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世界正准备去往2020年的时刻,我们在《鲤·我去二〇〇〇年》中潜入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这也是80后作家们给予逐渐远去的少年时代的一次集体性省察,试图共同追溯当时的经验如何影响了现在的自己。 在访谈部分,导演毕赣和作家笛安分别讲述了90年代的经验如何塑造了他们独特的表达。在专题板块,批评家杨庆祥和《单读》主编吴琦从宏观层面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特点,李静睿、周嘉宁选取喇叭和台风天这两个私人记忆深刻的意象进行书写,魏思孝和龙荻则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验。班宇、郑执、春树、张玲玲奉上同主题小说新作,以虚构的方式再次回到90年代,带领读者进入大雪中的逃亡,千年虫逼近的时刻,以及那时的北京与南方小镇上。 目录 视野 我去二〇〇〇年(吴琦) 喇叭(李静睿) 风暴天(周嘉宁) 大事皆与他无关(魏思孝) 底色(龙荻) 九十年代断代(杨庆祥) 访谈 毕赣:九十年代很短暂,那是一种更严肃的复杂(沈河西) 笛安:在末世氛围中讨论终极命题的少女是最美的存在(箱子) 新文人 恋物癖与纳骨堂(海带岛专栏) 我的家在永远永远的大都会(梁霄专栏) 小说 石牢(班宇) 凯旋门(郑执) 北方天使(春树) 岛屿的另一侧(张玲玲) 序言 张悦然 我们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就确定了这期主题。讨论主题 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调动着自己的回忆,而那些 回忆逐渐、不可避免地向一些大事件聚拢。洪水、香港回 归、千禧年之夜……那些化作集体记忆的时刻,如同熟悉 的旋律,当我们再次听到,身体里的一部分就会跟着动起 来。这种感觉很温暖,那些共享的记忆让我们有所依傍, 不是孤身一人;但也很危险,因为它让我们觉察到那一部 分身体好像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被我们甩在身后的时代, 始终保管着开启它的钥匙。 那天下午的讨论,起先是在一个咖啡馆,后来大家想 走一走,就来到了外面。外面是秋天的校园,树上的叶子 黄了一半。几个学生从后面超过我们,快步走向教学楼, 看样子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出生于2000 年。我在大学教书已经有几年,但对学生的年龄一直没什 么概念,只知道他们非常年轻,可那种年轻是很抽象的。 这个下午,他们的年轻忽然具象起来,我清晰地意识到, 我和他们之间隔着一个1990年代。1990年代之于我,是一 个广阔无边的世界,之于他们则是那些被翻过去的历史中 的一页,而且因为离得太近,缺乏诗意和神秘。他们会怎 么看待一本关于1990年代的书呢?一定是充斥着沉湎式的 怀旧气氛吧。怀旧之所以有时候令人厌倦,正在于它是沉 湎式的,我们无法做到一边沉湎一边省察。因而怀旧最终 只会化作一种无力感。但如果没有沉湎其中,我们就无法 充分释放那些障蔽在集体记忆之下的个人经验。一个过去 的时代留下的宝藏,正是藏匿于那些个人经验之中.沉睡 在那些无法说出、未被书写的话语之中。 1990年代里有我的少年时代。如果说它有什么特别, 或许是当时的我曾产生一种错觉:不仅是我或者我的同学 .而是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少年时代里。我和所有人一起 ,发现着那些闯进视野的新事物。我在学习使用金钱,大 人们也在学习使用金钱,我吃第一块肯德基炸鸡的时间也 是我爸爸吃第一块肯德基炸鸡的时间。他过去的生活经验 就像作废的国库券,已经无法馈赠于我了。股票交易所开 门的第二天,我和朋友进去逛了一圈,夹着一卷画着股票 抛物线的绘图纸走进教室。我们觉得比父母更早掌握股票 的操作是一件很酷的事,好像能证明我们的人生比他们更 值得一活。躁动、亢奋、膨胀、迷茫……它们究竟是一种 普遍的青春期感受,还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质.抑或是 二者的重叠与共振?所以当我说,那是迅疾的十年,也不 可避免地染上了哀悼青春的主观色彩。但它的仓促或许也 来自于价值的混乱,人们都在加快脚步,追逐他们新发现 的价值。1990年代来不及被用旧,来不及被厌倦,来不及 被嘲弄。新世纪的召唤成为甜美的诱惑,人们迫不及待地 踏进2000年,迎接一场新生。1990年代如同一条掉落的壁 虎尾巴,壁虎会留着自己掉了的尾巴吗?对飞快奔跑的人 们来说,过去的岁月成为一种负担。 关于1990年代,我最私人的记忆是机器猫(据说这么称 呼它很暴露年龄)。1993或者1994年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我会走很远的路到一个书摊买新出版的《机器猫》漫画 。这只没有耳朵的猫是大雄22世纪的孙子送给大雄的礼物 。 它成为我对于未来最具体的想象。同时,在那个开始 加速的年代里,它向我证明,未来的人是会惦记从前的人 的,如果可以,他们会想办法给从前的人送些礼物。也许 更重要的是,任何过去的时间从未真正闭合。它敞着口, 等待接纳一份遥远的祝福。 导语 洪水、香港回归、千禧年之夜……每个世纪都有一个九十年代,但是九十年代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 杨庆祥、吴琦、李静睿、周嘉宁、魏思孝、龙荻:80后创作者群体共同勾勒属于自己一代的精神内核。 毕赣、笛安双访谈:“九十年代很短暂,那是一种更严肃的复杂”“在末世氛围中讨论终极命题的少女是最美的存在”。 班宇、郑执、春树、张玲玲同主题小说新作:大雪中的逃亡,千年虫的逼近,90年代的北京与南方小镇…… 精彩页 1990年代结束之前,我的青春期才刚刚开始。 一个正在中国大都市里昂扬向前的小镇青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写文章来纪念它。 时间的密度并不是均质的,那个隆重的20世纪的末尾,同时也悄然作为我的青少年时光,在我并不强大的记忆系统里,没有占据一个显赫的位置。或者说,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都太过显著,又充满变数,以至于我忽略了这段已经被完成、被静止的“史前时代”。 我试图去想它,而它像南方家乡的空气一样,寡淡稀薄,是灰色的。在不断后退的景片中,这想念几乎就如同一种想象。 如果我比现在年轻,或者再老一点,怀旧可能会来得自然。年轻时很难满足,又缺乏承担,只能把目光投向就近的生活,等有了年纪,过去全部成为经验,对经验的消化成为所剩不多的欲望的替代品。只有此刻所处的人生,开在中间车道,又再次踩上了时代节奏,被“进步的幻觉”推动着,不用在过去或未来停留太久。 怀旧就是这样一个按钮,一个客观甚至辩证的制动装置,在那些举棋不定、鱼目混珠的时刻才会被按下。有时我们把它当作棒棒糖,借它来吞下生活的苦涩;有时又拿它当警报,指出眼前的正确未必那么正确,错误在从前早就发生。更多的时候,这些昧道掺杂在一起。回忆和展望,甜蜜和危机,都有意无意地伪装成彼此的样子,混为一谈。 这种混乱可能是一个更加充分,也更挑战的理由来开启回忆。因为新的生活并没有完全兑现它的承诺,今天我们仍然不断在对结束混乱的期待中迎接新的混乱,从20世纪一路开来的庞然机器,越来越没有对手。转眼间,21世纪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 我在21世纪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我的20世纪,客居北京的日子不出意外的话也将超越我的湖南老家。那个沉默的1990年代及其终结,好像真的具有了某种分割的意义,而且这种分割正在变得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剧烈。流行词汇、科技产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整体更迭,张牙舞爪起来,好像随时都准备将人甩到另一边。 如今我每天的生活,都可以通过手机来组织,并且由它来证明。这种巨大的便利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一个令人遗憾的副作用是,它降低了人类想象过去的能力,尤其是想象那些没有手机的过去。光是这句话就足够暴露年纪了,真正的数码原住民和电脑、手机一同长大,甚至比它们更崭新,他们并不需要这种旧式的想象能力。 于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诞生了,它难倒了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过去没有手机,人们到底是怎么处理那些遍布我们周围的空虚、无聊和尴尬的? 努力想了想,我用过的办法大概有这些。在最热的夏天,循环往复地坐公交乘凉;上课无聊时把所有文具幻想成兵卒与大臣,在课桌上厮杀;坐长途汽车无法忍受,就盯着正前方,把所有显眼的建筑物作为阶段性的目的地,一个又一个地数过去,这也同时有效地缓解了晕车;在电子游戏厅看别人打游戏——我从小就对玩游戏没兴趣,但那段时间除了游戏厅就没有其他专门供青少年停留的场所。更传统的办法还有和朋友爬山,轧马路,打乒乓球,传统到我有一帮朋友至今还在使用它们。 阅读似乎从来不是主要的场景,我是指在堆满教材的教室和堆满教辅的书店之外。我记得,二舅家的厕所里常会摆几本布满水渍、被翻到脱页的《故事会》,其他亲戚家里也会零星地出现《知音》《家庭》和长得像这两本杂志的盗版,政治课要求大家读的《环球时报》和英语老师推荐的英文报纸《21世纪》我都乖乖订了,而自己每期都会跑去报摊上买的是当时觉得非常先锋的《童话世界》。这些读物有着迥异的背景,但在我的年纪和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标准,我几乎是囫囵吞枣式地全盘接受,结果是它们和课堂上的许多具体知识一样,几乎被忘光了。我既不想批评它们,也没有太多想念。 要说有什么长期固定的阅读物,我只想到了《老年世界》。爷爷是我身边唯一会订阅报纸杂志的人,这是他订阅的唯一一本杂志。我总是在他家里一些角落找到它们,看上去已经被放在那里很久了,而我似乎是唯一会翻开它们的人,如果奶奶不把它们撕了垫饭桌的话。只要找到一本我就会读一本,那是我在无所适从的大家庭生活中所能找到的不多的出口。 杂志的主题当然非常正面,总是关于全国各地的老人如何找到了更有意义地度过晚年的方式,或者政府在这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政策。但我停留最久,也是每次最先翻开的部分,是中间的字谜或者迷宫,以及最末的副刊,里面有散文、笑话、读者的投稿文章和书画作品。没有什么惊人之作,但我的确在这种凌乱、散漫的结构里看到一个隐匿的大世界。想到我后来的杂志工作,心中猛然一惊,难道这才是最初的起源? 等到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声炮响,把《萌芽》杂志送到了全国各地潜在的文学青年面前。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到有人整理自己的青春,而不是自己的晚年。这些人的年纪竟然还和我差不多。这可能也是我的拐点,一个不玩游戏的年轻人终于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有了自己打发时间的阵地。我坐公交时也带着它,后来还试图参与,还没来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