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地之泣(印第安战争始末)(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彼得·科曾斯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19世纪美国西部拓疆的历史,全程伴随着与印第安原住民的激烈冲突。这些规模大大小小持续数十年的武装冲突,被后世总括为“印第安战争”。本书以通俗的文笔全面记录了“印第安战争”的缘起、发展、高潮与落幕,客观地讲述了印第安原住民那些悲壮而残酷的抗争故事,读来令人动容。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史料,为读者呈现了美国政府在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原住民实施的种种罪恶行径——“位高权重者背信弃义,谎话连篇,偷窃,残杀手无寸铁的女人和孩子,以及干出违背人性、罄竹难书的勾当”。 作者简介 彼得·科曾斯(Peter Cozzens),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独立学者,非虚构历史写作领域的大师,同时还是一位履职超过三十年的前外交官。已出版十七部关于美国内战、美国西部拓荒史以及印第安战争的作品,每一部均收获业界盛赞。其中,This Terrible Sound与The Shipwreck of Their Hopes入围《美国内战杂志》评选的“美国内战题材百大佳作”。 目录 时间表 序 如果我们的孩子们不那么循规蹈矩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燃烧的荒原 第二章 “红云”之战 第三章 印第安战士与白人士兵 第四章 汉考克之战 第五章 最后的条约 第六章 《加里温》军歌荣耀 第七章 血腥的和平政策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火山岩床悲剧 第九章 野牛之战 第十章 不休战,无和平 第十一章 “坐牛”和“疯马” 第十二章 窃贼之路 第十三章 护佑我们免遭一切不幸 第十四章 最后一搏 第十五章 总统之怒 第十六章 曾为战士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永不再战 第十八章 犹特人必须滚! 第十九章 重回阿帕奇里亚 第二十章 如秃鹫般嗜血 第二十一章 我曾如风 第四部分 第二十二章 冲突的愿景 第二十三章 滥杀之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 如果我们的孩子们不那 么循规蹈矩 1863年4月,前往P.T.巴 纳姆(P.T.Barnum)的美 国博物馆参观的人们看到了 新的展品。只需25美分,他 们就可以看到刚刚拜见了“ 伟大的父亲”亚伯拉罕·林肯 总统后来到纽约的11位平原 印第安酋长。《纽约时报》 向读者保证,这些人绝不是 巴纳姆通常向公众展示的“ 来自东部保留地那些随处可 见的乞丐或大醉酩酊的印第 安土著”。他们是夏延人 (Cheyenne)、阿拉帕霍 人(Arapaho)、基奥瓦人 (Kiowa)和科曼奇人 (Comanche)——“落基山 脉最偏远山谷的巡游者”。 巴纳姆承诺他们每天演出三 场,但严格限制他们与其他 人接触。“机不可失,失不 再来,”这位长于抓住观众 的剧院老板大声吆喝,“他 们渴望回到草原、山野和森 林中的家园,现在不来看, 就再也看不到了。” 巴纳姆以奢华的预演勾 起纽约人的胃口。他和印第 安人一起乘一辆超大马车穿 过曼哈顿的街道,一支行进 乐队在前方开路。这位伟大 的演艺家和酋长们会在学校 停下来,孩子们则表演健美 操并为他们唱歌。虽然报纸 对此事报以嘲讽,但这些印 第安人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人们涌向巴纳姆位于百老汇 大街的四层剧院,观看印第 安人的“战俘之舞”。印第安 人少言寡语,但他们脸上的 彩绘、长长的辫子、鹿头皮 衬衫和装饰着头皮的紧身裤 取悦了观众。在4月18日最 后一场表演的谢幕仪式上, 南部夏延人酋长“瘦 熊”(Lean Bear)代表所有 “演员”向纽约观众道别。 “瘦熊”酋长是夏延人的 管理机构“四十四人委员会” 的成员。委员会首领是和平 的缔造者,部落习俗要求他 们永远不让激情取代理智。 永远代表部落的最大利益— —1863年,大多数夏延长老 将之理解为与科罗拉多领地 内迅速增长的白人保持友好 关系,尽管这些白人挤占了 他们日益减少的狩猎土地。 但华盛顿官方的工作却遇到 了麻烦。据传南方的中间人 在平原印第安人中四处活动 ,试图煽动他们发动战争。 为了对抗这种威胁(事实上 毫无根据)并消除与部落之 间的分歧,印第安事务局( Indian Bureau)安排“瘦熊 ”和其他十位酋长拜会总统n 中间人塞缪尔·科利 (Samuel G.Colley)和他 们的白人翻译陪同前往。 1863年3月26日上午,印 第安人纽约“大秀”开幕前两 周,印第安人、他们的中间 人和翻译穿过一群窃窃低语 的内阁秘书、外国外交官和 显而易见的大惊小怪者,进 入白宫东厅。一位华盛顿记 者描述道:“他们保持着森 林禁欲主义者特有的尊严或 无欲无求,静静地坐在地毯 上,围成一个半圆形,带着 一种命中注定遭人围观的神 情,似乎对自己身上华丽的 装饰和色彩相当满意。 经过15分钟的等待,林 肯总统大步走进房间,问酋 长们有什么要说的。“瘦熊” 站了起来。当一大群政要挤 得更近时,“瘦熊”一时失去 了镇定,结结巴巴地说他有 很多话要说,但他太紧张了 ,需要一把椅子。工作人员 拿来两把椅子,林肯坐在酋 长对面。“瘦熊”怀里抱着长 长的烟管,一开始,话中略 带犹豫,但越说越流畅。他 告诉林肯,这份邀请跨越千 山万水到达他们那里,酋长 们远道而来,听取他的建议 。他没有口袋,无处安放“ 伟大的父亲”的话,但他会 把这些话珍藏于心,并不折 不扣地传达给他的族人。 “瘦熊”与林肯平等地对 话。他说,总统住在华丽的 宫殿,而他自己,在家乡也 像总统一样,是一位大首领 。“伟大的父亲”必须劝说他 的白人子民们避免暴力行为 ,这样印第安人和白人都可 以安全地穿越平原。“瘦熊” 对当时在东部肆虐的白人战 争表示痛惜,并祈祷战争结 束。最后,他提醒林肯,作 为族人的首领,他和其他印 第安首领必须返回家园,“ 瘦熊”要求总统尽快让他们 离开。 随后,林肯发言。他以 幽默但明显高高在上的语调 开始,告诉那些从未想象置 身此种奇观的部落首领们, 房间里这些“脸色苍白的人” 来自遥远的国家,地球是一 个“到处都是白人的大圆球” 。他叫人拿来一个地球仪, 让一位教授给他们看海洋和 大陆,看许多居住着白人的 国家,最后地球仪上代表美 国大平原的广阔米色地带。 “地理课”结束后,林肯 严肃起来。“你征求我的意 见……我只能说,我看不出 你的种族会像白人那样繁荣 昌盛,除非像白人一样通过 耕种土地生活,”林肯继续 说道,“与你和我们所有的 红色同胞和平相处是本届政 府的目标。如果我们的孩子 们不那么循规蹈矩而违反条 约,那违背了我们的愿望。 你知道,”他补充道,“任何 父亲都不可能让他的孩子完 全按照他的意愿去做。”林 肯表示,一位名为印第安事 务专员的官员会确保他们早 日返回西部。随后,总统给 了酋长们铜色的和平勋章, 以及他本人签署的证明他们 与政府友好关系的文件,“ 瘦熊”则感谢了总统,会面 结束。 然而,白宫会面并没有 结束酋长们在华盛顿的逗留 。似乎酋长们的东部之旅还 不足以证明白人的力量,印 第安事务专员一连十天坚持 带着代表团参观一座又一座 政 导语 国内图书市场难得一见的全景式描述十九世纪下半叶北美大陆重大事件“印第安战争”的纪实佳作! 《泰晤士报》2016“年度历史图书”! 史密森尼学会2016“年度历史佳作”! 本书是美国当代非虚构历史写作大师、独立学者彼得·科曾斯关于印第安战争的力作!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白人的土地被占,“ 文明”赋予他合理的理由抵 抗入侵者。“文明”能做的还 不止于此:如果他向错误低 头,他就会被贴上懦夫和奴 隶的标签。而如果蛮族拿起 武器抵抗,“文明”一手拿着 《十诫》,一手拿着刀剑, 要求立即将其灭绝。 ——1868年《印第安和 平专员报告》 我记得白人就是来跟我 们打仗,抢占我们土地的, 而且我认为他们这么做是不 对的。我们也是人,神把我 们跟他们创造得一样,我会 竭尽全力捍卫我的家园。因 此我16岁就拿起武器,开始 跟他们战斗。 ——夏延族战士“火雷” 我们对印第安人的阴险 狡诈早有耳闻。但与“高贵 的白人”相比、若论阴险狡 诈,比如位高权重者背信弃 义、谎话连篇、偷窃、残杀 手无寸铁的女人和孩子,以 及干出违背人性、罄竹难书 的罪恶勾当,印第安人就纯 属“业余”了。 ——美国陆军上尉布里顿 ·戴维斯 精彩页 第一章 燃烧的荒原 林肯总统对“瘦熊”说,他的白人孩子们有时会不那么循规蹈矩,这么说与实情相去甚远。从詹姆斯敦成为弗吉尼亚首个白人定居点到林肯对夏延酋长发出告诫的两个半世纪里,无情扩张的白人把印第安人不断向西部驱赶,完全不考虑任何条约义务,有时甚至连最简单的人性也毫不顾及。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并不打算消灭印第安人。开国元勋们也不仅仅止步于觊觎印第安人的土地。他们还想“启蒙和教化”印第安人,引导其从“野蛮”走向笃信基督教,并给予其农业生产的技能和家庭生活的艺术,换句话说,通过“教化”(文明化)而非赶尽杀绝印第安人来摧毁一种与白人文化完全不相融合的印第安人生活方式。 “文明化”的印第安人不会在自己的家园生活,联邦政府打算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通过在合法的前提下谈判,将有足够“主权”的部落拥有的土地所有权,转让给有真正主权的一方,也就是说,美国。联邦政府还承诺,未经印第安人同意,决不剥夺他们的土地,也绝不会未经国会授权,对印第安人开战。为了防止白人定居者或各州侵犯印第安人的权利,1790年,国会颁布了六项法令中的第一项,统称为《不干涉法》(Nonintercourse Act),禁止未经联邦政府批准购买印第安人土地,并严厉惩罚对印第安人的犯罪行为。 不足为奇,法律上的惩罚条款很快被证明毫无用处。乔治·华盛顿总统试图为印第安人获得他坚持认为印第安人必须得到的充分的法律保护,但他的训诫对政府能力所及范围之外,对土地极为渴求的白人来说毫无意义。为了防止相互残杀,华盛顿派遣军队前往边境。一旦卷入冲突,规模较小的美国军队通过一系列未正式宣战的战争,花费20年和几乎所有有限的资源,才从强大的印第安各部落手中夺回西北部的广袤土地。这开创了一个惨淡的先例;从此以后,条约将仅仅是一个法律幌子,用来掩盖国会用现金和商品进行大规模土地掠夺的意图。 乔治·华盛顿之后,没有一位总统因为印第安人的权利而茶饭不思。事实上,行政分支牵头剥夺了印第安人的家园。1817年,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总统告诉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将军:“野蛮人想要比进步的文明生活和正当的要求所需更大的领土以维持其生活方式,最终必须向文明生活低头。”作为19世纪30年代的总统,杰克逊将门罗的禁令推向了严酷但合乎逻辑的极端。根据1830年《移徙法》(Removal Act)授予的权力,杰克逊以不同程度的胁迫,将西北部的游荡部族驱赶过密西西比河。当南方人迫使杰克逊在阿拉巴马和佐治亚开垦印第安土地时,他还将所谓的五个文明部族连根拔起,即乔克托(Choctaw)、奇卡索(Chickasaw)、克里克(Creek)、切诺基(Cherokee)和塞米诺尔(Seminole),并将他们重新安置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印第安领地上,这是一块不可持久居住的大片土地,包括未来的几个州,这块土地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包括今天的俄克拉何马州。大多数“文明的”印第安人和平地搬离,但是军队历经两次漫长且血腥的冲突才把塞米诺尔人赶出他们在佛罗里达的据点,只有少数人最终获准留下。 杰克逊从不怀疑自己行为的公正性,他坚信一旦越过密西西比河,印第安人将永远不会被白人侵扰。皮草捕猎者、商人和传教士可以通过印第安人的新家园,冒险进入大平原,或更远的山区,但肯定不会发生进一步冲突,因为军队的先驱部队曾报告,大平原不适合白人定居,公众对此深信不疑。 但周边地区已经面临压力。密苏里河上蓬勃发展的毛皮贸易扩大了白人与西部各部族的接触。此外,迁移条约规定联邦政府不仅要保护被迁移的部族不受白人侵扰,还要保护他们不受敌对平原印第安人的侵扰,这些印第安人不想与新移民分享他们的领地,不管他们是印第安人还是白人。与此同时,密苏里和阿肯色的白人要求获得保护,不受被搬迁的印第安人威胁,以防他们发现他们的新土地比承诺的要少(他们确实也发现了这一点)。政府的回应是在1817年至1842年间,从明尼苏达向南到路易斯安那西北部建造一个由九个要塞组成的防线.创造一个被称为“印第安永久边境”的诱人地带。 对于275000名家园位于印第安领地之外和新建立的军事屏障之外的印第安人,政府漠不关心,甚至一无所知。白人对于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观念过于简单化,趋于极端;印第安人要么高贵、英勇,要么野蛮、可憎。但是,当“印第安永久边境”在创建后不到十年就坍塌时,一连串的灾难性事件突然在密西西比西部导致了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直接对立。 永久边界的第一道裂缝出现在1841年。在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肥沃土地的诱惑下,几辆白顶大篷车试探性地驶向平原。涓涓细流很快就变成了涌动的激流,沿着沉闷的普内特河流沙而形成的车辙之路,在这个国家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被称为“俄勒冈小径”(Oregon Trail)的印记。 1845年,得克萨斯并入美国,一年后,美国和英国解决了俄勒冈边界的争议。1848年岁初,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以《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