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 |
分类 | |
作者 | 马鸣谦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将时段定于隋唐,将空间定于洛阳,是一部体例独特的唐代文学史话,试图描绘一幅洛阳诗歌文学的全景图。书中从引言开始,对洛阳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写”,继而转入城市史、文学史、制度史的横向轴线,尝试破解唐诗得以繁荣的原因,回溯诗歌文学在隋唐之际的演变轨迹,探寻古都洛阳隐藏的文化密码。后半部分落脚于具体的人与事,将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与历史事件穿插叙述,以诗人生活行迹与地理空间彼此印证,带领读者重回大唐洛阳,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字游赏之旅。 作者简介 马鸣谦,作家,历史及佛学研究者,一九七〇年出生于苏州。 著有长篇小说《隐僧》《无门诀》《合欢树下》《降魔变》。 译有奥登文集数种,其中《奥登诗选:1927—1947》入选多家媒体2014年年度十大好书榜单。 2018 年签约作家榜,倾心翻译《双城记》。 目录 引子 记忆的枢纽 第一章 奠基者们 第二章 宫廷诗的重兴(上) 第三章 宫廷诗的重兴(下) 第四章 唐诗发达的另三个要素 第五章 “逆行者”陈子昂 第六章 李白、孟浩然与洛阳 第七章 杜甫的归洛之思 第八章 安史之乱后的转型意识 第九章 韩愈盟主与孟郊、卢仝、李贺、贾岛 第十章 自居易在洛阳 第十一章 李商隐与杜牧 第十二章 不尽的尾声 补遗 怀洛之思 跋语 导语 从“逆行者陈子昂”到“不尽的尾声”,依循文学史的延展脉络,一一讲述各个时段上的诗人与他们的咏洛诗。诗人单章其实很不好写。为勾勒出他们与洛阳的关涉、他们的洛阳书写,我搜集阅读了大量研究资料,对其中难以索解的部分也作了简明扼要的梳理,这些资料的对比和查证带给我很大的写作乐趣,也可以丰富、拓深读者阅读的感受。其中李白部分的“北门厄之谜”、白居易部分的“早年恋爱事迹考”、李商隐部分的“义山早年入洛考”和“结缘白乐天”参考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在书中一一列明了资料来源,这也是必须鸣谢的。 上述书写内容构成了《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 后记 本书的诞生,缘起于一 次谈话。 2019年9月,柳向阳兄 过苏州,我与茱萸在他过 宿的旅店客房 聊天。席间 因讲起李白、杜甫的一生 行迹与创作的关系,就谈 到了古典文学(尤其唐诗)与 地理空间的对应。聚焦到 唐诗,我们当时 初步决定 了书写4个城市,即长安、 洛阳、成都和扬州。过后 由柳向阳兄联络其他作者 ,唐克扬兄认领了长安, 我认领了洛阳,茱萸 兄认 领了成都,而任之女史认 领了扬州。 这是一个可以持续发掘 延伸的选题方向,我们当 时还谈到其他 可以书写的 城市或区域(比如唐诗中的 杭州、苏州、太原、敦煌 、西域、塞北),以及其他 时段文学的地理空间书写( 比如六朝文学 与建康、南 兰陵、会稽,北宋文学与 汴梁,南宋文学与杭州, 元明 清文学与北京),不 一而足。 此前几年,我一直在酝 酿名为“诗人传三部曲”的小 说创作计 划,第一部《征 旅》打算写杜甫居留夔州 的生涯,第二部《少年李 的烦恼》写李商隐早年恋 爱情事,而第三部《池上 》写白居易晚年 在洛阳的 逸乐生活。尤其《征旅》 的准备,此前我已阅读了 大量研 究资料,对杜甫旅 迹所至以及生活过的地理 空间与创作的关系,感 受 尤为强烈。与柳向阳、茱 萸兄旅馆中所谈,其实也 是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意外 触发的一个结果。 巧合的是,洛阳是杜甫 、李商隐和白居易都曾生 活居留过的地方,因此本 书也可以看作是动笔书写“ 诗人传三部曲”之前的一次 预热。当然,它是独立于 小说创作的,需要不同的 规划和手段。 唐诗浩如烟海,盲目索 求可能很难写出别有意味 的东西。于是先就搭设了 一个结构框架,也就是目 录草稿。 究其要点,大致想达成 以下几个目标: 一、我很爱读陈贻掀先 生《杜甫评传》,先生的 串讲,往往会将背景史事 、诗作注评与诗人生涯串 联起来,这样的通贯讲述 常给我以莫大的启发。因 此,我希望这次能够尝试 采用同样的笔法。 二、我也爱读米尔斯基 的《俄国文学史》,因为 规划中的这本书跨越了隋 唐300多年的大时段,所以 也会有文学史的线索勾勒 部分。我希望能写成像米 尔斯基那样的“鉴赏家读本” ,富有文学的营养与情趣 ,可以清晰看见每个诗人 的独异特性,也能写出他 们彼此间影响传递的关系 。当然,还要摆脱教科书 式的过于学院化的枯燥文 风。另外,龚鹏程先生的 《中国文学史》上半部也 有可以取法之处,立论有 时非常精彩,但他实在是 大手笔,往往不提作品而 单提观点,读来总有蜻蜓 点水之憾。 三、因为是以隋唐洛阳 为空间的设定,所以要讲 到的大多是与洛阳有直接 关涉的诗作。唐诗存数5万 首中,写到洛阳就有近十 分之一。因为须在数量繁 多的诗作中挑选择别,所 以本书又会具有某种诗歌 选本的性质。 四、我也爱读施蛰存先 生的《唐诗百话》,这部 书在此前20年我买了3种不 同的版本,细读过两遍(最 近一遍是在两年多以前)。 施先生的文笔是我最喜欢 、最投味,也希望追摹的 。他在《唐诗百话》里辟 设了很多条目,一个条目 即一个小专题,专讲一首 作品或一件事,也可为读 者提供阅读上的便利。本 书每章之内的每小节就采 用r小专题的形式。 五、我还爱读闻一多先 生的《唐诗杂论》。那真 是天才横溢的发挥啊!这样 谈论唐诗的文章,本身也 是精致耐读的文学作品。 因此《唐诗杂论》也是我 致敬、学习并仿效的一个 目标。 六、最后,我也希望能 够梳理出洛阳这个城市空 间在唐诗中的呈现。书中 引用讲述到的这些诗,不 应只停留在纸面上,也应 该同时与诗人在城市中的 具体生活相结合。 倘若画一张唐代洛阳诗 歌文学的示意图,文学史 的面向就是一条横向延伸 的时间轴线,而空间呈现 的面向就是纵向布列的轴 线。为了调和两者,我将 目录结构翻来覆去修改了 近两个月,在2019年12fl 初大抵有了一个初步轮廓 。 从第一章“奠基者们”到 第四章“唐诗发达的另三个 要素”是城市史、文学史、 制度史的横向轴线,破解 唐诗得以繁荣的几项原因 ,理清其构成要素,这是 前几章的写作目的。 从“逆行者陈子昂”到“不 尽的尾声”,依循文学史的 延展脉络,一一讲述各个 时段上的诗人与他们的咏 洛诗。诗人单章其实很不 好写。为勾勒出他们与洛 阳的关涉、他们的洛阳书 写,我搜集阅读了大量研 究资料,对其中难以索解 的部分也作了简明扼要的 梳理,这些资料的对比和 查证带给我很大的写作乐 趣,也可以丰富、拓深读 者阅读的感受。其中李白 部分的“北门厄之谜”、白居 易部分的“早年恋爱事迹考” 、李商隐部分的“义山早年 入洛考”和“结缘白乐天”参 考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在书中一一列明了资 料来源,这也是必须鸣谢 的。 上述书写内容构成了《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 文学史话》,关于洛阳城 市空间、地标名胜、时令 节气等,构成了《唐诗洛 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 美》。“风物之美”第九章“ 造园的竞赛”不是 精彩页 洛阳都城史速写 我国历史从上古到中古的大时段里,有两座都城声名最著,地位也最为尊崇,这就是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城市,一在西、一在东,如一对双子星镶嵌于浩渺的时空中。 历史上的洛阳有很多名称。这些名称是记忆的活化石,揭示了城市命运的变迁与沉浮。斟鄂、西亳、成周、王城、宜阳、雒阳、东京、东都、神都、洛京、西京、中京,都是她正式建制的都城名。除此,还有不胜枚举的许多别称或代称:如洛邑、洛师、河南、洛都、京洛、洛中、洛州、嵩京、三川(因境内流经黄河、洛水和伊水而得名)、河洛(因黄河和洛水得名)、伊洛(因伊水和洛水得名)等。 论到建都史的久远,若以洛阳周边一带来泛称洛阳的话,那么洛阳实在还胜过长安一筹,简直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第一源头。 在秦以前,上古的夏、商、周三代都定都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斟郡是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古本《竹书纪年》载:“太康居斟郡,羿又居之,桀亦居之。”也就是说,从夏朝第三代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为止,夏一直以斟郡为都城。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了这一点。经碳十四测定,其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遗址内发现有大型宫殿的残迹,经考古学家们推断,为夏王邑的遗址,即斟鄂的所在地。 夏商鼎革,商汤建都西毫,都城位置在二里头遗址东北6千米。西周代殷,周平王元年(前770),都城由镐京(今西安)东迁洛邑,开启了东周时代。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郧-”“宅兹中国”,当时洛阳被称为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亦称周南。 故而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晋代的左思在他的名赋《三都赋》中也说:“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秦汉交替之际,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汜水之北的定陶称帝建汉,一开始也是定都洛阳,过后才接受建议入主关中,定都长安;西汉之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后梁、后唐、后晋,都在洛阳建都。若再加上武则天的武周,共有13个正史朝代曾定都洛阳。延至北宋,洛阳也仍有陪都的功能地位。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经历朝代最多、历史最为久远的都城,绵延覆盖了华夏文明初始萌发的前段和璀璨发达的中叶,因此,如果将洛阳称为华夏文明的原乡或者“华夏之心”,那是~点也不过誉。 此外,从全球史角度来看,洛阳还是“丝绸之路”东段的终点,代表了东方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在汉籍史料中被称为“大秦”(出自古波斯语Dacia),其前后延续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秦曾5次派遣使团、商团来到东方,其中4次(东汉时期2次,西晋时期2次)来到了洛阳。在那个时期,洛阳与罗马是同时并立于东西方的两大帝国的首都。 巧合的是,四五世纪时,东西方这两个帝国都相继崩解: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分拆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这是和平的分治;公元476年,蛮族将军奥多亚克废黜末帝罗慕路斯,终结了西罗马帝国。而在东亚的中国,同一时期也经历了西晋末的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此后来到隋唐,洛阳经历了两次重兴,进入了黄金时代。 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兴建东都,为充实人口,开运河、建粮仓。隋朝就此开启了两京制度,洛阳成为长安以外的另一都城,迎来了第一次重兴。 人唐后,唐太宗很重视洛阳,开始营建洛阳宫;唐高宗在位时多次行幸洛阳,显庆二年(657)正式置洛阳为东都。到武则天执政时,光宅元年(684)始,改东都为神都,并进行扩建。在7世纪末8世纪初的武则天时代,洛阳是事实上的首都,地位高过了长安。在初唐三帝的持续经营下,洛阳达到了鼎盛,规模恢宏,壮丽无比,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都城”。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唐代洛阳、长安两都的影响力还辐射到周边地区。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中京、东京,日本的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的都城规划和营建,都以唐代洛阳为母本。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