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将从项目概况、资料来源与方法、项目实施与结果、主要成就与经验、主要问题与建议五部分来系统总结项目地区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肺结核及耐药结核病发现模式的实施成效以及推广的可行性。 本书的肺结核及耐药肺结核发现的综合模式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综合模式经过在人员能力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3年试点的实践检验,不断完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显著提升了肺结核及耐药肺结核的发现水平。既建立了综合模式又确定了其应用时注意的关键技术环节,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在中国其他地区推广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项目背景 二、实施活动 三、实施结果和产出 四、主要经验 第二章 提高耐药肺结核发现水平实施细则 一、机构与职责 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发现 三、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 四、提升痰标本质量的措施 五、工作机制及综合措施 六、老年人肺结核筛查 七、质量保证 八、定点医院内部转诊机制 第三章 探索提高欠发达地区肺结核发现项目评估 一、项目概况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 三、项目的实施与结果 四、主要成就与经验 序言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 结核病防治工作,将结核病 列为重大传染病加以控制。 自2001年起,国务院下发 了三个“全国结核病防治规 划”,我国积极发现和治疗 肺结核患者,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然而,肺结核病原学阳 性率和耐药肺结核发现率不 高,是现阶段结核病防治工 作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 因,一是许多地区依赖于痰 涂片、胸部X线检查和传统 培养药敏技术;二是约40% 县区配备了分子生物学耐药 检测技术,但缺少相应的诊 断流程和筛查经费,检测设 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三是 疾控部门和医院之间没有建 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没有在 工作层面上认真落实相关的 保障措施。 《“十三五”全国结核病 防治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肺 结核病原学阳性率和耐药肺 结核筛查率两个工作指标: 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率要达到 50%以上,高危人群肺结核 耐药筛查率要达到95%,提 高耐药肺结核病的发现水平 。为此,我们开展了探索提 高欠发达地区肺结核发现水 平项目,以探索建立可行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提 高肺结核和耐药肺结核发现 水平的综合模式。本项目是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 与合作中心和强生(中国) 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框架下公 益性质的公共卫生项目,赛 沛(中国)对此亦有贡献。 该项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组织实施,从2018年 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 为期三年,项目覆盖江西省 赣州市、陕西省榆林市、山 西省临汾市共3个地(市) 的22个县,惠及人口约 1000万。通过三年的项目 实施,提升了项目地区人员 结核病防治的理念、技术和 创新能力,建立了适合我国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核 病诊断流程,实现了预期目 标。为了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项目的成功经验,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 制中心组织专家从项目的设 计、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和经 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 编写了本书,供各地参考使 用。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 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22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