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爆轰人生(朱建士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吕旗//魏玉欣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传记的主题是传主朱建士的学术成长,我们将其分为学术能力与学术风格两大部分。本传记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学术成长的过程为依托,解析出传主具有了什么样的学术能力、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风格,然后分析影响传主的这种学术能力和学术风格产生或形成的主观、客观原因,而原因之中,又包含了诸如传主生活的社会、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师承关系、传主性格特征等一系列因素。梳理出这些因素与学术成长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与成长之间的因果逻辑联系,作出我们认为有说服力的判断。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代序(一) 代序(二) 导言 第一章 苦难童年 朱章联姻 陷入危机 成为保育生 从保育院到育幼院 第二章 长郡中学 投身长郡 名师荟萃得真传 感受社会新旧交替 成长中的波折 可喜的转变 称职的班长 全面发展 第三章 燕园春秋 初识北大 数学力学系 大开眼界 步履艰辛 “运动”的考验 第四章 投身核武器研制 报到三里河 起步花同路 九次计算 十七号工地 第五章 “596”之战 会战金银滩 塔上塔下 喜结良缘 第六章 情寄核威慑 原子弹武器化 氢弹“扳机”研究 氧弹武器化 被“请”进学习班 第七章 跨越第二代 “物理+数学”的研究模式 为了邓稼先的生命绝唱 倾力完成 第八章 核禁试之后 中国宣布暂停核试验 武器安全性领域的拓展 培养事业接班人 主战场之外 履职中国工程院 第九章 受命研究生教育 认真调查 深入研究 方略初成 成效显著 尾声 谢幕时刻 结语 附录一 朱建士年表 附录二 朱建士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痛失挚友朱建士 12月18日晚,电话传来 朱建士院士去世的噩耗,我 感到非常震惊,实在不敢相 信这是事实。几天前我们还 在重庆一起参加学术会议, 后来他感到不适,经医院及 时诊断,他的肺部和胆囊有 炎症,在当地对症下药之后 ,即回院(中国工程物理研 究院)里住院治疗。我们在 宿舍楼前告别,期间还通过 几次电话,他告诉我感觉好 多了。怎么会…… 得知噩耗之后,心情无 法平静,彻夜难眠。50多年 来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幕幕一起工作、奋斗的场 景浮现在眼前。 1958年,他从北大、我 从复旦毕业,我们一起到三 里河二机部大楼向邓稼先主 任报到。我们的第一个任务 就是学习《超声速流与冲击 波》,这是钱三强部长从苏 联带来的俄译本,全国就此 一本。为了能人手一册,我 们就刻蜡版,自己动手印刷 、装订。他在大学学的是流 体力学专业,读这本书比我 们方便得多,所以有时就当 起老邓的“助教”。 1960年,在我们正式设 计原子弹之前,为了摸索、 掌握设计必要的技术,领导 决定先对苏联专家提供的教 学模型进行试算。实际上, 这个资料给出的只是边界条 件和答案,而物理方程、参 数、计算方法都得靠自己去 寻求和建立。当时的工作条 件很差,计算用的工具只有 手摇计算机,朱建士是这一 计算和分析任务的主力。在 计算的初始阶段,工作进展 很顺利,但算到某一关键位 置时,计算结果与苏联专家 所说的数据相去甚远。这个 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使人相 信我们有能力设计自己的原 子弹。当时已调入所内的物 理学家、力学家、数学家经 常开会研讨,从不同角度纷 纷对计算结果提出质疑,而 承担计算的刚毕业的大学生 们,则努力解释自己计算结 果的合理性。建士因为是计 算的主力,所以也就成了每 次答辩的主角。在采纳专家 们提出的改进意见之后,我 们又得重新计算一遍,每次 夜以继日的计算得花十天至 两周时间。参加计算的同志 ,八小时摇计算机,同时把 几千个计算结果画在大张坐 标纸上,然后进行分析。这 样的计算先后进行了九次, 历时半年左右,但每次的计 算结果都基本相同。后来周 光召同志从热力学第一原理 出发进行分析,论证了苏联 专家的数据是错误的,从而 间接肯定了我们的计算结果 。通过九次计算的磨炼,我 们对原子弹的力学过程有了 清晰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 的设计和计算技术。以建士 为代表的一批毕业不久的大 学生,很快成了原子弹力学 设计的骨干。 1962年底,随着我国自 行设计的原子弹理论方案的 完成,理论部领导挑选了一 些骨干去221厂,配合实验 、工程、生产部门工作。建 士等三位是先遣队。他们深 入到实验、生产现场,了解 第一手材料,很出色地完成 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逐渐 成长为既懂理论又熟悉实验 、生产实际的专家,不仅为 保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 且为日后设计更先进的核装 置夯实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1964年,建士作为理论科 技人员的唯一代表,到核试 验现场参加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的有关工作。 60年代后期,我们从221 厂陆续返回理论部,我和建 士仍分配在同一个研究室工 作。为解决小型化核武器的 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俩又同 赴221厂参加“学习班”和随 后的作业队。在极不正常的 政治气氛和工作环境中,大 家排除各种干扰,跟随于敏 同志深入实验、生产第一线 ,与实验人员共同磋商,终 于形成了合理的方案。经过 多次爆轰实验的校核,方案 比较圆满地解决了问题,最 后成功得到核试验的验证。 70-80年代,建士负责设 计一种具有特种性能的“初 级”。后来又主持为中子弹 设计配套的“初级”,爆轰实 验和核试验的结果都很理想 ,为我国突破和掌握中子弹 技术作出了贡献。 80年代后期,建士担任 研究所的副总师,负责一种 新构型“初级”的理论设计, 此时我先在所里、后在院里 主管这项研究。那时国际上 禁核试的风声愈来愈紧,我 们决心要抢在禁核试之前拿 到这一成果,全院上下都争 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 在这一阶段我们两人的合作 更加紧密。我不仅要求他把 好理论设计关,而且还经常 请他一起设计和分析实验结 果。我们常在一起商议,两 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看法 都非常一致,一拍即合,这 就大大有助于各级领导及时 果断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在 大家的努力下,这个新构型 “初级”经受了多次核试验的 考核,结果都比较理想。这 一阶段,建士几乎参加了每 一次爆轰实验和核试验,为 这一成果的获得注入了极大 的心血。新构型“初级”的研 究成功,为我国自卫核威慑 能力的有效性增添了新的活 力。这一科研成果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建士是 主要完成人,且有突出的贡 献,他的名字理所当然地排 在了前面。 2000年之后,建士在中 国工程院担任过能源与矿业 工程学部主任和主席团成员 。他办事公正、负责,获得 了院士们的信任和支持。我 曾有幸参加过他领导的一项 咨询课题。他非常 导语 纵观朱建士院士一生的经历,沿着他的人生脉络,我们将他的学术成长过程初分为基础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历史时期,围绕学术成长这一主题,分别进行研究。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姑且不论朱建士是否是英雄,借用这两句话来比喻他的一生,却近乎完美地实现了统一。 后记 每当我仰望星空,极力 寻觅的是浩瀚星河中那些若 隐若现的星辰,正是由于它 们的存在,才衬托出了相对 耀眼的牛郎织女星、北极星 、北斗七星。那些时隐时现 的星斗,不管是否有人关注 ,只顾竭力放射出自己的光 芒。而我要诉说的传主,不 就是这样看似渺小,但对十 整个宇宙,却又不能可有可 无的一颗星辰吗?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 时势”,姑且不论朱建士是 否是英雄,借用这两句话来 比喻他的一生,却近乎完美 地实现了统。 他出生在1936年,彼时 的中国,正是外敌入侵、山 河破碎的年代。尽管他的祖 辈家境尚可,外祖父甚至于 当过长沙市工商联合会主席 ,但到了父辈,已渐渐家道 中落,要自食其力以维持。 时局混乱,战火纷飞,稳定 的生活已成为中国所有家庭 难以达成的奢望。作为一个 自山职业者组成的家庭,在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的境遇中艰难地挨着岁月。 雪上加霜的是,壮年的父亲 朱于此时又因病丧失劳动能 力,全家的生计仅仅靠当小 学教师的母亲一人支撑,居 无定所,她无奈之下,只能 让丈夫长期寄养在亲戚家中 ,还将一个女儿送给他人当 干女儿,一个女儿改名换姓 送到了战时儿童救养所。在 生存的重压之下,小学教书 的收入朝不保夕,母亲章荃 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理想之于朱建士,从来 似乎只是一种奢望,也许永 远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他 极少就此与人交流。为什么 会这样呢? 新中国成立之前,对于 理想他无法顾及,因为几乎 天天在动荡中度过,生活极 不稳定,今天不知道明天会 发生什么事,时时挣扎在生 存的边缘。新中国成立之初 的中学时代,应该是一个他 理想灵光闪现的短暂岁月, 他的理想除了富于时代特色 ,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曾经 提到想去参干;想去参加军 队;上大学想学能够直接服 务于国家建设的工科……但 机缘巧合、阴差阳错,均未 能够实现。读大学期间,由 于学业的压力,让他穷于应 付,能够以那样的成绩如期 毕业已非易事。 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 对于生活道路的选择空间非 常有限。工作之后,更是对 所谓的人生理想无暇顾及。 任务一项接着一项,生活的 轨迹完全服从着工作的安排 ,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走完了 一生。“把眼前的每一件事 情做好”——成为他一生的 目标——抑或就是他在现实 生活中的理想?这一件件看 似平凡的具体的工作,却组 合成为我国核武器发展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中一个 个永不磨灭的印记。 我们匆忙地用了两年多 的时间,为朱建士先生的一 生做了一个总结。但是,这 个总结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 他生命的真实轨迹呢? 扪心自问,很难! 除了受限于我们自身的 水平之外,还有几个客观的 因素:其一,研究报告是围 绕学术成长这一主线展开, 访谈中的许多具有传奇色彩 但又与学术成长联系不密切 的故事只能割爱;其二,由 于我们采集小组之中没有真 正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之人 ,对于他的工作内容无法有 很深的切身体会,如同一个 画匠无法传神地复制一幅名 画,是否领略了他工作的实 质并将其清晰表述,我们没 有把握;其三,他的工作涉 密极深,在展开时,我们心 怀投鼠忌器之感,不能过多 谈及,更不可能说得过细, 由此带来的不明就里一定会 在报告中留有痕迹。 因此,我们着意在他成 功的经验上着力,想让普通 人在一个人能够成功的秘诀 方面有所启示。 和他.起进入核武器理 论研究的最初“二十八星宿” ,最终能够达事业集大成者 ,却是凤毛麟角。论聪慧程 度,他们都是邓稼先从全国 当年所有毕业生中精挑细选 的;论成功的机遇,他们一 同进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机遇应该是平等的。那么 ,形成最终差别的原因究竟 是什么?他与其他人又有什 么样的不同呢?这也许与他 “用心”不无关系,这种“用 心”至少可体现在三个方面 : 其一,是心中始终有一 个引领自己的目标。尽管在 生前,他为人处世低调,没 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不 表示他没有追求。他的悟性 极强,他知道这项工作于国 家、民族的利益有什么意义 ,这种意义与他矢志报国的 愿望完美契合。正如他的亲 密战友胡思得所言,只要把 要做事情的意义和他说清楚 ,你就可以放心地把事情交 给他。是一种对国家、民族 的强烈责任感,使他能够宠 辱不惊,在任何艰难困苦面 前,一直支撑着他竭尽全力 投入核武器研制事业的,是 一种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并做出了不俗的业绩。 其二,是源于他始终具 有的对科学真相不懈探索的 兴趣。他把人类对于未知领 域的好奇,最终定位在核武 器研制领域,循着科研工作 获得真知规律的要求,从理 论到实验,从实验再到理论 ,循环往复、不厌其烦,掌 握了这一特殊领域的研究规 律及适宜的研究方式,使其 在研制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 。也使他能够一贯伫立于国 际科技动态的潮头,掌握最 新的科研技术及手段,成为 一个“很潮”的人。不得不说 ,他那颗持之以恒的追求科 学 精彩页 第一章 苦难童年 朱章联娴 朱氏是长沙县棠坡的望族,祖籍安徽。朱建士高祖光禄大夫朱原善(玉堂公),1854年(清咸丰四年),在棠坡修建“恬同”,是朱氏数辈居住的地方。 朱原善长子朱咨典(又名朱昌琳、雨田公),是朱建土的曾祖。朱咨典先做粮食生意,后在长沙市太平街开“朱乾”总栈,兼营粮食、淮盐和茶叶生意,渐积巨资成为长沙著名富商。1864年(清同治三年),朱咨典开设“乾泰顺”盐号并在南县辟有号用盐运码头,成为湖南盐商首富。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朱咨典又出资开设了“乾益”茶庄,成为“南柜”总商,全力经营达50年。1877年(清光绪三年),他应山两巡抚曾国荃、陕西巡抚谭钟麟的嘱托,捐献大批粮食、布匹赈济晋秦两省灾民,功授候补道员。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朱咨典投资办实业,长沙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湘善记”和丰公司便有他的股份。他还与人合作创建了湘裕炼锑厂,开长沙炼锑业的先河。随后又在暮云市独资创办了阜湘红砖公司。朱咨典是长沙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乐善好施,热心资助地方公益事业,并辟了专项资金,保证常年支付。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他倡议疏浚浏阳河,开辟新河船埠,先后捐资13万两白银,历经10年竣工,1899年又捐资修建平江长寿街麻石路面,体现了长沙商人的儒商风范。1911年(清宣统三年),当他年届九旬之际被举耄贤,特授内阁学士衔。 朱咨典的第三予朱访彝(字鄂生),是朱建士的祖父。朱访彝以开中医诊所为生。朱访彝育有三男四女,三子朱干(又名宽□(特殊字符),字春城)即是朱建士的父亲。 朱干出生于1899年12月,从小聪颖过人。及至其中学毕业之时,家境已远不如之前那般宽裕,不得不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求学,但他坚持同时在两所大学学习,除必修的学业之外,还刻苦努力,通晓了俄、英、德、日四国语言,最终毕业于汉口私立明德大学。大学毕业后,在长沙炼锌厂做过会计,并先后在长沙市妙高峰中学、省一中、广益中学、明德中学教过英文,又在河南商丘一个盐栈做过会计。 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决定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引发了中目人民的强烈愤慨。4月底,北京25万名学生向全国发出通电,要求收同青岛。5月4日,北京5000名学生举行群众游行示威活动。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五四运动的序幕。 五四运动很快波及全国。5月9日,长沙的报纸冲破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新闻封锁,纷纷报道了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中旬,北京学生联合会派邓中夏回湖南联络,向毛泽东、何叔衡等介绍了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商量改组现在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以便发动湖南学生响应北京的爱国运动。 7月9日,由湖南学联发起,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学联在暑假期间组织讲演团,演新戏。青年学生们不辞辛劳,日夜劳作,进行各种爱国反目宣传。在参与这一激荡历史运动的一众青年学子之中,朱干和章荃邂逅相识了。 朱建土的母亲章荃,字亮瑜,190年出生在长沙县东乡的杨梅河,其家族成员大部分从事中医、开药店和教师的职业。章荃的父亲曾任长沙工商联合会的主席,家里在长沙市西长街有两层楼的店铺六个,还开有福康药铺,家道殷实。 1922年,章荃考入稻田中学,在此,与齐新等人成为校友。长沙市稻田中学主编的《稻田记事录1912-2012》中记载如下: 1909年清政府的湖南提学使吴庆坻以“省垣无官立女子师范及保姆讲习所,不足以树风尚而资兴起”为由,呈请建立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以立振兴女学,保育儿童之基”,旋即获抚院批准在古稻田修建校舍。1912年,由中华民国湖南省府定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一女师”,习称“稻田女师”)开学,延请毁-家纾难,教育救国,并且已经成功创办周南女校的校长朱剑凡为首任校长。 古稻田,办学历史并不太长,但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相映生辉,三湘名校古稻田美名远播,青史流芳。名师治校,是古稻田的优秀传统。有进步教育思想,热心教育又有其人格魅力的校长,吸引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好老师,这些优秀的老师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充分发挥其无穷的创造力,培养出优秀学生。毁家兴学的朱剑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的徐特立都为打造稻田而竭智尽力。历任校长倾心办学,礼贤下士,遍聘名师。周谷城、田汉、杨树达、杨伯峻、周世钊、李青崖、鲁力刚、汪澹华、陈鹿苹、郭德垂、李相琼等名师硕彦都曾在稻田传道授业。 当时省会长沙公立学校还为数不多,稻田是其中一所,因为稻田的名气大,质量高,因而对招收的学生也就要求非常高,当时的学生能以考进稻田为荣。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古稻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三十年代活跃在电影界的著名演员王人美,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深得鲁迅先生器重的作家白薇都是稻田学子。以及多位(校友在)解放后担任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人。作为湖南省的一所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