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滇缅路--血肉筑成抗战路/滇西抗日战争资料辑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滇缅公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被称为“功勋路”。然而,修筑这条路的云南滇西各族人民,他们中许多人是老年人、妇女甚至是少年儿童。他们自带干粮和被褥,露宿荒野。工程开始后,各种湿热病症很快就演化成疟疾,工伤事故每天都有发生,夺去了很多筑路者的生命,但滇缅公路的建设却从未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些人替补上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建造了这条堪比大运河的公路。本辑虽然辑录了修筑滇缅公路的许多资料,但修筑这一条公路的滇西民众所付出的艰辛和血泪,远远超出了本辑所录文章能够承载的重量。 目录 总序/陈俊光 前言/王琨楼 第一章 十万火急 抗战前期国统区的南方外贸运输线/张晓辉 抗日战争开始时云南公路概况/浦光宗 切断援蒋路线与对缅关系/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 联系对外交通及战后建设/缪云台 张绳规与滇缅公路路线的确定/高黎 第二章 万众一心 我参加滇缅公路修建工程的经过/徐以枋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萧乾 打通滇缅路/谭伯英 滇缅路昆明至下关段的修建/李春泽 芒畹公路始末/方正春 滇缅公路歌并引/王锡光 王锡光与他的《滇缅公路歌》/高黎 参加抢筑滇缅公路下关至云龙坡脚段的回顾/马直卿讲述 常泽鸿整理 滇缅公路保山段的修筑/李希尧 滇缅公路龙畹段历史概述/马向东 回忆修筑芒市路段/周波 月相佐口述 谢岩 姜兴治整理 滇缅公路保龙段修、毁侧记/李灿章 潞江土司署修筑滇缅公路龙陵段点滴/李济洲 昌宁人民参加复修滇缅公路纪实/段国理口述李映泉整理 抢修滇缅公路终点段/多立周 修筑滇缅公路见闻/段荣昌 回忆滇缅公路修建过程/莫喊 滇缅路上的龙陵人/董元昆 龙陵儿童参加修筑滇缅公路/王仲杰 修筑滇缅公路漾濞段亲历者、知情人回忆录/梅菊 滇缅路上施甸人 第三章 南桥机工 中缅运输总局的前世今生 赤子功勋树丰碑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的英雄事迹/崔酉年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始末/冯君锐 滇缅公路开放后的见闻/李幕郓 抗战时期的西南运输处和南侨机工/董沛 战斗在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唐仿寅 南侨机工群英谱/范南虹梁昆 第四章 中印公路 史迪威公路/谢福泽 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巡礼/吕德润 腾冲与中印公路/张天亘 中美合修保密公路纪实/沈来仪 中印国际公路交通线/谢自佳 中印油管/胡文义 第五章 档案资料 云南省政府关于赶修滇缅公路西段的训令 (云南省政府训令秘二路总字第五一八号) 云南省政府关于转发交通部滇缅公路赶工办法的训令 (云南省政府训令秘二路缅字第1511号) 云南省政府关于限期完成芒市至缅甸交界段公路的训令 (云南省政府训令秘二路缅字第688号) 云南省公路铺路工程施工细则 (云南全省公路总局滇缅路总工程处) 滇缅公路验收赶工规定办法 总工程处段纬关于惠通桥西岸至潞西交界段各县所修路段的呈文 顺宁县县长快邮代电 顺宁县政府公函(理工字第四三三九号) 漾云段工程分处关于蒙化县修筑完竣土路工程及桥梁涵洞的呈文 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材料库致汪泰经笺稿(1940年1月) 财政部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代电(1940年3月7日) 滇缅运输情形报告(驻仰光材料库主任汪泰经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呈) 经济部与工矿调整处有关英国关闭滇缅公路的电函(共八件) 关于日军轰炸滇缅公路的电函(共六件) 关于滇缅公路运输的管理规定(共八件) 盛今杰、柯俊等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呈(二件) 编后 序言 王琨楼 滇西抗日战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场关于路的战 争,这条路是两千多年前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延伸。 西南丝绸之路在公元前4世纪时便已开通,以成都平原 为起点,经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进而远达中亚及欧洲 ,汉代时称“蜀·身毒道”,因以蜀锦和保山出产的丝绸 为主要出口物资,又称西南丝绸之路。就是这条路,因着 战争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再仅仅是商贸通道 ,而是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公路沿线的滇西各 族人民舍家卫国、浴血奋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 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翌 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 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坚决抵抗, 但由于国力、军力和经济实力相差过大,大片国土相继丧 失,日军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并迅速攻陷南京、 上海、汉口、广州等地,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也先后陷 落。由此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中国95%的工业, 主要的大城市,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 控制之中,这不仅摧毁了中国本来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 ,还堵死了国际上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1939年中国的粗 铁产量仅有87万吨,石油几乎全靠国外进口。在军工制造 方面,中国能够生产一些质量较好的轻武器,但完全没有 能力生产如卡车、坦克、大炮或者飞机等重装备,在战场 上,中国军队连子弹都供应不足。 但是,中国并没有亡。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 梦破灭,他们发现中国尽管贫弱,但大量国际援华物资起 到了输血的作用。中国人多地广,只要国际援华物资不断 ,要想在短期内完成对中国的占领是不可能的。占领中国 的沿海城市和港口,切断国际上对中国的援助,使中国处 于孤立无援境地,是日本最狠毒的一招。特别是武汉会战 以后,中日双方进入战争相持阶段,战争变成了消耗战。 1937年11月20日,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又攻占了杭州 、苏州等地,南京危在旦夕,民国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从1938年开始,日军沿着中国海岸线进行了封锁作战,江 浙、两广、海南、越南等物资运输线一条一条被日军掐断 了。到1940年底,苏联迫于轴心国东西夹击的压力关闭了 从新疆入境的援华路线,在抗战前途最黑暗的时刻,中国 原有的共计六条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几乎全部被切断。 在此紧要关头,1937年8月的南京最高军事会议上,云 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向民国中央政府提出建设滇缅公路的计 划,即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 直通印度洋的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都能在相对比 较安全的缅甸港口仰光上岸,然后通过公路运到中国的大 西南后方基地。1937年10月,也就是上海沦陷前十多天, 民国中央政府官员火速赶到昆明,同云南省政府一起确定 了滇缅公路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 ,然后在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通仰光这一路线 。 1937年11月,民国政府行政院正式下令:限期一年内 修通滇缅公路。 今天,从下关(大理市)到边境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 ,即便如此,由于江河阻隔,高速公路仍然需要在群山中 绕行,许多地段还修筑有长度惊人的隧道,由于弯多坡陡 ,以至于路上标示的时速一般都只是80公里,最高时速不 得超过120公里,而在与昔日滇缅公路西段相伴的那一部分 ,最高时速有时甚至降到60公里。我们不禁为70多年前当 地贫穷到极点的人们,硬是使用最为原始的生产工具在最 短的时间内,从群山中挖出这么一条路而感到震惊! 事实上,计划修建滇缅公路在当时成了全国关注的焦 点:要在一年的时间内修建这么一条国际公路谈何容易! 这一条路从昆明到缅甸腊戌全长1146.1公里,而且80%的 路段要穿越崇山峻岭,要翻过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横 断山系,跨越澜沧江、怒江两大峡谷,英、美盟国断言这 条路的修筑起码要3年。最艰难的一段自下关至边境长达 547.8公里,全部路段位于云南滇西。在滇缅公路的修筑 史上,修筑这一段公路的滇西民众所付出的艰辛和血泪, 远远不是几页史书能说得清的。 一、妇孺创造的奇迹 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在保山紧急成立, 开始了滇缅公路的全线勘测工作。据时任滇缅公路管理局 局长谭伯英回忆,勘测工作是由不到30人进行并完成的, 仅有的测量工具是酒精水准仪。 与此同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用鸡毛信加手铐的方 式传送命令,限所有县将工人送到工地。接到命令的县长 、区长、乡长、保甲长和大小土司们忙作一团,将自己所 能征召到的民工一队一队开进工地。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 县的彝、白、傣、苗、傈僳、景颇、阿昌、德昂、回、汉 等民族约20万各族民工走出家门,在公路沿线摆开一条长 达千余里的“人路”,每隔3米就有一个人,许多路段是测 量员在前面 导语 《滇缅路--血肉筑成抗战路》所收录的文章,以当事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叙述,反映出滇缅公路修建的大体过程,从而彰显在民族存亡之际,滇西各族人民为了修筑滇缅公路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云南人民上下齐心共同抗击侵略者的坚毅精神。 后记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西抗战是中国 抗曰将士、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爱国侨胞、盟军官兵团结 一心、同仇敌忾,为捍卫人类尊严、独立、自由而进行的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正义之战,也是在八年的 抗日战场上全歼日军并率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之战, 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转折点。不仅 如此,滇西抗战的胜利彻底打破了法西斯轴心国会师中东 的战略图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接触滇西抗战这段历史,始于1994年。在滇西抗战 胜利50周年之际,由中共保山地委、保山行政公署主办, 地委宣传部承办,举办第一次“中印缅战场滇西战役国际 学术研讨会”。我因在保山地委宣传部工作,参与组织了 这次研讨会。参会的有二战期间的美国老兵、台湾的抗战 老兵,有香港地区和日本的二战研究专家。收到的稿件很 多,都是老兵回忆录、亲历者的文章,都是第一手资料。 也就是在这次研讨会后,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史志委 先后收集整理出版了有关滇西抗战史料集,一些学者和作 家也推出与滇西抗战相关的专著,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也在 报刊和网络上发表,滇西抗战这段历史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 10年后的2004年,第二次“中印缅战场滇西战役国际 学术研讨会”在腾冲举行,收到亲历者的文章就少了,多 的是纪念性的文章或是老兵后人整理的文章。可喜的是, 经过10年的酝酿,滇西抗战这段历史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 关注。在这次研讨会后,一个新的突破是以滇西抗战为题 材的影视剧创作、拍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我因工 作都是在宣传、文化、电影、电视单位和部门转圈,从此 与滇西抗战段历史就有了不解之缘。2006年初,市政府出 台了《保山市外来影视剧拍摄以奖代补办法》,国内知名 影视制作公司到保山拍摄了《滇西往事》《滇西一九四四 》《翡翠凤凰》《中国远征军》和电影《腾越殇魂》一系 列反映“滇西抗战”的影视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卫 视播出,滇西抗战这段历史因此为更多人所熟知,我为能 够在其中尽之以微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2014年是滇西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隆阳区、腾冲县 、龙陵县、施甸县都有活动举行,很多老兵已经凋零,能 够参加活动的老兵非常少,而且都是90上寿的老人了。除 了有关滇西抗战的文学作品,能够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也就 基本没有了。 经过20多年对滇西抗战史的感知,深深地体会到只有 亲历者的回忆、目睹者的讲述、战地记者的报道,才是最 原本的资料。唯有这些资料,才是我们最应当珍藏的。 事实上,在一些有关滇西抗战的纪实文学作品中,作 者少不了要对当时的场景和对话进行模拟或是还原,但这 种不论是模拟或是还原,就有了作者本人自以为是的东西 。就语言来说,很多亲历者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大字 不识一个,在他们的回忆和讲述中,他们的语言是朴实无 华的,是原汁原味的。他们对战争有着真实的体验,他们 所讲述的是对于战争和战争中某个环节的切身感受,是生 与死的体验,比之一些后人创作的语言顺畅、辞藻华丽的 文学作品来说,原始资料读起来有些梗椤绊倒,但韵味无 穷,蕴藏的信息量相当大,简单朴素的语言后面,是宏大 的战争画面,让我们有着更为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鉴于自1994年第一次滇西大战研讨会后20多年的时间 ,很多有关滇西抗战的文章纷纷发表,人们对中印缅战场 抗日战争的研究,从整理史料到撰写论文专著,可谓硕果 累累。很多珍贵的资料也被发掘出来,也出了不少的资料 文集。但就总体而言,多是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的记 录,对于滇西各族人民在滇西抗战中的贡献,这方面的资 料显单薄和零乱。于是借此次机会,侧重于滇西各族人民 在滇西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分三辑收集整理。 第一辑《滇缅路——血肉筑成抗战路》。滇缅公路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被称为“功勋路”。然而,修筑这 条路的云南滇西各族人民,他们中许多人是老年人、妇女 甚至是少年儿童。他们自带干粮和被褥,露宿荒野。工程 开始后,各种湿热病症很快就演化成疟疾,工伤事故每天 都有发生,夺去了很多筑路者的生命,但滇缅公路的建设 却从未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 些人替补上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建造了这条堪比大运河 的公路。本辑虽然辑录了修筑滇缅公路的许多资料,但修 筑这一条公路的滇西民众所付出的艰辛和血泪,远远超出 了本辑所录文章能够承载的重量。 第二辑《大轰炸——滇西的血色记忆》。由于滇缅公 路在抗击日本侵略中的“输血管”作用,日本启动了“断 ”作战,疯狂轰炸滇缅公路上的桥梁及滇西重镇保山。特 别是在1942年5月4日、5日的大轰炸中,近万人被炸死炸伤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轰炸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滇缅公路沿线的百姓为了躲避轰炸,纷纷逃离家园,成千 精彩页 抗战前期国统区的南方外贸运输线 张晓辉 战争对于物资、人力、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后勤支援对战争结局有着重大影响,而交通运输又在后勤支援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急需的物资,尤其是飞机、舰艇、坦克以及各种重武器均需要进口。正是看到中国的致命弱点,日军把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当作战略重点之一,妄图通过经济封锁迫使中国政府屈服。本文对抗战前期国统区(即国民党统治区)的南方外贸运输线做了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滇缅公路对全国抗日战争的意义是很有帮助的。 抗战前期,国统区的对外贸易主要以香港为进出口货物的转运枢纽,是中国与西方保持经贸联系的最重要据点。 由于香港在中外贸易和交通运输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国民政府在港所设外贸、运输企业及民间商运机构十分活跃,使香港成为进出口货物的主渠道。联结香港与内地的物资运输路线迂回穿插,蛛网密布,灵活发展。既有快捷的现代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也有传统运输工具木船、畜力车、独轮车及人力挑夫,从地面的铁路、公路、内河、海洋乃至天空,呈现立体运行状态。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盟国援助,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坚持持久抗战,发挥了生死攸关的作用。 本文从对外贸易转运枢纽——香港的角度,将运输路线划为中路、东路、西路及海上、空中四大部分进行阐述,并予以评析。 一、中路对外贸易运输路线 所谓中路,是指抗战伊始至广州沦陷前,由于日本南侵的渐进性,华南尚未直接卷入战火之中,以广州、香港为枢纽,广九、粤汉两路为运输主干,形成举世瞩目的“香港通道”,此乃抗战初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渠道。 抗战爆发后,我国外贸中心逐渐向华南转移,运输路线顿改旧观。尤其当粤汉、广九两路接轨后,长江中游及西部各省之客货出入,大部趋向省港,俨然有以粤汉铁路代替江航,以香港取上海而代之的趋势。 粤汉、广九两条铁路于1937年8月23日正式接轨通车,同月27日,首列来自汉口的列车到达九龙。10月,粤汉、广九铁路英华两段货物联运合约正式生效,成为一条最陕捷方便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经此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内地。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筹划军备及后方生产机器等,向英美等国订购抗战必需物资,主要利用港澳内运。由于任务极重,高度重视穗港公路运输与内地联系的作用,于1937年10月1日成立了西南运输处,担负繁重的国际运输任务。次年初,香港至广州的公路顺利开通并投入使用,与广九铁路并驾齐驱,成为抗战初期中国最重要的公路补给线之一。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存放在广州及上海需转内陆的货物甚多,由于日机空袭的加剧和粤汉铁路运力的有限,于是决定将其中一部分非急需的货物,用水陆三段联运(由水路运至曲江,转铁路运至衡阳,再转水路运往长沙)的办法转运。有关货物联运事项由招商局广州分局负责进行。凡由广州或其他各埠经由广州运往汉口的货物,由该局派船运至韶关,转装粤汉路货车运至衡阳,再转该局船只运到汉口,自1938年6月4日起开始正式实行,暂不装运中站之货。但不久即改变联运办法,允许在中途车站装载货物。因粤北河流水浅,水陆联运于6月25日曾暂停。历经周折,至同年10月下旬,第一批水陆三段联运货物终于运至长沙,并由此再转往宜昌等地。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