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鲤我去二○○○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世界正准备去往2020年的时刻,我们在《鲤·我去二〇〇〇年》中潜入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这也是80后作家们给予逐渐远去的少年时代的一次集体性省察,试图共同追溯当时的经验如何影响了现在的自己。
在访谈部分,导演毕赣和作家笛安分别讲述了90年代的经验如何塑造了他们独特的表达。在专题板块,批评家杨庆祥和《单读》主编吴琦从宏观层面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特点,李静睿、周嘉宁选取喇叭和台风天这两个私人记忆深刻的意象进行书写,魏思孝和龙荻则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验。班宇、郑执、春树、张玲玲奉上同主题小说新作,以虚构的方式再次回到90年代,带领读者进入大雪中的逃亡,千年虫逼近的时刻,以及那时的北京与南方小镇上。
目录
视野
我去二〇〇〇年(吴琦)
喇叭(李静睿)
风暴天(周嘉宁)
大事皆与他无关(魏思孝)
底色(龙荻)
九十年代断代(杨庆祥)
访谈
毕赣:九十年代很短暂,那是一种更严肃的复杂(沈河西)
笛安:在末世氛围中讨论终极命题的少女是最美的存在(箱子)
新文人
恋物癖与纳骨堂(海带岛专栏)
我的家在永远永远的大都会(梁霄专栏)
小说
石牢(班宇)
凯旋门(郑执)
北方天使(春树)
岛屿的另一侧(张玲玲)
序言
张悦然
我们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就确定了这期主题。讨论主题
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调动着自己的回忆,而那些
回忆逐渐、不可避免地向一些大事件聚拢。洪水、香港回
归、千禧年之夜……那些化作集体记忆的时刻,如同熟悉
的旋律,当我们再次听到,身体里的一部分就会跟着动起
来。这种感觉很温暖,那些共享的记忆让我们有所依傍,
不是孤身一人;但也很危险,因为它让我们觉察到那一部
分身体好像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被我们甩在身后的时代,
始终保管着开启它的钥匙。
那天下午的讨论,起先是在一个咖啡馆,后来大家想
走一走,就来到了外面。外面是秋天的校园,树上的叶子
黄了一半。几个学生从后面超过我们,快步走向教学楼,
看样子是刚入学的新生。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出生于2000
年。我在大学教书已经有几年,但对学生的年龄一直没什
么概念,只知道他们非常年轻,可那种年轻是很抽象的。
这个下午,他们的年轻忽然具象起来,我清晰地意识到,
我和他们之间隔着一个1990年代。1990年代之于我,是一
个广阔无边的世界,之于他们则是那些被翻过去的历史中
的一页,而且因为离得太近,缺乏诗意和神秘。他们会怎
么看待一本关于1990年代的书呢?一定是充斥着沉湎式的
怀旧气氛吧。怀旧之所以有时候令人厌倦,正在于它是沉
湎式的,我们无法做到一边沉湎一边省察。因而怀旧最终
只会化作一种无力感。但如果没有沉湎其中,我们就无法
充分释放那些障蔽在集体记忆之下的个人经验。一个过去
的时代留下的宝藏,正是藏匿于那些个人经验之中.沉睡
在那些无法说出、未被书写的话语之中。
1990年代里有我的少年时代。如果说它有什么特别,
或许是当时的我曾产生一种错觉:不仅是我或者我的同学
.而是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少年时代里。我和所有人一起
,发现着那些闯进视野的新事物。我在学习使用金钱,大
人们也在学习使用金钱,我吃第一块肯德基炸鸡的时间也
是我爸爸吃第一块肯德基炸鸡的时间。他过去的生活经验
就像作废的国库券,已经无法馈赠于我了。股票交易所开
门的第二天,我和朋友进去逛了一圈,夹着一卷画着股票
抛物线的绘图纸走进教室。我们觉得比父母更早掌握股票
的操作是一件很酷的事,好像能证明我们的人生比他们更
值得一活。躁动、亢奋、膨胀、迷茫……它们究竟是一种
普遍的青春期感受,还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质.抑或是
二者的重叠与共振?所以当我说,那是迅疾的十年,也不
可避免地染上了哀悼青春的主观色彩。但它的仓促或许也
来自于价值的混乱,人们都在加快脚步,追逐他们新发现
的价值。1990年代来不及被用旧,来不及被厌倦,来不及
被嘲弄。新世纪的召唤成为甜美的诱惑,人们迫不及待地
踏进2000年,迎接一场新生。1990年代如同一条掉落的壁
虎尾巴,壁虎会留着自己掉了的尾巴吗?对飞快奔跑的人
们来说,过去的岁月成为一种负担。
关于1990年代,我最私人的记忆是机器猫(据说这么称
呼它很暴露年龄)。1993或者1994年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我会走很远的路到一个书摊买新出版的《机器猫》漫画
。这只没有耳朵的猫是大雄22世纪的孙子送给大雄的礼物

它成为我对于未来最具体的想象。同时,在那个开始
加速的年代里,它向我证明,未来的人是会惦记从前的人
的,如果可以,他们会想办法给从前的人送些礼物。也许
更重要的是,任何过去的时间从未真正闭合。它敞着口,
等待接纳一份遥远的祝福。
导语
洪水、香港回归、千禧年之夜……每个世纪都有一个九十年代,但是九十年代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
杨庆祥、吴琦、李静睿、周嘉宁、魏思孝、龙荻:80后创作者群体共同勾勒属于自己一代的精神内核。
毕赣、笛安双访谈:“九十年代很短暂,那是一种更严肃的复杂”“在末世氛围中讨论终极命题的少女是最美的存在”。
班宇、郑执、春树、张玲玲同主题小说新作:大雪中的逃亡,千年虫的逼近,90年代的北京与南方小镇……
精彩页
1990年代结束之前,我的青春期才刚刚开始。
一个正在中国大都市里昂扬向前的小镇青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写文章来纪念它。
时间的密度并不是均质的,那个隆重的20世纪的末尾,同时也悄然作为我的青少年时光,在我并不强大的记忆系统里,没有占据一个显赫的位置。或者说,在那之后发生的事情都太过显著,又充满变数,以至于我忽略了这段已经被完成、被静止的“史前时代”。
我试图去想它,而它像南方家乡的空气一样,寡淡稀薄,是灰色的。在不断后退的景片中,这想念几乎就如同一种想象。
如果我比现在年轻,或者再老一点,怀旧可能会来得自然。年轻时很难满足,又缺乏承担,只能把目光投向就近的生活,等有了年纪,过去全部成为经验,对经验的消化成为所剩不多的欲望的替代品。只有此刻所处的人生,开在中间车道,又再次踩上了时代节奏,被“进步的幻觉”推动着,不用在过去或未来停留太久。
怀旧就是这样一个按钮,一个客观甚至辩证的制动装置,在那些举棋不定、鱼目混珠的时刻才会被按下。有时我们把它当作棒棒糖,借它来吞下生活的苦涩;有时又拿它当警报,指出眼前的正确未必那么正确,错误在从前早就发生。更多的时候,这些昧道掺杂在一起。回忆和展望,甜蜜和危机,都有意无意地伪装成彼此的样子,混为一谈。
这种混乱可能是一个更加充分,也更挑战的理由来开启回忆。因为新的生活并没有完全兑现它的承诺,今天我们仍然不断在对结束混乱的期待中迎接新的混乱,从20世纪一路开来的庞然机器,越来越没有对手。转眼间,21世纪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
我在21世纪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我的20世纪,客居北京的日子不出意外的话也将超越我的湖南老家。那个沉默的1990年代及其终结,好像真的具有了某种分割的意义,而且这种分割正在变得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剧烈。流行词汇、科技产品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整体更迭,张牙舞爪起来,好像随时都准备将人甩到另一边。
如今我每天的生活,都可以通过手机来组织,并且由它来证明。这种巨大的便利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一个令人遗憾的副作用是,它降低了人类想象过去的能力,尤其是想象那些没有手机的过去。光是这句话就足够暴露年纪了,真正的数码原住民和电脑、手机一同长大,甚至比它们更崭新,他们并不需要这种旧式的想象能力。
于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诞生了,它难倒了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过去没有手机,人们到底是怎么处理那些遍布我们周围的空虚、无聊和尴尬的?
努力想了想,我用过的办法大概有这些。在最热的夏天,循环往复地坐公交乘凉;上课无聊时把所有文具幻想成兵卒与大臣,在课桌上厮杀;坐长途汽车无法忍受,就盯着正前方,把所有显眼的建筑物作为阶段性的目的地,一个又一个地数过去,这也同时有效地缓解了晕车;在电子游戏厅看别人打游戏——我从小就对玩游戏没兴趣,但那段时间除了游戏厅就没有其他专门供青少年停留的场所。更传统的办法还有和朋友爬山,轧马路,打乒乓球,传统到我有一帮朋友至今还在使用它们。
阅读似乎从来不是主要的场景,我是指在堆满教材的教室和堆满教辅的书店之外。我记得,二舅家的厕所里常会摆几本布满水渍、被翻到脱页的《故事会》,其他亲戚家里也会零星地出现《知音》《家庭》和长得像这两本杂志的盗版,政治课要求大家读的《环球时报》和英语老师推荐的英文报纸《21世纪》我都乖乖订了,而自己每期都会跑去报摊上买的是当时觉得非常先锋的《童话世界》。这些读物有着迥异的背景,但在我的年纪和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标准,我几乎是囫囵吞枣式地全盘接受,结果是它们和课堂上的许多具体知识一样,几乎被忘光了。我既不想批评它们,也没有太多想念。
要说有什么长期固定的阅读物,我只想到了《老年世界》。爷爷是我身边唯一会订阅报纸杂志的人,这是他订阅的唯一一本杂志。我总是在他家里一些角落找到它们,看上去已经被放在那里很久了,而我似乎是唯一会翻开它们的人,如果奶奶不把它们撕了垫饭桌的话。只要找到一本我就会读一本,那是我在无所适从的大家庭生活中所能找到的不多的出口。
杂志的主题当然非常正面,总是关于全国各地的老人如何找到了更有意义地度过晚年的方式,或者政府在这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政策。但我停留最久,也是每次最先翻开的部分,是中间的字谜或者迷宫,以及最末的副刊,里面有散文、笑话、读者的投稿文章和书画作品。没有什么惊人之作,但我的确在这种凌乱、散漫的结构里看到一个隐匿的大世界。想到我后来的杂志工作,心中猛然一惊,难道这才是最初的起源?
等到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声炮响,把《萌芽》杂志送到了全国各地潜在的文学青年面前。我第一次系统地读到有人整理自己的青春,而不是自己的晚年。这些人的年纪竟然还和我差不多。这可能也是我的拐点,一个不玩游戏的年轻人终于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有了自己打发时间的阵地。我坐公交时也带着它,后来还试图参与,还没来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8: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