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孩子幸福成长
分类
作者 王建平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可能是一本和你距离最近的育儿书!
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难?为什么他们很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讲心事?对新手爸爸妈妈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总有许多“搞不定”的时候,困难不断地考验着爸爸妈妈的耐心和智慧。
本书是作者在十余年的家庭教育生涯中提炼出的最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涵盖了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育儿路上大多数新手爸爸妈妈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王建平,博士,博士后。“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发起人、主讲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今日女报》/凤网家庭教育专栏作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王建平博士从2013年开始在偏远地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已走过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伟人故里韶山,以及贵州、广西、西藏等地。她的讲座至今已逾上百场,深受家长、老师们的欢迎。
2020年9月,她发起“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活动,同时启动123公益扶助项目(即每次活动,向活动所在地选派一名优秀女教师担任家庭教育宣传员,为讲座的每所学校捐赠不少于2000册的图书,资助3名品学兼优但家境相对困难的女学生)。用脚丈量公益路,用心书写教育情。
王建平博士带领她的团队致力于把科学的“育儿经”送进千家万户,为民族大团结、实现56个民族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目录
第一章 亲子关系: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
1.儿子和妈妈不亲只和奶奶亲,怎么办?
2.孩子为什么越打越不听话?
3.孩子爸爸“重女轻男”,对吗?
4.孩子要给手机设密码,我该支持吗?
5.应该允许孩子玩手机游戏吗?
6.三代同住,育儿理念分歧大怎么办?
7.10岁孩子太“自私”,怎么办?
8.孩子爱顶嘴,该怎么让他改正?
9.孩子在家不爱学习,装监控设备可行吗?
10.孩子谎话连篇,怎么办?
11.孩子一调皮爸爸就打,我看不过又说不通,怎么办?
12.10岁男孩还爱撒娇,是不是有“恋母情结”?
13.我想让孩子认错,他却死倔到底,怎么办?
14.女儿对两岁的弟弟视若“仇人”,该怎么办?
15.“熊孩子”总惹事,怎么办?
16.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何不同?
17.家长如何把握惩戒的尺度?
18.为孩子牺牲一切,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19.如何更好地养育女孩?
20.职场父母如何平衡工作和带娃?
第二章 学习问题:每个孩子都可以闪闪发光
1.孩子没有进取心,不求上进怎么办?
2.寒假来了,如何防止孩子的成绩“假期滑坡”?
3.孩子很聪明,为何总是考不好?
4.11岁孩子不爱学习还逃学,怎么办?
5.期末考试后怎么跟孩子谈成绩?
6.儿子考试作弊,该如何引导?
7.孩子自控力太差怎么办?
8.天天陪孩子写作业,成绩却越来越差,为什么?
9.6岁孩子的幼小衔接怎么做?
10.孩子学什么都3分钟热度,怎么办?
11.家长该如何接受孩子的平庸?
12.用劳动惩罚厌学的孩子对吗?
13.孩子爱刷短视频,沉迷“低级快乐”怎么办?
14.天天上网课,家长和老师怎么配合效率才高?
15.鼓励式教育和打击式教育,哪种更有效?
16.你会支持孩子“不务正业”的爱好吗?
第三章 心世界:读懂孩子的心很重要
1.孩子好像有“恋物癖”,需要干预吗?
2.10岁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
3.6岁孩子突然有洁癖怎么办?
4.8岁孩子突然啃指甲上瘾怎么办?
5.孩子为什么输不起?
6.女儿追求完美,对自己太苛刻,我该怎样引导她?
7.儿子胆小懦弱,怎么办?
8.孩子总说“对不起”,像“老好人”怎么办?
9.12岁儿子爱攀比怎么办?
10.孩子爱打抱不平,是好事吗?
11.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12.孩子做错事总找借口怎么办?
13.孩子爱炫耀是什么心理?
14.孩子不敢上台表达怎么办?
15.上进心强,处处争第一,是好事还是坏事?
16.儿子势利眼,看不起家里的阿姨怎么办?
17.女儿因被同学嘲笑“香肠嘴”躲着不愿见人
怎么办?
18.“胖女孩”如何重拾自信?
19.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不想活了?
20.孩子很懂事好不好?
第四章 摆脱教育盲区:如何正确和孩子谈性教育和生命教育
1.小男孩喜欢粉色且爱和女孩玩,正常吗?
2.5岁男孩模仿父母的亲昵行为,怎么办?
3.带孩子随意进入公共私密空间好吗?
4.我该怎么跟5岁儿子谈“死亡”?
5.7岁孩子经常用死来威胁大人,怎么办?
6.奶奶病危,要不要告诉孩子呢?
第五章 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
1.孩子在学校老打架怎么办?
2.孩子不合群,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怎么办?
3.高个儿子被女同学掐哭也不敢吭声,是不是太怂?
4.新学期,孩子遇到了一个“坏同桌”怎么办?
5.儿子被冤枉后又被同学孤立该怎么办?
6.孩子在学校遭遇语言暴力怎么办?
7.儿子和“坏小孩”交朋友怎么办?
8.女儿的玩伴太强势,我该介入吗?
9.孩子要给同学送贵重礼物,该支持吗?
10.孩子被同学取绰号,怎么办?
11.贵重的物品被同学弄坏了,该索赔吗?
12.女儿总偷拿同学东西,该怎么让她改正?
13.女儿被老师冤枉,挨了批评后要转学,怎么办?
14.儿子总羡慕同学家有钱,我该为他换班吗?
15.儿子竞选班干部失败,我该怎么安慰他?
第六章 情绪和行为习惯: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1.孩子闹情绪离家出走,找回来后该怎么教育?
2.6岁女儿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怎么办?
3.8岁男孩遇事就哭怎么办?
4.孩子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怎么办?
5.7岁孩子情绪负面、爱抱怨怎么办?
6.5岁儿子无意中看了部恐怖片怎么办?
7.孩子提不合理要求,不满足就伤害自己,怎么办?
8.孩子磨蹭让我“河东狮吼”,该催促还是该让她慢慢来?
9.10岁女儿丢三落四,难道是基因“作怪”?
10.6岁女儿过分讲“规矩”,是“病”吗?
11.5岁女儿在家里是乖乖女,出门是“小老虎”,怎么办?
12.一年级孩子偷家里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13.四年级孩子每周要50元零花钱,合适吗?
14.二年级孩子帮同学抄作业赚酬劳,正常吗?
15.儿子收到压岁钱,能由他自主支配吗?
16.家庭经济下滑,该不该让孩子知道?
第七章 单亲家庭:请保持你的从容不迫
1.我们离婚了,该怎么告诉孩子?
2.我离婚后,6岁的儿子变得很胆小
序言
秉承初心,砥砺前行
王建平博士是妇女界有
名的模范人物,她先后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
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
兵、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
进个人等称号;同时,她又
是一个始终不忘初心、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优秀教育工
作者。作为家庭教育全国公
益巡讲的发起人、主讲人,
她从2013年开始在偏远地
区举办了上百场“家庭教育
公益”讲座,为广大家长提
供了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
指导。她还是一位资深的理
论研究工作者,不断深入研
究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
理论,孜孜不倦,始终不渝
。这本《陪孩子幸福成长》
就是她多年实践经验与长期
理论探索相结合的结晶,展
现的是一位教育者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不懈追求,一
位理论工作者以专注和敬业
造就的真知灼见,一位杰出
的慈善人士心怀大爱、成就
大义的挚爱与深情。《陪孩
子幸福成长》是一本科学指
导家庭教育的负责任的读物

首先,这种高度的责任
感体现在全书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在价值追求和思想
认识上,以习近平同志关于
教育和儿童的重要指示精神
,特别是关于家庭建设、家
庭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主导。
《陪孩子幸福成长》无论是
全书的内容布局,还是每一
章节的分析阐述,始终坚持
正确的导向,显示了作者较
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
治引领水平。进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对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
重点和根本任务,以及中国
家庭建设的基本方针等问题
,做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
出家庭建设要成为国家发展
、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
要基点。在多次讲话中,习
近平同志用四个“第一”确立
了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
中的基础地位,用“三个注
重”,确立了家庭建设的重
点,指出了家庭教育是品德
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对家长提出了时时处处给孩
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
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
导孩子的明确要求。王建平
博士对家教问题的解读使我
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重要
的指导精神渗透在每一个问
题的分析和阐述中。全书始
终坚持正确的儿童观、教育
观,以儿童为本,围绕人的
全面发展,重点阐述“培养
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
题。在这本书里,无论是孩
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还是
对家长思想认识的引导,抑
或是对家庭自身建设的指导
,都始终贯穿了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
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体现了中宣部、中央文明
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
、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
妇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
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
意见》的精神实质和全面要
求。
其次,这种高度的责任
感体现在该书强烈的实践特
点和指导意义上。作者将数
十年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
总结出的100个常见的育儿
问题,给予科学的归纳和总
结,以问题为导向,摆事实
,讲道理,同时提出具体的
、可操作的、指导性的建议
。这些问题涵盖了儿童成长
的方方面面,都是当前社会
家庭教育中父母遇到的最常
见的难题。从本质上讲,教
育是具有非常强烈实践属性
的社会事务。人类的学习是
一个认知的过程,但它又不
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认知,
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实践。教
育和学习实际上是两方面的
统一——教育者正确引导与
受教育者学会独立思考和积
极实践相统一。正因为如此
,学习的实践一定具有价值
性、情景性和过程性的特点
。任何教育都需要依赖一定
的情景,都要反映在相应的
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所
谓教育,就是在一定的情景
下,通过一系列的互动过程
,将包含在客观事物中的知
识,特别是其中的价值有效
、有序地代代相传,使受教
育者具备在价值和知识指导
下的相应能力。所以,方法
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研
究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地
位。尤其是家庭教育辅导是
以家长为对象的教育,面对
的受众年龄各异,社会身份
不同,文化水平不等,价值
观念不同,教育的实践属性
就成了教育效能的决定性因
素。《陪孩子幸福成长》的
作者将自己在长期家庭教育
实践中的精华加以总结,提
炼出一系列具体的教育运行
模式,还有无数精彩的颇具
启发性的小故事、小情景、
小方法,这对于广大家长无
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和具体行为上的借鉴意义。
而这些精华的提炼,展示出
作者长期积累的实践能力,
以及对于基本理论的丰富而
精准的把握和多方面的积淀

最后,这种高度的责任
感体现在渗透于所有问题背
后的理性思考和创新上。王
建平是博士后,扎实的理论
基础和深入的研究功底使《
陪孩子幸福成长》一书从头
至尾,在每一种具体方法、
情景故事背后,都体现出深
刻的思索——基础认知价值
的传递。读全书的开头,对
于亲子关系,作者引用了一
段有意思的对话。大人问一
个小男孩:“今年几岁了?”
他答:“5岁。”于是,大人
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
?”他答:“也是5岁。”大人
问:“这是为什么
导语
7大版块:亲子关系、学习问题、心世界、性教育和生命教育、交能力、情绪和行为习惯。家庭教育100招,育儿路上,你一定用得到!
本书展现的是一位教育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不懈追求,一位理论工作者以专注和敬业造就的真知灼见,一位杰出的慈善人士心怀大爱、成就大义的挚爱与深情。
本书是一本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负责任的读物。
精彩页
当今的中国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焦虑的父母了。传统的育儿观念、亲子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说到教育孩子,爸爸妈妈能够罗列出一堆孩子的问题:不喜欢学习、不爱阅读、到处惹麻烦、叛逆不服管教……为什么孩子越大,离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小孩”越远呢?
归根结底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教育的前提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好,任何教育方式都没办法发挥效用。孩子在儿童时期感受到的亲子关系对他的性格、与人交往的模式、表达爱和感受爱的能力的养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曾经听过一段特别有意思的对话。
大人问一个小男孩:“今年几岁了?”他答:“5岁。”
于是,大人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
他答:“也是5岁。”
大人问:“这是为什么呀?”
他说:“因为他是我出生那天才变成爸爸的啊!”
乍一听,这孩子童言无忌。
但仔细想想,孩子的表达并没有错啊,他爸爸的确做父亲只有5年,自然和他同岁。
这个故事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从生命诞生的角度来看,孩子经由父母才来到这个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何尝不是因为孩子才成为父母呢?父母,不是因为生了孩子就成了父母,而是在真正懂得了如何成为父母之后才成为父母。
让我们把时钟回拨,穿越到孩子诞生的那一刻,重温一下那一刻的温情和喜悦。那时,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是那么简单,无非就是健康、平安、快乐。
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知不觉中,我们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多了一条起跑线,我们开始忙着看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别人看。于是,期待越来越多,苛责和失望也越来越多,爱变成了控制。
有个因为早恋而被父母带来见我的女孩对我说,她感觉谈恋爱没有错,她男朋友特别了解她,一个眼神就知道她想要什么,而爸爸妈妈就好像跟她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妈妈对她说的最多的话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为了你上最好的学校,得到最好的教育,你学习还不努力,对得起我们吗?”每次听到妈妈说这样的话,她就特别烦,不想回家,不想学习。
她还说,除了学习上的话题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外,其他方面她感觉不到他们的爱和关心。她和父母两个星期见一次面,但见面后父母第一句话就问:“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女孩跟我说这番话时她脸上的愤愤不平和失落的神情。
有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怎么会不早恋、叛逆,以致成为父母眼中的“坏小孩”呢?
很多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却从来没有想过,你所谓的好,对孩子真的好吗?孩子能感觉到你的爱吗?
许多不幸就从这里开始。
在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中,一名初中女孩讲述了妈妈对她日常生活的过度安排。她说自己的生活被妈妈进行了表格式的安排,精细到几点吃饭、睡觉、学习。除此之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按照标准的模板进行。她对妈妈发出请求;“能不能不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然而妈妈坚定地认为:“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做的,因为我早出生、早经历,所以我才会把我们所经历的提前告诉你。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听着妈妈的话,孩子难掩满脸的失落和无奈。
以爱的名义包办一切,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内在动力和负责任的能力;家长以爱的名义侵入了孩子的空间。
在《妈妈的悔过书》里有一个观点:要判断你是几等的父母,就看孩子突然看见你时的第一反应。如果孩子惊喜地向你走来,那你就是一等父母;如果孩子没有跑过来,但仍然微笑着打招呼,你就属于二等父母;如果孩子认出是你,却不情愿打招呼,你就属于三等父母;如果孩子假装没看见你,改走别的路,你就属于四等父母。
这个小测试,其实测试的就是亲子关系。当孩子对你视若无睹甚至只想远离时,你努力习得的教养方式都会失去意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你把他真正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时,当你真正学会尊重孩子时,当你不要求他变成你想要他变成的样子时,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你所认为的那么叛逆,你会发现教育孩子并没有那么痛苦,你会发现孩子是上天赐予你的最好的礼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一诗中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爱的最终目标,不是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这样的爱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