田大户们通过科学种田,推广机械化种植,实现了连年丰产丰收;科学储粮,为中国的粮食筑起了安全岛链。

全书以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的笔调,以生动、自然的口吻呈现“大国粮人”与“大国粮仓”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新中国农业发展之路留下一部有血有肉的形象史,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鲜明时代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十四亿中国人粮食安全问题的责任和担当,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激扬奋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和初心,对鼓舞人们在新时期继续昂扬奋进、拼搏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大宋国士》,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海祭》《中华水塔》《为什么是深圳》等30余部,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新闻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优秀传记文学奖等。

目录

序 章

第一章 一个村庄和一个国家的命运

那十八个血红的手指印

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

从温饱走向小康

第二章 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北大荒也是战场

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

另一种铁马金戈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第三章 藏粮于技

追逐太阳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

奇异的谷物

大豆强国的追梦人

第四章 藏粮于地

借问中原种粮人

玉米飘香的黄土地

湖广熟,天下足

稻花香里说丰年

第五章 大国粮仓

天下大命

共和国的守粮人

中国粮食的安全岛链

后 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兴许,许多和新中国一起走过来的人,还记得开国大典后不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放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不说,这位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一下就抓到了中国的命根子。吃饭问题,的确是中国历来最大的软肋。

粮食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粮食,而是历史演进的规律、民族兴亡,以及生命的无穷奥秘所构成的自然与文化的混合体。它是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历史最直接的载体,它内部包含着巨大信息量,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超越。如果说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粮食就是它最基本的底线。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春秋时期,在《尚书·洪范》中,列举了治国理政的八个重要方面,而解决好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这是东汉政论家王符的一句箴言。对于任何一个时代而言,人民都是国家的基石,粮食则是人类的命根子,而粮食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定盘星”。这是永恒的真理。

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追溯中国粮食必从五谷开始,上古的神农,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之先河。何为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一般指稻、黍(俗称黄米)、稷(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麦、菽(大豆)。又有注释:“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五谷可谓中华文明的起源,炎黄子孙以“五谷为养”,孟子云“五谷熟而民人育”。除了五谷之说,史上还有百谷之说,那养命的粮食说来数不胜数。历朝历代,始终把解决天下生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汉文帝刘恒、昭帝刘弗陵都是被后世尊崇为深怀仁义之德的明君典范,他们先后诏告天下:“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然而,数千年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却一直难以种出足以养活中国的粮食。追溯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既是一部以粮食为主的农耕文明史,也是一部天灾与人祸交加的饥荒史。历史上的每一次凶年饥岁,又无不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穿了就是饥民起义。为了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中国农民一次次揭竿而起,当他们被逼到了“人相食”甚至是“易子而食”的残忍绝境,战争已不是最残忍的选择,哪怕吃上一顿饱饭后立马死去,也比沦为一个倒毙于荒野赤地的饿殍更加心甘。

当千古帝制终于被推翻,一个身影站在了历史入口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他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三讲中,讲的就是吃饭问题:“常常有人说,天下无论什么事都没有容易过吃饭的……殊不知道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随后,他话锋一转,将这最容易又顶重要的吃饭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吃饭问题,是关系国家之生死存亡的。”而他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很便宜的饭吃”。这并非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存目标,但却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实现。中山先生认为,首要是解决土地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人类一直并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而对于中国农民来说,粮食是命根子,土地则是命根子的命根子。为解决土地问题,中山先生指出了-条路;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才算农民问题真完全解决。

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先生就与世长辞,他的愿景在军阀混战、外寇入侵的烽火连绵的乱世中,变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遗愿。战乱中的中国也是一个饥荒之国。据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估计,“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三百万至七百万人死于饥饿”。按他的推测,在民国存续的三十八年间,中国死于饥荒的人口数量至少两亿,这远远高于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而饥荒对人类的灭绝远胜于战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目睹了战乱和饥荒给中国人带来的如地狱般的情景:“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儿童们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像生了肿瘤一样。”……饥民的尸体经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有些村庄,人肉公开售卖……在赤日炎炎下,久早无雨的黄土高原一片死寂,没有绿色,树木光秃秃的,树叶被摘光了,树皮也被剥净了。路边横着骷髅的死尸,没有肌肉,骨头脆如蛋壳,稍有一点肉的立即被吞噬掉了。饱受着饥饿、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

谁能拯救一个饥荒的国度和饥饿的民族?在孙中山先生的背后,一个年轻高大的身影逐渐从苍茫时空中浮现出来——毛泽东。1910年春天,毛泽东还是一个是十七岁的少年,当他从韶山冲背着一个包袱走进省城,就遭遇了长沙城发生的抢米风潮。这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湖南多地遭遇水旱灾害而导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而土豪劣绅又囤积居奇,将原本就半饥半饱、艰难度日的贫民逼到了无米下锅的绝境,长沙城中以挑水为生的贫民黄贵荪因无钱买米而全家自杀。这是一个导火索,猛地点燃了长沙人民反抗的怒火,为了一口救命的粮食,他们在军警的严厉镇压下冲向一家家米店和粮仓,而长沙抢米风潮很快又波及周边多个城市。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这犹如一场多米诺牌局的开端。这让一个忧国优民的少年强烈地感受到,饥饿引发的不仅仅是绝望的反抗,也不仅仅是一场血腥的镇压,而且是在连锁反应中所引发的社会震荡,他预感到清朝——这个最后的帝国即将在此起彼伏的社会震荡中分崩离析。果不其然,一年后,那个在时空中延续了数百年的大清帝国,就在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了。在时隔八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毛泽东已是一位挥斥方遒的青年才俊,而他最关注的还是吃饭问题。他在《湘江评论》发刊词中大声疾呼:“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毛泽东一开始投身革命,就是从解决农民、土地和粮食问题开始的,这对于一个农民的儿子,几乎是一种源于生命的本能。而他后来认为,中国农民一穷二白的状态两千年基本未变。

未变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两千多年来的土地所有制一直未变。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